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對印尼爪哇島的徵討與元朝常勝將軍高興的瓜葛

2020-12-11 武夷茶韻

揭秘常勝將軍高興的傳奇一生(「元史高興傳」解讀之七)

────元朝對印尼爪哇島的徵討與元朝常勝將軍高興的瓜葛

吳斌

前文介紹了高興將軍在至元二十一年(1284)到至元二十八年(1291)間的情況。這期間,高興將軍曾以母親去世為藉口,辭官守孝,希望過上安定的退隱生活,但此時元朝的蒙族將領多數已貪圖享受,不願去鎮壓那些有險無功的江南佔山為王式的小起義,因此,元朝廷詔令高興復出剿匪。

高興也做到了食君之祿忠君之命,為朝廷平定了浙江、安徽、福建等地不斷湧現出來的大小抗元起義,體現了軍人服從命令的格局修養,受到了朝廷的重用,成為了福建一方軍政的實際領導者。

至元二十九年(1292)年,發生了印尼爪哇國王將元朝使臣孟琪的臉上刺字並塗墨侮辱後送回的事件,因此,元朝廷決定對印尼爪哇島進行徵討,在福建駐軍的高興將軍自然難辭此行,我們接著看《元史高興傳》的有關記載:

二十九年,復立福建行省,拜右丞。爪哇黥使者孟琪,詔興為平章政事,與史弼、亦黑迷失帥師徵之,賜玉帶、錦衣、甲冑、弓矢、大都良田千畝。

三十年春,浮海抵爪哇。亦黑迷失將水軍,興將步軍,會八節澗,爪哇主婿土罕必闍耶降。進攻葛郎國,降其主哈只葛當,事見弼傳。又諭降諸小國。哈只葛當子昔剌八的、昔剌丹不合逃入山谷,興獨帥千人深入,虜昔刺丹不合。還至答哈城,史弼、亦黑迷失已遣使護土罕必闍耶歸國,具入貢禮。興深言其失計。土罕必闍耶果殺使者以叛,合眾來攻,興等力戰,卻之,遂誅哈只葛當父子以歸。詔治縱爪哇者,弼與亦黑迷失皆獲罪,興獨以不預議,且功多,賜金五十兩。

這段記載的意思為:

至元二十九年(1292),再次成立福建行省,提拔高興為福建行省右丞(雖然同為二品,但蒙古人尚右,右丞排在左丞前)。元朝廷派使臣孟琪前往爪哇國(今印度尼西亞爪哇島),詔諭爪哇國主前來稱臣納貢,爪哇國王將元朝使臣孟琪的臉上刺字並塗墨侮辱後送回。忽必烈因此任命高興為福建行省平章政事(從一品省級主官),與榮祿大夫(正一品)史弼、亦黑迷失(元朝航海家,此時也被任命為福建行省平章)共同率軍徵討爪哇。同時,賞賜給高興玉帶、錦衣、甲冑、弓矢、大都(北京)的良田千畝。

至元三十年(1293)春,高興等出海航行抵達爪哇。亦黑迷失率領水軍,高興率領步兵,會師於八節澗,爪哇國駙馬土罕必闍耶投降。而後高興率領著元軍進攻葛郎國(爪哇島上另一小國),降服葛郎國主哈只葛當,這件事可詳見《元史史弼傳》,接著又曉諭與招降了島上其他小國。

葛郎國主哈只葛當的兒子昔剌八的、昔剌丹不合逃入深山谷地,高興單獨率領千餘人的隊伍深入深山,俘虜了昔刺丹不合。高興回到答哈城時,史弼、亦黑迷失已派遣使者,護送降將土罕必闍耶回其屬國。按土罕必闍耶自己當時的藉口,是回去準備進貢給元朝的禮品,高興深深地擔憂說,這是很嚴重的失策。果然,土罕必闍耶殺害了使者重新反叛,聚合起部隊來攻擊元軍。高興與眾將合力苦戰,得以突圍退卻。元軍於是誅殺了之前俘虜的哈只葛當父子後,起航回國。

忽必烈下詔,治大意放回爪哇國的土罕必闍耶之罪,史弼與亦黑迷失都獲罪了,高興因當時有不同看法,而且在這次戰鬥中立功頗多,還得到了賞金五十兩。

高興將軍在這兩年參與了元朝對爪哇國的遠徵,並擔任了遠徵軍的副統帥。爪哇國主女兒的丈夫(就是我們稱呼為駙馬的)土罕必闍耶,開始代表爪哇國假意投降元軍,引導元軍去攻打其宿敵葛郎國。待得元軍戰勝葛郎國俘獲其國主後,土罕必闍耶欺騙遠徵軍統帥史弼、亦黑迷失說,他要回去準備進貢給元朝的禮品,史弼、亦黑迷失信以為真,還派了使者與一支小部隊護送他回爪哇國。

