涅槃的含義

2021-02-19 大方禪院

寺院所供奉的佛像,一般有立姿、坐姿、臥姿的不同。臥姿又稱涅槃像,表示福慧圓滿、動靜一如。所謂圓滿,就是了生脫死、超越時空、泯滅人我對待、自他融和一體之義。所以,涅槃不是一般人以為的死亡,而是最真實,最有價值的人生,是快樂之境、幸福之地。

根據《涅槃經》說:「滅諸煩惱,名為涅槃。」《大毗婆沙論》說明涅槃的意義是:「煩惱滅,三火息,三相寂,離諸趣。」《雜阿含經》說,涅槃是「貪慾永盡,瞋恚永盡,愚痴永盡,一切煩惱永盡」。所以涅槃就是四聖諦中的滅諦,是滅除貪慾、瞋恨、愚痴、無明、邪見、是非、煩惱的一種清淨無染,也是物我雙亡、圓滿光明、自由自在的世界。

在佛教各經論中,對「涅槃」有種種不同的異名詮釋,如《法蘊足論》的「無為、無邊、無漏、無住、無生、無作、無滅、無起、無染、真實、彼岸、微妙、寂靜、恆在、安穩、勝義、至善、稀有……等」,以及《四諦論》的「無壞、無失、無等、無礙、無求、無上、無量、無愛、解脫、超絕、唯一、圓滿、清淨、最上、真諦、真如……等」,這是分別從否定與肯定來詮釋「涅槃」的意義。

此外,《大涅槃經》說,「佛性」就是涅槃;《華嚴經》說,一切諸法的自性就是涅槃;《般若經》說,「理無所知,無所不知」的「般若」就是涅槃;《楞嚴經》說,證實了「理絕動靜」就是涅槃;《維摩經》說,「十地不二法門」就是涅槃;《勝鬘經》說,「如來藏」、「自性清淨心」就是涅槃。涅槃,就是不生不滅的自性。

鳩摩羅什大師將涅槃譯為「滅度」,就是滅煩惱障,度生死海的意思。玄奘大師則將涅槃譯為「圓寂」,「圓」指圓滿,「寂」指靜寂;具足一切功德,泯除一切汙染的習氣、煩惱等,就是涅槃的真義。

涅槃的詮釋,雖然諸經所用名義各異,可是理實無二,都是指「清淨自性,真實本體」,此自性本體「在聖不增,在凡不減」,因此《方等般泥洹經》卷二說,涅槃具有常住、寂滅、不老、不死、清淨、虛通、不動、快樂等八種法味。

此外,涅槃具有十大特性:一、涅槃如淨蓮;二、涅槃如水、三、涅槃如解毒藥;四、涅槃如大海;五、涅槃如食物;六、涅槃如虛空;七、涅槃如摩尼寶珠;八、涅槃如赤旃檀;九、涅槃如風;十、涅槃如山峰。

涅槃是證悟的境界,它有層次上的區別,各宗派對涅槃的分類也有不同。天台宗依體、相、用,認為涅槃可分本自具足的「性淨涅槃」、透過修行證得的「圓淨涅槃」、為教化而示現的「方便淨涅槃」。法相宗將涅槃分為:自性清淨涅槃、有餘依涅槃、無餘依涅槃、無住處涅槃等四種。

涅槃是止滅一切痛苦聚集的究極理想境地,當我們不再受制於貪瞋痴煩惱的束縛時,當下就是一種涅槃解脫的境界,所以涅槃乃人人可證,當下可得。

涅槃具有常、樂、我、淨四德,具體而言,涅槃是一種無生的境界、無住的境界、無我的境界、無缺的境界。涅槃超越有漏世間的一切對待,無法透過人生表相的見聞覺知獲得,必須自己下真功夫,從修行內證中,漸漸體悟它的存在。從歷代證悟涅槃的聖者教示中,可知欲求證涅槃,必須:(一)依於戒行;(二)依三法印而修;(三)依三學、四攝、六度而學。

涅槃是佛教最高的理想,因此列為三法印之一,稱為「涅槃寂靜」。涅槃是人生最究竟的歸宿,但是涅槃的境界並不一定等到死亡才能證得,當初佛陀在菩提樹下金剛座上夜睹明星,證悟宇宙人生的真理,成就正等正覺,這種正等正覺就是涅槃。所以,涅槃就是我們自己清淨的本性,是真實的自我,是宇宙之源、萬法之本。求證涅槃,就是要找回清淨的自性,能夠證悟涅槃,就能泯除人我關係的對立,超越時空的障礙,不被煩惱、痛苦、人我、是非、差別等種種無明所束縛而流轉生死。所以,涅槃是超越生死的悟界,能證入「涅槃」,就是人生的解脫。

