員工在網上發布公司負面言論,公司有權開除嗎?

2021-01-15 騰訊網

來源:勞動報

1月11日上午,某知名網際網路公司人力資源部發布一則情況說明表示,員工王某因多次在一匿名社區發布帶有顯著惡意的「極端言論」,違反了員工手冊中雙方約定的行為規範,且有可能其極端情緒會對其他同事造成不可知威脅,決定與其解除勞動合同。

員工匿名發貼被辭退一事,引發了新一輪網友的關注。有網友提出質疑,員工在網上發表負面言論,公司是否有權開除?

問題本質:員工行為是否構成「嚴重」

有律師向記者解釋,《勞動法》規定,勞動者嚴重違反勞動紀律的,用人單位可以解除勞動合同。《勞動合同法》進一步規定,勞動者嚴重違反用人單位的規章制度的,用人單位可以解除勞動合同。

因此,員工在社交平臺上發布詆毀公司或極端言論,公司能否有權解除勞動合同,這一問題的本質是:員工的該等行為是否構成了「嚴重」違反勞動紀律或者「嚴重」違反規章制度。

在司法實踐中,裁判人員首先看用人單位的解除行為,是否有明確的規章制度依據。在有明確的規章制度依據的前提下,裁判機構會進一步考量規章制度的合法性。

根據2021年1月1日施行的《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勞動爭議案件適用法律問題的解釋(一)》的規定,裁判機構對於規章制度的合法性審查包括如下三個方面:是否通過民主程序制定、內容是否違反國家法律、行政法規和政策規定,內容是否向勞動者公示。

進一步而言,在規章制度具有上述合法性的基礎上,裁判機構還有權對規章制度內容的合理性做出審查,從而對於是否構成「嚴重」違反規章制度做出判斷。當然,在規章制度沒有明確規定的情況下,通常還需考量是否構成「嚴重違反勞動紀律」。

針對該事件,律師也提出了個人看法。他質疑,員工的行為是否超出了社會日常觀念容忍的程度?用人單位解除勞動合同的行為,是否超出了用人單位人事管理權的限度?因為,解除勞動合同是最嚴厲的人事處罰措施,除了解除勞動合同以外,用人單位是否還可以採取警告處分、書面警告處分等措施。在此情況下,直接解僱,是否屬於用人單位濫用解僱權利?

「相信如果進入司法程序,這些問題,都會在司法裁判中予以認定。而裁判人員對這些問題進行認定的過程中,通常不外乎合法性、合理性審查兩個角度。」

他認為,企業如果不能證明並且充分說明涉案員工的行為存在「惡意」,則該員工的行為或可能為一般日常觀念所容忍,且考慮到勞動者享有的言論自由權利,在進行相應價值判斷之後,不排除裁判人員得出勞動者的行為並不構成「嚴重」違反規章制度或者「嚴重」違反勞動紀律,拼多多的解除行為超出了用人單位用人管理權的必要限度,從而構成違法解除的結論。

如果因此被公司開除是否有補償?

那麼,如果因為發布公司負面言論,被公司開除,是否能拿到解除勞動合同的經濟補償?

如果最終認定勞動者的行為構成嚴重違反勞動紀律或者嚴重違反規章制度,即用人單位的解除行為沒有違反法律規定,則用人單位無需承擔違法解除勞動合同的法律責任,包括補償或者賠償。

相反,如最終認定用人單位構成違法解除,則用人單位或承擔恢復勞動關係或承擔向勞動者支付相應賠償金的責任。

至於年終獎的發放,一般認為,本質上屬於公司的經營自主權範疇,絕大程度上取決於企業的年終獎發放的制度和規則。例外的情況是,「名為年終獎,實為延遲發放的勞動報酬」。即企業將勞動者的工資報酬人為劃分為月度支付和年度一次性支付。在此種例外的情況下,即使員工被合法解僱,年終獎也應當按照相應比例予以發放。

「開除」是最嚴厲的人事處罰措施,但並不是最有效

當下,網際網路日益成為人們獲取信息和互相交流的平臺,逛逛社區,發發帖子,也成為常事。不少員工會在微信、微博、論壇等網絡環境中表達觀點,或者發洩情緒。

專家指出,堵不如疏,負面情緒總要找到一個宣洩口,如果沒有入口讓企業知道,不解決的話會造成更大的影響的。

如果出現負面言論,第一時間想到的不是如何解決問題,而是如何辭退這名員工。那麼,即便辭退了這名員工,也會有第二個、第三個人在網上提出質疑。員工經常散播負面言論,有可能是個人價值觀與組織經營理念或文化的衝突,也可能是長期管理狀態下的一種情緒發洩,而這種情緒的宣洩很可能不是個案問題。

員工言論既然可以得到很多人的共鳴,說明已具備一定的層面和程度的影響力。那麼,重點就不是如何處理一個員工,而是如何處理有可能潛在的、更為廣泛的負面聲音。因此,要再做內部調查,開言路,納忠言,用可控的方法處理好群眾情緒。判斷出問題的複雜性和真實原因就是文化氛圍或管理問題。

