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分類處置的永康經驗——永康市創建亮點系列報導之一

2020-12-26 浙江在線

2020-05-27 09:43 |永康日報 |​記者 徐敏 編輯 應桃蕊

世界上沒有絕對的廢物,只有放錯地方的資源。近年來,永康市積極探索、見「圾」行事,科學布局垃圾治理項目,以資源化、減量化和無害化為抓手,在生態環境改善上持續發力,在農村生活垃圾分類、一般工業固廢和危廢處置上掀起了一場「綠色革命」,著力推進垃圾分類工作。

經過一系列實踐,永康市在農村生活垃圾分類和一般工業固廢、危廢處置上相繼走出了一套可複製、可推廣的成功經驗,為打造「無廢城市」,助力五金產業高質量發展夯實了基礎。

清運員將垃圾送到村頭的資源回收點

垃圾分類「步步精心」 「端頭經驗」走向全國

提起永康市的農村生活垃圾分類,就不得不提及舟山鎮端巖村端頭自然村。這個不足400人的小村莊因垃圾分類成了「網紅」,不僅引起了新華社、央視等國家級媒體關注,還獲得了省長袁家軍的高度評價。

2016年,在村黨支部書記俞海的帶領下,端頭髮起了一場「垃圾革命」。該村以「黨建+」為引領,開展垃圾分類「三化」處理,探索出了「收集—分類—評級—處理」的垃圾分類模式,形成了一個好班子、一套好機制、一條龍服務的「三個一」工作經驗,可以說做到了「步步精心」,垃圾分類減量化工作取得了明顯成效。

「垃圾分類的核心在源頭,考慮到一些村民文化程度不高,我們統一發放3種顏色的垃圾袋,藍色的裝客廳的可回收垃圾,黑色的裝衛生間的焚燒垃圾,綠色的裝廚餘垃圾。垃圾袋上還有每家每戶的編號,這樣一來便於追根溯源。」俞海說,為了方便村民投放,端頭分別設置了5座小木屋,每座小木屋分3個投放口,村民只需按顏色投放即可。

端頭在處置低價值垃圾和有害垃圾方面也做足文章。端頭的黨群服務中心門口放著的一個綠色「大酒瓶」,是村民投放酒瓶等低價值玻璃的地方。為了讓有害垃圾得到妥善處置,端頭採用「有獎回收」的辦法。村民只要將家中用過的電池、燈泡等有害垃圾拿到村裡指定的生活超市,就可以兌換一袋食用鹽。每個月的月底,村裡從小超市回購這些有害垃圾,進行統一處理。

源頭分類只是第一步。在俞海看來,垃圾最終要實現減量,關鍵在於分揀到位。每天9時許,垃圾清運員將垃圾全部送到村頭的資源回收點,由垃圾分揀員進行二次分揀。「可回收垃圾就可分為紙、塑料、玻璃、紡織、金屬幾大類,然後還要根據低價值和高價值進行分類。在這裡,村民的垃圾將被細分成15個小類。」垃圾分揀員項愛銀說,由於源頭分類比較好,只需要半個小時就能將全村垃圾進行二次分揀。

俞海告訴記者,端頭如今月均回收舊電池48節、燈泡25隻,分揀金屬15公斤、紙類25公斤、塑料18公斤、布料10公斤、玻璃50公斤、建築垃圾115公斤,回收舊衣物20公斤、酒瓶50公斤,還有300多公斤廚餘垃圾被送到鎮上的處理中心制肥。如今,端頭每天需外運焚燒或填埋處理的垃圾只有15公斤,這意味著端頭每人每天只產生38克需要外運的垃圾,真正實現了垃圾減量化。

