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拳一代宗師褚桂亭

2021-02-26 武術課堂

褚桂亭(1892—1977)名德馨,字桂亭。出生於河北省任丘市鄚州鎮南關村一個小康農民之家。清末時期當地盛行練武,每年秋冬季,來自河北、山東、河南、湖北等地的武術高手雲集任丘,設擂比武,擺場較量,熱鬧非凡。幼年時期的褚桂亭深受環境的影響,立下要練就一身真本領的雄心壯志。他歷盡艱辛多次出走湖北、河南、山西、四川等 地,尋訪名家高手,潛心拜師學藝。他青年時期就精通多種拳術,對少林、武當等派別頗有研究,尤擅形意、八卦、太極,褚師之形意、八卦先後受業於李存義、梁振甫、張佔魁、孫祿堂、姜玉和、尚雲祥、黃柏年等大師;武當劍法是受益於李景林先生;而太極則受教於楊澄甫、楊少候大師。褚師武功深得各名家真邃,堪稱一代宗師。褚身體魁梧,容顏莊嚴,性格耿直,雙目炯炯有神,褚師一生以教拳為業,生活起居平淡簡樸。在南京授拳期間,老師住國貨路一號,後遷科替新樓居住,家中布置雅致,有名人送的對聯若干,老師喜愛字畫,數年來都習大楷書,當年老師不飲酒不吸菸,室內床頭常掛一把龍泉名劍,甚為鋒利,可折於腰間,老師曾將此劍帶回上海,惜於「文革」抄走。

褚師13歲拜當時形意高手、六霸天之一的姜玉和先生為師,因當時姜忙於護鏢,無暇授徒,但見褚師天資聰穎,功底不淺,愛才的姜將褚師引薦託給師爺——形意宗師單刀李存義老先生親授。李老深愛褚師練武的鑽勁和傻勁,盡力傳授。當時八卦掌名鏢師陳德路先生,也同時喜愛上了英俊老實的褚桂亭、陳、姜二師為同門好友,平時生活不分。兩師同授一徒,成為當地一段佳話。陳德路也有走鏢任務,於是又託其師梁振甫先生代傳八卦掌。十八歲的褚桂亭,此時已經長得高大而矯健。他不僅力大,而且武藝日精,又蒙李、梁二位名家親授,真如蛟龍得水。他早練形意,晚練八卦,白天和師叔郝恩光、黃柏年,師兄趙克禮、李玉琳、錢國榮等在一起研究苦練,仿佛身上有一股無窮無盡的力量。

20歲的褚桂亭,又向鏢師於炳忠先生學會醉八仙拳。李存義先生常對人言,夫形意、八卦之妙者,莫過此子。聰明過人的褚桂亭,深知李存義對他的鐘愛,徵得姜、陳二位老師的同意,在這年的中秋佳節,褚桂亭頂貼向李存義叩拜,成為李存義的一位關門弟子。褚師跟隨李存義先生有十年之久,終使褚師得到形意真髓。因此日本有關武術專家認為褚師是李存義先生之弟子,日本昭和五十年十一月出版《圖說中國武術史》,及日本松田隆智 1983年著《中國武術史略》一書中,都有詳細紀載。

褚為人忠厚正亙,性格剛烈,愛打抱不平。上世紀20年代初,他到杭州,在一家茶館中,當地兩個地痞肆意凌辱賣唱的父女,他挺身而出,狠狠「教訓」了兩個惡棍,緊跟看褚師佇立橋頭,一面催父女二人快走,一面對追上來的十幾個無賴大聲喝道:「誰敢上來!」幾個歹徒衝上橋頭,隨即被褚師手一揮先後扔進河裡。

