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服巡遊、非遺傳承、民俗體驗……竹裡這個「傳統文化旅遊節...

2020-12-22 浙江在線

2020-09-29 10:13 |泰順發布

  為了大力弘揚傳統文化,深入挖掘節日豐富內涵。喜迎中秋、國慶的到來,竹裡畲族鄉結合群眾性節日民俗,以「9.28」文禮書院釋菜禮為契機,啟動開幕竹裡畲族鄉傳統文化旅遊節系列活動。

  9月28日上午,伴隨著淅瀝的雨聲,在莊嚴的鐘鼓聲中文禮書院「釋菜禮」率先拉開本次活動序幕。釋菜禮畢,文禮書院舉行庚子秋開學禮,先生致辭告誡青年學子要感念父母師長的恩情。

  晚上七時許,竹裡畲族鄉「傳統文化旅遊節」開幕式在畲鄉文化廣場隆重舉行。古琴曲、戲劇、歌曲《水調歌頭》、《蒹葭》、《詩畫畲鄉》、《歌是山哈傳家寶》......國學、現代、畲族、漢族各式風情的歌曲相繼展現。此次「傳統文化旅遊節」旨在弘揚和傳承傳統節日文化,推動文化旅遊融合發展,努力拉動文旅市場消費,助推泰順文化旅遊產業繁榮發展。

  本次「傳統文化旅遊節」包括文化娛樂、釋菜禮、經典誦讀、漢文化節等系列活動,採取線上線下相結合的形式,通過國潮走秀、民樂表演、非遺國粹等不同的表現形式,打造漢服巡遊、非遺傳承、民俗體驗等10個活動亮點,拉近傳統藝術和現代美學的距離,讓大家近距離感受傳統文化的獨特魅力。活動時間從9月28日開始,持續到中秋國慶長假結束。

  本次活動由縣委宣傳部、縣委統戰部(民宗局)、縣總工會、團縣委、縣婦女聯合會、縣經信局、縣文化和廣電旅遊體育局、縣文明指導中心、竹裡畲族鄉人民政府等聯合主辦,竹裡畲族鄉綜合文化站、泰順縣文禮書院承辦。

