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破不說破」,是為人的素養,做人的智慧!

2020-12-23 白小靜談情感

在生活當中,有些人總是容易得罪別人,其實很大的原因就是「太直爽」。

直爽是一種個性,不能說是缺點,但是如果不分場合的「直來直去」,那麼其實是低情商的表現。

最直接的例子,就是「說話的藝術」。有些話,該不該說、什麼時候說、怎麼說,就會對你或這段關係造成影響。

其實,對某些事情,「看破不說破」就是一種高情商的表現。

不揭人短

對於別人的缺點、弱點,千萬不要當眾指出。

容易讓別人陷入不堪的話語,都不應該從自己嘴巴裡吐出來。有的人很喜歡取笑別人在意的地方,例如一個女孩最介意別人說她胖,一個中年男人最忌諱別人說他禿頂,一個正在努力備考的學生最不想聽到別人說他笨等。

在別人的傷疤上撒鹽,這並不是「直爽」的表現,而是沒有素質,不懂做人。

要知道,一句話足以打擊一個人的自信,擊垮別人的內心。看破不說破,是一種善良,為什麼一定要用「真實」的殘酷,來傷害別人的自尊心?

留有餘地

在感情中,兩個人相處也要學會保留一分「糊塗」。

「看破不說破」,對於情侶或夫妻在處理一些模糊關係時,尤其重要。懂得掌握說話的分寸,是一個人智慧的體現。

也許你身邊的人,會有正在曖昧的異性,或者一些你無法確鑿「指控」的行跡,這個時候,「猜忌」是很多人的做法。拿一些子無須有的事情說事,直接指責和破口大罵,或者一哭二鬧三上吊……這些都會加速感情的破裂。

如果事情還有挽回的餘地,不妨給彼此一些迴旋的空間,留一絲顏面給對方,讓他知道你的心思,但又不會直接受到你的揭露與指責。

能夠做到這點的人,少之又少。

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其實不是懦弱,而是做人的智慧。很多情商不夠高的人,很容易被一絲風吹草動就激發自己敏感的神經,只會爭吵和發洩情緒,卻不懂得如何真正處理問題。

看破不說破,是一種高手段的「警醒」,也為感情提供一個緩和的機會。有些關係,一旦說破了,就再也回不去從前。

做旁觀者

做個清醒的旁觀者,擁有寬廣的格局。

一個成熟的人,是不會隨便說出別人心中的秘密。哪怕知道別人內心的小算盤,看穿了別人的心思,但是他們都不會讓對方知道自己已經看穿,而是「裝不知道」。

比如在商業談判中,你知道對方背後的算盤是怎樣打的,也知道對方在貪你的便宜,但是不要一開始就表現出自己的態度,這樣才能進一步試探對方的底線;

比如在一個組織中,你知道領導的決策是不全面的,但是不要急於表現自己的「才華」,更不能當眾拆穿領導的不是,而是等待單獨相處的時機再「建言獻策」。

在你看破不說破的時候,其實正是你觀察周圍事物的好時機,也不會被周圍的人加以防備。擁有寬廣格局的人,一定是個好的「旁觀者」。

孩子才會有什麼說什麼,成年人的世界,不能簡單把直爽當作美德,而是「有分寸感」地表達自己。蔡康永是公認的情商高的代表人物,他出版的「說話之道」系列書籍,也表明了這樣一個道理:只有把別人放在心上,說出來的話才會討人喜歡。

摘抄一段蔡康永的語錄:

說話,無非是表達自己、打動別人。為什麼口才流利的人,有時候一點都不討人喜歡?可能是因為他們講話很空洞,只在乎自己說得爽,從來不在乎聽的人是什麼感受。該說多少話,在什麼時候說,說完了以後要做什麼。說得多,或者一直說,都比不上說得準,做得到。

語言最美的時候,就是我們透過語言,感受到彼此相互需要的時候。靠語言確認了彼此的存在,此時語言最美。希望大家共勉!