在垃圾分類工作的撬動下,端頭的美麗鄉村建設如火如荼,不斷將「美麗資源」轉化成「美麗經濟」,一幅鄉村振興的美好畫卷正在這裡徐徐展開。

供聯海呈公司員工對一般工業固廢進行二次分揀

「網際網路+」市場化運作 破解一般工業固廢、危廢處置難題

永康市有工業企業上萬家,每年產生一般工業固廢超過10萬噸。

為破解一般工業固廢處置難題,去年,永康市選擇經濟開發區作為試點,探索一般工業固廢資源化、減量化、無害化處置方法。通過「政府引導、企業付費、第三方服務」的形式,永康市逐漸走出了一條「網際網路+集中處置」的一般工業固廢處置新路,並總結形成「五步法」工作經驗。永康市的一般工業固廢處置方法還得到省長袁家軍、副省長高興夫、彭佳學的批示肯定。

5月25日,在供聯海呈環境服務有限公司,公司負責人徐濤向記者展示了一塊電子屏幕——一般工業固廢監控平臺,該平臺記錄了所有籤約企業的相關信息。據悉,企業通過自主申報註冊籤約,獲取「無廢城市」APP埠,線上預約、輕點下單,工作人員就會直接上門清運一般工業固廢。在這個平臺上,企業的高價值、低價值固廢均實現數據化、可視化,企業回收統計、品類申報記錄、廢品流向記錄等環節也一目了然。

徐濤告訴記者,一般工業固廢處置要實現減量化、資源化,收集人的源頭分類收集很關鍵。自試行「網際網路+」一般工業固廢處置模式後,該公司將原來流動回收人員「收編」為工廠垃圾分揀責任人,對工廠垃圾進行出廠前的全面分揀。該公司對每一名收編的流動回收人員開展培訓考核,實行持證上崗,回收人員做到統一規劃、統一標識、統一培訓、統一著裝、統一指導收購價格、統一計量衡具、統一車輛、統一管理「八統一」。

隨著試點工作不斷推進,永康市一般工業固廢處置逐漸形成了「五步法」流程:「特派員」上門指導,確保源頭精準分類;手機APP線上下單,產廢情況實時更新;量身定製清運方案,確保規範高效收運;專業化二次分揀,實現價值最大化;強化高壓監管,堵住一般工業固廢非法處置漏洞,形成閉環管理的模式。

開展一般工業固廢處置工作以來,不少籤約企業發現,不僅一般工業固廢處置成本大幅減少,處置方式也更規範。安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籤約之前,不可回收的一般工業固廢主要承包給私人清運,平均每個月清運成本要上萬元。籤約之後,每個月清運成本不到5000元,足足降低了一半。

「以前,一般工業固廢清運的時間不固定,清運出去之後,還要擔心承包方是否存在隨意傾倒等情況。現在交由第三方託管後,供聯海呈公司指定專職人員定期上門進行分類和清運,所有一般工業固廢清運的去向都有相應的備案登記臺帳。」 安勝科技公司負責人李凱坦言,政府引導的一般工業固廢處置更加規範,企業少了很多後顧之憂。

得益於「網際網路+集中處置」的優勢,永康市一般工業固廢處置成效顯著。截至5月25日,全市已有5637家工業企業與供聯海呈公司籤訂了協議,處置低價值、無價值一般工業固廢19658噸。值得一提的是,自去年9月以來,永康市對一般工業固廢採用資源循環化利用和焚燒兩種模式進行處置,實現了零填埋。「今年,我們還在探索將可燃固廢做成生物燃料棒,作為替代煤炭的清潔燃料,投產後預計可達到減量化80%的目標,真正實現源頭減量化、收運規範化、處置無害化。」徐濤說。

隨著一般工業固廢處置的成功實踐,永康市今年在經濟開發區試點「網際網路+」危廢集中收貯轉運工作,著力破解園區小微產廢企業危廢處置難、成本高等難題。

據悉,經濟開發區的危廢處置試點工作在「網際網路+」一般工業固廢處置模式的基礎上,遵循「誰汙染、誰負責」和「依法處置」的原則,創新推出1個平臺、2個閉環、3個服務、6個環節、9個目標的「12369」模式。具體做法包括:堅持政府主導、市場化運作、社會各方積極參與,秉持價格合理、處置方便、服務周到的原則,實施產廢端和收貯端兩個主體全流程閉環管理,為產廢企業提供「產前、產中、產後」全程服務,做好產廢、清運、收貯、處置、宣教、監管6個環節,努力實現「無廢城市」創建的9個目標。