他指出,系統的問題一定不是「兩點之間直線最短」,越直接的方法越難以解決根本問題,還是需要尋源,集中資源和精力利用系統解決主要矛盾。「在法律層面上,與員工解除勞動關係,是最嚴厲的人事處罰措施。但最嚴厲的措施,並不是最有效的。」

溫馨提示:

由於微信推送規則的更改,需讀者經常留言或「點讚」「在看」,否則會逐漸收不到我們的推送!如果你想要第一時間看到我們的文章,可以將【勞資問題研究解決】設為星標,或每次看完後戳一戳最下方的「點讚」及「在看」,增加與我們的互動,謝謝你!

在下是勞資關係觀察俠

相關焦點

  • 員工發布公司負面消息,公司能否辭退,取決於這一點
    員工通過網絡發布的公司負面消息指的是可以引起社會對公司產生否定性評價的各類消息。這類消息就是俗稱的「家醜」。那麼員工實施了上述行為,公司是否有權對該類員工直接實施辭退,且不需要承擔任何賠償金支付義務呢?尤其在自媒體發達的今天,筆者認為很有必要結合相關法律規定及司法實踐,探討一下這個話題。
  • 員工請病假去旅遊,公司有權辭退嗎? 公司能要求員工換統一的微信...
    員工請病假去旅遊,公司有權辭退嗎? 公司能要求員工換統一的微信頭像嗎?
  • 討論工資被開除?公司禁止員工討論薪酬合法嗎?
    討論工資被開除?公司禁止員工討論薪酬合法嗎?勞動者若是把自身收入作為隱私看待,那是個人權利,因而在外國還曾有公司因公布員工工資而被起訴的案件。但薪酬保密作為單位的一項制度性規定,在實際使用中,因缺失約束限制必然在一定範圍內與《勞動法》規定的同工同酬原則存在衝突,對一些基礎性、常規性崗位,抑或同一工種的勞動者而言缺失公平。
  • 拼多多稱發布「極端言論」解約員工引發爭議
    摘要:拼多多人力資源部發布的情況說明表示,王某被公司解約,並非因為其在匿名社區發布了「救護車照片」,而是公司事後調查發現王某多次在這一匿名社區發布帶有顯著惡意的「極端言論」。  近日來,拼多多可謂是「事多多」,前有駐守邊疆員工猝死,後有長沙員工自殺離世。
  • 員工打聽同事工資被開除,法院判令公司支付被開除人賠償金
    前不久,同事間工資應不應該公開的話題引發熱議,有媒體就「你會打聽同事工資嗎」發起網上投票,結果顯示,表示會打聽的人佔多數。打聽同事工資僅僅是同事間茶餘飯後的消遣行為嗎?記者採訪了解到,遠不止於此。有不少公司將「禁止私下交流工資獎金」寫入合同,甚至還有公司讓員工籤訂收入保密協議,明確違反者將被開除。如此一來,打聽同事工資由「會不會」變成了「能不能」。
  • 開除隔離期員工,沒有同理心的公司讓人害怕
    因需要隔離,小劉沒能如期到崗,隨後公司通知其已被開除,理由是曠工3日。目前,小劉準備申請勞動仲裁。開除隔離期員工,沒有同理心的公司讓人害怕。要知道,今年1月24日,人社部發布《關於妥善處理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期間勞動關係問題的通知》,就曾明確指出,對因疫情防控措施導致不能提供正常勞動的企業職工,企業應當支付職工在此期間的工作報酬,並不得依據勞動合同法第四十條、四十一條與職工解除勞動合同。然而,在這樣的制度背景下,這家公司還敢把隔離期員工開除,令人瞠目結舌。
  • 公司能否以「疫情期間生產經營困難」為由開除員工?
    公司能否以「疫情期間生產經營困難」為由開除員工?疫情期間,企業辭退員工不能任意為之公司解除與侯某的勞動關係真是受疫情影響導致經營困難而做出的無奈之舉嗎?
  • 拼多多回應辭退發帖員工:員工網上發布極端言論;抖音回應袁隆平...
    【黑馬高調早報】第1842期  文 | 靜靜  今日頭條  1.拼多多回應辭退發帖員工:員工網上發布極端言論 違反員工手冊    1月11日上午消息,針對員工王某(花名太虛)在網絡平臺發布的視頻訊息,自稱「《因為看到同事被抬上救護車我被拼多多開除了》」一事,拼多多人力資源部發布的情況說明表示,王某被公司解約,並非因為其在匿名社區發布了「救護車照片
  • 公司強制你發朋友圈怎麼辦?因為這是把員工都開除了
    各位網友的公司有沒有強制過你們去發朋友圈?就我一個朋友的公司,他因為發朋友圈的事把員工都開除了,我還挺詫異的,因為我知道現在當下企業用人找到一個合適的人挺難的,因為這點兒小事把人開除了對企業其實也不好。
