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4+7城市藥品集中採購」政策的出臺改寫了不少製藥企業的命運,主營降血脂藥物——阿託伐他汀鈣的德展健康(000813,SZ)主要子公司嘉林藥業就剛剛經歷了一輪過山車似的起伏。
在2018年進行的帶量採購試點談判中,德展健康子公司嘉林藥業的阿託伐他汀鈣產品——「阿樂」(產品名)獨家中標,該產品在「4+7」試點城市的市佔率顯著提高。但由於在該輪談判中,「阿樂」付出了降價83%的代價才成功中標,嘉林藥業業績在業績承諾期滿後大幅下滑,甚至引發深交所問詢。
本月23日,德展健康剛剛回復深交所問詢,24日上午,在上海進行的「集採擴面」(「4+7城市藥品集中採購」擴大至多省區)談判現場,嘉林藥業「阿樂」未能中標,這對「一顆藥」撐起業績的嘉林藥業來說,無疑「雪上加霜」。
量價齊跌致業績下滑
作為一家原主營為紡織的上市公司,德展健康在2016年通過重大資產重組將嘉林藥業收入囊中,一舉跨入製藥行業。嘉林藥業主營心腦血管藥物的研發生產和銷售,其核心產品即阿託伐他汀鈣——「阿樂」。
據德展健康公告的數據,2016年至2018年,嘉林藥業分別實現扣非淨利潤6.64億元、7.96億元和9.33億元,三年累計實現的扣非後淨利潤為23.9億元,累計業績承諾完成率為101.12%。
然而在業績承諾期滿後,嘉林藥業也出現了業績「變臉」的尷尬。2018及2019年上半年,嘉林藥業分別實現營業收入16.61億元、9.22億元,淨利潤分別為4.42億元和2.57億元,2019年上半年營業收入、淨利潤分別同比下降44.5%和45.48%。業績的顯著變化讓深交所下發問詢函,要求德展健康說明嘉林藥業在業績承諾期滿後業績大幅下滑的具體原因等。
9月23日,德展健康回復了深交所問詢。據德展健康的說法,嘉林藥業主營產品阿託伐他汀鈣產品「成」也帶量採購,「敗」也帶量採購。
在去年進行的「4+7」城市帶量採購試點談判中,「阿樂」獨家中標後,在集中帶量採購的「4+7」城市銷售大幅增長,市佔率名列前茅。中國藥學會商情數據顯示,2019年上半年,「阿樂」的市場佔有率在國產降血脂藥領域排名第一位。
但德展健康同時在回復函中稱,2019年3月份起「4+7城市藥品集中採購」政策的正式施行是導致公司產品銷售價格下降的直接原因。其公告數據顯示,「阿樂」在集中採購區域的平均銷售單價為3.4元/盒,非集中採購區域平均銷售單價則為17.38元/盒,執行集中採購區域產品銷售均價為未執行區域價格的19.56%。上半年,「阿樂」在執行藥品集中採購地區的銷量佔比為54.46%,銷售金額佔比則為18.96%,整體銷售均價較上年同期下降42.28%。
此外,由於集中採購政策是否向其他省市延展具有不確定性,國家醫保局鼓勵其他省份跟進集中採購政策,因此部分經銷商在今年上半年降低採購意願,以降低經營風險,造成「阿樂」在今年上半年的銷售量也較上年同期下降5.5%。量價齊跌造成了德展健康營業收入和淨利潤的大幅下滑。
現有市場格局或生巨變
但相較於去年獨家中標導致的價格下跌而市佔率提高,9月24日上午,德展健康得到了一個更壞的消息。
今年9月1日,上海陽光醫藥網公布了《聯盟地區藥品集中採購文件》,在「4+7」試點城市外,開展跨區域聯盟藥品集中帶量採購。此次集採將在山西、遼寧、吉林、黑龍江、江蘇、浙江等25個地區推開,涉及第一批試點的25個中標產品,同時還會引進「多家中標」新規,此次集採將於9月24日進行申報並公布結果。
今日(9月24日)上午,新一輪談判結果出爐。據E藥經理人和界面報導,阿託伐他汀鈣中標企業中,齊魯製藥報價最低,為1.68元/盒(10mg/14片),均價0.12元/片;而去年嘉林藥業的阿託伐他汀鈣片中標均價0.55元/片,對比而言,降價幅度超78%。除齊魯藥業外,阿託伐他汀鈣中標企業還有新安藥業和樂普醫藥新東港藥業。
隨後,記者向一位在集採現場的藥企人士求證到,上述中標結果屬實,「儘管這輪談判的規則由獨家中標變成了五進三,但從現場情況來看,競爭非但沒有舒緩,還更激烈了。上次很多中標的企業在這一輪談判中都出了局」。該人士還表示,從談判結果來看,生產仿製藥的企業對價格放得更開了,掌握原料藥生產的藥企更有底氣降價了,而原研藥生產企業更捨得降價了,絕大多數的企業給出的競標價格都比去年競標價格下調更多。
值得注意的是,「阿樂」產品佔德展健康營收比例超過95%。換言之,德展健康的業績大部分都由「一顆藥」支撐,此次在「集採擴面」中被淘汰出局,公司業績或受不小衝擊。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還注意到,雖然是一家製藥公司,但近年來,德展健康的研發投入卻維持在一個較低的水平。2016年至2019年上半年,公司研發支出分別為5200萬元、5500萬元、8700萬元和5000萬元,除今年上半年研發支出佔營收佔比超5%外,其餘年份都不足3%。加之目前,德展健康並沒有重磅的在研項目,這也意味著,一旦支柱產品業績受創,其研發管線很難有新產品能彌補損失。
24日下午,記者撥打了德展健康的董秘辦電話,但截至發稿時該電話無人接聽。
每日經濟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