事實上,遠徵軍本來也只是一支幾千人的隊伍,經過前面的戰鬥,也已有不少士卒犧牲。土罕必闍耶投降後,對此全都觀察得清清楚楚。此時的高興,正率領著千餘人的隊伍,深入深山追剿葛郎國主的兒子所帶領的葛郎國殘部。待得高興俘獲了葛郎國主的兒子歸來時,土罕必闍耶已經離開了多時。

高興平叛的經驗豐富,知道這些人常常出爾反爾。要是在國內,那倒無所謂,大不了就再次集結部隊平叛。但作為遠徵軍在遙遠的爪哇,情況就大不相同了,援軍是遠水解不了近渴的,更何況朝廷根本就無法知道爪哇發生的情況,因此高興不無擔憂地說,放土罕必闍耶回去,對於現在的形勢來說,是很失策的。

果不其然,土罕必闍耶回去後,殺了護送他回去的使者,集結起在數量上優勢得多的兵力,反攻元朝遠徵軍。幸好史弼、高興、亦黑迷失等都是久經沙場的猛將,帶著殘兵突圍回國。元世祖忽必烈對史弼、高興、亦黑迷失等都有不同程度的小懲罰,只不過因高興在放土罕必闍耶的問題上有不同意見,且有戰功,受罰相對少一點,還稍微有一點的獎賞安慰罷了。