  來源:竹裡鄉

  編輯:徐聯飛

  新浪微博:@泰順發布

  投稿郵箱:tsxwxb@126.com

  熱線電話:59290000

  聯繫地址:泰順縣羅陽鎮愛民路216號縣融媒體中心2樓205室

  公益廣告

  喜歡泰小布

  就點在看♡評論✎分享↻吧

1601345610000

相關焦點

  • 文化大餐迎雙節 成都多地舉行傳統節日特色民俗文化活動
    穿漢服、吃月餅、感受非遺文化……在國慶、中秋雙節即將來臨之際,成都市各區(市)縣紛紛舉行豐富多彩的民俗活動和文化節目,以特色民俗活動豐富群眾的節日體驗,滿足市民的精神文化需求。據悉,此次活動圍繞「千年蜀都 文博青羊 盛世歡歌 逐夢蘇坡」主題,以漢服文化為主線,圍繞蘇坡傳統歷史文化、蘇坡集市文化等展開。現場設置了漢文化拜師禮、漢服文化歌舞「秀」、東坡燈謎挑戰「薈」、東坡詩詞「秀」、書法大師「秀」、手工塗鴉(剪紙)、金錢板「秀」等傳統節日特色民俗場景。
  • 大過農民豐收節 來泰順大安體驗非遺文化
    為弘揚傳統文化,進一步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泰順縣大安鄉將於當天在大丘坪土陶文化村舉行首屆非遺體驗旅遊節。經黨中央批准、國務院批覆,自2018年起,將每年農曆秋分設立為「中國農民豐收節」,全國農村基層將廣泛開展節慶活動。
  • 這個周末,快來清平古墟體驗民俗文化風情
    >第二屆寶安區民俗文化節將在新橋街道清平古墟啟動活動為期3天資料圖屆時包括民族服飾秀、民俗大遊園、傳統技藝展在內的民俗文化展覽及民俗互動體驗活動包括醒獅表演、古風大巡遊、快閃麗人行等在內的民俗文化展演將紛紛亮相資料圖作為「深港文化之根」,寶安民俗文化資源豐富而獨特。
  • 漢服遊園+體驗非遺+美食集市……絲綢小鎮多重活動嗨爆新年!
    蹴鞠、投壺、燈籠彩繪、漢服巡遊、冰糖葫蘆……這個元旦,絲綢小鎮內歡歌笑語、年味濃鬱。身穿古典漢服,頭戴發冠、簪花玉翠的漢服文化愛好者,精彩亮相文創集市,迎來絲綢小鎮漢韻國風新年大賞系列活動。本次活動由湖州絲綢小鎮、湖州鑫鴻裡產業發展有限公司主辦,通過展示、巡演、展銷、體驗等多種方式,讓中國傳統文化成為可看、可玩、可體驗、可購買的文化消費品,走進遊客的生活。逛「集市」品年味在絲綢小鎮年味集市上,各種各樣的叫賣聲接連不斷,人潮熙熙攘攘,空氣中都瀰漫著熱鬧。
  • 傳承非遺文化,體驗民俗樂趣!30名兒童在德州博物館吹起了糖人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李夢晴 孫文麗 通訊員 王聰聰為了豐富廣大青少年朋友的暑期生活,德州市博物館開設「非遺進課堂」手工DIY活動,德州市的非遺傳承人們親自授課。8月7日,非遺課堂第一課——吹糖人開講了,德州市第四批市級非物質文化吹糖人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厚貴銀帶來了一堂生動有趣的課。據介紹,吹糖人是中國傳統手工技藝之一,距今有600多年的歷史。明末吹糖藝術從西北傳入德州市陵城區宋家鎮。吹糖人主要材料是麥芽糖,用溫火熬製而成,一個鋁鍋火爐子和木箱子,加上藝人的關鍵技術,一個個唯妙唯肖的糖人就生產出來了。
  • 安全最「粽」要,華僑城文化旅遊節端午出遊攻略已安排好
    鵬城風情萬「粽」好吃好看好玩一站搞定 這個端午,「鵬城」深圳的活動可謂異彩紛呈、風情萬「粽」。深圳錦繡中華·民俗村將舉行遊龍送福、旱地龍舟、屈原祭禮等活動,讓遊客體驗最傳統的端午習俗。當然,艾葉粑粑、竹筒粽子、鹹鴨蛋這些端午美食也將齊聚錦繡中華,讓遊客一站式感受「舌尖上的端午」。
  • 珠海海泉灣傳承非遺文化,帶您體驗傳統中國年
    氣勢磅礴獻絕技,千年非遺火龍鋼花        春節期間在珠海海泉灣,絕不能錯過的就是有千年歷史的傳統民俗文化活動「火龍鋼花」,它是中國第—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傑出代表,被譽為「巴渝十大民間藝術之首」。
  • 國慶中秋寺平古村民俗活動豐富多彩
    國慶中秋寺平古村民俗活動豐富多彩
  • 首屆青島少海漢服文化節開幕!傳統文化...
    10月1日上午,伴隨著婉轉悠揚的古樂,首屆青島少海漢服文化節在大沽河度假區孔子六藝園開幕,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姜青華、市政協副主席王天鴻出席活動並共同啟動首屆青島少海漢服文化節。
  • 靖西2018年新春壯民俗文化大巡遊,您不能錯過的視覺盛宴!
    市人大常委會王會月副主任致辭並宣布活動開始       2018年2月22日,農曆正月初七,中國·靖西2018年新春民俗文化旅遊節—壯民俗文化大巡遊活動在靖西市隆重舉行,這次巡遊活動旨在營造文明、健康、歡樂、和諧的節日氛圍
  • 傳承非遺文化 助力脫貧攻堅——拉薩非遺文化在保護傳承創新中煥發...
