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州窯,一片樹葉成就的千年傳奇!

2021-03-01 木子弓長的驢遊記

  歡迎點擊上方藍字關注我

       

    說起陶瓷,你大概首先會想起江西景德鎮,官窯、高嶺土、千年瓷都……但你也許還不知道,在景德鎮西南400公裡,同樣有一座延續了千年的古窯,那就是吉州窯。

    據《景德鎮陶錄》記載:「江西窯器,先有吉州,後有饒州(景德鎮)」。吉州窯位於江西省吉安縣永和鎮,是中國現有保存完好的古代名窯遺址之一。吉州窯始於晚唐、盛於南宋、而衰於元,擁有600多年的燒制歷史。很多人知道吉州窯卻是因為一片樹葉,樹葉難以永存,但融入陶瓷之後,便能恆久遠。

 

吉州窯代表作便是木葉天目盞,茶盞盛滿水,平視茶盞口,樹葉仿若漂浮水面,黑釉溫潤如緞,平滑如鏡,映襯著水中的樹葉脈絡愈加清晰,卷舒有致,其光灼灼。你以為這是一片繪製的樹葉,但其實它是一片真實的樹葉,高溫之下,落盞成灰,樹葉將最美的姿態印入瓷土,永世留存。

江西吉安縣永和鎮,古代為東昌縣治,唐末五代,「民聚其地,耕且陶焉」。

到了宋代,當地制瓷業飛速發展,吉州窯產品遠銷世界各國,也帶動了其他手工業和商業發展,永和古鎮一時商賈雲集、檣桅林立、車輻轆輳,成為「舟東一大都會」。

南宋最盛時,永和古鎮有「六街三市七十二花街」,「百尺層樓萬餘家,六街市連廒峻宇。金鳳橋地傑人稠,鴛鴦街弦歌歌舞」,便是當時的繁華寫照。

鬥轉星移,繁華落盡,時稱「永和為天下三鎮之一」的古鎮,如今雖然仍是中國歷史文化名鎮,但已經鮮為人知。

來到永和古鎮的人,大多是衝著吉州窯來的,老街走到盡頭,便是中國吉州窯博物館,先參觀博物館了解一下吉州窯準沒錯。

吉州窯以黑釉瓷(亦稱天目釉瓷)著稱,其「木葉天目」、「剪紙貼花天目」和「玳瑁天目」等飲譽中外,而木葉天目盞便是吉州窯的代表之作。

但當你在博物館看的古代「木葉天目盞」,可能會覺得十分粗糙,普通的造型,樹葉已不成形,紋路不清晰。我想可能一是精品不在這裡,二是古代制瓷對火候的控制等等,當然沒法和現在比。

博物館了解之後,便可前往對面的吉州窯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參觀。

公園依山傍水,環境優美,除了了解歷史文化,看看古窯古塔外,也是一個休閒遊樂的好去處。

進入公園,首先可見清都觀,這座古觀建於南唐年間,北宋年間,66歲的蘇東坡自海南北返,特地來到永和遊覽,題寫了「清都觀」三字,還給觀中道士謝子和贈詩一首。

吉州窯其實不止一座窯,現存遺址24處,即窯嶺、茅庵嶺、牛牯嶺、後背嶺、窯門嶺、官家塘嶺、屋後嶺、豬婆石嶺、蔣家嶺、七眼塘嶺、松樹嶺、曹門嶺、亂葬戈嶺、尹家山嶺、本覺寺嶺、上蔣嶺、講經臺嶺、曾家嶺、斜家嶺、楓樹嶺、拓樹嶺、自家嶺、天足嶺、下瓦窯嶺。