1914年,褚掛亭聞知郝恩光先生將東渡日本,傳授形意拳時,他便經武漢返回家鄉,先探望了老母,後陪同當地二十多位師兄,去天津為郝先生送行。他為了苦練基本功,送行人中除他之外,大家都乘船去天津,唯獨他步行著,順著大清河岸,邊行邊打形意拳中的崩、鑽二拳,走到天津打到天津,渾身不知疲倦。到晚上十點多鐘,他還向臨行的郝恩光先生學了心儀已久的三合對刀,他回憶說當時只有一柱香的時間,且用的是鋒利開口的柳葉刀。由此可見,褚師對武術的痴迷程度。

1925年,五省總督孫傳芳,憑藉權勢,兼以厚薪,諸褚桂亭到總督府當眾表演,面對孫傳芳這種仗勢壓人的不禮貌態度,褚桂亭以不卑不亢而又玩世不恭的態度出場了。滿屋旁觀之人,見褚桂亭動作踉踉蹌蹌,體態無神飄忽不定,頭重腳輕,醉態畢露,都詫異起來,紛紛竊竊私語:「莫非姓褚的今天喝醉了?」當他們看見孫傳芳目不轉晴地凝視著時,便又不敢多言。再看褚桂亭搖搖晃晃,眼看就要栽倒,可他卻擰身一轉,拔地而起,孫傳芳脫口喊出一個「好」字,眾人都呆了。緊接著只見褚掛亭更加東倒西歪,跌跌撞撞。豈不知他是形醉、意不醉,步醉、心不醉,在醉態裡,顯現出攻防兼備,在快幔中,表達出形動完整,剛柔相濟軟硬結合,原來這孫傳芳是個懂得武術的人,等到褚桂亭把招式一收,立即連連鼓掌道賀:「真有功夫!真有功夫!」 在孫傳芳擺下的酒筵上,但見杯盤滿桌,眾人談笑風生。褚桂亭一時興起,使出絕技,雙手指插入八仙桌臺面邊緣,輕輕地將其端起,桌上萊餚杯蝶紋絲不動。驚得孫傳芳連連嘆服這:「今天我孫某人算開了眼界,會見了中國的武術高人,有幸有幸!」。

褚師的手指功夫,此後也曾表演數次:一次是在40年代初,在南京的弟子富繼華家;一次是解放初在上海鴻運酒樓收徒;

1926年武當劍術大師李景林先生離開軍界,南下杭州傳授武當劍術。褚桂亭在上海獲悉這個消息後,便動身前往杭州,頂帖投拜李景林為師。褚桂亭本有李存義先生的形意六合劍、八卦龍形劍的渾厚基礎,又能得到武當名家傳藝,真可謂如虎添翼了。在李景林的熱心傳授下,褚桂亭很快學會了武當劍單練、對練、活步對劍、對練散劍。經過近兩年的苦練,褚桂亭的劍法已經達到矯鍵靈敏,步若行雲,劍中有人,人中有劍,人劍難分的境界。李景林先生高興地說:「桂亭把武當劍練活了,中國的武當劍法後繼有人了。」功夫不負有心人,褚桂亭以武當對劍功法聞名大江南北。褚師與黃元秀是當代武當對劍表演之典範。

1928年,中國第一次在杭州舉行全國性武術打擂比賽,大會地點設在杭州市票將司前學宮的廣場上,來自各地的武林高手雲集西子湖畔,磨拳擦掌,躍躍欲試,一片爭鬥氣氛。當局考慮到武術界門派紛爭,為預防不測,防止場上混亂、鬥毆的現象出現,除了荷槍實彈的軍警外,特邀一批武林人士成立檢查委員會維持秩序。被邀的37名武藝高強的人員中,褚桂亭名列榜首,足見其在當時的聲望地位。然而褚師並未以此自滿,仍抓住一切機會尋訪名師,鍥而不捨地追求武技。

