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常勝將軍高興的傳奇一生(「元史高興傳」解讀之七)
────元朝對印尼爪哇島的徵討與元朝常勝將軍高興的瓜葛
吳斌
前文介紹了高興將軍在至元二十一年(1284)到至元二十八年(1291)間的情況。這期間,高興將軍曾以母親去世為藉口,辭官守孝,希望過上安定的退隱生活,但此時元朝的蒙族將領多數已貪圖享受,不願去鎮壓那些有險無功的江南佔山為王式的小起義,因此,元朝廷詔令高興復出剿匪。
高興也做到了食君之祿忠君之命,為朝廷平定了浙江、安徽、福建等地不斷湧現出來的大小抗元起義,體現了軍人服從命令的格局修養,受到了朝廷的重用,成為了福建一方軍政的實際領導者。
至元二十九年(1292)年,發生了印尼爪哇國王將元朝使臣孟琪的臉上刺字並塗墨侮辱後送回的事件,因此,元朝廷決定對印尼爪哇島進行徵討,在福建駐軍的高興將軍自然難辭此行,我們接著看《元史高興傳》的有關記載:
二十九年,復立福建行省,拜右丞。爪哇黥使者孟琪,詔興為平章政事,與史弼、亦黑迷失帥師徵之,賜玉帶、錦衣、甲冑、弓矢、大都良田千畝。
三十年春,浮海抵爪哇。亦黑迷失將水軍,興將步軍,會八節澗,爪哇主婿土罕必闍耶降。進攻葛郎國,降其主哈只葛當,事見弼傳。又諭降諸小國。哈只葛當子昔剌八的、昔剌丹不合逃入山谷,興獨帥千人深入,虜昔刺丹不合。還至答哈城,史弼、亦黑迷失已遣使護土罕必闍耶歸國,具入貢禮。興深言其失計。土罕必闍耶果殺使者以叛,合眾來攻,興等力戰,卻之,遂誅哈只葛當父子以歸。詔治縱爪哇者,弼與亦黑迷失皆獲罪,興獨以不預議,且功多,賜金五十兩。
這段記載的意思為:
至元二十九年(1292),再次成立福建行省,提拔高興為福建行省右丞(雖然同為二品,但蒙古人尚右,右丞排在左丞前)。元朝廷派使臣孟琪前往爪哇國(今印度尼西亞爪哇島),詔諭爪哇國主前來稱臣納貢,爪哇國王將元朝使臣孟琪的臉上刺字並塗墨侮辱後送回。忽必烈因此任命高興為福建行省平章政事(從一品省級主官),與榮祿大夫(正一品)史弼、亦黑迷失(元朝航海家,此時也被任命為福建行省平章)共同率軍徵討爪哇。同時,賞賜給高興玉帶、錦衣、甲冑、弓矢、大都(北京)的良田千畝。
至元三十年(1293)春,高興等出海航行抵達爪哇。亦黑迷失率領水軍,高興率領步兵,會師於八節澗,爪哇國駙馬土罕必闍耶投降。而後高興率領著元軍進攻葛郎國(爪哇島上另一小國),降服葛郎國主哈只葛當,這件事可詳見《元史史弼傳》,接著又曉諭與招降了島上其他小國。
葛郎國主哈只葛當的兒子昔剌八的、昔剌丹不合逃入深山谷地,高興單獨率領千餘人的隊伍深入深山,俘虜了昔刺丹不合。高興回到答哈城時,史弼、亦黑迷失已派遣使者,護送降將土罕必闍耶回其屬國。按土罕必闍耶自己當時的藉口,是回去準備進貢給元朝的禮品,高興深深地擔憂說,這是很嚴重的失策。果然,土罕必闍耶殺害了使者重新反叛,聚合起部隊來攻擊元軍。高興與眾將合力苦戰,得以突圍退卻。元軍於是誅殺了之前俘虜的哈只葛當父子後,起航回國。
忽必烈下詔,治大意放回爪哇國的土罕必闍耶之罪,史弼與亦黑迷失都獲罪了,高興因當時有不同看法,而且在這次戰鬥中立功頗多,還得到了賞金五十兩。
高興將軍在這兩年參與了元朝對爪哇國的遠徵,並擔任了遠徵軍的副統帥。爪哇國主女兒的丈夫(就是我們稱呼為駙馬的)土罕必闍耶,開始代表爪哇國假意投降元軍,引導元軍去攻打其宿敵葛郎國。待得元軍戰勝葛郎國俘獲其國主後,土罕必闍耶欺騙遠徵軍統帥史弼、亦黑迷失說,他要回去準備進貢給元朝的禮品,史弼、亦黑迷失信以為真,還派了使者與一支小部隊護送他回爪哇國。
事實上,遠徵軍本來也只是一支幾千人的隊伍,經過前面的戰鬥,也已有不少士卒犧牲。土罕必闍耶投降後,對此全都觀察得清清楚楚。此時的高興,正率領著千餘人的隊伍,深入深山追剿葛郎國主的兒子所帶領的葛郎國殘部。待得高興俘獲了葛郎國主的兒子歸來時,土罕必闍耶已經離開了多時。
高興平叛的經驗豐富,知道這些人常常出爾反爾。要是在國內,那倒無所謂,大不了就再次集結部隊平叛。但作為遠徵軍在遙遠的爪哇,情況就大不相同了,援軍是遠水解不了近渴的,更何況朝廷根本就無法知道爪哇發生的情況,因此高興不無擔憂地說,放土罕必闍耶回去,對於現在的形勢來說,是很失策的。
果不其然,土罕必闍耶回去後,殺了護送他回去的使者,集結起在數量上優勢得多的兵力,反攻元朝遠徵軍。幸好史弼、高興、亦黑迷失等都是久經沙場的猛將,帶著殘兵突圍回國。元世祖忽必烈對史弼、高興、亦黑迷失等都有不同程度的小懲罰,只不過因高興在放土罕必闍耶的問題上有不同意見,且有戰功,受罰相對少一點,還稍微有一點的獎賞安慰罷了。
到此為止,我們可以看到,高興每次升遷均與戰鬥有關,要麼是對戰功的獎賞,要麼是作為參戰前的鼓勵,與諂媚逢迎是毫不相干的,更與所謂的進貢武夷巖茶無關。
想知道高興將軍後來的故事嗎?想就關注小編的百家號「武夷茶韻」唄,下回說給你聽【憨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