到此為止,我們可以看到,高興每次升遷均與戰鬥有關,要麼是對戰功的獎賞,要麼是作為參戰前的鼓勵,與諂媚逢迎是毫不相干的,更與所謂的進貢武夷巖茶無關。

想知道高興將軍後來的故事嗎?想就關注小編的百家號「武夷茶韻」唄,下回說給你聽【憨笑】

相關焦點

  • 遠徵爪哇:中國古代最大規模的跨海遠徵
    在這種大背景下,忽必烈策動麾下大軍去不斷徵討南方各國。日本、越南、緬甸等地,幾乎是無一倖免。甚至遠在南洋深處的爪哇,都成為了汗八裡王城的目標。戰略需求作為新附軍總帥的高興,曾經像忽必烈建議多派軍隊,以壯聲勢。忽必烈卻回答他:南洋土著,裸衣膽小,多派軍隊豪無用武之地!忽必烈不願意多派部隊的真正原因,或許是來自海上遠徵的後勤壓力。為運送20000多陸軍去爪哇,元朝從福建浙江徵調船隻千艘。看起來平均每艘船只能運載20名士兵,其實出海遠徵和在近海作戰區別很大。
  • 印尼有17000多個島嶼,為何一半人口和主要大城市都在爪哇島
    然而陸地面積和海洋面積這麼大的印尼卻有一半以上的人口居住在小小的爪哇島上。號稱萬島之國的印尼是由大約17508個島嶼組成的,然而印尼排名前十位的城市清一色集中在爪哇島和蘇門答臘島,由此造成印尼人口和經濟分布極不均衡的現象。如今印尼的一些島嶼甚至還處於刀耕火種的原始部落文明時代。這也是成為了印尼始終無法躋身世界強國行列的一個重要原因。
  • 印尼人口為何集中在第五大的爪哇島,而不是其它大島?
    世界上面積第三大的加裡曼丹島,面積74.33萬平方公裡,印度尼西亞佔一多半。世界上面積第十一大的蘇拉威西島,面積17.46萬平方公裡,為印度尼西亞獨有。伊裡安島是世界上面積僅次於格陵蘭島的第二大島,面積78.57萬平方公裡,印度尼西亞佔西部。此外,還有面積13.8萬平方公裡的爪哇島,為印度尼西亞獨有。第三奇就要說到爪哇島了。
  • 印尼概況:語言和馬來語相近,過半人口和四大城市都集中在爪哇島
    印度尼西亞領土由分布在亞洲大陸和澳洲大陸之間東西長達550公裡,南北2500公裡寬的洋面上的一萬九千多個島嶼上,但人口主要集中在西半部幾個較大的島嶼上,其中面積近13.9萬平方公裡的爪哇島則集中了約1.5億人口,我國與之面積相近的兩個省安徽和福建才分別有六千多萬和四千多萬人口。其實爪哇島的面積與人口和南亞國家孟加拉國極為相近(14.7萬平方公裡,1.6億人)。
  • 印尼國土面積很大,可為什麼雅加達和泗水都在小小的爪哇島上?
    在印尼2.62億人口中,有1.45億人分布在爪哇島上,超過本國人口的一半,這其中又有什麼原因呢?荷蘭殖民者的歷史因素:提到印尼,就離不開荷蘭東印度殖民公司。1602年,東印度殖民公司成立,總部就設立在今天的雅加達。1621年荷蘭人將雅加達改名為巴達維亞。
  • 印尼史話 -- 滿者伯夷,王朝舊夢(Madjapahit)
    答案要追溯到1293年,蒙古人進攻爪哇被拉登甲亮(Raden Wijaya)擊退。拉登甲亮建立了滿者伯夷帝國(爪哇語Madjapahit,馬來語 Majapahit)。蒙古人被打敗後,拉登甲亮和他的繼任者開始擴張他們的領地。滿者伯夷控制著海上通道,向其領地運送的財富不計其數。他們的艦隊會經過今天的印尼地區,獲取批准或者貢品。
  • 目前沒有被發現的皇帝陵墓-元朝
    我國歷史上元朝時代的皇帝陵墓沒有被發現。[元朝]是歷史上除清朝之外,另一個異族侵入建立的國家。元朝國運一共90年。歷11帝。 之後元朝持續對外擴張,進攻日本、緬甸、越南、爪哇等,但均遭失敗。元朝中期皇位繼承紊亂、政變頻繁,政治始終未上正軌,而且漢化遲滯,發展不前。後期政治腐敗,權臣幹政,民族矛盾與階級矛盾日益加劇,導致元末農民起義。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隨後北伐驅逐元廷攻佔大都。此後元廷退居漠北,史稱北元。1402年,元臣鬼力赤篡奪政權建立韃靼,北元滅亡。
  • 歷史上的元朝與高麗(朝鮮)特殊關係
    1218年,蒙古大將哈真統帥大軍追擊契丹叛軍進入高麗,高麗國王派遣將軍趙衝領軍協助,並向蒙古軍提供糧草。第二年,江東城守敵投降,哈真與趙衝舉行盟誓,蒙古與高麗約為兄弟之國。蒙古從此年年遣使到高麗索要各種物品(從毛皮、綢緞到筆墨紙硯無一不要)。高麗國小民困,物產不多,敵視蒙古的情緒逐漸升溫。1225年,一蒙古使者在出使高麗返回的途中被殺。殺死使者在蒙古人看來是不可饒恕的大罪,曾多次為此與別國開戰。
  • 元朝試圖統一大東亞的五場戰爭,可惜蒙古軍隊無法適應熱帶叢林
    在登陸戰中,元朝軍隊取得勝利,但是在隨後的山地站中遭到不小損失。於是,元朝軍隊晚上只好撤退到船上,不幸的是,當夜意外颱風刮翻元軍200多艘兵船,元朝殘餘軍隊被迫撤退,第一次東徵失敗。1281年,元朝又派20萬大軍發動了第二次東徵,分為兩路出發。不過結果和第一次差不多,元朝軍隊難以適應山地戰,最終被趕回了船上。當時又出現了颱風,元朝船隻大部分毀壞,不得不撤退。
  • 朱元璋之所以不能在推翻元朝時徹底消滅蒙古軍隊,原因很簡單
