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下雨天空氣中溼氣很重時,我們會覺得心情沉悶、四肢沉重、對什麼事都提不起勁,這是外部溼氣入侵身體造成的感受。溼氣不多的時候,是可以被體內的系統運化排出的。但若是溼氣入侵過多,不能被及時轉化排出,在體內堆積起來,就會引發很多的身體問題。
一、身上出現這3種表現,是體內溼氣太重了,我們要及時注意排溼
1、關節酸疼
體內溼氣過重時,身體的四肢部位是會受到影響的。有些人快到陰雨天的時候,就會覺得手腕、腳踝或者膝蓋處隱隱酸疼,格外折磨人。這種關節酸疼是溼氣堆積在關節處引起的,到了梅雨季外部溼氣加重時,還會嚴重到影響日常的行動。
2、舌苔變白
身體健康沒有問題的時候,舌苔顏色是淡紅色的。當體內溼氣過重的時候,腸道部位會堆積很多的水分,表現在舌苔部位就是表面變白且加厚,用牙刷也刷不掉。有些人還會出現胖舌,舌頭兩側也會出現牙齒壓迫的痕跡。
3、食慾下降
中醫說「脾主運化」,溼氣不多時是可以被脾部運化排出的。若是溼氣過重了,脾部不能正常運化,長期下去就會導致脾部功能下降。而脾與胃相關,脾受到影響,胃的吸收功能也會下降,就會讓我們沒有什麼胃口,不怎麼想吃東西,吃下去了也不好消化。
體內溼氣太重,我們身體的各個部位都會出現異常:
1、四肢沉重無力
2、頭昏腦脹
3、身體水腫
4、頭髮油膩
5、大便異常
二、祛溼是個大事情!每天堅持做這幾件事,排出多餘溼氣,讓身體輕鬆起來
1、日常要保暖
注意身體的保暖,出汗後不要馬上吹電扇或者空調,洗完澡不要馬上進入空調房,洗完頭髮也要及時吹乾,不要帶著溼氣睡覺。尤其是女孩子,最好不要穿露出大腿、腰部和肚臍的衣服,要注意保暖,不要讓寒氣和溼氣進入體內。
2、堅持鍛鍊
經常運動鍛鍊身體,不只能夠促進身體內部的血液循環,讓新陳代謝排出更多的毒素和垃圾,還能增強抵抗力,出汗的時候也能帶出更多體內的溼氣,讓身體經絡通暢。因此我們要堅持每天鍛鍊,打開身體的毛孔,讓溼氣排出,身體才能輕鬆。
3、睡前泡腳
身體溫暖起來,也能排出更多體內堆積的溼氣。每天睡覺前泡泡腳,不只可以讓身體從腳底溫暖起來,也能幫助體內出點汗,讓溼氣隨著汗液排出,達到祛溼的效果。泡腳之後可以用手掌按揉腳掌心的湧泉穴,能讓祛溼效果更好。
三、溼氣隨時都會入侵,每天都做一件事,輕鬆祛溼,讓身體不再沉重
用食療調理身體是中醫常用的方法,而食療祛溼也是最方便的做法。只要在生活中加一個好習慣,就能輕鬆祛溼,讓身體變得輕鬆自如。《神農本草經》中早就提到過:「紅豆、赤小豆、薏米、芡實、梔子、茯苓等食材,具有祛溼健脾、利尿消腫的功效。」用藥食同源的理論來解釋,就是將它們配一起泡茶喝,是可以有效去除體內溼氣的。中醫小食方中也提到過它們的作用:
紅豆:具有祛溼,清熱,解毒,補血,養心安神,緩解便秘,調節血糖,消腫,利尿,預防結石等功效。
薏米:味甘微寒。具有補肺,清體熱,祛風溼,強筋骨,健脾胃,補氣,利尿,消水腫等功效。
茯苓:性平味甘,歸心、肺、脾、腎經。具有和胃,健脾,利尿,寧心,安神,暖腰膝,除風溼,益氣等功效。
這些食材經過科學的配伍,用熱水衝泡就能變成祛溼茶。不會配比的人也沒事,我們可以直接選擇一款配好的茶包,隨身就能攜帶,每天泡一杯喝,輕鬆就能祛溼。
想祛溼的朋友可以點擊下方 ↓ ↓ ↓ 卡片獲取,堅持每天喝一杯,排出溼氣一身輕鬆!
結語:身上出現這3種表現,是體內溼氣太重了,學會這幾招,輕鬆就祛溼。溼氣太重對我們的身體一點沒有好處,還會引發很多的身體不適,甚至造成虛胖的身材。因此我們要時時記得祛溼,排出體內的溼氣,讓身體不再沉重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