碼字人胡說,因此心有餘悸。
此次到黃河東岸的臨猗縣,是應邀參加在這裡舉辦的冬棗文化節。隨行的有山西省品牌研究會的諸大神,胡說也過來湊個熱鬧。
到河東運城再不用犯愁,高鐵兩個小時就飛過來。臨猗縣自古以來沒有鐵路緣,如今也沾了光。運城北站離縣城很近便。上世紀90年代出差來過一次臨猗縣,早晨從省城太原出來,大運二級路還算快的,到了臨猗縣太陽快跌進西山裡。長途旅行骨頭架子顛的累。能歌一首,在那遙遠的黃河邊,有個臨猗縣。
晌午飯後出來,仿佛一眨眼就站在了猗頓的家門口。外鄉人也應該知道猗頓。
這次到臨猗縣,遺憾的是沒到猗頓故城看看。雖然時隔兩千多年,但猗頓先生強大的文化磁場仍在,有鼻子就能聞到味兒。
臨猗縣也不是因猗頓而名的。古有猗氏縣,臨晉縣,後來兩個縣份合併成臨猗。在山西省版圖上,黃土高原的大山、丘陵等佔據多數地盤,幾乎無縣不山。唯有臨猗縣一枝獨秀,千裡沃野,一馬平川。又在黃河東岸,水美地肥,自從有人類生存以來,農耕稼穡,容易代代繁衍生物。所以華夏文明最早的發祥地,河東多出聖賢。到了周朝,周文王將他偏愛的第17個兒子姬郇封侯到此,建了古郇國。
春秋時期,這兒來了一個外鄉人,在猗氏定居下來。這個後生姓甚名誰也難考證。他在此扎了根,還做出一番驚動天地的偉業。猗氏的土地養育了他,後來人們就稱他猗頓。
幾千年有史文化,猗頓已是臨猗縣頭一位頂天立地的英雄。
臨猗縣的區域文化品牌,當屬猗頓。好友武軍先生近年常在耳邊念叨,說晉商大譁一片,實際猗頓是真正的晉商祖宗。也沒多上心了。這次站在猗氏地面上重溫,感覺不是我,而是臨猗人也忽視了猗頓真正偉大的文化價值。
在臨猗縣看到的不少文化展板上,都介紹猗頓是經商的奇才,晉商的鼻祖。把他與一些王朝的臨猗籍士大夫,晚唐的寫詩人放在一個平臺。這樣做淹沒了中國歷史上一位極其重要的巨星級人物。
猗頓不僅是晉商的鼻祖,他不僅屬於山西。猗頓是屬中華民族的!他是國商的鼻祖!
有史記載的中國三千華文明史,從來沒有把經商的捧到大雅堂座上。在官本位的世界,弄個七品縣官,鄉裡爬出個秀才舉人,也算不得了的功名。即使吟出幾句唐宋級詩詞的腐儒,不小心也流芳百年。經商的混的再好,狗肉上不了席。好在今天的改革開放,把商人的野心從籠子裡放出來,國家忽然就繁榮昌盛的不得了。典型的拿深圳講,每三個人就有一人註冊著自己的公司。
在華夏進化的史冊上看不到顯赫的猗頓。但猗頓當屬中國社會發展上史詩級人物。
諸位知道,中國的春秋年間出現過兩位商業鼻祖。一位是幫助越王勾踐臥薪嘗膽,最終滅吳復國的範蠡。另一位是窮寒落泊的布衣小農,後來做成商業奇蹟的猗頓。範蠡辭官經商,依靠官的背景和無形資產,快速成為巨富,成為齊地有名的「定陶公」。猗頓是魯國的窮後生,胸懷大志,於是跑到齊國向範蠡求教,學習經商發財的本事。
範老師面授機宜,贈給猗頓八個字「子欲速富,當畜五牸」。
什麼意思呢?牸(念字),是雌性母畜。五牸是母牛,母馬,母羊,母豬,母雞。要想發財,就勤奮勞動吧,繁殖家畜,產生裂變。
決定猗頓命運的是理念。他按照範蠡的指點,勇敢走出去,背井離鄉,來到黃河岸邊的猗氏縣。這裡肥美的土地和適宜的風水,讓猗頓美夢成真。他先是靠賣體力買了幾隻雞,後來又養了豬羊,然後大牲畜馬牛也進了欄。一步一個腳印。他的專注,他熬煎的心血,讓他突破了繁殖群養的瓶頸。他開創了良種牲畜雜交的先例,他是首創給公畜割蛋(睪丸)的第一人。這兩種看似小技術的創新,對人類歷史的養殖業變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猗頓積累了初始資本後,又因勢利導,資源分享,開始涉足河東的鹽業。他倒驢販馬,一步一腳,牲畜交易逐步向西北河套地區延伸。直至跨過國境做到西亞地區。開創了長途物流交換的先河。猗頓之後又觸摸到珠寶貿易,將牲畜和食鹽賣掉,或者易物換取美麗的珠寶奇石,商業的空間跨越到中東阿富汗等地。
