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HK《異鄉人》:芥川龍之介眼中的上海

2020-12-26 澎湃新聞

2019年年末,NHK出了單集SP《異鄉人:上海的芥川龍之介》,松田龍平主演,根據芥川龍之介的《上海遊記》改編。影片講述100多年前,作為《大阪每日新聞》記者的芥川龍之介來到上海的所見所聞。芥川龍之介,日本文學史上繞不開的名字,短篇小說聖手,1892年生於東京,1921年,芥川做《大阪每日新聞》海外視察員來華訪問,由海路入滬,週遊江南,順長江而上,訪蕪湖,九江,武漢,長沙,再北上至北京,經朝鮮半島回國,歷時四個月。1925年,《中國遊記》出版,其中記錄了那段日子的所見所聞所想。

在2018年浙江文藝出版社出版的《中國遊記》中,譯者在前序中寫道:「但凡被記錄下來的,都是選擇的結果,雙眼過濾的,都是文化的選擇。」(大意如此)芥川龍之介作為日本明治維新後的知識分子,對於當時積貧積弱的中國,情感是複雜的。幼時深受漢文化與文學影響,對古典詩詞爛熟於胸,初到中國,芥川非常自然地在試圖將腦海中那些關於中國的美麗文字與現實一一對應:江南煙雨,洞庭秋月……但滿目熟悉的同時,芥川也看到了一個滿目瘡痍的中國。

SP裡,故事開始於上海,芥川登上中國大陸的第一站。如今,我們習慣於將上海稱為魔都,但恐怕少有人知,這個詞為日本作家村松梢風所創。村松梢風根據自己在上海的見聞出版《魔都》一書,首次將上海稱為「魔都」。對於20世紀初的上海來說,「魔都」一詞確實再合適不過。當時的上海,已經是東西文化大熔爐,不但在城市風貌上呈現出中西雜糅的奇異風情,居民結構也是魚龍混雜,三教九流。來到上海的芥川,廣泛接觸到這座城市中的各色人等,從乞丐,醉漢,娼妓,戲子,到政治家,文人墨客,進步青年,這些人物都成為他筆下鮮活的文字。

而要將散文體的遊記變成影像敘事,也並非易事。但NHK確實做到了。熙攘狹窄的巷弄,路邊賣荷葉蓮藕的小販,空氣中浮動著各種氣味,其中潛藏著一絲幽香,有人在用滬語拖著長長尾音叫賣:「梔子花,白蘭花~」

暗夜裡的戲院,鑼鼓喧天,臺上的表演自然精彩,臺下往來的小販,哭泣的孩子,喝彩的人群,吵鬧聲都被鑼鼓聲蓋了個徹底,「倒也方便」,芥川這樣感慨。

最濃豔奢侈的繁華,和最破敗慘澹的貧窮交織,兩相對照,魔幻現實感頗重。

而在人物塑造上,《異鄉人》選擇了幾個原著中出現過的典型人物,通過一個個人物的刻畫和轉變帶動劇情敘事。

花柳巷裡的男妓,寫得一手好字,是沒落好家庭出身。最後慘死街頭。

光鮮舞臺之後的優雅名伶,有一手徒手擤鼻涕的絕技。

在上海,芥川見了多位當時中國的著名人物,如章太炎、鄭孝胥,對這二位,他恭敬,但文中帶著諷刺,比如寫鄭孝胥的「安貧樂道」,觀其幾進的大宅子和精心打理的院落,他「內涵」人家:這樣的安貧樂道他也很願意過。而對於當時的進步青年、後來的中共一大代表李人傑(李漢俊),他則不吝讚美之詞。他對李印象極佳。誇李人傑日語好,甚至好過日本人。李關於時政的看法,被芥川細細記成筆記寫入遊記。其中一句「現代之中國無民意,無民意則革命不生」,令人印象深刻。這個角色由大家比較熟悉的中國演員金世佳出演。