相關焦點

  • 佛說:做人境界高,看破不說破
    相反,真正有智慧的人,懂得什麼應該說,什麼不應該說。面對,人世間的人情冷暖,我們大多略知一二,可真正能看破的人,往往選擇沉默。只有那些虛偽的,自作聰明的人,才會誇誇其談,說個不停。做人的境界高,對於人情冷暖從來都不會說破,這樣的人不會去指點別人的人生,因為他們知道人生重在於自己的體驗,只有自己真正經歷了可才會明白。如果用一種老態龍鐘的語態去勸誡別人,也許最後會換來反感,最後的效果也可能往往事與願違。這世間的人情冷暖,說大也大,說小也小。
  • 做人:三分為人添情義,七分為己謀生路
    三分糊塗,七分清醒,才能修身養性,踏實做人。三分天註定,七分靠打拼,才能建業成事,大有作為。三分為人,七分為己,才能活得自在灑脫,遺世獨立。生活中,我們常會陷入「多一分溢,少一分缺」的困境中。做人三分糊塗,就能散悶消愁,安穩一生;剩下的七分清醒,則是為了把握住生命中真正重要的東西。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做人的智慧,有時候就藏在糊塗之中。畢竟這世上多的是,你看不慣的人和事,如果次次較真,只會給自己增加煩惱。人生各條道路之中,有坦途,也會有彎路,有取有舍,才是至境。面對人情往來中的分歧差異,與其撕破臉皮,不妨看破不說破,三分裝糊塗一笑置之。
  • 王可偌《看破不說破》
    王可偌《看破不說破》 新 歌 推 薦 必 屬 精 品 在文章底部留言,你喜歡歌手能看見 歌詞: 看破不說破
  • 素養和修養之間,我們需要用一輩子去完成!
    1、不揭人短是我們說話的基本素養。 《弟子規》曾寫道:人有短,切莫揭;人有私,切莫說。如果把別人的缺點和隱私說出來的話,會讓別人很沒面子,會傷害他人的自尊。
  • 做人的智慧:處世三分精明,待人七分厚道
    常有人抱怨說,做人很難,做事很累。 其實,我們在做人的過程中,如果只是一味地付出,不懂得防範,必然會栽了跟頭, 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處世三分精明,看破不說破,這展現出一個人的智慧。 與人幫助,與己幫助!
  • 有些事看破不說破,心裡明白就好
    看破不說破,看穿不揭穿,適度操持著沉默,是一個人難得的智慧。既體面了別人,也體面了自己,同時也修煉了自己的境界。陳忠實說過:「世上有許多事,儘管看得清清楚楚,卻不能說出口來。有的事看見了認準了,必須說出來;有的事至死也不能說。能把握住什麼事必須說,什麼事不能說的人,才是真正的男人。
  • 高情商的人都是看破不說破,給他人留一點餘地,才能久處不厭
    01高情商的人都是看破不說破,給他人留一點餘地,才能久處不厭。真正情商高的人,並不一定多會說話,但一定是內心柔軟,不想傷害別人的人。其實就是做好自己,與人相處,多為他人著想。02所謂的情商低,其實根本就不是不會說話,而是心裡從來沒有裝著別人。
  • 只因3個「致命點」,聰明人看破不說破
    小時候老師教育我們,做事要踏實,做人要老實,可現在的「老實」卻不是一個完全褒義的詞彙,老話說:「人善被人欺」,太過於老實不見的是件好事。在晚清中興四大名臣之一的曾國藩看來:老實人都有這3大「致命」缺點,聰明人看破不說破。
  • 為人處世的智慧之道:做人,外圓內方,才能立於不敗之地
    外圓內方,這是老祖宗給我們留下的為人處世的智慧之道,做人要處世圓滑,內心中正,為人謙和的同時也不與人一起犯錯,這就是外圓內方的最好解釋。「內方」是指做人要有原則,要遵守自己的底線,這是為人之本,而「外圓」是指與人相處時,要懂得靈活多變,對人對事要懂得圓滑,而不是一頭莽上去,這是處世之道如果一個人太方,只有方而不圓,必然會處處受阻,撞到頭破血流。
  • 看破不說破,人穩話不多,這樣的人非龍即鳳
    讀國學經典像尋寶,時不時能收穫一些讓人醍醐灌頂的珍寶和智慧。今天和大家分享傳統文化:看破不說破,人穩話不多,這樣的人非龍即鳳。1、說話留餘地,看破不說破。《史記》和《資治通鑑》都記載有「魏文侯選相」的故事:魏文侯想選一個相國,在成子和翟璜兩個人之間,不知道選哪一個更合適?於是他問李克的建議。李克的回覆充滿了智慧。