自開展危廢集中收貯轉運試點以來,金華市生態環境局永康分局聯合開發區黨工委、管委會,以及第三方運維公司,組建了開發區危廢處置工作小組,兵分7路,到相關企業上門服務,分類指導危廢處置試點工作。

與此同時,永康市還在經濟開發區專門建立一個危廢集中收貯中心。該收貯中心佔地1970平方米,共有8個標準化收貯倉庫,可用於收運油漆渣、廢包裝桶、槽渣、汙泥、廢活性炭、廢機油等,最大收貯量可達10萬噸,基本滿足永康市小微產廢企業危廢清運收貯。


1590543790000

相關焦點

  • 文明,讓城市生活更美好——永康市深入推進省示範文明城市創建工作...
    自2018年新一輪省示範文明城市創建工作開展以來,永康市舉全市之力、下非常之功,堅持創建為民、創建靠民、創建惠民的理念,把創建省示範文明城市作為最大的民生實事工程來抓,推動創建活動持續深入開展。全市上下群策群力、擔當實幹,邁開追求城市外在美與內在美有機融合的鏗鏘步伐,以潤物細無聲的文明情懷改變著一座城。
  • 「雲購五金優品 暢享永康品質」系列活動即將啟幕 一線網紅現身代言
    11日,記者從永康市商務局獲悉,5月15日開始,永康市以「雲購五金優品 暢享永康品質」為主題的防風險促消費穩經濟系列活動即將啟幕,該系列活動貫穿全年,旨在幫助企業減弱疫情影響、提升品牌形象、開拓國內外市場,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
  • 永康公安處置一起疫情造謠案件
    永康公安處置一起疫情造謠案件源稿: 發布時間:2020年01月28日 00:39:19 編輯:陳其欣1月24日晚上9時50分許,永康市公安局接到報告:有人在微信朋友圈發布我市有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病例的謠言信息
  • 塘下鎮舉辦美麗城鎮創建暨 垃圾分類誓師大會
    8月12日上午,塘下鎮召開美麗城鎮創建大會戰暨垃圾分類誓師大會。全體鎮(區)、辦事處、村社幹部及黨員代表、社會各界人士等1600多人參加了會議。市委常委、塘下鎮委書記連正堅,浙南產業集聚區塘下分區管委會主任、塘下鎮長張海飛參加會議。
  • 開展垃圾分類宣傳 積極創建示範小區,塘下鎮有序推進垃圾分類工作
    在綠洲豪庭小區,居民王女士表示,垃圾分類已經成為社會的一種新時尚,在小區裡投用生活垃圾分類收集屋(以下簡稱「垃圾屋」),實行「定時定點分類」投放,讓居民慢慢養成分類投放的良好習慣,不僅有助於實現生活垃圾減量化,而且增強了垃圾分類的準確率。
  • 「創文」亮點報導③︱「創文」路上有你有我 志願服務:於平凡中...
    近日,在園丁社區,居民們經常可以看到一群「紅馬甲」拿著夾子、垃圾袋、掃帚、鏟子等清潔工具,對社區內的「牛皮癬」、垃圾進行清理。他們就是來自民盟永康市總支部的盟員們。據了解,「創文」攻堅戰打響以後,民盟永康市總支部第一時間組織盟員到園丁社區開展志願服務。「樓道清掃後,上下樓都感覺步履輕盈了,謝謝你們」「停車更規範了,出行更方便,看著心情真舒暢」……小區居民一句句發自肺腑的讚美充分表達了對志願者的肯定。民盟永康總支部進社區開展「創文」活動是永康市志願者活動的一個縮影。
  • 永康這位「公務員」火出圈了,《浙江日報》整版報導
    今天(12月16日) 《浙江日報》整版報導 《數十位專家學者齊聚永康,發掘、研討北宋清官胡則的事跡和精神內涵——這名「公務員」,為何能「圈粉」千年》