1929年,浙江國術館在杭州成立,當時已頗有名氣的褚師被聘為國術館教師。一天副館長兼秘書長李景林與褚師飯後閒談,建議褚師向應邀前來擔任國術館教務長的太極泰鬥楊澄甫先生學習太極拳,使自己的武藝更為全面。當時身壯氣盛的褚桂亭自恃十八般武藝無有不會,似乎對外慢騰騰的太極有些看不上眼。李景林見狀便建議褚、楊二人交手比試一下,隨即請來楊澄甫先生,一同來到國術館後花園,李任裁判。褚師不但精通拳術,還身懷鐵布衫硬功絕技;出於對楊先生的尊敬,他以守為主,幾個回合下來楊並未佔得上風。後楊澄甫使出太極拳技中的殺手鐧一肘功,忽進一肘,褚被擊得倒退兩步,楊跟進再復一肘,褚終於被擊倒在地。從此,褚師始拜楊澄甫為師,入太極之門。楊先生很喜歡這個「先打後拜」的弟子,故授予真傳,褚師此時約38歲,後成為楊氏門下得力助手,號稱五虎將之一,他的楊式太極功夫造詣高人一籌。一九三一年至一九三七年間,每逢南京武術國考,褚時均擔任評判委員。

由於有明師指點,自己又勤學苦練,加之不斷地打擂比武,褚師積累了豐富的實戰經驗,他在散打中集各家之長,將形意、八卦和太極融為一體,舉手投足之間尤其輕靈迅猛,乾淨利索,技擊之時,更顯剛柔相濟,變化無窮,實可謂別具一格,自成體系。

多年來,褚師以堅韌的毅力和追求的精神,在實踐中不斷探索總結,使功夫日益精純,從而在社會上確立了自己的地位。

1936年楊澄甫先生去世,靈柩由杭州回故鄉,路經南京浦口,褚師親往迎送,設臺悼念,足見褚師對先輩的尊敬和孝順。

上世紀30年代中期,褚師赴南京教拳,當時許多社會名流均爭相以從褚師習武為榮。褚師以精湛技藝被聘任金陵軍官學校總教官,南京國民政府武術總教官等職。當時在南京總統府任總翻譯官的董健吾先生,就拜在褚師門下學習太極拳(董健吾是打入國民政府任少將的中共地下黨員.我黨與宋慶齡的單線聯絡人,他曾代表張學良將軍首次赴延安與我黨中央聯繫。此時,曾有一日本高級參謀,是劍道七段,受過武士道訓練,不服褚師之聲望,欲邀鬥技,由董健吾介紹雙方比試。為避免意外,各用木劍,劍頭塗溼石灰,以身上白點多寡定勝負。褚師施展武當劍法,行步流星,劍走輕靈,身法一展,立見顏色,結果日本人身上白點縱橫,而褚師僅有袖上一點,日本參謀大為佩服,當場要拜褚師學劍,被拒絕了。褚師說國術不能隨意傳授給外國人,在場者都為褚師替國家爭光而激動。

抗日戰爭時期,汪偽政府的要員漢奸褚民誼,自置銅質太極球和太極棒,編成太極操,要老師替他宣傳,推廣,老師拒絕說:「這些玩藝兒,老百姓玩不起,又沒有太極特點,我很忙,沒空幫你.」。後又將老師誆騙去編寫太極拳書。到褚府後,褚師問清緣由,發現上當受騙,拒絕為其效力。褚民誼惱羞成怒,將褚師扣住不放。深夜,褚師使出功夫,飛拳拽腳,擊倒幾名帶槍的警衛,翻牆逃離虎穴,一直隱居到抗戰勝利才露面。

解放前褚師同情革命,支持抗日,痛恨漢奸,嫉惡如仇。褚師以自己的聲望,曾掩護並資助過從事左翼文藝工作的地下黨人富繼華同志(解放後任上海市文聯副主席、上海海墨書社社長、上海美術家協會理事)。

解放後。褚師從南京遷往上海定居,住斜徐路。一次去復興公園,遇舊友孫福堂先生在公園授拳。孫深悉褚師乃當代名師,武功卓絕,得知褚師欲設場授拳,即將自己場地及15名學生引薦給褚師。次日當即設宴拜師。