這些古窯址都坐落於一塊約2公裡長、1公裡寬的平地上,其實每一座土包都是一處古窯址,個別窯址為了旅遊,重修了窯頂。

吉州窯創燒於唐代晚期,經五代、北宋,鼎盛於南宋,至元末終燒,古窯的歷史十分久遠,已經沒有完整的留存了。

與其他古窯不同,吉州窯遺址內還有一座標誌性的古塔,這座古塔叫做本覺寺塔,又稱飛來塔。

可別小看這座塔,始建於唐開元年間,1984年維修時,塔頂的神龕中唐代「開元通寶」和北宋「太平興國」銅錢,不僅歷經千年,而且塔高26米,足有八九層樓高。

吉州窯遺址考古公園不算太大,除了幾座古窯址外,標誌性景點就是本覺寺塔了,但公園山清水秀,環境也不錯。

此外,除了觀賞外,公園內還可以自己動手,體驗一把制陶。

走出窯址公園,附近村落還有些古建築,十分典型的江西風格古村落。

說了這麼多,還沒有說到木葉天目盞的具體燒制方法,而且很多遊客可能也會像我一樣,想要帶一個木葉天目盞回去喝喝茶。

木葉天目盞通常將天然桑葉置於盞中,葉片舒展不翻折,在1200多度的高溫燒制下,木葉殘留的灰質成分在釉面上鈣化,留下的痕跡形成了葉子最真實的形態。所以一片留下永恒生命的樹葉,便成就了木葉天目盞。

舉世葉無雙,盞盞皆唯一,因盞內葉片的形態、大小各不相同,因此木葉天目盞又被譽為「木葉無雙」。

古代木葉盞的樹葉一般選用桑葉和菩提樹葉,現代也用楊樹葉、樟樹葉、豆莢葉、桃樹葉、銀杏樹葉等等。

「柏樹解說法,桑葉能通禪」,選桑葉是因為有禪宗文化的背景,宋代江西是禪宗「一花五葉」生根建基之地,也是禪宗「五宗七派」發源所在,僅僅吉州境內禪宗寺廟就不下50座,而桑葉與禪在當時存在特殊的關聯。所以還有一種觀點,就是木葉盞最初為當時禪宗僧侶專門定製的佛家茶盞。

元朝以來,想要復燒吉州窯名瓷的匠人不在少數,但直到上世紀80年代,以木葉天目盞為代表的吉州窯瓷器才在後人的努力下逐步復燒成功。

看一件木葉盞的價值主要在於這片樹葉的完整性、位置和脈絡的清晰程度,樹葉不成形的也許十幾二十元就能買一個,但樹葉非常完美的,需要數百上千元不等。當然瓷器的價值還有一個最重要的因素,那就是製作者的名氣。

除了茶盞之外,現代木葉紋也被燒制在茶壺等其他器具之上。

其實吉州窯附近賣木葉盞的商鋪並不算多,加起來大概也不超過十家,我在一家叫做「木葉陶瓷坊」的小店裡收購了幾個喜歡的盞,老闆告訴我,這是他們自己燒制的。

    古代,由於傳統柴燒工藝的複雜和不可控性,木葉天目盞的燒制又被工匠們描述為「一窯生、一窯死」,數百件作品中也難有一件佳作,故古木葉天目盞存世量極少,被人們視作瑰寶。現代,隨著科技的發展,燒制工藝大幅提高,但受天氣乾濕、裝窯疏密程度等因素影響,縮釉變形、釉色不均、起橘皮、木葉緊縮等問題依然存在,要想得到一件完美的木葉盞依然是要靠技術和運氣的。