除了這些來源於原著遊記的內容外,《異鄉人》還融入了一些芥川龍之介與中國相關的短篇內容,比如《火神阿耆尼》,裡面有三個人物:一個巫婆,一個被巫婆拐騙的貴族少女,一個想要拯救少女的男人。在影片中,《火神阿耆尼》的場景反覆出現,而少女的形象在後面變成了男妓露露,男人則是芥川龍之介。芥川急切地想要拯救露露,但似乎露露的得救只能靠真神顯靈。從全片中芥川龍之介急迫地表現出希望中國青年能救中國的態度來看,《火神阿耆尼》無疑有著極強的隱喻色彩。

在原著當中,芥川並沒有對「救中國」體現出如此巨大的主動熱情。但他在動蕩中國中看到的一切,確實讓本認為「政治遠比藝術低劣」的他,對政治產生了許多思考和興趣。

片中,芥川在早餐攤上閱讀《新青年》

明治維新後的新一代日本知識分子,大多深受漢文學影響,同時受西方文化影響。20世紀初,不少日本知識分子先後來到中國,並寫下了不少關於當時中國的記錄。在這些作品中,作者們多會對中國傳統文化之美表達出發自內心的讚譽,但同時,對當時中國的現狀予以批判的文辭和蔑視的眼光。

一方面,不能忽視文化和生活習慣的差異,以及當時明治維新後日本綜合國力崛起後國民的優越感作祟,但更重要的是,當時的舊中國,任誰看來,都是民不聊生,腐朽腐敗,積弊重重,積弱難返。

芥川在《中國遊記》中寫道:「現在的這個中國,不是我們在詩文中讀到的那個中國,而是小說裡的那個猥瑣、殘酷、貪婪的中國。我不愛中國,想愛也愛不成。在目睹了這種國民的墮落之後,如果還對中國抱有喜愛之情的話,那要麼是一個頹廢的感官主義者,要麼便是一個淺薄的中國趣味的崇尚者。即便是中國人自己,只要還沒有心智昏聵,一定會比我這樣的一介遊客更加地不堪忍受吧。」

言辭雖尖銳,但對於現在的我們來說,也是一面可貴的鏡子。通過這面鏡子,既能略了解一二那個時代的中國與中國人,同時映射出的還有芥川龍之介與其所代表的當時日本文人。這是一次中日文化有趣的映照,也可見當時日本文人對中國複雜的心態。

另外,芥川其人,對日本人民諷刺起來也未留情。在中國看到刷在古城牆上的日本品牌廣告,「中國到底從什麼國家學會了這種廣告術呢……看來,日本在這方面也是竭盡了鄰邦的深情厚誼」。

片中,多少還是將芥川的諷刺鋒芒減弱了不少,整個片子在筆者看來,有點「中日友好」版《海上花》內味兒。尤其全片結束時,安坐江南水鄉河畔的芥川龍之介,拿起一朵白蘭花輕嗅,立時將他對於中國的複雜感情,化為一片溫柔。

「一瞬之後,我拾起了那朵枯萎的白蘭花,我嗅了嗅那朵白蘭花,卻已經連香味都蕩然無存了,花瓣變成了褐色,『白蘭花,白蘭花』這叫賣聲曾幾何時也成了追憶而已。凝望這花兒在南國美人的胸前飄溢芳香,如今也恍若夢境……」這是芥川龍之介《上海遊記》原著的收尾。