師到上海後,先後在哈同大樓、大新公司、上海電纜廠及復興公園公開授拳,門徒中皆知張玉為我們同門師兄,張玉拳場有人來「踢場子」時有所聞。張玉來請褚師(因同在復興公園)前往他拳揚調解糾紛。當時在復興公園諸多拳師中,褚師是有一定威望的。

全國解放後,他在中共上海市委統戰部工作。 1957年,國家體委指令上海市體委組織編寫《楊式太極拳》一書,褚先生也應邀參加編寫小組,經改編為八十八式,推行至今。多次參加全國性武術比賽包括第一屆全運會武術表演賽在內的大會裁判組工作。上海市武術隊成立後,多次邀請褚師前往指導。

上世紀60年代初,上海地區武術之風盛行,老拳師們經常聚會表演,為了更多地長進技藝充實內容,王喜奎先生和張玉、華春榮、武貴卿,每星期一次下午在復興公園向褚師請教,切磋 「武當對劍」、「三合對刀」、「推手」等武藝。

平時,褚師在上海復興公園和人民公園普及推廣太極拳、形意拳從未間斷過。褚師的教學方法是不拘定格,因人施教,絕不保守。但褚師從未教過「大極氣功衛生拳」,楊家太極從無太極氣功之說,褚師在長期教學中,從來不提及氣功,他對氣功、空勁之類並不贊同。

褚師在學生中,嚴格挑選有培養前途者,收為入室弟子。褚師常說:「太極拳的動作是自然的開展,它著重身體的正確姿勢,拳架舒松、柔和而緩慢,血流可以暢活,呼吸可以深長,它要意識與動作合一,心身並修。它非但可以健身,並可以技擊。」褚師還教導我們:「與人交手時,別怕挨人揍,就怕白挨揍。」他認為挨揍對一個練武的人來說並不是壞事,這樣才能學到東西,功夫才能不斷長進。

褚師和王子平、佟忠義等著名武術家經常在上海體育宮為觀眾表演。褚師表演的太極拳、刀、劍及形意、八卦等,剛柔相濟,虛實分明,妙趣橫生。凡見過褚師表演的人,都深感他的功夫非凡,身法有獨到之處,動作輕靈快速,周身是勁。在上海體育宮初次舉行的太極拳推手表演會上,年已古稀的褚師手法乾淨利落,放勁剛脆猛烈,深得人們的讚賞,不少行家亦從中得益匪淺。

「文革」期間為澄清有關歷史,董老曾為褚師手寫一書,以澄清白。 文革」後褚師遷居閔行。粉碎「四人幫」時,褚師已重病在身,但時刻都關心看武術運動的發展,衷心盼望武術運動第二個春天的到來。

