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賽。
兩棲動物簡單地說就是既可以在陸地上生存,又可以在水裡生存的動物。當然不是所有滿足條件的動物都是兩棲動物,想要進入兩棲綱下,必須還有具備以下幾個特點:第一,幼體在水中生活,用鰓呼吸,成年後用肺和皮膚呼吸,發育過程完全變態;第二,都是脊椎動物;第三;都是變溫動物;第四,可以在陸地上生活,但是不能永遠離水生活;五,成年後擁有四肢(蚓螈目除外,它們的四肢已經退化掉了)。
在自然界中有許多動物滿足既能在陸地上生存,又能夠在水裡生存,比如鱷魚、海洋哺乳動物等等,但是,海洋哺乳動物不屬於變溫動物,而且它們從出生就是用肺呼吸的,整個的生長發育過程也不是完全變態的。而鱷魚是常被誤認為是兩棲動物的一種動物,因為它的習性與兩棲動物實在是太像了,它既滿足變溫動物,又滿足脊椎動物,還滿足擁有四肢且無法終生離開水,但是它的生長過程並非完全變態的(比如青蛙是從卵到蝌蚪再到青蛙),而是從殼裡出來什麼樣子幾乎就不會變化了,只是體型在增加,並且鱷魚孵化後就用肺呼吸,它們既不會用腮呼吸,也不會用皮膚呼吸,所以鱷魚、烏龜等動物都不是兩棲動物。
因此,兩棲動物的定義並非只有水陸兩棲,還要同時滿足上面說的4個特徵(第五個不是必選項,因為兩棲綱蚓螈目的四肢已退化)
既然有兩棲動物,為什麼沒有三棲動物?
上面我們說了兩棲動物並不是狹義的指水陸兩棲,因為滿足這一項的動物實在是太多了。所以如果要滿足三棲動物的話,必須要同時滿足兩棲動物的所有特點,再加上可以飛行。而放眼整個自然界,沒有任何一種兩棲動物是會飛的,所以也就沒有三棲動物。
那麼,為什麼沒有兩棲動物能夠進化出三棲的能力呢?
首先是兩棲動物的由來
地球上的生命都來自於海洋,在漫長的生物演化史中,陸生動物都是由海洋生物爬上陸地慢慢的演化而成的,而兩棲動物其實就是生物從水棲到陸棲的過渡類型。根據已發現的化石看,兩棲動物是所有有肺的生物中第一種爬上陸地的存在,它們最早爬上陸地的時間發生在距今約3.65億年前(魚石螈,最早的兩棲動物),不過,它們爬上陸地之後並沒有脫離水,所以就形成了最早的兩棲動物。之後,在三疊紀,又有一部分的水生生物爬上了陸地,形成了新的兩棲動物,在新、古兩棲動物的競爭中,古兩棲動物處於劣勢,最終在距今1.2億年前滅絕了,留下的新兩棲動物(真正的兩棲動物,也是現存兩棲動物的祖先)成功的活到了今天。
當然,這是兩棲動物的選擇決定的,有一些水生的生物它們爬上陸地後逐漸地適應了陸地的環境,就成為了陸生生物。
其次是生存環境
既然三棲動物只可能是建立在兩棲動物之上,那就證明如果有三棲動物,那麼它一定是由兩棲動物演化而來的。但事實上,兩棲動物中沒有一種動物會向飛去演化,原因也很簡單,兩棲動物無法終生脫離水體生存,這就導致了它們即使爬到了陸地上也是在水體附近活動,它們的一切演化都是圍繞著更好地在陸地上活動進行的,這才有了裸露的皮膚,溼滑的黏液,用皮膚輔助呼吸等等能力。既然在陸地上生存也是圍繞著水體進行的,就意味著它們不需要遠足,所以,飛行這個可以跨越地形的能力對於它們來說就有些雞肋了。其次,兩棲動物的主要食物以昆蟲為主,即便是有些昆蟲是飛在天上的,但是它們大都是低飛,比如蚊子、蒼蠅等等,而且兩棲動物所處的環境比較潮溼,本身就是昆蟲比較喜歡的環境,因此捕獵昆蟲,只需要在陸地上用長長的舌頭就能解決了,飛到天上反而不利於它們的捕獵,況且飛行是一件極其耗費體力的事情。
因此,生存環境決定了兩棲動物是不會像飛行演化的。
最後就是演化的順序
從水生到陸生,過渡期成為了兩棲動物,成功後成為了陸生動物,而所有的飛行生物都是由陸生生物演化而來的,因此,兩棲動物想要具備會飛的能力,首先,它要擺脫兩棲的習性,成為純正的陸生生物,之後才有演化出飛行的能力。我們以昆蟲為例,根據科學家從泥盆紀發現的古老的昆蟲化石看,它們都是無翅的,甚至到了石炭紀早期,昆蟲也同樣是無翅的。一直到了距今約3.3億年前的石炭紀中期,才出現了有翅昆蟲,進而發展成為了「巨蟲時代」(翼展1米的巨脈蜻蜓)。
所以說,如果兩棲動物擁有了會飛的能力,那麼在此之前,它已經不是兩棲動物了,而是陸棲動物了。因此,真正的三棲動物是不存在的。
總結
基於兩棲動物並不是單純指可以水陸兩棲,所以三棲動物一定是建立在兩棲動物之上的,但是兩棲動物想要成為三棲動物就必須完全生活在陸地上,所以,三棲動物是不存在的。
當然,如果僅限於可以在水中、陸地以及天空中活動的動物話,現存的動物中就有很多,比如鳥類中的涉禽,它們都是會飛,而且能在地上跑,能在水裡捕獵的動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