從中國回日本後,芥川龍之介的健康狀況每況愈下,1927年,芥川龍之介服安眠藥自殺。據說他死前穿著他最愛的浴衣,是用中國帶回的布料做的。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這條西湖經典線路 100年前芥川龍之介就走過
    來自各地的遊客,有很多種記錄這座城市模樣的方式,今天,我們要帶你回到100年前,跟著日本作家芥川龍之介來一次杭州遊。1921年春天,芥川龍之介開啟了在中國各個城市的「深度遊」,並寫下了《中國遊記》。就在前不久,由松田龍平主演,根據芥川龍之介的《中國遊記》改編的單集日劇特別篇《異鄉人:上海的芥川龍之介》,由日本NHK推出,它講述100年前,作為《大阪每日新聞》特派記者的芥川龍之介,來到上海的所見所聞。你可能不熟悉芥川的作品,但很少有人沒聽說過《羅生門》。
  • 這條遊西湖的經典線路 芥川龍之介100年前就在走了
    來自各地的遊客,有很多種記錄這座城市模樣的方式,今天,我們要帶你回到100年前,跟著日本作家芥川龍之介來一次杭州遊。  1921年春天,芥川龍之介開啟了在中國各個城市的「深度遊」,並寫下了《中國遊記》。
  • 對照老照片,跟著日本作家芥川龍之介,走一趟百年前遊西湖的經典線路
    就在前不久,由松田龍平主演,根據芥川龍之介的《中國遊記》改編的單集日劇特別篇《異鄉人:上海的芥川龍之介》,由日本NHK推出。它講述100年前,作為《大阪每日新聞》特派記者的芥川龍之介,來到上海的所見所聞。
  • 1921年芥川龍之介訪華,120天後敗興而歸,遊記裡的中國不堪入目
    作為上個世紀日本著名的作家,芥川龍之介可以說是頗具代表性的人物。由於自小接受傳統文化的教育,讓芥川龍之介有了很高的中文修養,在古典小說和詩詞的影響下,芥川龍之介將中國幻想成了一個「文明古國」,可惜一場中國之行,徹底打碎了芥川龍之介的「中國夢」,還讓他寫下了許多「惡評」。
  • 坂口安吾殺死太宰治的心上人,芥川龍之介補刀:要殉情嗎?
    《盛開的櫻花樹下》被侵蝕時,太宰治還沒有成為潛書者,當時他的《奔跑吧,梅勒斯》正在被侵蝕,太宰治被召喚到書中成為梅勒斯,侵蝕者引導梅勒斯殺死好友,芥川龍之介潛書,將結局引導向正確的方向。芥川龍之介的潛書任務成功了,帶回太宰治,潛入《盛開的櫻花樹下》的織田作之助卻失敗了。
  • 新番:太宰治實錘花心,忍痛離開芥川龍之介,卻被中原中也吐槽
    據太宰治生前回憶,芥川龍之介是追逐一生的真愛,卻總是拿不到芥川獎。芥川龍之介死後,靈魂被鍊金術師召喚,成為潛書人,潛入太宰治的《奔跑吧,梅勒斯》中,引導變成梅勒斯的太宰治,走向原作的結局,保住太宰治的著作。太宰治的靈魂從《奔跑吧,梅勒斯》出來後,也被招募為潛書人,但太宰治卻不願意幹。
  • 芥川龍之介《上海遊記》:100年前,一個日本人眼中的中國
    這是電視劇《異鄉人:上海的芥川龍之介》所描繪的一個日本人眼裡100年前的中國。短短70分鐘,世態炎涼,人性冷暖,都隨著漫長的畫卷徐徐展開。民國年代底層人物的命運,日本人都覺得慘吃著油條,看著《新青年》,龍之介端坐在叫囂的舊上海鬧市。
  • 芥川龍之介短篇小說集,《羅生門》及其他
    《羅生門》中譯本日本著名作家芥川龍之介(一八九二-一九二七)的這部短篇小說集中譯本,收錄有《羅生門》、《鼻子》、《秋》、《南京的基督》、《地獄變》、《河童》、《蜘蛛之絲》、《芋粥》另外,從中不難發現芥川龍之介對西方文學的熟稔。《鼻子》寫禪寺內供的異乎常人的長鼻子,某些角度來看頗具西方現代主義的荒誕色彩,甚至能讓我們想到卡夫卡(只是不可能受其影響),例如對內供因鼻子過長不易於吃飯,需要弟子幫忙等細節描寫。當然,我們更能想到的是,俄羅斯作家果戈理也寫過一篇名為《鼻子》的小說,荒誕感要更加強烈。
  • 「文豪野犬」芥川龍之介1/7手辦開訂
    「文豪野犬」芥川龍之介1/7手辦開訂 動漫 178動漫整編 ▪ 2020-
  • 文豪與鍊金術師開播4集,出場7位文豪,只有芥川龍之介一個人幹活