 褚師一生授徒超過萬人,遍及大陸及香港、臺灣等地,堪稱一代宗師,為繼承和發揚中華武術做出了重要貢獻,1977年3月16日病逝上海,時年86歲。

小編微信號:wushu379

郵箱:279051333@qq.com

武術課堂qq群:104159080

相關焦點

  • 楊氏太極拳一代宗師楊振鐸先生逝世
    楊氏太極拳一代宗師,楊澄甫宗師三子,中國武術九段,武林百傑,國家體育總局武術研究院首批專家委員會專家,國際楊氏太極拳協會董事會主席
  • 楊式太極拳第四代傳人褚桂亭
    褚桂亭先生(1892—1977)名德馨,字桂亭,河北省任丘鄚州鎮南關村人。褚桂亭八歲時跟一位醉八仙拳師學藝,13歲拜當地形意拳家姜玉和為師。姜玉和從事保鏢業,常年在外走鏢,無暇教他,將褚桂亭委託給自己的老師「單刀李存義」授藝,李存義很喜歡這個一心練拳,不善交流的徒孫,暱稱他「傻二」。姜玉和的好友、鏢師、八卦拳家陳德路也喜歡褚桂亭,經姜玉和同意,收褚桂亭為徒傳授給他八卦掌,陳德路的老師梁振甫也教過褚桂亭八卦掌。褚桂亭還得到師叔郝恩光、黃柏年的親傳。
  • 一代宗師陳發科和陳氏太極拳的「中興」| 太極文化
    1928年一代宗師陳發科從河南的陳家溝來到北京,從此開始了他在北京的三十年授拳生涯。
  • 宗師楊澄甫定架85式太極拳,到底騙了誰
    存在爭議最多的是現在傳播流行最廣的楊式85式太極拳,一些人認為,85式是楊澄甫在家傳老架的基礎上,自己改編定型定架的,雖然名稱相屬,其練法實質內涵已與楊拳老架相差甚遠,因此說,我們現在所練的楊拳只能稱為楊澄甫式太極拳,而非楊露禪式太極拳,是宗師楊澄甫隱瞞了楊拳的秘密,欺騙了後世的練習者,那麼真的是這樣嗎?
  • [珍藏訪談]楊振鐸宗師講近百歲人生的太極拳故事
    幾百年來,時代更替,從太極拳世家到普通百姓,太極拳養生延年之功效被人們一次次提及和證明。本期記者帶您走近中國當代太極拳名家、楊式太極拳第四代傳人、已年屆94高齡的楊振鐸先生,聽他講一講近百年人生裡的太極拳故事。
  • 作為一代太極拳宗師,總被後人質疑,問題就集中在這兩點!
    楊澄甫的祖父就是楊氏太極拳開山鼻祖楊露禪。作為代表性的楊氏太極拳傳承人,楊澄甫的主要貢獻,在太極拳的傳播和普及上。眾所周知,是他定型楊氏太極拳大架,使太極拳適應時代需求,形成了架勢舒展、綿緩柔和的運動特點,演練起來給人一種氣勢不凡、大氣磅礴的感覺。楊澄甫在1931年出版了《太極拳使用法》和1934年出版了《太極拳體用全書》。
  • 吳式太極拳宗師吳英華自傳---附正宗吳式太極拳視頻
    全套吳式太極長拳宗師87歲在太極拳大會表演的吳式慢拳片段吳式太極七星劍吳英華自傳 我生於1907年,北京人,滿族。祖父全佑、父吳鑑泉均為我國著名太極拳宗師,在清末創立了吳式太極拳流派,傳播海內外,為我國太極拳最為著名的流派之一。
  • 吳式太極拳簡介
    吳式太極拳第一代宗師全佑,學拳於楊式太極拳第一代宗師楊露禪,後奉宗師命拜楊露禪二子楊班侯為師。楊露禪宗師教有三人,凌山善發勁、萬春善剛勁、全佑長於柔化。全佑先生傳子吳鑑泉,徒有郭松亭、常遠亭、夏公甫、齊閣臣、王茂齋等。其中常遠亭創立常式太極拳,又名《吳式老架太極拳》,別名《班侯小架》,或《全佑老架太極拳》。
  • 資質平庸,性格散漫的他,是如何成為一代宗師的?
    楊氏太極的大名,相信大家都聽說過,文章的主人公叫做楊澄甫,號稱「三代無敵」,他的爺爺就是大名鼎鼎的楊露禪,也是楊氏太極的創始人,楊澄甫的父親楊建侯是楊家第二代掌門人,也是一代宗師,楊建侯共有三個兒子,長子楊兆熊性格暴躁,動輒傷人,不適合做接班人,次子楊兆清英年早逝,這接班人的重擔子只能落在楊澄甫身上了
