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聯「鼠無大小皆稱老」,難倒一群才子,紀曉嵐對出下聯堪稱絕對

2020-12-16 騰訊網

有很多朋友都喜歡中國的對聯,因為其短小精悍,又言簡意賅,裡面暗含著很多語法和規則,仔細品讀確實是如沐春風。想要對好一副對聯,有的人說很簡單,「天」對「地」、「雨」對「風」、「春花」對「秋月」、「短木」對「長舟」,可以說只要掌握好了平仄,對聯將無師自通。

但是真的如此嗎?對聯看似是有套路可尋,但是一副好的對聯,絕不是循規蹈矩的咬文嚼字,也不僅僅停留在對仗工整這一條標準上。古往今來,歷史上的名對佳對浩如煙海,能流傳後世被稱為絕對的也比比皆是,我們通過仔細的研讀發現,真正的千古絕對,都是一種雅俗共賞的文字遊戲,裡面有的暗含豐富的人生哲理,有的包含了為人處世的大智慧,有的插科打諢暗中諷喻,有的則氣吞山河,雄心萬丈。這些好對子,大多數都是即興應對,而且言之有物,如果只是逐字逐詞的去搭配,則失去了對聯的靈魂。

一開始的對聯都是很簡單的,到後來隨著人們文化水平的提高,對聯的難度也是與日俱增,現如今對聯有多種形式,比如迴文聯、數字聯、諧音聯、偏旁部首聯、隱字聯等等。其中諧音聯也叫同音聯,用的最為頻繁。比如宋代大文豪蘇東坡就曾寫了一個上聯「狗啃河上骨」,這其實就是諧音聯,「河上」和「和尚」同音,而旁邊的佛印正是出家人,這其實是在調侃佛印,一語雙關。

而佛印自然也不示弱,立刻以「水流東坡詩」對答,「詩」和「屍」同音,正好蘇軾乘舟江上,這一比喻很形象,讓人聽後忍俊不禁。從這裡我們可以看出,對聯可以把自己的想法委婉地表達出來,如果對方才疏學淺,那還真不知道你是在誇讚他還是在嘲笑他呢!

清朝的對聯文化更是十分的盛行,在當時的制度中,凡是在翰林院裡的人,不論資質是老還是少,哪怕是新來的學生,都被稱為「老先生」。這裡的「老先生」其實是個中性詞,和年齡沒有關係,只是人們習慣了這種叫法而已。

有一位姓烏的巡撫到翰林院去辦事,紀曉嵐當時是翰林院的一員,就和眾多翰林一起前去拜見,那姓烏的巡撫平時趾高氣揚慣了,也沒把對方放在眼裡。而且翰林院裡都是才子,有些是狀元被分配到此,自然是臥虎藏龍,風雲際會。姓烏的巡撫想到了這一點,他自持才高,當著紀曉嵐的面,就吟出了一個上聯來「鼠無大小皆稱老」。

這副上聯說的是不管小老鼠還是大老鼠,最後都被稱為老鼠,這和翰林院不管年輕的還是年長的都被稱為老先生,有著相同的意思,這其實就是在發難,而且還頗為的不禮貌。在場之人聽到這副上聯後,都陷入了沉思,一時竟無人能對出下聯,可謂是難倒了一片才子。紀曉嵐是何等的聰明,只略一沉吟,立刻就有了答案,他大聲地說出下聯「龜有雌雄總姓烏」。

這副下聯說的是烏龜不論是雌還是雄,都有個「烏」姓,這自然是暗指烏巡撫了。姓烏的巡撫聽到這副下聯,自知是被紀曉嵐擺了一道,自討沒趣,灰溜溜的走了,惹得眾人哈哈大笑。

