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是屬於每個人自己的感受不屬於任何別人的看法。電影《活著》

2020-12-23 小剛剛影視
《活著》

《活著》是一部由張藝謀執導,葛優、鞏俐等主演的劇情電影,於1994年6月30日在中國香港上映。 影片以中國內戰和新中國成立後歷次政治運動為背景,通過男主人公福貴一生的坎坷經歷,反映了一代中國人的命運。 該片在第47屆坎城國際電影節上獲得了評委會大獎、最佳男演員獎等獎項。

中文名稱

活著

主演

葛優、鞏俐

《活著》影視片段

看完《活著》,唏噓了很久。故事很簡單,一個小人物,怎樣在他的時代裡沉沉浮浮,卻又讓人覺得異常沉重。很多人說這是一部史詩般的影片,張藝謀努力在其中表現的是宿命論等等。我只能說,這是一部最實在不過的影片,活著,還有比這更實在的主題麼。導演張藝謀成功之處,便是將這個最普通不過的問題講好講透,講的令人掉淚。《活著》,我願意把它看做是對中國百姓的妥協,忍耐,和堅韌最入木三分的寫實。 在電影裡,比死更難的事情,是活著。那些荒謬而又可笑的時代,構成了他們生活的環境。他們只是一群小人物,在不可抗拒的時代洪流中跌跌撞撞 。

《活著》影視片段

不去品嘗生活的苦就不會懂得幸福的真諦。從古至今,有誰沒有遭遇過挫折,又有誰沒有過不幸的時刻呢,但不論如何,堅強的人都會努力克服艱難而堅持活下去。有些人在曲折的生活道路上顯得脆弱。但人只要有毅力和決心,就會發現活著就是幸福。張藝謀導演的電影《活著》就是要演繹這種堅忍的「活著」。 片名為《活著》,可是貫穿整部影片的卻是接踵而至的死去,主人公福貴先後在民國失去了父親,在內戰中母親逝去,在「大躍進」中失去了兒子,在「文化大革命」中死了女兒。每一次的死亡,看似意外,但冥冥之中又是順應歷史發展的必然。動蕩、抑制的時代,是對生存在底層的百姓無情的掠奪,使他們和他們的家庭,從形式到內在實現,一貧如洗。 生命的意義是什麼我姑且不去說,人只有先活著,才能去實現所謂的生命的意義。

《活著》影視片段

人一旦被上帝關注,那麼他得到的不是垂青,就是遺棄。那一抹悲傷的氣氛還未退卻,又增加了一份妻離之痛,家珍之父羅鼓聲張的接走了女兒,帶著福貴未出生的孩子。福貴木訥了,啞然了,沒有說一句話。人往往在容易活的時候不安分地活,而在難以活下去的時候又要竭力地活下去,我一直認為:親情是人內心中無形的線,看著親人為自己所累時,人的自責會達到前所未有的高度,福貴也如此。福貴的人生軌跡從圓滑優美的弧線變的曲曲折折、顛簸不平了,而他在一直竭力的想要好好的活。此時的福貴叫「富貴」,帶有點諷刺性的悲涼,但此時的福貴很真實,很認真的在活著。當他發現間接害死自己兒子的使自己昔日患難與共的春生是他選擇了埋葬仇恨,他們之間互相感激,互相仇恨,但是誰亞無法拋棄地方,同時誰也沒有理由抱怨對方。即使是在絕境面前他依舊勸解朋友要堅強地活著,只要活著,只為能夠活著。

《活著》影視片段

我們現在的生活中無疑也會有許許多多的困難也挫折,有的時候我們確實很難以承受,然而每當我想當福貴他依舊感恩生活的時候我就會自慚形穢,覺得自己與福貴的差距,或許我無法在經歷這些苦難之後得到內心的升華,然而我卻可以通過對福貴經歷的觀察感同身受,活的同樣的感慨~ 生活就像是一條路,不總是平坦而筆直的。人只有一勇氣、毅力和信心去面對和克服種種的挫折與不幸,體會幸福的不易與甜蜜,才會更加熱愛生活,珍惜生命。活著是一種證明,是一種歷練。

