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活動沒有現場觀眾,而是通過網絡在線直播的形式向學生展示了科學的奇妙,這一新的形式,打破了傳統的局限。
「沼澤地我們都聽說過,是長期受積水浸泡、水草茂密的泥濘地區。而今天展示出的神奇流體和沼澤地恰恰相反,越用力,它就越呈現出強硬的一面,這就是我們可以用身邊觸手可得的材料所製得的非牛頓流體。」長寧區少科站的老師聲情並茂地在直播間裡為大家演示著神秘的科學原理。
5月31日上午,在長寧少科站在五樓多功能廳裡舉辦了一場別開生面的六一科學在線體驗活動。這次活動沒有現場觀眾,而是通過網絡在線直播的形式向學生展示了科學的奇妙,這一新的形式,打破了傳統的局限,為更多的學生提供了一個學習科學的平臺。為了能夠適合各學齡段的學生,在活動開展之處,少科站的老師們精心設計,從水的化學實驗開始,進入到力的平衡與人工智慧的探測車模型展示,到非牛頓流體的製作三大主題內容。活動的開展讓居家抗疫的少年兒童在家也能感受到科學的樂趣,更好地學習科學知識,並能讓學生從中體驗到創新的奇妙,創造更加美好的生活。
這次的六一科學在線體驗活動共分為三站:第一站「我們的家園地球」、第二站「地心引力站」和第三站「神奇流體站」。老師們穿上了科學博士的白大褂,在精心設計的場景中操作著神奇的實驗,還與鏡頭背後在線大小觀眾們實時互動,溝通。讓孩子們度過了愉快有意義的40分鐘。給疫情下的孩子們送上了一份特殊的六一禮物。
長寧實驗小學五5班朱沈熠跟著劉老師做起了「雲」實驗,朱沈熠說,雖然在家中無法實地參加活動,但是在家看直播一樣能身臨其境地跟著老師做其妙有趣的實驗,還能實時與屏幕裡的老師交流溝通,實在是太棒了!
「這次的科學實驗直播活動為這個特殊時期的科學教育工作提供了一個很好的方式,為了這次活動老師們提前準備內容,打磨細節,不僅給孩子們提供了很好的學習形式,同時也鍛鍊了老師的教學能力。」本次直播活動主持人少科站陳宏宇老師說。
長寧區少科站站長姜嶸說,「今年是特殊的一年,我們不能讓疫情成為孩子們獲取知識的阻礙,教育工作者必須找到更好的方式和形式,直播是以前沒有嘗試過的,雖然陌生,但安全、高效、受眾面廣,對學生來說方便,這就值得我們去探索嘗試,這次的科學直播活動,我們籌備了近一個月,針對不同的學齡段設置了三個主題內容,老師們從知識點的選擇,展示的形式,以及直播間的環境布置等都很花功夫,多次彩排、試播,希望能在六一來臨之際,給孩子們送上這份知識的禮物。我們後續還會根據基層學校需求,開展線下進校園帶領孩子們經歷一場場『奇妙的科學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