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小紅書面世後,各路饕客小夥伴都是打足了雞血跟貪吃蛇一樣在攢星。先不論這本小紅書上到底是騾子還是馬,起碼,大家很熱情的嘛~作為落入人間的老闆姑娘,一約就約了個大的,這一篇,就是關於「唐閣」的胡言亂語。
前段日子去靜安寺燒了個高香後,感覺運氣就這麼唰唰唰滴來了。打電話預定的時候,對方特別客氣,「不好意思哦,我們10月前的桌子都預定滿了呢~」(此時此刻我第一次感受到了上海人民對吃的熱情)「那吃第二輪呢?」對方最後被我作得沒辦法了,只好幫我安排了waiting list。為了防止中午沒飯吃,我還去定了一個家全七福做back up,這是後話,下次會寫。
然後,在一個風和日麗的下午。我接到了前臺MM的電話,「胡小姐您好~~~」於是,我就吃上了唐閣。
定的午市,我還挺喜歡唐閣的落地提花大窗簾的。沒那麼通透,卻依然明亮。七七八八點了如下菜式:
腐皮鮮蝦卷
生炒蘿蔔糕(是不是生炒我不記得了……)
乳豬+燒鵝雙拼
錦繡魚湯鮮斑球
炒什麼時蔬
叉燒酥
流沙包(就那個天鵝形狀的,我忘了具體名字>_<)
杏仁豆腐
加上服務費和稅,1500大洋左右。
然後,我們開始說菜
可能是我運氣好,這一餐雖然並未達到我對中餐的頂級標準,但是依然有亮點,絕對沒有到前段日子幾位KOL哭天搶地的那麼差。作為一個吃客,我更願意客觀去評價,而不是為了要一個閱讀量去製造媒體話題,雖然中國達人秀style始終有市場,姿態也是太難看了吧。
腐皮鮮蝦卷 是要給好評的,沒有糟糕的陳油不愉悅的味道,同時保證了入口的脆感和優質豆製品的香氣。比較妙的是,入口之後,甚至有一些延展開的韌度。蝦仁彈牙和鮮甜是標準配置,混合的蝦膠有湯汁,並不是硬邦邦的一坨。而且與蝦仁沒有分離,絕對不會產生一口下去蝦仁掉到盤子裡的尷尬(一般這種時候還會混合著口水掉下來,諸位可以腦補一下)。
(腐皮鮮蝦卷)
生炒蘿蔔糕,能吃到軟綿綿的蘿蔔顆粒,腊味的香氣讓我很堅信之後的叉燒酥不會出問題(真的好吃喲~)。糕體沒有明顯粉感,85分是可以有的。
(生炒蘿蔔糕)
乳豬和燒鵝,燒鵝接近滿分,乳豬基本扣完所有分。完全不愉悅的肉隔氣,是來源於肉本身還是處理不得法,我個人更傾向於前者。但是在一家米三的中餐廳,我已經沒有什麼興趣再去過問說這頭豬是哪個村哪塊田或者說是吃榛果還是吃珍珠米了,寶寶不開心了啊。
(乳豬+燒鵝雙拼)
錦繡魚湯鮮斑球。得獎作品。過重的胡椒味搶掉了魚類的腥甜。作為水產類,如果處理到毫無腥氣,那我覺得就是一道失敗的作品。作為食材原有的味道和氣味都被破壞(按照高級點的說法是:調整結構),那我吃魚乾嘛啊?我吃個排骨湯不就好了嘛。而且更不明白的是,這裡頭的番茄是為了配色?又沒煸過,一點番茄味道都沒有。此處,差評!!!
(錦繡魚湯鮮斑球)
然後在差評之後,只有更差沒有最差。尼瑪的,你甜豆居然筋都不去啊?西芹老得像乾貨……我來吃米其林又不是來吃苦夏令營的……(你們說好意思哇?我私房菜炒個甜豆都要去筋呢!)
我 真 的 還 想 再 攤 一 次 手
(唱:我真的還想再活五百年)
(炒時蔬 & 堅韌の甜豆筋)
叉燒酥 是整頓飯裡面我最喜歡的出品。酥皮用了黃油和豬油的混合,產生不同融點後有不同層次的起酥。叉燒是我喜歡的偏甜口味,帶糖水。也不是隔夜的冰箱貨拿來湊數。小細節的大方和品質保證才是輪胎餐廳應該有的樣子。就是吃的時候要小心燙,因為我就被湯汁燙到了……
(叉燒酥)
白烏句流沙包,就是很工整的出品。溫度不夠,稍微就有點蛋黃的腥氣味道。脖子不能吃,肚子隨便吃~酥皮依然保證水準,但這樣的作品都得獎,我再一次覺得老外真沒見過世面。大淮揚的船點甩出三條街了好吧。
(流沙包)
杏仁豆腐,滿分。魚膠片的比例低過80%以上的製作比例,所以口感就來得更為柔軟。南北杏汁應該是自己磨的,北杏仁的微苦讓口感更有平衡度,不至於到一味的甜,而且回味也讓口腔感覺更清爽。作為一個嗜甜如命的饞癆老闆姑娘,心情終於從跌宕到起伏了~
(杏仁豆腐)
其他:服務很好,沒啥缺點。盤子都經過了蒸盤器,保持溫度。
翻了翻小紅書榜單,今年上榜的中餐也算掃過了一遍。粵系在榜單的橫掃自然有其中的理由,但是對我而言,好吃的中餐必然不會僅僅只有這些。老外的審美要融合到中國市場,似乎需要更多好吃的中餐廳來為他們打開視野。希望在來年,能看到不同的菜系倒是真的。
本篇全文理性評價,無任何博眼球情緒性發洩。其他好吃的餐廳,歡迎後臺來勾搭~
(PS:圖片僅供參考,是大頭死變態P的…)
掃一掃,關注食色綺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