    一片普普通通,本該隨著秋風飄零的葉子,卻沉在盞底,得以「永存」,盞中一「葉」,便讓世人領略到了吉州窯的絕妙。

相關焦點

  • 浪漫抽象——吉州窯
    浪漫抽象——吉州窯吉州窯又名永和窯、東昌窯,窯址位於今江西省吉安縣永和鎮。興於晚唐,鼎盛於兩宋,衰於元末。北宋末年北方戰亂,窯工南遷,吉州窯較大程度上受到磁州窯風格影響。吉州窯的主要工藝品種有:剪紙貼花盞,吉州窯獨有的、最具聞名的代表作品。在黑釉作品的釉層上,貼上剪紙再施上一層或多層灰釉,在灰釉還沒幹透之前把剪紙揭去,待其幹後,再入窯燒制。木葉紋盞。在黑釉盞的表面施放置一片樹葉,然後入窯燒制,即將樹葉脈絡清晰地保留在茶盞內側。一般以用桑葉為主。
  • 吉州窯獨樹一幟的風格 究竟有多美......
    這是吉州窯南宋時期的代表作,體現了當時釉下彩繪釉的最高水平。鹿在古代被視為「仁獸」,且因「鹿」與「祿」諧音,故又作為官祿的象徵,並受到各階層的尊崇。自唐人賈耽《百花譜》,將海棠譽為「花中神仙」始,海棠的地位與聲望日漸突出。至宋代達至頂峰,並出現研究著錄海棠的專著《海棠記》和《海棠譜》。
  • 江西萬安這個深谷山村隱藏一片「豪宅」,周圍千年銀杏樹葉落如雨
    這是唐代大詩人王維走過一片銀杏林後寫下的詩句,杏林、草屋,風吹過來,葉落如雨,雅致悠遠的韻味躍然而生。這意境,不只存於前朝,也存在今世。在江西萬安縣五豐鎮西元村的深山峽谷間,隱藏著一片「豪宅」,四周是蒼翠茂密的萬畝竹林,冠雲攬月的千年銀杏樹和縱深的涓涓溪流,置身其間,令人心曠神怡。
  • 【鑑賞】吉州窯古陶瓷鑑別
    吉州窯是一座以生產日用陶瓷為主的民窯,產量大,成本低。它適用當地的材質,很快形成了自己的制瓷工藝,鑄就了吉州窯古陶瓷「胎質粗松,含砂量高」、「似陶非陶」、「重釉不重胎」、吸水率高、施釉薄、見水亮等個性特徵。
  • 吉州窯:中國宋代八大民窯之一
    吉州窯創燒於唐,宋代是吉州窯的興盛時期,而終於元代。該窯的產品種類繁多,有建窯 的黑釉瓷,有定窯的白釉瓷。有景德鎮的青白釉瓷,有仿「哥窯」的百圾碎瓷,還有磁州窯的白地黑花釉瓷等,雖是五花八門,但各有特色。在這些產品中應以黑釉 瓷獨具風格,如玳瑁斑,鷓鴣斑、剪紙貼花、木葉紋釉等最賦盛名,還有繪花、剔花、描金、堆塑和文字等,裝飾技藝如書寫有「福山壽海」和詩文等。
  • 經典勵志小故事:為生命畫一片樹葉
    為生命畫一片樹葉只要心存相信,總有奇蹟發生,希望雖然渺茫,但它永存人世。美國作家歐·亨利在他的小說《最後一片葉子》裡講了個故事:病房裡,一個生命垂危的病人從房間裡看見窗外的一棵樹,在秋風中一片片地掉落下來。
  • 吉州窯剪紙貼花盞
    俗話說「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吉州窯的工匠憑藉優越的自然條件和一雙巧手,將自己日常生活中的所見所聞,用泥土、紙張等簡易材料,創造出具有濃鬱鄉土生活氣息、風格獨特的剪紙工藝。這種剪紙貼花裝飾瓷,給人以古樸自然的韻味,形成吉州窯產品獨具的淳樸風格,使民間瓷器放出異彩,使本來平淡的瓷器變成精美的藝術品。
  • 用樹葉吹出傳承非遺的心聲
    一片樹葉含在唇間,便成了樂器;唇舌配合,便奏出動聽樂曲。這就是樹葉吹奏,一項有著3000多年歷史的古老技藝。  卓忠明,海南省萬寧興隆華僑農場的馬來西亞歸僑。今年已75歲的他,仍往來於世界各地,只為讓更多的人了解樹葉吹奏,身體力行地將這項非物質遺產傳承下去。