  • 長三角農村生活垃圾分類處理高層經驗交流峰會在湖州長興舉行
    12月3-4日,湖州長興縣人民政府、浙江政務短視頻聯盟共同主辦的長三角農村生活垃圾分類處理長興高層對話經驗交流峰會在湖州長興舉行。峰會以「農村生活垃圾分類、美麗鄉村文明清潔」為主題,旨在以長三角一體化為平臺,協作推進垃圾綜合治理邁向新徵程,共同促進高水平繪就新時代「美麗鄉村新圖景」。這是長三角地區首次高起點、高規格的「垃圾分類」主題高層對話經驗交流會,在全國亦屬先例。開幕式上,中共長興縣委書記周衛兵代表主辦方致歡迎辭。浙江省政協副主席周國輝宣布峰會開幕,並作主旨演講。
  • 講述垃圾分類故事講解垃圾分類知識講授典型經驗做法|垃圾分類青年...
    6月23日,「聚力青春力量、助力垃圾分類」哈爾濱市垃圾分類青年志願宣講開班式舉行,大家共同觀看學習了哈爾濱市垃圾分類青年志願講師團帶來的第一期微課《實施垃圾分類的主要目的和重要意義》。全市開展垃圾分類工作以來,團市委第一時間組織成立了以龍江環保青年志願服務隊、高校老師和在校研究生等為成員的哈爾濱市垃圾分類青年志願講師團。即日起,70餘人的講師團將按照課程體系目標,通過垃圾分類系列微課和雲課堂等方式,講述垃圾分類故事、講解垃圾分類知識、講授典型經驗做法,推動垃圾分類環保理念深入人心。
  • 浙江永康通報「大渝火鍋被曝使用回收油」處置情況:未發現廢油回桌...
    據浙江省永康市綜合行政執法局微信公眾號消息,11月21日上午,市綜合執法局接到群眾舉報,稱永康市大渝火鍋店存在私自處置廚餘垃圾及餐廚廢油情況。隨即,市綜合執法局聯合市公安局、市市場監管局等部門迅速前往大渝火鍋店進行調查。
  • 垃圾分類廣州經驗讓人開眼界
    垃圾分類 廣州在行動文/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全傑通訊員成廣聚圖/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駱昌威「廣州垃圾分類水平很高,經驗值得學習和推廣!」昨日下午,與會代表走訪了福山循環經濟產業園、廣州市執信中學、越秀區白雲街廣九社區、天河區獵德街獵德社區,分別從廣州市生活垃圾分類終端設施、住宅小區及校園深入了解廣州垃圾分類的做法和經驗。一路上,與會代表們相當認真,邊走邊看,還舉著手機一路拍照、拍視頻,遇到感興趣的問題還現場提問、和工作人員交流。
  • 分類在指尖,文明在心間——九江外國語學校開展垃圾分類系列活動
    大江網/九江頭條客戶端訊 通訊員蔡潔報導:為增強全校師生垃圾分類的意識,推動文明美麗校園建設,九江外國語學校政教處、團委協同全校師生開展了一系列垃圾分類活動。  12月7日周一上午,九江外國語學校開展了「垃圾分類」主題晨會,高一(5)班張嬙同學為全校師生帶來了《垃圾分類,造福你我》的主題演講,張嬙同學向全校師生講解有關垃圾分類的小知識,並結合自己的日常生活闡述了垃圾分類的重要意義,號召大家從身邊做起,從小事做起,為垃圾分類獻出自己的力量。
  • 陝西:「三強化」全力推進垃圾分類工作
    為做好垃圾就地分類處置工作,省政府分管領導先後四次組織召開專題會議,逐市開展生活垃圾處理情況評估,繪製全省城鎮生活垃圾處理地圖,梳理全省和各市垃圾處理情況,分析人口與生活垃圾處置供需矛盾,逐市提出評估意見,按照因城施策、一城一策方針,謀劃垃圾就地分類處置工作。省人大省政協合力推動。