相關焦點

  • 佛學常識丨涅槃的含義
    《大涅槃經》說,「佛性」就是涅槃;《華嚴經》說,一切諸法的自性就是涅槃;《般若經》說,「理無所知,無所不知"的"般若"就是涅槃;《楞嚴經》說,證實了"理絕動靜"就是涅槃;《維摩經》說,"十地不二法門"就是涅槃;《勝鬘經》說,"如來藏"、"自性清淨心"就是涅槃。涅槃,就是不生不滅的自性。鳩摩羅什大師將涅槃譯為"滅度",就是滅煩惱障,度生死海的意思。
  • 【入門常識】 什麼是涅槃?涅槃是什麼意思?
    涅槃是什麼意思?涅槃的意思  涅槃指的是滅生死、滅煩惱而達到解脫無為的境界,即不生不滅。
  • 涅槃是什麼意思?涅槃的四種分類分別指什麼?
    涅槃意譯為圓寂,功德圓滿叫做圓,業障滅盡叫做寂。涅槃是佛教修行所要達到的最高境界。佛教認為,眾生所有的行為、言語和意念都會招致業報,行善就會得善報,行惡就會得惡報。而得到了善惡報應的眾生,又會在新的生命活動中造作新的業,導致新的報應。眾生就這樣在天、人、阿修羅、畜生、餓鬼、地獄等六道中輪迴不息,在六道中輪迴的眾生具有無盡的痛苦和煩惱。
  • 什麼是「涅槃」?大部分人可能都理解錯了
    我們經常看到涅槃一詞,但關於這個詞的真正含義卻不盡為人知。涅槃一詞的尋常使用,其內涵往往偏向於對死亡的一種美稱,或一種接近死亡與復生之間狀態的形容。例如徐遲的《火中的鳳凰》中所述:「一隻新生的鳳凰,它在大火之中涅槃,卻又從灰燼裡新生。」即是此意。
  • 佛陀所達到的涅槃,既不是死也不是重生,而是這個意思!
    人們看到多種姿勢,一般不會理解其中有什麼深刻的含義,但是臥姿也有另一種稱呼,叫做涅槃。涅槃所表示的,是一種動靜圓滿,功德如一。如果用別的話來說,那就是超越時空,超脫生死的象徵。涅槃是佛教中人普遍想達到的一種狀態,因為這種狀態,代表著自我與他人的更深處的交融。涅槃重生,不是真正意義的死亡,而是另一個精神階段的開始。
  • 佛教的涅槃是什麼意思?
    在中學語文裡頭有「鳳凰涅槃」。鳳凰死了以後又新生了,叫「鳳凰涅槃」。那不是佛教的意思。佛教裡什麼叫涅槃?一般的人還真講不清楚。我今天用你們大家能夠聽懂的話,把涅槃給你講清楚,整篇文字你就明白了。釋迦牟尼佛臘月初八,坐在菩提樹下,夜睹啟明星而悟道。這個悟道是大徹大悟,遠離語言文字的,證到了人生與宇宙的實相。
  • 解脫 | 涅槃及分類:有餘涅槃,無餘涅槃
    《大乘起信論》  稱:「以無明滅故,心無有起;以無起故,境界隨滅;以因緣俱滅故,心相皆盡,名得涅槃。」佛教大小乘對涅槃有不同的說法。一般分有餘涅槃和無餘涅槃兩種。一個修行者證得阿羅漢果,這時業報之因已盡,但還有業報身心的存在,故稱有餘涅槃;及至身心果報也不存在,稱無餘涅槃。
  • 什麼是「涅槃、有餘涅槃、無餘涅槃」?
    「涅槃」分為「有餘涅槃」和「無餘涅槃」兩種1.有餘涅槃「有餘涅槃」就如同數學裡有餘數的除法』還不能把被除數完全除盡(還有餘數)。形容「業報」還沒有最終完結;無論什麼時候,只要轉生「色界」』擁有「色身」(報身)』就得繼續承受「業報」』直至不再造作新「業」,舊「業」報應完了為止。在此之前所獲得的「涅槃」』皆為「有餘涅槃」。
  • 通達集團董事長秦英:鳳凰涅槃不是一次性的涅槃
    鳳凰涅槃,我自己覺得這個鳳凰涅槃不是一次性的涅槃。這個企業和人一樣,它的發展,它在成長過程當中,他需要N次涅槃,就像是鷹的精神或者鳳凰涅槃也好,這個涅槃還得考慮到自己的願望和自己的現實。像我們的這個公司,處在唐山的環境。唐山是一個資源型的城市,在思想觀念方面,跟市場經濟和網絡還有很大的差距,所以我覺得這個涅槃應該是厚積薄發。
  • 六字真言含義講解
    六字真言的含義·正法之藏     頂禮三寶!    請大家發起殊勝的菩提心,再來聽聞正法。今天要講的內容是六字真言的含義。    觀自在菩薩六字真言的含義深廣無邊,念修時首先要明了含義,在此基礎上不斷憶念、不散亂而發起虔誠心專注地修持,如若不知咒語的含義而念誦,很可能會變成鸚鵡誦經般無意義,故而應當謹慎!    六字真言的含義,以簡要的話語來陳述。首先講 「嗡」字的含義。