相關焦點

  • 上聯「鼠無大小皆稱老」,難倒一群才子,紀曉嵐對出下聯堪稱經典
    對紀曉嵐在中國文化事業上的貢獻,人們是給予充分肯定的。因為紀曉嵐無論從民間傳說所反映的人民意願,還是他在學術上所作的絕大貢獻,他都無疑是一位中國名人,同時他也是世界名人。 有關紀曉嵐的故事有很多,其中有一個跟對對聯有關:上聯「鼠無大小皆稱老」,難倒了一群才子,紀曉嵐對出下聯堪稱經典!
  • 上聯「鼠無大小皆稱老」,7個字難倒眾人,紀曉嵐的下聯堪稱妙對
    尤其是即興對聯,更能看出一個人的才華和反應速度,古人也最喜歡用即興對聯來選拔人才,甚至是互相出難題。明清兩代就有了家家戶戶貼春聯的習俗,相比明朝,清代對聯文化更是十分盛行,而紀曉嵐就是對聯中的高手。紀曉嵐在當時的翰林院任職,翰林院裡有一個有趣的制度,就是裡面的人不論年紀大小,都被人稱作「老先生」。
  • 知府出一上聯:鼠無大小皆稱老!紀曉嵐對出的下聯堪稱經典
    大才子紀曉嵐,三十一歲考中進士,經過多年的努力,依靠過人的才華,逐漸得到了乾隆皇帝的欣賞,最終官至禮部尚書、協辦大學士加太子太保。其實,紀曉嵐的仕途也並非一帆風順,與和珅相比,甚至可以說是非常坎坷,還曾因受到兩淮鹽引案的牽連,被發配戍邊。
  • 上聯「打遍天下吃肉」,下聯難倒眾人,紀曉嵐巧對堪稱經典!
    正如說福報的一副對聯,上聯是「天地無私,為善自然獲福」,下聯是「聖賢有教,修身可以齊家」,這副對聯就是告訴人要修身,才能讓家族安穩,修身同時也是修福。乾隆皇帝效仿他的爺爺康熙,數次下江南遊玩,在這過程當中,紀曉嵐一直陪伴在乾隆的身邊,為其排憂解悶。一日,乾隆忽來雅興換上便衣,就帶著紀曉嵐一同出去閒轉,君臣二人走走談談,不一會就來到了熱鬧的街巷。遠處有一群人聚集在一起,乾隆是個喜歡看熱鬧的人,就湊上前去看看發生了什麼事。人群中間是一位衣衫襤褸的乞丐,正坐在地上寫書法。
  • 上聯:「一日為日,二日為昌,三日為晶」,紀曉嵐的下聯堪稱絕對
    然而到了明朝之後人們不僅在門上掛春聯還常常在口頭被文人墨客朗誦,時不時還創造出一些新的對聯、雅句。到了清朝,對聯就如唐詩宋詞一樣興盛,甚至達到了頂峰。清朝的乾隆皇帝甚是喜愛對對聯,最讓人回味無窮的便是乾隆和紀曉嵐留下來的妙趣橫生的巧對。在清朝,乾隆皇帝常常在閒暇之餘吟詩作對,偶爾也會出上聯讓臣子想出下聯。
  • 上聯「太師上山遇山上師太」,難倒一片網友,你能對出下聯嗎?
    有的人說對聯十分的容易,而且是有規律可循,比如看到「春花」就會聯想到「秋月」,遇到「短木」也會對出「長舟」,天地相匹配,日月相結合,這樣一來豈不是再無難事了?清朝時期乾隆酷愛對聯,乾隆下江南的時候,紀曉嵐、和珅常伴隨其左右,一日乾隆走到了一家高檔的酒樓當中,乾隆一邊看著酒樓川流不息,進進出出的人群,一時間來了對對聯的雅興,他隨即就出了一副上聯「客上天然居,居然天上客」。這副對聯就是一副迴文聯,可以說並不好對。
  • 上聯:韓愈杜甫劉禹錫,「諧音梗」難倒網友,對出下聯者堪稱優秀