猗頓被後人稱之為「布衣商聖」。他不像陶朱公範蠡有過政商勾連之嫌,是名符其實靠辛勞靠智慧發家致富的,他實誠的工匠精神與助人濟世情懷,是永遠值得企業家膜拜的祖宗和標杆。是我們國家商業的真正鼻祖。尤其是現時代,更是值得全民族重視的商業文化人物。
猗頓的光輝在臨猗遠沒有放射出來。也沒有得到政府和民間的充分挖掘。21世紀了,浮躁的文化,投機的商業,最終都是可笑的曇花一現。真正推進人類進化的商業思想家,並且注重實踐並成功的人,遠比那些商談闊論的政客和經濟掮客高明一千倍。
猗頓的商業文化待發揚,他是人類走向文明的不朽精神財富。他永遠是臨猗的驕傲。臨猗品識猗頓正當其時。
猗頓生長與成功的土地上,自然有遺風和無形的開光。建國以後,臨猗縣在三晉大地,是最開放豔麗的一朵農業之花。幾十年來,這裡是山西省數一二的小麥棉花生產大戶。改革開放之後,又湧現出一批明星企業,卓裡集團,豐喜集團等,大工匠級的企業家秦建業,董海水等。
臨猗城郊可見,路過好幾座現代化的工廠。這些都是當年的鄉鎮企業,小化工,小機械,但卻是真正意義的工業製造。如今已成長為現代化的工廠。據縣領導介紹,臨猗縣生產的漂白劑幾種化工產品,在全國佔有重要份額。期間我們到廠參觀的卓裡集團,其生產的防爆特種車輛在省內首屈一指。
聰慧的臨猗兒女,幹什麼都可以做出驚人的表現。當年的糧棉大縣,眨眼間變成了全國十大果品基地。
這次我們山西品牌研究會一行,應邀出席臨猗縣政府主辦的鮮棗文化節。隨全國各地的果科院校專家,一起參觀了臨猗海洋般遼闊的果林。穿梭棋盤狀的路網,兩邊百萬畝果林望眼無盡。正是中秋季節,累累果實低垂,喜悅興奮陣陣從心底泛起。大自然給予人類不絕的資源。只要勤奮的創造勞作,自然有豐厚的回報。
臨猗的蘋果,鮮棗,江石榴,生產已成很大的規模,國內鮮有類比。這次全國乾果生產科研論壇也在臨猗召開,也說明此地的果業在全國的經濟地位。
區域經濟品牌目前還在認知階段。胡說有隱憂。漫野的水果百萬畝,產量六億多斤。多麼喜人的數據。萬事都是雙刃劍。不能培育出持久的品牌佔領市場,一旦出現銷售危機,對農家該有多大的傷害。山西品牌研究會的專家們在和縣政府領導的座談中強調了這個問題。未雨綢繆,保持臨猗果業的持久魅力,大家都在想就好。猗頓故鄉,古有靈氣,今不缺商魂。但感覺臨猗還沒將區域經濟品牌和區域文化品牌兩張牌打精彩。用國商之聖猗頓之名,形成營銷抓手,推進經濟發展。
臨猗好地方好人多。走馬一兩天,在文化上也有意外的獵獲。
有幸認識了卓裡集團的創業人秦建業先生。秦總70多出頭了,他帶著我們參觀了三個分廠的製造車間,讓我大跌眼鏡。在這偏遠的小鎮,還有如此腳踏實地的一堆工匠在奮鬥。秦總謙遜的細節,待人接物的舉動,由衷的欽服。人做好了,事業焉有不誠的道理。這裡不再贅述了。擬抽空碼一個小篇章,「山西工匠,秦建業」。
在縣城的小廣場,恰遇到一對耄耋老夫妻的書畫展。看到宣傳報章才知,數百老年人歡聚在這裡,欣賞書畫藝術之美,更是為一對老夫妻的牽手相伴事跡所感動。老漢89歲了,癱在床上36年。老伴陳青贊極盡照料呵護,餵水餵飯,倒屎倒尿,無微不至。在辛苦之餘,二老精神互倚,熱愛書畫藝術。陳青贊花甲之年初涉丹青,老漢黃林生指導。如今陳奶奶也已八旬,書法藝術入境,寫的一手生花妙筆,把生活困苦中的跋涉,美好的追求融於其中。見到陳奶奶的感覺,分明是風雨中飛翔的蒼鷹。
臨猗人,厲害了。
(20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