  • 黃色的樹葉一片一片的飄落下來,途中的別樣景色,有一種悽美
    黃色的樹葉一片一片的飄落下來,有一種悽美的感覺。在這個節氣下的景色,美到讓人忘記了呼吸,這裡的景色很是有名,在很遠的地方,一眼就可看見這裡,願你每天早晨起床的時候,可以笑臉面對生活,喜歡這篇文章的朋友,可以給小編點個讚嗎。湛藍的天空和雪白的白雲下有兩棵小樹,小樹的下邊是綠油油的草地。
  • 終南山上的「千年傳奇」
    終南山地處陝西境內秦嶺山脈的中段,位於古城西安之南,傳說終南自古多神仙,讓我們來一探這裡千年以前發生的真實傳奇故事吧。在唐朝時代,佛教律宗的第九代祖師道宣律師,晚年常常居住在終南山上修行,他以超勝的功德感得了天人常常送供,出現了很多傳奇感應之事,以此緣故,後世稱他的著述為「南山律」。
  • 玳瑁釉:吉州窯的黃金甲
    南宋-元 吉州窯玳瑁釉鬥笠盞(重文) 大阪鴻池家舊藏 玳瑁釉是吉州窯的一種特殊產品,是一種釉面黑於是他們便想出個折中的法子,用瓷器來代替玳瑁製品,吉州窯便是首創。後來這種產品面世以後,在市場上銷量還挺好,從吉州窯的窯址來看也能證明這點。發現過很多類似的瓷片,而且它還很百搭,不僅可以做單獨的玳瑁釉,還可以配合剪紙貼花,形成玳瑁皮剪紙貼花,更像是一件玳瑁製品了,所以這種產品一下子流行開來。
  • 《新白娘子傳奇》背後的女人,她成就了許仙和白素貞
    最近重溫了一遍趙雅芝、葉童、陳美琪主演的電視劇《新白年子傳奇》,突然發現劇中那個努力成就白素貞和許仙驚世駭俗的愛情,自己一直過著將就的日子的女人,才是最幸福的人!九二版《新白娘子傳奇》是一部被翻拍最多,卻一直無法被超越的經典之作。
  • 夜話丨陳忠實:在一線希望之中,成就了一片綠陰
    命運給予它的幾乎是九十九條死亡之路,它卻在一線希望之中成就了一片綠陰。」作者:陳忠實這是一株柳,一株在平原在水邊極其平常的柳樹。這是一株神奇的柳樹,神奇到令我望而生畏的柳樹,它佇立在青海高原上。這株柳樹大約有兩合抱粗,濃密的樹葉覆蓋出百十餘平方米的樹陰。樹幹和樹枝呈現出生鐵鐵錠的色澤,粗實而堅硬。葉子如此之綠,綠得蒼鬱,綠得深沉,自然使人感到高寒和缺水對生命顏色的獨特鍛鑄。它巍巍然撐立在高原之上,給人以生命偉力的強大感召。我便抑制不住自己的猜測和想像:風從遙遠的河川把一粒柳絮卷上高原,隨意拋散到這裡,那一年恰遇好雨水,它有幸萌發了。
  • 上遊夜雨丨重慶電力作家丨一片樹葉的結局(外一首)- 王言他
    一片樹葉的結局(外一首)王言他天空是下沉的海樹木航行時,被冬天折斷了帆珊瑚和魚鱗我所謳歌的,沙灘、錨地和島嶼同我的想法一致月光啃噬過的礁石被海浪打溼而後破碎成沙子揉進眼睛,或者蚌的血肉這恰好也是一片樹葉
  • 上遊 夜雨丨重慶電力作家丨一片樹葉的結局(外一首)-王言他
    一片樹葉的結局 (外一首) 王言他 這恰好 也是一片樹葉 遭遇冬天時的結局
  • 樹葉當樂器氣息成樂章 廈門昨天舉行了一場樹葉吹奏音樂會
    樹葉吹奏所用的葉子。  廈門網訊 (廈門日報記者 佘崢) 音樂會開始了,樂手空著手上臺,從口袋掏出樂器:一片樹葉,樂曲就這樣流淌開來——廈門昨天舉行了一場樹葉吹奏音樂會,樂器就是樹葉。  音樂會是為慶祝廈門市樹葉吹奏協會成立而舉辦的。成立大會在湖裡文旅中心舉行,有人衝著門衛說:來參加樹葉吹奏會的!門衛驚得從門房探出頭:什麼?!樹葉吹奏?  樹葉怎麼吹出樂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