  • 很多時候,說,是一種能力;不說,是一種智慧
    《聖經·箴言》中說:「多言多語難免有過,禁止嘴唇是有智慧。」電影《了不起的蓋茨比》裡,也有一段臺詞,令無數人印象深刻:每逢你想要批評任何人的時候,你就記住,這個世界上所有的人,並不是個個都有過你擁有的那些優越條件。
  • 為人處世,真正的聰明人,反而會有八種「不聰明」的表現,真奇怪
    為人處世,真正的聰明人,反而會有以下八種「不聰明」的表現,或者說往往有以下八種做人「心計」,早晚能混出頭,真奇怪。「心計」三、有些事情心知肚明即可,不要「胡言亂語」做人有「心計」的人,不該聰明時絕不聰明,因為這個時候的聰明是需要隱藏的。比如,有些事情需要看破不說破,揣著明白裝糊塗,那麼,就千萬不能自作聰明地說出來,否則就容易得罪人、傷害人,也會給自己惹來麻煩。
  • 厚黑學之「深」字訣:深藏好惡,等待時機,看破不說破!
    厚黑學之「深」字訣:深藏好惡,等待時機,看破不說破!從前有一個農夫,是一個單身漢,他住在自己搭建的茅草屋裡。他每天早出晚歸,用自己勤勞的雙手不斷地解決自己的那方面的需求以及改善生活,家裡的各種鍋碗瓢盆,油鹽醬醋也都一應俱全。
  • 做事先做人,為人德為先,立德是人生大智慧
    做事先做人,做人德為先,人生就是兩件事,做人與做事。做事難,做人更難,做人不講德是難上加難。做人是做事的基礎和保障,是什麼樣的人就會做出什麼的事,只有人做好了,才能將事情做好,人都沒有做好,事就做不好了,做人當以德為先,立德是人生的大智慧。
  • 「大智若愚」才是大智慧,3種人韜光養晦,不露鋒芒,你是這樣嗎
    「大智若愚」才是大智慧,3種人韜光養晦,不露鋒芒,你是這樣嗎?低層次的人是不會理解「大智若愚」這個詞的,甚至還會有很多誤解。大智若愚,「若愚」只是一種表象,不是缺心眼,不是裝瘋賣傻,也不是裝腔作勢,更不是故作深沉,而是一種為人處世的大學問、大智慧。
  • 趙彥彬:看破不說破挺好,配詩暗指渣男應該回心轉意!
    舉報   12月26日,趙彥彬在某社交平臺發文稱:「看破不說破挺好
  • 做人如何三分防範,七分厚道呢?
    厚道做人,不懂得防範,一味真心實意,終究是要栽跟頭。看破不說破,做事留三分,不防不行,人心難測。交真正的朋友,用七分厚道對人,才能得到貴人相助。世界不是你想的那麼好,也不是你想的那麼壞,心知肚明,防微杜漸,人生路上才能平坦,處世精明,為人厚道。這是企業家鄭世華的父親教他的道理。
  • 小學生請假條走紅,腦洞大開花樣百出,老師:看破不說破
    而這些請假理由,看起來千奇百怪,過於失真,以至於老師看了之後都忍不住笑出聲,直言:「這幫孩子腦洞是真的大,作為老師的我們也只是看破不說破而已。」看到這裡,老師也明白了學生的心思,只是看破不說破,留言道:「你料事如神,明天都能預測!」這位同學可謂是心繫家鄉啊!因為家裡發大水,損失很嚴重,所以需要請假20天,回去重振家鄉!這個同學也用了家裡人去世為由請假,不過,請假條寫得繪聲繪色,理由卻是回去安撫家人,這麼一想,好像確實也沒什麼毛病,因為家裡人情緒確實需要安撫。
  • 周易:男人有沒有錢,就看這3點,富人看破不說破,窮人難悟透
    《周易》的「周易之道」是中國幾千年來的民族思想還有智慧的結晶,也被稱作「大道之源」「群經之首」,同時也是我們的生活指南,在《周易》這本書中,能幫我們了解人生的規律,其實萬事萬物都有自己的定數和變數,掌握了這個變數,小到可以改變個人命運,大到能夠為天下謀太平。一個男人今後是有錢或是無錢,就看這3點,富人看破不說破,窮人一輩子難悟透。
  • 《易經》中的5句話,隱藏著做人的境界,你能看懂幾句?
    《易經》是中華上下五千年來最具智慧的經典著作,儒家尊崇它為「六經之首」,道家尊奉它為「三玄之冠」,是經典中的經典。作為中國文化智慧的結晶,《易經》的哲理千百年來一直深入國人的心田,深深影響著我們的生活。天文學和地理學在《易經》中的廣泛應用,其影響是其它經典著作無法比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