《活著》影視片段

事實上,這片子處處洋溢著親情友情愛情等人情,與一般以描寫文革為重心的作品著力於刻畫文革對這些倫常之情的毀滅,對人性的扭曲,完全是不同的。

這也是為什麼我判斷這片子重心不在於描寫文革的原因。

文革只是一個外在的情景,活著的內核只是借這個外在的情景來表達,而不是被這外在的情景所決定。

而活著的原動力,正是這些普通卻頑強的人類之間通過血脈交往而締結起來的感情紐帶。

所以我也覺得這裡的活著並不是指好死不如賴活,不是純粹地為了活著而活著。

而是因為有這些感情的聯結,一個人的活著,不僅僅是他個人在活著,也是因為他是其他人賴以活著的精神動力,而他又因別人的活著而活著。

有了為別人而活,別人也因我而活的信念,這活著就不是賴活。

春生的故事特別能說明以上的兩點即文革不是描寫的重心,以及活著不是指好死不如賴活。

《活著》影視片段

片子並不著重於描寫文革的批鬥,包括對春生對鎮長的定性為走資派的過程,都沒有細寫,而這本來是最能反映文革對人情倫常的毀滅與扭曲的。

片子著重寫的,反而是福貴等人對他們的在精神上的理解與幫助。

尤其是福貴的妻子家珍,本來因兒子之死而很痛恨春生的,始終不能原諒他,她最初說那句你要記得你欠我家一條命是充滿了怨恨與報復之情的。

但當她看到春生被迫害得意志崩潰,想自尋短見的時候,本來這是她最方便落井下石,報兒子之仇的時候,她卻主動地表示和解,再重複那一句話也是因為了激發他求生的意志。

文革那荒唐的歲月並沒有腐蝕人性的光輝,沒能衝垮人與人之間的感情紐帶所聯結起來而築成的活著的意志。

正因為人並不僅僅為了自己而活著,並不是孤獨地在這世間掙扎求存,所以他們才能源源不斷地從身邊的人那裡獲得生存的意志與動力,沒有輕易地被外在的一時的荒唐與殘酷不僅文革如此,之前的戰爭何嘗不是如此所擊倒。

《活著》影視片段

片子的重心,在於展現人類對生命延續的不懈而柔韌的追求。

福貴等人的人生態度正是如此,戰爭也好文革也好,這些外部的歷史事件都是強橫的,都是強加於這些普通人的人生之中的。

看著這片子,我總想起小草,無論壓在它們上面的是多麼泰山壓頂的石頭,多麼看似堅不可破的障礙物,它們總是曲曲折折地尋求著裂縫生長出來,生命總要綻放,延續生命的力量才是無堅不摧的。