    近年來,西藏拉薩市不斷深入挖掘以非物質文化遺產為主的藏文化資源,使古老文化在傳承創新中煥發活力。「木雕」「藏香」「藏戲」等這些承載著厚重文化和智慧的非遺傳統項目,如今正以年輕人易於接受、樂於參與的方式,藉助日益完善的保護發展政策,逐夢前行,助力脫貧攻堅。
  • 寶安民俗古韻悠長 千年文化傳承共享
    姚任等領導參觀傳統技藝展區,了解特色手工技藝剪紙、核雕、粵劇、粵繡、非遺美食,在青磚藍瓦間同臺亮相。12月19日至21日,為期三天的第二屆寶安區民俗文化節在新橋街道清平古墟舉行。寶安是深港文化之源,自東晉鹹和六年建制以來,迄今已有近1700年歷史。千百年來,廣府文化、客家文化、潮汕文化等民俗文化在這裡交融、碰撞、傳承與發展,逐漸形成了獨具特色的寶安民俗。
  • 非遺文化體驗|諾亞舟茂名中大外語幼兒園傳統文化活動
    非遺文化體驗 | 諾亞舟茂名中大外語幼兒園傳統文化活動冬至,是我國農曆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節氣,在我國古代對冬至很重視,冬至被當作一個較大的節日,甚至有「冬大過年」的說法,在茂名這座城市裡,做籺、吃籺就是茂名人過冬至最古老、最傳統,也是必不可少的習俗
  • 弘揚中華傳統文化,共襄漢服文化盛舉——「星耀中原」漢服節活動在...
    2020年11月22日上午,幾百名身穿漢服的漢服「同袍」,齊聚信陽市文化中心,為市民呈現一場盛大的國風、漢服文化視聽盛宴。由信陽漢服漢文化研習社發起的「星耀中原」信陽市漢服節活動就此啟幕。本次活動圍繞著漢服禮儀展演,弘揚中華傳統文化,共襄漢服文化盛舉。活動旨在弘揚傳統文化,加強民族自信,打造屬於信陽自己的漢文化名片,同時也為漢服愛好者提供展示自我、溝通交流的平臺。
  • 學說滿族話、體驗二魁摔跤……來喇叭溝門滿族鄉感受滿族文化
    體驗市級非遺二魁摔跤,看書法家寫滿族文字,跟老師學說滿族話,到民俗民宿享受滿鄉美食……二魁摔跤是具有當地滿族特色的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體育項目。今天上午,作為「北京消費季」之「暢遊京郊 北京鄉村旅遊季」主打活動之一,懷柔區2020年第十五屆滿族文化旅遊節在喇叭溝門滿族鄉白樺谷景區開幕,豐富多彩的文旅活動邀請市民來體驗滿族文化、觀賞白樺林美景。滿族書法展示是文化旅遊節上一個亮點,讓遊客們有機會一睹難得一見的滿族書法作品。
  • 首屆三峽「泥倉子」農耕文化旅遊節舉行
    中新網·湖北首屆三峽「泥倉子」農耕文化旅遊節舉行 發布時間:2020年09月24日 09:02 來源:中新網湖北今日熱點:剛剛,武漢北鬥應用摘取中國導航定位領域最高獎同濟醫院「尖刀連」被中宣部授予中國與聯合國75年繪出多彩畫卷,你最pick哪種顏中國秋糧豐收已成定局 韓長賦:意義不同尋常2020萬聖節將現罕見「藍月亮」 下次要等19年2020年諾貝爾獎頒獎儀式因新冠疫情改為線上舉行中新網湖北新聞9月24日電 (鍾欣 姚紅 史明倩)以「慶豐收迎小康,鄉約田園枝江,體驗非遺文化
  • 武漢蔡甸非遺:讓傳統文化在傳承中煥發新活力
    近年來,蔡甸區非遺工作堅持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傳承發展的方針,深入挖掘非遺文化資源,不斷加大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力度,非遺保護工作取得新的進展和成效。「伯牙子期傳說」是蔡甸區唯一的一個國家級非遺項目,武漢市中法友誼小學是位於「伯牙子期傳說」發生地馬鞍山下的一所小學。2012年,蔡甸區文體局授予該校「知音文化」傳承教育基地稱號,並捐贈了10臺古琴。如今這10臺古琴成為該校進行知音文化傳承的重要載體,孩子們通過學習古琴知道了伯牙子期、高山流水和更多的傳統文化知識。
  • 漢服出行!他們走上內江街頭傳承傳統文化
    而漢服作為其中一種極具代表性的服飾,深受國人的喜愛與推崇。漢服不僅代表著傳統與文化,蘊含著精神與氣節,更是閃耀著獨特的魅力。11月22日是漢服愛好者們發起的漢服出行日,周末兩天,有不少來自高校的漢服社團和資深的漢服愛好者身穿漢服走上街頭,向內江市民展示漢服、講解漢服文化,他們無論髮飾、配飾還是服裝、化妝都是精心裝扮。
  • 紅領巾小記者走運河,傳承非遺文化
    尋訪非遺大師,體驗非遺民俗,傳播非遺文化,度過了一個有意義的小長假。拜訪大師,對話非遺走進杭州市工藝美術館二樓的大師工作室,大量的非遺民俗作品吸引了小記者們的目光。提前做過「功課」的小記者知道,這裡的大師工作室匯集了剪紙、織繡、竹藝、紫砂、皮影等十幾個民俗,而國家級、省市級的工美大師及手工傳承藝人大師就在這裡。
  • 城步:傳承非遺吊龍文化,賡續苗鄉傳統民俗!
    1月22日,記者採訪到了丹口鎮下團吊龍隊隊長藍立松,講述了當地吊龍文化和非遺的傳承。丹口鎮下團吊龍歷史悠久,可上溯到明朝開國初期,據說是為了紀念明朝開國將領藍玉及其後人,到現在已傳承數百年之久。吊龍製作過程極為耗時耗力,一條吊龍從選材到製作完成需要全體隊員協同工作,耗時近一個月方能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