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力訓練是以長時間的肌肉、內臟器官連續、緊張活動為特點,以提高心臟功能為目的的體育內容耐力跑是學校廣泛開展的體育活動項目,是體育中考的必考項目,也是國家測驗評定學生身體形態機能的主要項目,在學校體育教學中佔很重要地位。。耐久跑教學歷來是眾多師生困惑的難題,對教師來講,它的內容單一枯燥,難以調動學生的興趣和激情;對學生來說,不光是內容枯燥,形式單一,而且要完成教學任務需要承受較大的運動負荷,付出較多的體力,還要承受「極點」之苦。發展耐力要通過技術與體能的訓練去挖掘人體潛在能力. 必須用頑強的意志去戰勝疲勞,才能使其潛能得以最大限度的發揮,對學生意志品質的培養有重要意義。
對於初三學生面臨中考體育考試的必考(男生1000米,女生800米),要想讓學生都取得理想的成績,對老師教學和學生訓練是一個不小的挑戰。因為相對初一初二打身體素質基礎的要求,初三考試的要求顯然要求更為嚴格,訓練程度也更強。特別在文化課程緊張的情況下,體育教師如何把握好時機,激發學生枯燥和單調的體能訓練,發展學生耐力跑素質,取得更好的運動成績,教師教學手段顯得尤為重要。
800/1000米對於大多數孩子來說「望而生畏」,項目本身就是一個挑戰人體極限的項目,難就難在跑動過程中或跑完後會產生不舒適的感覺。1000 /800米供能形式為有氧無氧混合類。為大家整理了中考耐力跑的訓練方法,
無氧運動中會產生難受、呼吸不順暢甚至不想繼續運動下去的感覺,這種狀態為「極點」。對於男生來說極點一般出現在400-600之間,女生出現在300-500之間。在極點產生時調整可將步幅調大,步頻稍變慢,呼吸深度和頻率加大。一定要堅持繼續運動,這種難受的感覺在30秒內會逐漸減輕乃至消失,這種狀態稱為「第二次呼吸」。「第二次呼吸」的出現說明身體狀況已經適應當前的運動強度,稍加快步伐衝向最後終點。
呼吸節奏是全程的關鍵技術。必須調節好合理的呼吸頻率和呼吸深度,還必須與跑的節奏相配合,因人而異,一般採用兩步一吸,兩步一呼或者一步一吸,一步一呼或者一步半呼吸等很多種,根據自己的具體情況而定。呼吸時採用鼻進行吸,呼的時候採用半張開嘴與鼻相結合的的方式。隨著速度的加快和疲勞的出現,呼吸的頻率有所增快。下面為大家提供了多種的訓練方式可以運用到實際的教學當中幫助學生提升運動能力(僅供參考)
1、教師參與法: 教師以身作則,不怕苦、不怕累,適當與學生一起練習,可以隨時發出不同的信號,做出正確的示範,有利於教師掌握運動量和運動強度,及時改革練習方法,體驗學生訓練中的各種運動感受,有利於師生思想感情的溝通和教師對學生的了解。
2、分組競賽法:學生自由組合分組;較好和較弱分組;滿分帶接近滿分組;中等組帶較差組。
3、競賽、測驗法:這是檢驗教學任務完成情況的必要手段,也是培養學生緊迫感和從小投身現代社會競爭的意識之重要途徑。反覆使用此法,可以提高學生的體育鍛鍊積極性和耐久跑的運動成績。
4、變速跑:( 100 米快 +100 米慢) ×10 圈;( 200 米快 +200 米慢) ×10 圈;標準 400 米跑道,(直道快,彎道慢) ×6-8 圈。
5、 定距跑:要求完成距離為 2000-3000 米,9——15分鐘跑完 。
6、 間歇跑:200米或是400米跑道,男生35-75秒一組,間歇1—3分鐘,反覆3-5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