  • 匯桔網員工抱怨公司拖欠工資,反被罰1.5萬
    此外,匯桔網還強制要求離職員工籤署保證書,保證離職後不對外發表公司的負面信息。根據網友曝光的截圖顯示,匯桔網發表處罰公告。稱南寧分公司員工潘某在網上公開發布針對公司及管理層的惡意不實言論,被競爭對手及不法之人利用,導致此言論在網上快速傳播,並出現大面積針對公司的負面新聞,對公司聲譽和形象帶來重大不良影響,造成巨大損失。
  • 為什麼很多公司都不直接開除員工,而是讓員工主動提出離職?
    就目前大部分的公司操作上來說,即使是因為員工工作表現不好、公司架構調整等原因需要勸退員工時,大部分公司都不會選擇以公司的名義直接勸退、辭退、開除員工,而是和員工溝通一致,讓員工寫辭職申請,處理為員工主動提出辭職。公司之所以會這麼做,原因如下:一、直接勸退、辭退、開除,處理起來比較麻煩。
  • 員工給公司寫了檢討書被開除,法院為何判決賠償員工20萬
    最近,一起因勞動者給公司寫了檢討書被公司解除勞動合同,法院判決賠償員工20萬的案例,引起網絡熱議。【事出有因】崔楠是2011年入職某公司的,於2012年3月其就擔任了營業部主任。入職以來,崔楠工作一直勤勤懇懇,曾三次獲得榮譽證書,為公司作出了很大的業績。
  • 江蘇一公司強制員工換國產手機,勞動監察部門:公司無權約束
    江蘇某公司這樣一條公告,在網絡上引發爭議。 據了解,江蘇首府酒業有限公司於9月15日發布通知,據該文件顯示: 如使用蘋果手機員工,限定30天內更換為國產牌手機,否則按照自動離職處理。 所有員工不得購買蘋果手機,違者直接辭退。如購買華為手機,將給予零售價格15%的補貼。
  • 拼多多回應「解約發帖員工」 發表極端言論 違反相關規定
    拼多多回應「解約發帖員工」事件,公司事後調查發現王*多次在這一匿名社區發布帶有顯著惡意的「極端言論」,違反了員工手冊中雙方約定的行為規範。於是決定與其解約。
  • 公司以違反制度為由開除員工時,你可以這樣回懟他!
    國有國法,家有家規。現在做企業的老闆都會給自己的公司制定一些規矩,公司規模小的,可能不會形成書面制度,老闆會口頭說一些規矩,在工作的時候,大家就默認按老闆的要求做。公司規模大的,會有專門的人力資源部,也會有專門制定公司各種規章制度的崗位。
  • 打聽同事工資被開除 她把公司告了
    前不久,同事間工資應不應該公開的話題引發網友熱議,有媒體就「你會打聽同事工資嗎」發起網上投票,結果顯示,表示會打聽的人佔多數。打聽同事工資僅僅是同事間茶餘飯後的消遣行為嗎?記者採訪了解到,遠不止於此。有不少公司將「禁止私下交流工資獎金」寫入合同,甚至還有公司讓員工籤收入保密協議,明確違反者將被開除。
  • 拼多多回應員工匿名發帖被辭退 當事人的極端言論把自己飯碗搞丟了
    拼多多回應員工匿名發帖被辭退 當事人的極端言論把自己飯碗搞丟了時間:2021-01-11 15:16   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拼多多回應員工匿名發帖被辭退 當事人的極端言論把自己飯碗搞丟了 1月11日,針對員工王某(花名太虛)在網絡平臺發布相關視頻訊息,自稱《因為看到同事被抬上救護車我被拼多多開除了
  • 流利說員工將抽紙帶回家被開除,公司還被指強制轉崗
    三言財經消息,近日有流利說員工爆料,公司發布全員通報稱某員工於2020年12月8日私自將若干包公用抽紙帶回家,已構成侵吞公司財務行為,故對該員工開除處理並進行全員通報批評。
  • 員工因私下交流工資被開除 薪酬保密真的合法嗎?
    有員工因違反薪酬保密制度被開除引爭議好奇同事工資,我能打聽嗎?涉及工資、獎金的話題總是格外引人關注。前不久,同事間工資應不應該公開的話題引發熱議,有媒體就「你會打聽同事工資嗎」發起網上投票,結果顯示,表示會打聽的人佔多數。
  • 拼多多回應員工匿名發布言論被識別:系多人檢索對比獲知
    1月11日,拼多多官方發布回應稱,發布了「救護車照片」的拼多多員工王某被公司解約,原因不是他匿名在脈脈上發布上述照片,而是公司事後調查發現王某多次在這一匿名社區發布帶有顯著惡意的「極端言論」,違反了員工手冊中雙方約定的行為規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