據說,這片子最後與原著大不一樣

比較片子和原著我其實沒有看過原著,只是根據一些對此片的評論來大致地猜測原著的情況,可能是有誤的,我覺得片子的色彩比較樂觀積極,原著比較陰暗灰沉。

《活著》影視片段

原著的活著,我覺得其重心反而就在於好死不如賴活。

福貴活到最後,身邊的人全死了,只剩下一頭老牛,這樣的活著純粹是個人的活著,與生命延續已經沒有關係。

他不是為了別人而活,別人也未能因他而。

《活著》影視片段

記得關注我哦 下期更精彩

相關焦點

  • 活著的意義,不必得到別人承認,只需自己知道
    以上這些問題,值得我們每個人來思考,一直以來,我們聽了無數人的無數話,大多數人都試圖告訴我們,什麼是對的,什麼是好的,什麼是應該做的,什麼是需要避開的。但是別人告訴我們的這些事情,都是他們自己覺得正確的,或者說對於他們自己的人生來說是正確的,但卻並不一定真的適合我們的人生。
  • 讀餘華《沒有一種生活是可惜的》:每個人都經歷只屬於自己的生活
    l 每個人的生活是屬於自己的感受,不是屬於別人的看法。l 作家是什麼?用吉卜賽人的話來說,就是把別人的故事告訴別人,再向別人要錢的那種人。l 「每個人對於他所屬的社會都負有責任,那個社會的弊病他也有一份。」比如,「每個人的生活是屬於自己的感受,不是屬於別人的看法。」如果大家仔細研讀《活著》,你會發現這句話點出了福貴的生活態度。
  • 《活著》中最引人深思的幾句話,看完就會明白活著的意義
    「活著」充滿了力量,它的力量不是來自於喊叫,也不是來自於進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賦予我們的責任,去忍受現實給予我們的幸福和苦難,無聊和平庸。2.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內心的憤怒漸漸平息,我開始意識到一位真正的作家所尋求的是真理,是一種排斥道德判斷的真理。作家的使命不是發洩,不是控訴或者揭露,他應該向人們展示高尚。
  • 每個人都在用力活著,用我們自己不同的方式堅強活著
    沒有文化,沒有技能,可能是因為年少無知,也可能是因為家庭原因,錯過了最好的學習時光,長大後才發現沒有文化,沒有技能只能從事這樣體力勞動,只可惜世上沒有後悔藥,每個人都要為自己的選擇買單,這就是成長的代價。
  • 1994年,世界唯一一部出自中國的四部頂級電影——《活著》
    」生活是屬於每個人自己的感受,不屬於任何別人的看法。」——餘華 1994年在世界電影發展歷史上是非常重要的一年,甚至有人將1994年譽為「上帝想看電影的年度",在這一年裡世界各國的好電影如雨後春筍般噴薄而出。今天潮文繼續,給大家講講世界公認的四部神級電影之一——《活著》。
  • 活著,做自己就好,不必太過於在乎別人眼中的自己
    01我們改變不了環境,但可以改變自己;我們改變不了事實,但可以改變態度;我們改變不了過去,但可以改變現在;我們不能控制他人,但可以掌握自己;我們不能預知明天,但可以把握今天;我們不能樣樣順利,但可以事事盡心;我們不能延伸生命的長度,但可以決定生命的寬度。
  • 餘華《活著》六句話,最後一句揭露了人世間最殘酷無情的真相!
    餘華《活著》最經典的六句話,初讀就熱淚盈眶,本以為第一句是經典,沒想到最後一句才揭露了人世間最殘酷無情的真相!1,沒有什麼比時間更具有說服力了,因為時間無需通知我們就可以改變一切。別自欺欺人;當生命走到了盡頭,只有時間不會撒謊。4,人是為活著本身而活著,而不是為了活著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著。5,你千萬別糊塗,死人都還想活過來,你一個大活人可不能去死。6,生活是屬於每個人自己的感受,不屬於任何別人的看法。7,這兩隻雞養大了變成鵝,鵝養大了變成羊,羊大了又變成牛。我們啊,也就越來越有錢啦。
  • 活著的意義是什麼?值得每個人一看
    電影很好看,我身邊那些為夢想掙扎過的朋友紛紛表示被治癒。反而是那些從來都安安耽耽過生活,平平淡淡才是真的人表示一般。比如我愛人看完就說:"這個電影講的不就是要活在當下嘛?可是我每天都是活在當下啊!"我當然也屬於被治癒的那一類,跟大家分享一下我的6個感想。
  • 活著便是一種力量——西陵法院幹警讀書心得(一)
    之前認為福貴的苦難只是存在少數人的悲劇,隨著網絡的進步和閱歷的增加,才發現福貴是千萬人的縮影,也只不過是人生百態的一種。有的人光鮮亮麗,有的人苟延殘喘,唯一相同的是他們都在以自己的方式活著。正如餘華在書中這樣寫道:「正因為異常艱難,活著才具有深刻的含義。沒有比活著更美好的事,也沒有比活著更艱難的事」。
  • 活著,讓自己高興;做人,讓別人舒服
