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例通道業務被判賠償,打破信託公司免責「常規」

2021-01-08 新浪財經

來源:一財網

原標題:首例通道業務被判賠償,打破信託公司免責「常規」

在過去,當信託通道業務出現風險時,信託公司往往會被「網開一面」,不會深究信託公司在其中的責任。不過,這一局面將被打破,信託公司也要承擔部分賠償責任。

近日,上海金融法院二審審結一起財產損害賠償糾紛案,該案系全國首例判決信託公司在通道類業務中對投資者承擔民事侵權責任的案件。

首例信託公司在通道業務中承擔賠償責任

案情顯示,陳某是浙江聯眾建設有限公司(下稱「聯眾公司」)的實際控制人,通過王某成立並控制了上海寅潯投資管理中心(有限合夥)(下稱「上海寅潯」)等7家有限合夥企業。2013年初,陳某、王某等人偽造虛假財務報告與保障房項目資料,合謀確定集資方案。2013年6月,上海寅潯與華澳信託籤訂《單一資金信託合同》,委託人上海寅潯指定將信託資金由受託人華澳信託管理,用於向聯眾公司發放貸款。信託資金金額為2.8億元。當年6月至8月期間,上海寅潯以「浙江聯眾杭州保障房投資基金項目」為名、以年化利率9.5%~12.5%的高額利息為誘,向社會公眾募集資金,募集文件中載明產品類型為「華澳信託聯眾單一資金信託貸款有限合夥基金」。

其中,吳某認購100萬元,約定每半年分配投資收益,項目結束返還本金。在信託項目期間,有投資者曾向華澳信託相關業務人員致電諮詢項目情況;華澳信託內部曾出具過《項目風險排查報告》,載明聯眾公司財務狀況良好,項目保障營收穩定,項目風險可控,檢查未發現重大風險事項。基金到期後,上海寅潯未向吳某返還本金。經調查,吳某的投資款100萬元被上海寅潯執行事務合伙人委派代表陳某等人用於歸還案外人遼陽紅美置業有限公司。

2018年6月29日,陳某、王某等被判決犯集資詐騙罪。2018年,吳某向一審法院起訴要求華澳信託承擔侵權賠償責任。一審法院經審理後,判決華澳信託應於判決生效之日起十日內,對吳某根據刑事判決通過追贓程序追索不成的損失在20萬元的範圍內,承擔補充賠償責任。吳某與華澳信託均不服一審判決,向上海金融法院提起上訴。

投資者吳某稱,信託公司對信託資金的監管負有全面責任。華澳信託明知投資者是基於對華澳信託的信賴而進行投資。在信託存續期間,華澳信託曾出具內容虛假的中期報告誤導投資者,沒有對信託項目進行有效監管,應全額承擔賠償責任。

不過,華澳信託表示,通道業務屬於被動管理型信託,信託公司依照委託人指令發放貸款,不對項目做實質性盡職調查,沒有義務對信託資金進行監管,更不保證全部收回信託貸款或剛性兌付。投資者損失是犯罪分子集資詐騙,並將吸收的存款肆意揮霍造成,與華澳信託無關,華澳信託不應承擔任何責任。

上海金融法院經審理後認為,訴爭信託業務屬於通道類信託業務,委託人和受託人之間的權利義務關係,應當依據信託文件的約定加以確定。根據《信託合同》,信託公司應委託人指令發放信託貸款,不承擔信託貸款無法收回的風險。信託公司在通道類信託業務中雖僅負責事務性管理,但仍應秉持審慎原則開展經營,在其以自身名義獨立從事信託管理事務時,需盡到必要合理的注意義務。

「本案中,華澳信託有關項目負責人員已經了解到委託資金來源於社會募集,並明知委託人系借用華澳信託金融機構背景進行資金募集,但未向致詢的投資者作相應提示,也未採取必要警示防控措施。信託存續期間,華澳信託應委託人要求,對於實際並不存在的投資項目在未經任何調查的情況下,出具內容明顯虛假、足以誤導投資者的《項目風險排查報告》,上述行為客觀上也促成了犯罪分子的集資詐騙行為,對吳某的投資被騙受損負有一定責任。」上海金融法院稱。

上海金融法院認定,犯罪分子的集資詐騙行為是造成吳某投資損失的根本原因,華澳信託在管理涉案信託業務過程中的過錯行為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吳某損失,吳某自身對其損害發生亦具有過錯,原審法院酌情認定華澳信託應就投資者刑事追贓程序追索不成的損失在其投資本金損失20%的範圍內承擔補充賠償責任,該責任認定主次分明,比例合理,且屬明確可行。上海金融法院作出終審判決,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第一財經記者在裁判文書網上發現,根據刑事判決書,上述案例中,預計總共有157名投資者可能提出類似訴訟,損失總額高達2.3億元,參照20%的標準,華澳信託可能面臨4600萬元的賠償。

信託行業去通道

一位信託行業人士對記者稱,信託公司在做通道類業務時收取手續費,雖然不如主動管理類項目的收益高,但是信託公司也應該承擔相應的責任。這有利於信託行業去通道,回歸本源。