    清末的鐘耘舫是有名的文學家,人稱「江津才子」,話說有一回他探望嶽父,下午他準備回家時,突然下起了大雨。就在這時,鍾耘舫的嶽父突然對他說道:賢婿啊!世間盛傳你是「長聯聖手」,今天我出一個上聯,你要是能對出下聯我就冒雨送你回家。
  • 乾隆出上聯:金木水火土,和珅與紀曉嵐各出一下聯,水平一目了然
    提起乾隆,很多人都知道,其身邊有著兩位異常出名的跟班,一個是大才子紀曉嵐、另一個則是大貪官和珅,據相關的史料記載,一次在微服遊玩江南的時候,因為感到肚子飢餓,於是乾隆與兩個臣子走進了一家街旁的酒樓,在等著上菜的時候,此時的乾隆卻是靈感湧來,於是提議用對聯來打法時間。
  • 華羅庚出上聯「三強韓魏趙」,難倒眾人,下聯一出更是經典
    比如唐代的李白,宋代的蘇東坡,明代的唐伯虎、解縉,還有清代的紀曉嵐、鄭板橋等等。現如今人們也經常用對聯來表達自己美好的願望,不論是給長輩祝壽寫的壽聯,還是親朋好友結婚我們送上的喜聯,甚至是開業的時候寫的開業聯等等,無不是傳統文化在現代生活中的完美應用。
  • 棺材店的一副上聯:「人無千歲壽」,大才子對出下聯,很有哲理
    比如諧音聯,由於音同字不同,所以上聯和下聯皆要有諧音的詞彙才能對仗工整,同理拆字聯由於字數的拆解,那麼下聯也要考慮拆字這一層面。所以說想要對好一副對聯,十分考驗一個人的詞彙量。    比如在《唐伯虎點秋香》的電影當中,就有唐伯虎對對子的橋段,對穿腸出的上聯是「圖書裡,龍不吟虎不嘯,小小書僮可笑可笑」,這副上聯說的是唐伯虎在圖書館裡,沒有任何大作為。唐伯虎文思泉湧,對的下聯是:「棋盤裡,車無輪馬無韁,叫聲將軍提防提防」。也是暗中諷刺有些人表面看起來風光無限,實際上卻是草包一個。
  • 乾隆出上聯:坐北朝南吃西瓜,皮往東放!紀曉嵐想出下聯卻不敢說
    通常情況下,只要乾隆出的對聯,沒有紀曉嵐對不上來的,但紀大才子是聰明人,知道哪些對聯可以對,哪些對聯不能對。 有一段時間,乾隆的工作太忙,很多奏摺需要他批閱,身體上有些吃不消。一日早朝過後,乾隆決定到大街上微服私訪,緩解一下疲憊感,提前讓幾個大臣留下,紀曉嵐也在其中。京城的街上熱鬧非凡,乾隆心情大好,露出久違的笑容,群臣自然也很開心。
  • 乾隆出上聯:一日為日,二日為昌,三日為晶,紀曉嵐連忙對出下聯
    在唐朝有一位叫做乾隆的皇帝,他和他的一位大臣紀曉嵐都非常的喜愛對對聯,留下了很多讓人津津樂道樂道的妙對,接下來我們就來看一看吧!我們都知道乾隆皇帝非常的喜歡對對聯,每次在南巡的時候看到好看的風景和一些有趣的事情都會對出一些非常絕妙的對聯。通常乾隆都會帶上紀曉嵐,等到想要對對聯的時候就叫紀曉嵐來幫忙對出合適的下聯。每次乾隆微巡私訪經過古寺廟時都要題詩一首。
  • 和珅上聯:「三斤四兩五花肉」,紀曉嵐的下聯,讓和珅下跪認錯
    乾隆喜歡耍點小聰明,賣弄自己的才華,經常找紀曉嵐對對聯,想要把紀曉嵐給難住,看他出醜。有一次,乾隆冥思苦想想到了一個上聯「煙鎖池塘柳」,找紀曉嵐對出下聯。這個上聯是用五行作為偏旁部首的,因此下聯也應該用五行作偏旁部首。儘管這個對聯有些難度,可是在紀曉嵐眼中就是小菜一碟,他可是大清第一才子,什麼對聯都難不住他。
  • 女子徵婚上聯:洞中泉水流不盡,才子紛紛對下聯,到底誰贏了?