    誰規定每個人一定要活得精彩?我本平凡,不求精彩,只求自在。活著就是勝利,掙錢只是遊戲,健康才是目的,快樂更是真諦。《菜根譚》:「一場閒富貴,狠狠爭來,雖得還是失;百歲好光陰,忙忙過了,縱壽亦為夭。」我們的幸福和快樂,需要在生活中慢慢感受,用心體會,而不是靠別人的讚譽和認可編織而成。活著,不給別人添堵;更重要的是,要讓自己高興。
  • 活著,讓自己高興;做人,讓別人舒服(深刻)
    去西山採景,看了十幾座百年大宅,主人均已無處可尋,拿鑰匙的全是不相干的人。」錢財,夠用就行,掙得再多,真的帶不走一文。人生的關鍵是,要讓自己活得開心,活出真性情、真境界和真意義,如此最好。誰規定每個人一定要活得精彩?我本平凡,不求精彩,只求自在。
  • 《活著》:以笑的方式哭,在死亡的伴隨下活著!
    人要是累得整天沒力氣,就不會去亂想了。《活著》於1994年5月18日上映,根據餘華同名原著小說改編,張藝謀執導,葛優和鞏俐等主演。無論人生路多麼艱難險阻,活著,就好。《活著》以福貴一家的坎坷命運為主線,這是一部關於生存的掙扎與死亡的無奈的故事。最先去世的是福貴父親。福貴從小生活在一個家庭優渥的家庭裡,他是一個嗜賭如命的紈絝子弟。
  • 卓別林70歲,用一首小詩寫出了如何才叫真正愛自己
    作家餘華說:「生活是屬於每個人自己的感受,不屬於任何別人的看法。」我非常認同這句話。但生活中我卻非常在意別人的看法,甚至有時為了「別人的看法」,而犧牲掉「自己的感受」。在成長過程中,為了適應環境,適應教育,我們會把「自己的感受」藏起來。藏到一個連我們自己都發現不了的地方。為了得到「別人」認同,常把自己偽裝成別人希望的樣子,越來越符合別人的優秀標準,但也越來越不快樂。我的本性是安靜地,喜歡看書、寫字。
  • 《活著》:面對人生數不盡的苦難,人為什麼要活著?
    如果知道這本書名為什麼叫活著,我想大概也就能讀懂了。餘華在序言裡寫道,這本書寫的是人對苦難的承受能力,對世界樂觀的態度。如果你知道自己的未來會有許多苦難,身邊的親人接連離去,最後孤單一人,你是否會依然選擇活著?人是為了活著本身而活著,而不是為了活著之外的其他事而活著。
  • 人到中年要懂:人是為了活著本身《活著》,不是為了任何事物活著
    沒有比活著更艱難的事,也沒有比活著更美好的事。人只要活得高興,窮也不怕。人是為活著本身而活著,而不是為了活著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著。—餘華2021年重溫《活著》的感悟!新的一年,我們有許多的期盼,期盼今年會過得更好!可是我們心中知道,理想與生活或多或少存在鴻溝。
  • 那人為什麼活著?
    不知道大家有沒想過一個問題,人我是你活著,雖然生活的很艱辛,每一個人還是開開心心的活著,或許,這一切就像有一本書中反覆想傳達的思想一個,人是為活著本身而活著,而且都是為了活著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著,《活著》的主人公福貴,一生經歷了失子,喪妻,亡家,最後只剩一頭老牛與之相依為命,這本書就讓我們大家感受到了主人公的那種無助
  • 生命的歸宿是死亡,那活著有什麼意義?看醒了無數人
    我們在早晚高峰時湧入人潮,然後行色匆匆地奔向工作崗位和家庭......人的一生總是不停地在追逐,在奔走,甚至有時候連我們自己都不知道在追逐什麼。直到有了點生活閱歷後,我才明白:我們生命中所有的努力和自律,都是為了追求自由。
  • 《心靈奇旅》:生命意義不在於偉大的目標,而在於活著的每個當下
    我們每個人並不是平庸地在活著,當我們降生的那一剎那起,靈魂就為我們賦予了人生的意義,你需要的只是生活中的一點點小火花(Spark),去點燃你內在的激情,在繁華紐約街頭熙熙攘攘的人群,哈德遜河上遠眺的萬家燈火,雄壯的布魯克林橋上的車流,每個人都活成了生活的附庸,人們都在盲目地尋找人生的意義以便將自己拯救於水火,這是整個人生百態的縮影。
  • 《活著》:餘華,這樣的活著,沒有任何意義,就是苟延殘喘
    《活著》:餘華,這樣的活著,沒有任何意義,就是苟延殘喘提到大名鼎鼎的《活著》,有些人覺得看不懂,有些人覺得活著真艱難,更多的人,探尋小說的意義,活著的意義,而餘華曾經說過,這樣的活著,根本就沒有什麼意義,就是苟延殘喘,這樣寫,不是為了驚醒什麼
  • 人要懂得,不屬於你的,不要強求!
    對於任何的喜歡,都是強求不來的,我們不需要去強求每個人都喜歡,除了自己,在不喜歡你的人面前,即便你做的再好,別人再不會喜歡,在對你無心的人面前,即便你在真誠,也會感覺你虛偽,在不喜歡你的人面前,即便你愛的死心塌地,在她面前也是會感覺你有別的目的,在不懂的感恩的人面前,不管你付出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