2018年4月,人民銀行、銀保監會、證監會、外匯管理局出臺《關於規範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統一同類資管產品監管標準,防控金融風險。信託行業自此開始轉型,壓降通道類業務和多層嵌套規模,行業整體規模已有所回落。

信託業協會數據顯示,截至今年三季度末,信託業受託管理的信託資產餘額為20.86萬億元,較年初減少7432.79億元,同比下降5.16%。其中,單一資金信託規模為6.92萬億元,較上年末減少10935.77億元,佔比為33.18%,較上年末下降3.92個百分點,自2018年一季度以來已經連續11個季度持續下降。

相關焦點

  • 通道業務出現風險不能「全身而退」 華澳信託被判承擔20%賠償責任
    近日,中國裁判文書網公布的一則民事判決書顯示,華澳信託因其通道業務在一起經濟糾紛案件中被判賠償20%,這也是首個信託公司因通道業務承擔賠償責任的案例。有業內人士表示,一般通道業務中,受託人依據委託人的指令履行後續管理義務,不對借款人和信託資金運用的項目做實質性盡職調查和審核,只提供事務管理服務。
  • 非法集資型信託第一案!通道業務不免責,華澳信託判賠20%
    記者|張曉雲信託公司通道業務完全免責嗎?答案是不一定。近日,上海金融法院披露,審結一起財產損害賠償糾紛案,該案系全國首例判決信託公司在通道類業務中對投資者承擔民事侵權責任。華澳信託明知投資者是基於對華澳信託的信賴而進行投資。在信託存續期間,華澳信託曾出具內容虛假的中期報告誤導投資者,沒有對信託項目進行有效監管,應全額承擔賠償責任。上訴人華澳信託認為,通道業務屬於被動管理型信託,信託公司依照委託人指令發放貸款,不對項目做實質性盡職調查,沒有義務對信託資金進行監管,更不保證全部收回信託貸款或剛性兌付。
  • 全國首例:華澳信託敗訴暴露風控問題,「引戰「之路或面臨考驗
    今日財富FortuneToday(ID:FortuneToday-)文 | 黃曉峰編 | 宋 鴻近日,華澳信託因單一資金信託的通道業務在一樁經濟糾紛案件中被判承擔20%的賠償責任,成為全國首例信託因通道業務承擔賠償責任的案件。
  • 信託日報(12月22日)
    金融機構年末競賽 短期高息產品分流信託資金募集2. 非法集資型信託第一案!通道業務不免責,華澳信託判賠20%3. 四川信託所持鑫怡凱盛科技1164萬元股權遭凍結4.對此,用益信託金融研究院研究員喻智分析,年末銀行等機構同期推出較多的短期高息理財產品,在一定程度上分流了資金,使得投資者對信託產品大量投放反應平淡。2. 非法集資型信託第一案!通道業務不免責,華澳信託判賠20%信託公司通道業務完全免責嗎?答案是不一定。
  • 我國信託資產規模穩中有降 信託通道業務持續收縮
    在去通道、嚴監管背景下,2020年,信託行業迎來較大調整。截至2020年10月末,全行業受託管理信託資產餘額20.74萬億元,較年初減少8632.68億元。具有影子銀行特徵的信託融資業務持續壓降,地產信託規模被嚴控。信託公司在有序落實壓降通道及融資類業務規模的同時,也在主動謀求轉型。
  • 銀保監會:不會一刀切停止信託公司開展融資類信託業務
    日前,多家信託公司收到監管部門指導意見,要求嚴格壓降融資類信託業務規模,保證完成此前設定的壓降任務。為什麼要壓降此類業務?監管方面表示,從融資類信託這類具體業務來看,廣義的融資類信託既包括通道類融資信託業務,也包括信託公司主動管理的融資信託業務。監管方面認為,需要重點壓降的業務包括,一是各類金融機構藉助信託通道開展監管套利、規避政策限制的融資類業務;二是信託公司偏離受託人定位,將自身作為「信用中介」,風險實質由信託公司承擔,違法違規開展的融資類業務。
  • 從法律關係的角度論通道業務中受託人責任
    借款到期後北大高科公司僅償還了利息,對本金和逾期利息未予清償,由此引發訴訟。 最高法院認為:案涉信託貸款本金來源於包商銀行,借款人北大高科公司系包商銀行指定,光大信託既不主動管理信託財產,也不承擔業務實質風險,案涉信託貸款屬銀信通道業務。
  • 中融信託2019:持續優化業務結構 家族信託成果顯現
    本網訊 4月29日,中融信託發布2019年年度報告。報告顯示,截至2019年末,公司自有資產276.16億元(合併),管理信託資產7,654.52億元,實現營業總收入53.59億元(合併),淨利潤17.55億元。
  • 蘿蔔章羅生門|產品違約後各方踢皮球:通道業務的坑怎麼填?
    &nbsp&nbsp&nbsp&nbsp2017年7月,原銀監會下發了《信託業務監管分類試點工作實施方案》,明確了「主動管理型信託」和「被動管理型信託」的劃分標準,「通道類信託業務」首次具備了相對統一的名稱和判斷標準。