    《文豪與鍊金術師~審判的齒輪~》動畫版開播四集,已有七位文豪登場,分別是太宰治、芥川龍之介、中原中也、德田秋聲、島崎藤村、織田作之助、坂口安吾,目前文豪們做過三次任務,但每個任務的主力都是芥川龍之介,好像鍊金術師只給芥川龍之介一個人發工資就夠了!
  • 四月新番《文豪與鍊金術師》開播,這次太宰治的真愛是芥川龍之介
    守護書的文豪們會進入正在被篡改的書中,引導作者朝原本的故事走向發展,這次來拯救太宰治的是芥川龍之介。太宰治在芥川龍之介的引導下走向原本的結局,還親手斬殺了入侵的篡改者,終於想起自己不是梅勒斯而是太宰治,但他還不知道拯救自己的人是最愛的芥川龍之介老師。
  • 芥川龍之介,在人性陰暗的地方,發掘出攝人心魄的美
    看罷此書,不禁感慨,原來黑澤明對於人性的剖析是建立在芥川龍之介對於人性的認知的基礎上的,於是,便對作者芥川龍之介有了興趣。這個生於東京,死於東京的日本本土作家,有著異於常人的悲苦的身世,也有著如利刃一般的眼睛,削肉剔骨,看透人性根本的醜惡與良善。
  • 《山藥粥》|芥川龍之介對卑從思維諷刺:屈服於實力,順從於施捨
    《山藥粥》是芥川龍之介精彩的短篇小說之一,小說圍繞著一個以「將山藥粥飽餐一頓」為畢生心願的小人物展開,小人物沒有名字,小說中便以其卑微的官職「五品」來稱呼他。整篇小說以小人物「五品」在「利仁」這個大人物的幫助下,實現其卑微願望展開,故事生動地展現了「卑從」思維的養成過程,這個過程可以大抵總結為「屈服於實力,順從於施捨」。
  • 這一屆的芥川龍之介也太可了吧!
    包括作家芥川龍之介、室生犀星、菊池寬,思想家岡倉天心,畫家竹久夢二、小穴隆一等。如今,名士風流已隨雨打風吹去,原址上只餘下一座田端文士村紀念館。年月が経ち、彼らの名は日本の文壇や芸術界を席巻した。作家の芥川龍之介、室生犀星、菊池寛、思想家の岡倉天心、畫家の竹久夢二や小穴隆一らだ。ただ今となっては名士の影も殘らず、跡地に田端文士村記念館が建つばかりである。
  • 羅生門續集 ----不再沉默(河童國) 芥川龍之介重生之作
    ┙這是芥川龍之介自己的羅生門的另一種藝術表達形式。「失去了知覺」表示芥川在自己日本田端的寓所死了。「終於清醒過來.」表示在河童國裡重生。而從日本到河童國,是通過「河童橋」到達的;就像那廣東男人是通過《河童》這座「橋」從中國找回到日本田端,最後定格在芥川龍之介身上。
  • 經典老電影:《羅生門》一切的起點源於小說家芥川龍之介
    一切的起點:小說家芥川龍之介關於芥川龍之介的短篇小說〈藪之中〉(1922),有一個非常奇妙的分界點──黑澤明改編的電影《羅生門》(1950)。在那之前與之後,至少在華語世界中,它是以不同的方式被認識的。
  • 《羅生門》:鬼才作家芥川龍之介對人性的叩問
    最聰明的處世術是,既對世俗投以白眼,又與其同流合汙--------芥川龍之介芥川龍之介,被稱為日本鬼才作家,甚至以他的名字命名文學新人獎「芥川賞」。1892年3月1日,他出生在舊曆中的龍年龍月龍時龍日,所以被取名為龍之介。
  • 芥川龍之介振聾發聵的語錄,揭露了很多天才的悲劇,警醒世人!
    說到這裡,如果大家對以上的回答和分析不是很滿意,我們不妨一起來讀一下芥川龍之介振聾發聵的語錄,揭露了很多天才的悲劇,警醒世人!文字如下:天才和我們相距僅僅一步。同時代者往往不理解這一步就是千裡,後代又盲目相信這千裡就是一步。同時代為此而殺了天才,後代又為此而在天才面前焚香。
  • 「芥川龍之介調查報告書」後篇開啟,港黑的各人是如何看待芥川?
    而國服版本最近的主題活動則是「芥川龍之介調查報告書」,此前已經公布了3張會登場的卡牌,分別代表著芥川實力階段。主題「芥川龍之介調查報告書」的兌換收集活動持續22天,芥川的三張卡牌依舊,而前篇與後篇的區別在於,同期限定登場的其他角色卡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