  • 《一代宗師》慢鏡頭中的美學,故事情節的深刻
    首先我認為電影談不上最好看,但是王家衛的《一代宗師》美感到是真的很強。一、意境美首先電影剛開始的那場下雨的鏡頭就很不錯。《一代宗師》,慢鏡頭中的美學。後來,就有了葉問的那場打戲,鏡頭感可謂十足,總而言之,運鏡過渡得很自然,就像廣告詞一樣,縱享絲滑。讓人酣暢淋漓,激情澎湃。這些都算是這部電影中的美感吧。也是電影好看的原因。《一代宗師》慢鏡頭中的動作美。
  • 中國武術史最有名偷師故事發生地:從小小幫工,到後來的一代宗師
    相信很多人都看過太極宗師這部電影,其實這部電影過去這麼多年,裡面很多元素都是有真實原型的。比如電影裡楊昱乾的原型其實是楊氏太極拳的創始人楊露禪,而裡面的陳家堡其實是如今河南焦作境內一個叫做陳家溝的小村子。
  • 活在電影裡的一代宗師,祖籍在被稱為「南蠻」的廣東——南海縣
    兩位一代宗師的故居——南海縣近代著名的兩位武術宗師祖籍皆是舊時的南海縣,今天的佛山市南海區。黃飛鴻是清末民初有代表性的洪拳大師,嶺南武術界的一代宗師。也是位濟世為懷、救死扶傷的著名中醫。生於南海縣佛山鎮,原籍南海縣西樵嶺西祿舟村。
  • 他是《一代宗師》的取材原型,武術高強,遠比電影演的出神入化
    王家衛執導,梁朝偉主演的《一代宗師》都看過吧?王慶祥老爺子飾演之「宮保森」的原型,就是宮寶田和晚清另一位「武林界扛把子」李存義的組合。宮寶田和李存義算是師出同門,宮寶田乃係董海川的徒孫;而李存義曾經師從董海川學習八卦掌;曾在北京打敗號稱世界第一的白人力士,獲得政府賜予的一等金質獎章,江湖人稱「單刀劉」。
  • 《天涯明月刀》手遊一代宗師怎麼玩 一代宗師玩法詳解
    導 讀 《天涯明月刀》手遊大型公平趣味玩法「一代宗師」開放!那麼這個玩法都有什麼具體內容呢?
  • 他是百年前鐵砂掌一代宗師,徒孫的武功跟李小龍相當!
    幾乎每一個門派都有頂尖的武道實戰高手坐鎮,如太極宗師楊露禪和楊班侯,以二代無敵的身份俯瞰整個武林;八卦掌祖師董海川及其門下弟子程廷華、尹福、馬維祺等聲名播於宇內。八極拳之「神槍」李書文,形意拳之「郭雲深」……如果說到鐵砂掌,則首推一代宗師顧汝章。
  • 太極宗師之女吳英華,吳式太極拳傳播柱梁!
    吳英華女士(1907 —1997) 吳式太極拳創始人全佑的孫女,吳式太極拳宗師吳鑑泉之女。滿族,北京人。吳英華七歲開始隨父吳鑑泉學拳,天賦很高,父親說她:「巾幗不讓鬚眉」。她繼承家學吳式太極拳,走架行拳形神酷肖其父。
  • 一代宗師陳發科高清拳照,經典重現!
    一代宗師陳發科高清拳照
  • 話說太極拳|太極拳在香港的普及和發展,離不開他們……(連載)
    馬嶽梁 馬嶽梁編著——《吳鑑泉氏的太極拳》馬嶽梁,字嵩岫,生於1901年,逝於 1998年,滿族人,馬佳氏族,因滿族是一代一姓,其父輩姓惠,有兄弟11人,其父排行11,曾在浙江大學任國文講師,並創漢字拼音法
  • 這位太極拳宗師體重288斤,年僅53歲去世,死因成謎!
    這位太極拳宗師體重288斤,年僅53歲去世,死因成謎!練武的人都知道實戰水平高低的因素是「一膽二力三功夫」。習武之人倘若身強力壯,膽氣過人,絕對會成為一方的霸主,不過身體肥胖的練武之人,那結果就不太一樣了,身上的脂肪太多,就說明這個人不靈活,雖然常有靈活的胖子一說,但是他最終還是一個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