  • 萬向信託通道業務惹禍,深陷「中科系」風波,4億債權無跡可尋
    記者 | 吳紹志1「去通道、控地產」是監管部門對信託行業長期的監管需求,但是仍不乏信託公司受到「遺留問題」的影響。經過浙江省高級人民法院調查,中科建飛名下無存款、不動產、車輛、保險,對外投資股權沒有實際處置價值,公司在註冊地未實際經營;中科建設名下無存款、保險,有位於上海市的全幢房屋和4輛滬A牌號車輛,都已被輪候查封,公司則已啟動預重整;意邦置業名下案涉抵押房屋先是被上海市青浦區人民法院首封,後因公司進入破產清算,房屋又移交上海鐵路運輸法院處置。
  • 中國信託資產規模穩中有降 通道業務連續11季度縮降
    中新社北京11月4日電 (記者 王恩博)記者4日從中國銀保監會獲悉,截至三季度末,中國信託業受託管理信託資產餘額20.86萬億元(人民幣,下同),較年初減少7432.79億元,同比下降5.16%。其中,通道業務連續11個季度縮降。
  • 銀保監會:信託公司應堅持私募定位 打破剛性兌付
    任何機構和個人參與任何資金信託,都要依法識別、管理並承擔投資風險。信託公司應當確保資金信託風險等級與投資者風險承受能力等級相匹配,打破剛性兌付。二是聚焦資管新規。三是嚴守風險底線。四是促進公平競爭。以下為全文:為落實《關於規範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資管新規)要求,規範信託公司資金信託業務發展,中國銀保監會制定了《信託公司資金信託管理暫行辦法(徵求意見稿)》(以下簡稱《辦法》),現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
  • 信託公司FOF業務現狀分析:能否成為新的風口?
    資管新規出臺後,監管當局對信託公司有過數次窗口指導,在2020年3月的窗口指導中,要求壓縮具有影子銀行特徵的信託融資業務,並制定融資類信託壓縮計劃;而事務管理類信託由於通道業務的原因,始終受到銀保監會的嚴格監管,無法成為新的資金去向。因此,信託公司就需要尋找投資類業務作為業務方向。另一方面,通道業務受限後,主動化管理是信託行業未來發展的必然選擇。
  • 信託公司接窗口指導:壓降融資業務規模必須完成
    值得注意的是,由於部分信託公司存在融資類業務壓降不達標的情況,在此次窗口指導中被要求全面暫停融資類業務。  監管部門督促完成  20%壓降任務  今年3月份,各地銀保監局向轄區信託公司傳達2020年信託監管要求,其中關鍵一點是——持續壓縮具有影子銀行特徵的信託融資業務,制定融資類信託壓縮計劃。
  • 長安信託兌付:對家族信託業務發展狀況的思考
    近期信託行業重大事件頻發,某信託公司大規模產品接連出現逾期,引發市場集體性恐慌;監管政策方面,銀保監會發布的《信託公司資金信託管理暫行辦法(徵求意見稿)》對非標資產再上「緊箍咒」。對資金信託的嚴格限制給家族信託帶來了機遇與挑戰,轉型窗口期家族信託將如何發展?以下為長安信託兌付的點滴思考。
  • 信託公司全面剖析-國民信託
    一、業務偏好(一)通道業務國民信託高度依賴通道業務,是影響信託規模變動的主要因素。從信託存量看,近5年,國民信託單一資金信託規模的比重均在80%以上,處於絕對領先地位。2018年,國民信託新增被動管理信託規模降至1645.09億元,同比減少61.75%。2019年,公司被動管理信託規模進一步壓降至187.65億元,同比回落88.59%。2020年「去通道」監管仍在繼續,再加上「30%」、「50%」紅線,可以預見國民信託通道業務將會繼續減少。
  • 北京信託公布巡視整改情況:不再新增同業通道規模,存續業務到期不...
    北京信託公布巡視整改情況:不再新增同業通道規模,存續業務到期不予展期 每日經濟新聞 2020-11-23 20:
  • 信託公司全面剖析-華鑫信託
    二表現在營業總收入佔比上,除2015年外近4年華鑫信託的信託業務收入佔公司營業總收入的比重均在50%以上,且比例從2016年59.76%逐年提升至2019年的72.39%。三體現在信託業務收入單項排名,2017年至2019年華鑫信託的信託業務收入排名分別是40名、41名和33名,亦呈現平穩上升的趨勢。
  • 當前信託公司慈善信託業務的主要發展態勢
    從當前來看,信託公司的慈善信託業務呈現出不平衡化、縱深化和基層化三個方面的發展態勢。  未來,還應在相關地區繼續加強慈善信託宣傳、交流力度,提升各界對慈善信託認知度。二、慈善信託業務的縱深發展態勢(一)慈善信託得到部分信託公司股東的大力支持慈善信託市場份額前列的信託公司,其慈善信託業務開展都得到了股東及公司自有資金的持續大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