    1368年,即洪武元年,明朝任命徐達為徵討滿洲將軍,率領25萬大軍向元朝首都,也就是現在的北京發起了最後的進攻。明軍順利佔領北京,元朝末代皇帝元順帝不得不帶著妻女及家人逃往北方蒙古。元朝在中原的統治結束了,但是元朝並沒有滅亡,逃回蒙古草原的蒙古仍然擁有一支蒙古軍隊,並且還是以"元"作為自己的國號,為什麼朱元璋沒有徹底消滅蒙古軍隊呢?據史料記載,在攻打大都之前,徐達曾問朱元璋是否應該追擊北逃的蒙古人。朱元璋的回答是:"時運不遂,理當衰微,敗的結果全繫於天,若北歸,天命不遂,力竭而不竭兵追之。"
  • 印尼日惹:惹不起的原味爪哇
    當我從飛機舷窗俯瞰蔚藍的爪哇島時,不禁想起多年前老師常用來警示我的話。爪哇島就是古爪哇國的所在地,而被譽為「爪哇中心的中心」的日惹,正是爪哇文化的發源地、印尼人眼中爪哇靈魂的「搖籃」。在古城感受過鮮活的爪哇文化、到默拉皮火山聆聽了地球的呼吸、去婆羅浮屠觸摸過宗教的神秘瑰麗後,日惹更是讓人惹不起!
  • 印尼咖啡特點故事 印尼蘇門答臘咖啡豆和印尼西爪哇咖啡豆的區別
    印尼整個群島最好的種植區在爪哇島、蘇門答臘島(Sumatra)、蘇拉威西島(Sulawesi),這三個島創造三個印尼代表咖啡,分別是曼特寧咖啡,產於印尼蘇門答臘,酸味適度,帶有極重的濃香味;印尼爪哇咖啡產於印尼的爪哇島,屬於阿拉比卡種咖啡;印尼蘇拉威西島咖啡,顆粒飽滿、香味濃鬱。印尼咖啡哪個品牌好?
  • 元朝和清朝對中國疆域方面的貢獻,這些地方都是他們打下的
    南詔國唐玄宗時期,曾多次大規模徵討南詔國,但都以失敗告終。安史之亂之後,唐朝與南詔國發生多次戰爭,南詔軍隊甚至攻陷了成都外城。由於唐朝實力大於南詔國,所以在相互攻擊當中,南詔國逐漸沒落。蒙古帝國崛起後,所向披靡,公元1253年,蒙古開始徵討大理國,忽必烈率大軍從西部取道白蘭渡金沙江攻入大理國,大理國滅亡。至此,雲南再次回歸中原王朝統治。公元1260年,忽必烈設「大理國總管」管轄大理國故土,公元1270年,元朝設置雲南行省,加強對西南地區的統治。明朝建立後,在雲南設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都指揮使司,管轄全省府、州、縣。
  • 忽必烈時期元朝版圖多大
    忽必烈時期元朝版圖多大忽必烈建立的元朝是中國歷史上版圖最大的王朝,向東到日本、向南到泰國、向西到天山
  • 印尼爪哇島泗水市韓氏家族
    在印尼爪哇島泗水市華埠橡膠街,有一座建於1876年的韓氏輅軒祖廟,供奉著韓松松及韓氏家族其他成員的神主。廟內無碑刻,只有拉丁化福建方言族譜及關於韓松公簡略說明掛在廟內。韓氏是泗水一個顯赫的華人家族。韓松公於1673年出生於龍溪縣天寶路邊社,大約於1700年南渡爪哇島,初定居於東爪哇拉森,像大多數中國移民一樣,他是一個窮人,拼命工作以謀生。他皈依了伊斯蘭教,娶了當地一個爪哇女為妻,生了五個兒子和四個女兒。1743年,韓松在拉澤威西(華人俗稱新埠頭)去世時,只留下很少的錢給其子女。
  • 元朝:一個勤於徵服,卻又疏於管理的短命王朝
    一提起元朝,我們會想到什麼呢?有人會想到它那空前龐大的疆域;有人則會想到那騎著馬,正在彎弓射大雕的成吉思汗;有人會想到它馳騁在歐亞大陸上的無敵鐵騎;有人則回想到它對人民的暴虐以及短短不到一百年的國祚。縱觀整個元朝,在筆者的個人眼前,它給我留下了一個勤於對外徵服、卻又疏於對內管理的印象。
  • 印尼受厄爾尼諾影響旱季變長 爪哇島或現糧食危機
    中新網8月6日電據外媒6日報導,印度尼西亞遭遇乾旱天氣,受厄爾尼諾現象影響,印尼今年的旱季預計會比往年長,許多地區已出現水危機。印尼政府說,過去數月,印尼六個省份的9000多公頃稻田受乾旱影響而歉收,情況很糟糕。
  • 元朝大統一的歷史意義
    元朝統一中國後持續對外擴張,但在出海徵伐日本和東南亞諸國時屢遭失利,如元日戰爭、元越戰爭、元爪戰爭等。元中期皇位更迭頻繁,政治始終未上正軌。後期政治腐敗,權臣幹政,民族矛盾與階級矛盾日益加劇,導致元末農民起義。1368年,朱元璋稱帝建立明朝,隨後北伐驅逐元廷攻佔北京,元朝滅亡。此後元朝政權退居漠北,史稱「北元」。1402年,元臣鬼力赤篡奪政權建國「韃靼」,北元滅亡。
  • 天曆之變——元朝暮年的「迴光返照」
    天曆之變對於元朝和蒙古帝國來說,是一次「迴光返照」。諷刺的是,對於一個即將走向滅亡的王朝來說,改革可以作為一種手段,可以讓巨大的國家機器多苟延殘喘幾年。而對於元朝中後期統治階級來說,「迴光返照」的不是國家的延續統治,而是爭權奪利時沉寂許久的蒙古軍隊互相重新徵討。
  • 爪哇島皇室秋收慶典邀請中國浙江企業家金秀娟女士出席
    印尼訊:當地時間 8月 15日晚上,皇室秋收慶典祭祀暨2019「皇家國際文化藝術貢獻表彰獎」頒獎儀式在爪哇島三寶瓏溫加蘭休眠火山腳下的KaratonAmartaBumi皇宮舉行。爪哇島國王AmartaBumi和皇后親自主持慶典,印尼總統府特使、文化部官員、警察總署官員、三寶瓏市政府官員、蘇利南共和國駐印尼大使、東南亞皇室近二十位國王和逾200位皇室成員出席,中國女企業家金秀娟女士獲邀為特別嘉賓,出席見證這歷史時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