  • 有餘涅槃、無餘涅槃.
    真覺法師【開示】涅槃在佛經中我們經常會看到某某尊者去世了,人們稱之為涅槃,比如佛陀去世時就稱作涅槃。事實上,並不是佛或阿羅漢死去的時候才證得了涅槃,只是此時的涅槃叫做「無餘涅槃」。所謂無餘涅槃是相對有餘涅槃而說的。
  • 往生與涅槃有區別嗎?
    「涅槃」 在《佛光大辭典》中的解釋是:原來指吹滅,或表吹滅之狀態;其後轉指燃燒煩惱之火滅盡,完成悟智(即菩提)之境地。此乃超越生死(迷界)之悟界,亦為佛教終極之實踐目的,故表佛教之特徵而列為法印之一,稱「涅槃寂靜」。  佛教認為,生與死是同一件事。生死的事實是假相,眾生隨著業力,在生死流中生了又死,死了又生,常人不知,信以為實。
  • 在符皇中出現過的【幽冥地府】和涅槃秩序的異變!
    2,涅槃秩序的異變。金魚要針對「幽冥地府」說一說了。符皇中,金魚曾寫過一卷專門針對幽冥地府的內容。其中,有孟婆殿、地藏煉獄、十殿閻羅、地府六道司、黃泉宮等等設定。陳汐執掌幽冥錄、誅邪筆、繼承第三任幽冥大帝衣缽,參悟彼岸、沉淪、終結三大幽冥至高大道,終掌輪迴。
  • 有餘涅槃 跟 無餘涅槃
    無餘涅槃及滅度這兩句是佛教中專用的譯名。涅槃的意思是不生,不生也就不滅,所以不生不滅的境界叫做涅槃。我們人有煩惱,煩惱會忽然生起,也會消滅,因此煩惱不是涅槃。人的肉體會從娘胎出來,出生,會長大,會衰老,會死亡,所以人的肉體不是涅槃。滅度這兩個字的意思,滅是滅其煩惱,度是度脫生死,就是不再受生死流轉。
  • 涅槃有四種功德,就是常樂我淨
    能海上師說:解脫,謂離一切苦之涅槃四德,如涅槃非無常故曰常,涅槃無三苦八苦曰樂,涅槃無我故曰我,涅槃非染汙故曰淨。此四為出離生死之四德。走在離苦的道路上,就叫修行「堅意遠離解脫安樂永,義樂廣大生起求加持」,能海上師說「解脫,謂離一切苦之涅槃四德」。你能夠懂得離開苦,每分每秒都走在一條離開苦的道路上,就叫修行。離開一切苦以後是什麼境界呢?就是涅槃的安樂。涅槃就是到彼岸,此岸是無窮無盡的苦,彼岸是無窮無盡的樂。
  • 阿含正義 | 有餘涅槃與無餘涅槃
    歡迎收看弘法節目,今天我要講的主題是「有餘涅槃與無餘涅槃的分別」。  有餘涅槃有時又稱為有餘依涅槃界,那到底什麼是有餘涅槃?相對的無餘涅槃,也叫作無餘依涅槃界,那如何又是無餘涅槃?這兩者之間又有什麼差別?首先,佛是從對三界有漏的無明煩惱是否斷盡,來分別有餘與無餘涅槃。
  • 佛學漫談:涅槃與圓寂、有餘涅槃與無餘涅槃及自了漢
    關於涅槃與圓寂、有餘涅槃與無餘涅槃及自了漢的摘錄1、涅槃、圓寂從根本上來說是一個意思。
  • 涅槃是什麼意思?佛教「涅槃」怎麼讀?
    只有到達涅槃的境界方可擺脫輪迴。  涅槃又譯為般涅槃、波利暱縛男、泥洹、涅槃那,意譯為圓寂、滅度、寂滅、無為、解脫、自在、安樂、不生不滅等。佛教教義認為涅槃是將世間所有一切法都滅盡而僅有一本住法圓滿而寂靜的狀態,所以涅槃中永遠沒有生命中的種種煩惱、痛苦,從此不再受後有,也就是不再有下一世的六道輪迴。
  • 涅槃是什麼意思?佛教的涅槃是怎麼回事?
    只有到達涅槃的境界方可擺脫輪迴。涅槃又譯為般涅槃、波利暱縛男、泥洹、涅槃那,意譯為圓寂、滅度、寂滅、無為、解脫、自在、安樂、不生不滅等。佛教教義認為涅槃是將世間所有一切法都滅盡而僅有一本住法圓滿而寂靜的狀態,所以涅槃中永遠沒有生命中的種種煩惱、痛苦,從此不再受後有,也就是不再有下一世的六道輪迴。這個術語最早源自於古印度婆羅門教,當時眾說紛紜也都無法實證什麼是涅槃?
  • 二乘所證少分涅槃與究竟涅槃之別
    因此,這是一切大乘行者在明心證悟涅槃妙心後,現觀這個第八識的體性——不生、不住、不異、不滅,這四點都要符合聖言量後,就能具足承擔涅槃真常妙有的實義,不必入無餘依涅槃,已經可以開始轉依涅槃功德,不懼生死、不入無餘依涅槃,承擔續佛法脈的菩薩行。這和龍樹菩薩所說:「無生名為涅槃,以涅槃不生不滅故。」(《大智度論》卷33)也是呼應這個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