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5-27 09:43 |永康日報 |記者 徐敏 編輯 應桃蕊
世界上沒有絕對的廢物,只有放錯地方的資源。近年來,永康市積極探索、見「圾」行事,科學布局垃圾治理項目,以資源化、減量化和無害化為抓手,在生態環境改善上持續發力,在農村生活垃圾分類、一般工業固廢和危廢處置上掀起了一場「綠色革命」,著力推進垃圾分類工作。
經過一系列實踐,永康市在農村生活垃圾分類和一般工業固廢、危廢處置上相繼走出了一套可複製、可推廣的成功經驗,為打造「無廢城市」,助力五金產業高質量發展夯實了基礎。
清運員將垃圾送到村頭的資源回收點
垃圾分類「步步精心」 「端頭經驗」走向全國
提起永康市的農村生活垃圾分類,就不得不提及舟山鎮端巖村端頭自然村。這個不足400人的小村莊因垃圾分類成了「網紅」,不僅引起了新華社、央視等國家級媒體關注,還獲得了省長袁家軍的高度評價。
2016年,在村黨支部書記俞海的帶領下,端頭髮起了一場「垃圾革命」。該村以「黨建+」為引領,開展垃圾分類「三化」處理,探索出了「收集—分類—評級—處理」的垃圾分類模式,形成了一個好班子、一套好機制、一條龍服務的「三個一」工作經驗,可以說做到了「步步精心」,垃圾分類減量化工作取得了明顯成效。
「垃圾分類的核心在源頭,考慮到一些村民文化程度不高,我們統一發放3種顏色的垃圾袋,藍色的裝客廳的可回收垃圾,黑色的裝衛生間的焚燒垃圾,綠色的裝廚餘垃圾。垃圾袋上還有每家每戶的編號,這樣一來便於追根溯源。」俞海說,為了方便村民投放,端頭分別設置了5座小木屋,每座小木屋分3個投放口,村民只需按顏色投放即可。
端頭在處置低價值垃圾和有害垃圾方面也做足文章。端頭的黨群服務中心門口放著的一個綠色「大酒瓶」,是村民投放酒瓶等低價值玻璃的地方。為了讓有害垃圾得到妥善處置,端頭採用「有獎回收」的辦法。村民只要將家中用過的電池、燈泡等有害垃圾拿到村裡指定的生活超市,就可以兌換一袋食用鹽。每個月的月底,村裡從小超市回購這些有害垃圾,進行統一處理。
源頭分類只是第一步。在俞海看來,垃圾最終要實現減量,關鍵在於分揀到位。每天9時許,垃圾清運員將垃圾全部送到村頭的資源回收點,由垃圾分揀員進行二次分揀。「可回收垃圾就可分為紙、塑料、玻璃、紡織、金屬幾大類,然後還要根據低價值和高價值進行分類。在這裡,村民的垃圾將被細分成15個小類。」垃圾分揀員項愛銀說,由於源頭分類比較好,只需要半個小時就能將全村垃圾進行二次分揀。
俞海告訴記者,端頭如今月均回收舊電池48節、燈泡25隻,分揀金屬15公斤、紙類25公斤、塑料18公斤、布料10公斤、玻璃50公斤、建築垃圾115公斤,回收舊衣物20公斤、酒瓶50公斤,還有300多公斤廚餘垃圾被送到鎮上的處理中心制肥。如今,端頭每天需外運焚燒或填埋處理的垃圾只有15公斤,這意味著端頭每人每天只產生38克需要外運的垃圾,真正實現了垃圾減量化。
在垃圾分類工作的撬動下,端頭的美麗鄉村建設如火如荼,不斷將「美麗資源」轉化成「美麗經濟」,一幅鄉村振興的美好畫卷正在這裡徐徐展開。
供聯海呈公司員工對一般工業固廢進行二次分揀
「網際網路+」市場化運作 破解一般工業固廢、危廢處置難題
永康市有工業企業上萬家,每年產生一般工業固廢超過10萬噸。
為破解一般工業固廢處置難題,去年,永康市選擇經濟開發區作為試點,探索一般工業固廢資源化、減量化、無害化處置方法。通過「政府引導、企業付費、第三方服務」的形式,永康市逐漸走出了一條「網際網路+集中處置」的一般工業固廢處置新路,並總結形成「五步法」工作經驗。永康市的一般工業固廢處置方法還得到省長袁家軍、副省長高興夫、彭佳學的批示肯定。