    對聯就是由上聯和下聯組合而成,上聯叫對句,下聯也叫出句。相傳最早的時候是由桃符演變而成,但是由於那時的社會風氣,導致對聯成為成為一種家喻戶曉、喜聞樂見的文娛形式,所以很多人又把對聯成為文字遊戲。有一天女子遊玩自家的後花園,看到淙淙泉水從山洞之中冒出,於是就靈機一動,就想出了一個上聯:「洞中泉水流不盡」,這個上聯也就用作了徵婚的對子。有關這個上聯,很多才子紛紛前來應對。但是大多數都因為對得不好,灰溜溜的走了。
  • 和珅上聯:「三斤四兩五花肉」,紀曉嵐出的下聯,竟讓和珅下跪認錯
    和珅害怕紀曉嵐又搶了他的風頭,於是和珅就搶先一步。可是誰能想到和珅作出了上聯之後,紀曉嵐立刻對出下聯。而紀曉嵐的下聯竟然讓和珅下跪認錯。和珅又是犯了什麼錯呢? 幾把蔥的故事 為了討乾隆歡心 和珅在看到飯桌上擺了一道五花肉之後,沉思片刻就開始對乾隆皇帝說他要做對聯。於是和珅就做出了上聯,"三斤四兩五花肉"。
  • 和珅上聯:「三斤四兩五花肉」,紀曉嵐的下聯,竟讓和珅下跪認錯
    有一次乾隆請紀曉嵐和和珅吃飯。和珅看到桌子上的一盤肉說了一副上聯:「三斤四兩五花肉」,這幅上聯可以說出的非常工整。然後和珅要紀曉嵐對下聯。我們知道紀曉嵐是對對子能手,在對聯上從來沒有人能夠難得到他。不過紀曉嵐為了對對聯想了一個更厲害的方法。紀曉嵐對的下聯是「五兩六千七把蔥」。
  • 王安石蹊蹺上聯難倒蘇軾,幾百年無解,清朝楹聯鼻祖對出絕妙下聯
    一代文豪蘇東坡堪稱史上最牛全才,不但在詩、詞、散文、書、畫等方面均取得了巨大成就,而且他才思敏捷,尤善對聯。但是,天才也有天敵,蘇軾也有敗走麥城的時候。馮夢龍的《警世通言》第三卷「王安石三難蘇學士」有載,王安石曾用一則蹊蹺上聯難住了古今第一全才蘇東坡。
  • 道士娶妻自擬上聯:太極兩儀生四象,紀曉嵐下聯色香俱佳美人含羞
    道士娶妻自擬上聯:太極兩儀生四象,紀曉嵐下聯色香俱佳美人含羞!朝臣出上聯:「水部火災,金司空大興土木」,紀曉嵐的下聯太謔!紀曉嵐本名紀昀,清朝直隸獻縣(今河北省獻縣)人,30歲考中進士,官至禮部尚書、協辦大學士,太子少保。
  • 上聯:好馬不吃回頭草! 下聯非常經典
    ,比如紀曉嵐蒙學時期寫的對聯,上聯:「牛皮擰鞭鞭打牛」,下聯:「葦草織席席蓋葦」,上聯:「吃西瓜皮往東拋」,下聯:「看左轉書向右翻」,紀曉嵐曾經也為鐵匠寫過春聯。它是這樣的,上聯:「三間東倒西歪屋」,下聯:「一個千錘百鍊人」。這只是才子紀曉嵐經典對聯的一部分,可以說,紀曉嵐這三幅對聯無論是從意境上,還是從句式上來說都是極其經典的。常人只是可望而不可及的。
  • 詩文故事:紀曉嵐妙對拾趣
    他才華橫溢,是個對句奇才,信手拈來,出口成趣,渾若天成,他那爐火純青的文字功夫讓人嘆為觀止,關於紀曉嵐對對聯的故事,在民間也流傳頗廣。 有一年冬天,紀曉嵐跟隨乾隆南巡來到白龍寺,正趕上和尚敲鐘。莊嚴古剎,鐘聲悠揚,乾隆詩興大發,揮筆寫下「白龍寺內撞金鐘」7個大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