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千五百多年前,希臘人畢達哥拉斯用詩歌描述了他發現並證明的第一個數學定理,史稱畢達哥拉斯定理,它在中國又被叫做勾股定理。
可以說,這個定理為全世界每一個中學生所熟知。作為人類歷史上第一個堪稱偉大的數學家和哲學家,我們有必要了解畢達哥拉斯的生平和學術思想;同時,創造了輝煌燦爛文明的古代希臘人又是如何看待數學和從事數學研究的,也是我們頗感興趣和好奇的事情。
畢達哥拉斯出生在擁有無數傳說的愛琴海東端的薩摩斯島(Samos),此島的面積有四百多平方公裡(大約相當於東中國海的舟山島),在數以千計的希臘諸島中名列第八。薩摩斯島離小亞細亞(今天的土耳其西海岸)僅僅數公裡,是愛琴海所有島嶼中離土耳其最近的,只要天氣不是太糟糕,總可以用肉眼相互望見。假如這兩個地方在今天仍屬於同一個國家(像古代相當長一段時期那樣),恐怕早就用一座跨海大橋相連了。
在畢達哥拉斯時代,尚沒有明確的國家概念,薩摩斯與希臘本土及其他島嶼、殖民地的聯繫主要通過航海、貿易和神話、語言,各地在政治、經濟諸方面都保持著獨立。薩摩斯島是傳說中希臘神話裡主神宙斯之妻、天后赫拉的誕生地,島上至今仍保留著赫拉神廟。在畢達哥拉斯移民到亞平寧半島不久,波斯人入侵了小亞細亞,薩摩斯人才開始與雅典人結盟,並被併入,後來又相繼被拜佔庭、土耳其佔領,直到1912年復歸希臘。
關於畢達哥拉斯的生卒年,至今流傳著兩個不同的版本。依照《大不列顛百科全書》的記載,畢達哥拉斯出生在公元前580年,卒於公元前500年,這樣就與傳說裡中國哲學家老子可能的生卒年吻合。另一個似乎流傳更廣的說法是,畢達哥拉斯出生在公元前569年。筆者無意對此進行考證,好在關於畢達哥拉斯一生的主要事跡和遊歷,後世的了解並沒有太大的出入。
對畢達哥拉斯個人來說,第一個重要的因素可能是,他的父親並非本地人,甚至也不是來自隔海相望的小亞細亞或其他大希臘領地,而是來自腓尼基(今黎巴嫩)一座叫提爾(Tyre)的城市。關於腓尼基人的來歷,學者們已經無法考證,只能猜測他們是在公元前3000年左右從波斯灣一帶遷移而來。也正因為如此,他們最初使用的是巴比倫人的楔形文字,但不久便創造了字母。腓尼基人用二十二個字母來表達所有的文字,這些字母也是今天包括希臘字母、羅馬字母、西裡爾字母在內的一切西方字母的祖先。
從公元前2000年直到羅馬時代,提爾一直是腓尼基人的主要港口和三大名城之一(另外兩座是西頓和貝羅特),一度獨霸地中海的迦太基(今北非突尼西亞)便是提爾人的殖民地。只不過貝羅特已改名貝魯特,即今天黎巴嫩的首都;而提爾也已改名蘇爾(Sur),這座城市位於黎巴嫩南部,離以色列僅有二十多公裡(由於兩國敵對,隨時可能受到炮彈的威脅),與薩摩斯島的距離則在一千公裡以上,在古代可謂是相當遙遠的異國他鄉了。
提爾已變成一座以捕漁業為主的小鎮。可是,在畢達哥拉斯時代,提爾卻是遠近聞名的商業城市,因為帳目計算的需要,算術便發展起來,甚至有數學史家認為,提爾或腓尼基是「數論」(專門研究自然數或整數性質)這門數學分支的誕生地,正如埃及是幾何學的發源地、巴格達人命名了代數學一樣,這正是我去提爾朝聖的一個原因。
我到提爾去的另一個原因是,將近二十年前,我在一本《法國現代詩選》裡讀到大詩人保羅·克洛岱爾的一首三節聯韻詩,開頭他就談到提爾的商人們:
與向他們揮手作別的手帕相伴的海鷗依然展翅飛翔,而揮動手帕的手臂卻已經消失。
自從15世紀以來,黎巴嫩就屬於法國的勢力範圍,法語也是該國的通用語言,克洛岱爾想必了解提爾輝煌的過去,他抒發此類感嘆,完全可以理解。
作為一名職業外交官,克洛岱爾生命中最美好的十五年是在中國度過的。至於他是否到過提爾,就不得而知了。詩人接著寫道:
可是,畢達哥拉斯的父親並非如此,他是個商人,並把生意做到了海外——薩摩斯島。他不僅經商有術,且慷慨大方,有一年薩摩斯鬧饑荒,他捐獻了幾船糧食,獲贈「榮譽市民」的頭銜。此後,他就像今日中國難以計數的外國投資者一樣,把生意連同生活的重心作了戰略性的轉移。
這位有錢的異鄉人風度翩翩、尚未婚配,不難想像,那些年輕的薩摩斯姑娘紛紛看上了他,最後他選中的是島上最美麗的女孩。俗話說,好事多磨,可能是出於一種嫉妒心理,神廟裡的祭司聲稱,這個女孩將成為太陽神阿波羅鍾情的女人。儘管如此,異鄉人經過一番猶豫以後還是娶了她,不久便生下長子畢達哥拉斯。待畢達哥拉斯懂事後,父親經常帶他一起作商務旅行,不久,又把他送回到老家提爾接受啟蒙教育,學習腓尼基語。我們不妨推測,畢達哥拉斯在孩提時代,就在商業發達的故鄉,接受了數論技巧的薰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