5月25日,在供聯海呈環境服務有限公司,公司負責人徐濤向記者展示了一塊電子屏幕——一般工業固廢監控平臺,該平臺記錄了所有籤約企業的相關信息。據悉,企業通過自主申報註冊籤約,獲取「無廢城市」APP埠,線上預約、輕點下單,工作人員就會直接上門清運一般工業固廢。在這個平臺上,企業的高價值、低價值固廢均實現數據化、可視化,企業回收統計、品類申報記錄、廢品流向記錄等環節也一目了然。
徐濤告訴記者,一般工業固廢處置要實現減量化、資源化,收集人的源頭分類收集很關鍵。自試行「網際網路+」一般工業固廢處置模式後,該公司將原來流動回收人員「收編」為工廠垃圾分揀責任人,對工廠垃圾進行出廠前的全面分揀。該公司對每一名收編的流動回收人員開展培訓考核,實行持證上崗,回收人員做到統一規劃、統一標識、統一培訓、統一著裝、統一指導收購價格、統一計量衡具、統一車輛、統一管理「八統一」。
隨著試點工作不斷推進,永康市一般工業固廢處置逐漸形成了「五步法」流程:「特派員」上門指導,確保源頭精準分類;手機APP線上下單,產廢情況實時更新;量身定製清運方案,確保規範高效收運;專業化二次分揀,實現價值最大化;強化高壓監管,堵住一般工業固廢非法處置漏洞,形成閉環管理的模式。
開展一般工業固廢處置工作以來,不少籤約企業發現,不僅一般工業固廢處置成本大幅減少,處置方式也更規範。安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籤約之前,不可回收的一般工業固廢主要承包給私人清運,平均每個月清運成本要上萬元。籤約之後,每個月清運成本不到5000元,足足降低了一半。
「以前,一般工業固廢清運的時間不固定,清運出去之後,還要擔心承包方是否存在隨意傾倒等情況。現在交由第三方託管後,供聯海呈公司指定專職人員定期上門進行分類和清運,所有一般工業固廢清運的去向都有相應的備案登記臺帳。」 安勝科技公司負責人李凱坦言,政府引導的一般工業固廢處置更加規範,企業少了很多後顧之憂。
得益於「網際網路+集中處置」的優勢,永康市一般工業固廢處置成效顯著。截至5月25日,全市已有5637家工業企業與供聯海呈公司籤訂了協議,處置低價值、無價值一般工業固廢19658噸。值得一提的是,自去年9月以來,永康市對一般工業固廢採用資源循環化利用和焚燒兩種模式進行處置,實現了零填埋。「今年,我們還在探索將可燃固廢做成生物燃料棒,作為替代煤炭的清潔燃料,投產後預計可達到減量化80%的目標,真正實現源頭減量化、收運規範化、處置無害化。」徐濤說。
隨著一般工業固廢處置的成功實踐,永康市今年在經濟開發區試點「網際網路+」危廢集中收貯轉運工作,著力破解園區小微產廢企業危廢處置難、成本高等難題。
據悉,經濟開發區的危廢處置試點工作在「網際網路+」一般工業固廢處置模式的基礎上,遵循「誰汙染、誰負責」和「依法處置」的原則,創新推出1個平臺、2個閉環、3個服務、6個環節、9個目標的「12369」模式。具體做法包括:堅持政府主導、市場化運作、社會各方積極參與,秉持價格合理、處置方便、服務周到的原則,實施產廢端和收貯端兩個主體全流程閉環管理,為產廢企業提供「產前、產中、產後」全程服務,做好產廢、清運、收貯、處置、宣教、監管6個環節,努力實現「無廢城市」創建的9個目標。
自開展危廢集中收貯轉運試點以來,金華市生態環境局永康分局聯合開發區黨工委、管委會,以及第三方運維公司,組建了開發區危廢處置工作小組,兵分7路,到相關企業上門服務,分類指導危廢處置試點工作。
與此同時,永康市還在經濟開發區專門建立一個危廢集中收貯中心。該收貯中心佔地1970平方米,共有8個標準化收貯倉庫,可用於收運油漆渣、廢包裝桶、槽渣、汙泥、廢活性炭、廢機油等,最大收貯量可達10萬噸,基本滿足永康市小微產廢企業危廢清運收貯。
159054379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