  • 永康餐飲"四到位" 4D管理模式受關注
    3月22~23日,金華市食源性疾病突發事件應急處置暨4D管理現場會在永康召開。  永康市市場監管局從2015年初開始推行餐飲單位廚房管理「四到位」的4D管理,據不完全統計,永康現已有紫微賓館、銘人名家、百工鄉村等10多家單位是4D會員單位,有近20家的單位實行4D管理,範圍有大型餐飲單位、醫院食堂、學校食堂等。
  • 業主裝修先領9種垃圾袋,臨沂試水裝修垃圾分類處置
    「小區建成後業主陸續開始裝修新房,不過從2019年8月往後就多了一些手續,需要先籤一份協議書,然後再來這裡領9種垃圾袋,將裝修垃圾分成磚石、塑料等9種類別分類裝袋回收。」小區物業經理楊志剛拿起一份裝修垃圾分類處置協議書告訴記者。裝修垃圾日益增多、隨意傾倒、汙染環境曾是困擾小區管理的難題。
  • 永康創新實施生態環境數字監管「四個一」工程
    永康市生態環境綜合監管平臺,是金華市生態環境局永康分局從2019年7月開始建設的一個「智慧環保」綜合監管平臺,於今年5月份正式投入使用。「簡單來說,就是將海量的環境數據整合到一個平臺,基於數據的集成化管理與應用,研發出實時監控、智能預警、應急調度等功能,實現工業企業『分類監管』,排汙單位『在線監控』,環境風險『及時預警』,執法處置『三級聯動』,通過提高環境監管『嚴值』改善城市『顏值』。」
  • 垃圾分類廣州模式有幾犀利?
    廣州從2000年成為國內首批垃圾分類試點城市後,開始推進垃圾分類,20年磨一劍,摸索出了一條適應超大城市發展和具有廣州特色的垃圾分類模式。廣州的垃圾分類模式到底是何種模式?廣州值得被學習的經驗又是哪些?
  • ...五育」並舉結碩果 教學質量穩提升 校園安全有防線 永康教育...
    人民小學園丁校區五(6)班和三馬校區四(2)班的學生分成兩小隊,走進社區、商場、工廠普及垃圾分類知識,還自發到社區撿垃圾並投放到相應的垃圾桶裡;解放小學把實踐課堂「搬」進銀行、醫院、廚房等地,學生甚至還化身「城市美容師」,認真清掃金勝社區的每個角落,助力文明城市創建;市教師進修學校附屬初中七(3)班的學生來到錫雕館,參觀了琳琅滿目的錫雕工藝品,親身體驗了「打鑞」的過程,感受非遺傳承人的匠心與堅守
  • 莆田體育運動學校開展垃圾分類系列宣傳活動
    圖為現場指導學生進行垃圾分類。  莆田網訊 今年是創建第六屆全國文明城市總評年。眼下垃圾分類正成為城市文明「新風尚」,記者昨日獲悉,莆田體育運動學校大力倡導垃圾分類理念,開展了一系列宣傳活動,引導師生共創美好的生活,助推文明城市創建。  該校根據實際情況,制定《莆田體育運動學校垃圾分類工作實施方案》,加強指導,確保垃圾分類工作穩步推進。
  • 發力末端處置打通垃圾分類「最後一公裡」
    自2017年啟動生活垃圾分類工作以來,福建省福州市強力推進垃圾處理末端設施建設,總投資約42.6億元,建成紅廟嶺循環經濟生態產業園。園區集固體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節能環保產業聚集、環保宣教於一身,成為基礎設施共建共享、資源循環利用、汙染物「近零排放」的森林式循環經濟生態產業園,可確保福州市今後20年~30年的生活垃圾能得到無害化、減量化、資源化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