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差別不在於智商,而在於怎樣使用自己的智商

2021-01-10 人脈圈

大家好!歡迎來到知名圈!續上一篇「竟然是這樣一件小事改變了一個人的一生!」,小編帶領大家一起繼續走進有關教育、人才乃至整個社會的大圈子!

人的最大差別不在於聰明不聰明,而在於怎樣使用自己的聰明。

——張亞勤

在法國巴黎的一個國際學術會議上,羅傑斯大學的古魯伯博士說,很多研究都在顯示,天才兒童身上那種神奇的自信心,並非與生俱來,而是後來培養出來的。這個結論的潛在邏輯是,所謂「神童」,並不是遺傳變異的結果,而是環境刺激的產物。

對我們大多數人來說,這是個好消息,因為這樣一來,每個孩子都成了潛在的「神童」。關於這一點,張亞勤也有過類似的表述。他說:「人的差別不在於智商,而在於怎樣使用自己的智商。」他的故事證明,他是有感而發的。

1977年冬天的某個早上,亞勤像往常一樣收拾書包去上學。

就在打開家門的一剎那,他的語文老師衝進來,興奮得滿臉紅光,話都說不利落了:

「快……快……快看。」

老師的手上搖著一張報紙。直到多年以後,亞勤還能記得,那是一張《光明日報》。他只看了第一眼,便如五雷轟頂。

陽光從窗戶鑽進來,照在報紙上,又折射到亞勤的臉上,那張臉顯出一種奇異的神採。他後來承認,那一刻改變了他的一生。

當時他11歲,還不能完全領悟成人的世界,但卻已經可以感受到,那個春天的中國有一種前所未有的氣氛,到處都是激情,都是笑語。每天早晨打開家門,都可能有讓他高興的消息撲面而來:父親的平反給他帶來第一份喜悅,也讓這個家庭終於告別了沉重的過去。恢復高考是第二份喜悅,它給這個家庭開闢了未來之路。而現在,亞勤看著手上這張報紙,覺得未來之路離自己是如此之近。

吸引他的那篇文章很長,裡面說,合肥有個中國科技大學,大學裡有個少年班。文章作者是個名氣很大的報告文學作家,亞勤當時並不知道這個人,但他把另外一個名字深深地刻在心裡了。那就是寧鉑,也是進入中國科大少年班的第一個孩子。報紙上都把他叫「神童」。

「那天晚上我興奮得都沒睡覺,」亞勤後來回憶:「我已經把上少年班當作自己的目標了。」這個高中一年級學生當即決定,第二天早上就跳到高中二年級去,還決定四個月後去參加夏季高考。

在大多數人看來,這真是一個不可思議的決定。

「莫非他是個天才兒童?」有人問道。

生理學家早就有個結論:人的腦容量並無明顯差別,這意味著每個人的天賦智商也無明顯差別。可是為什麼大多數人成了凡夫俗子,而天才只是少數?在種種複雜的原因中,亞勤認定,有一個原因最重要,接著他就說了那句話:「人的最大差別不在於聰明不聰明,而在於怎樣使用自己的聰明。」

關於聰明,亞勤還有一些話,值得回味:

「聰明人有很多,聰明也有很多種。有些人的聰明,是很能顯示出來的那種。有的人是大智若愚。有些人的聰明很緩慢,但在某些方面可能鑽得很深。有些人反應很快,但不能達到很深的程度。有一種聰明很有擴張性,可以影響到周圍的人,是看得見摸得著的。還有一種聰明,就好像酒一樣,是靠時間去慢慢品味的,時間越長,你就越是感覺強烈。還有的人就是小聰明了,時間一長,你就覺得淡而無味。在我遇到的所有人裡面,也包括我自己,我沒有覺得哪個人的聰明超過別人很多很多,沒有碰到過一個聰明得像神一樣的人。大家其實都是不同方式的聰明。最重要的是,要相信你自己就是聰明人。」

不過,這都是後來的話,在當時,他可沒有想這麼多,只想著怎麼跳到高年級去。老師還是用那句話鼓勵這個孩子:「只要能通過考試,你就跳吧。沒人攔著你。」

亞勤於是開始實現他的計劃。他進了高二的尖子班,廢寢忘食。「那是我一輩子最用功的一段日子,真的是為了那個目標。」他這樣說。「一個人要是有了自己的目標,就會有一種再苦再累也心甘的感覺。」

高考的日子越來越近,看上去一切順利,卻不料災難突然降臨:他得了肝炎,不得不停止上學,住進醫院,飽受病痛折磨,發熱,虛弱,滿臉黃疸色,無法開動他的大腦,想要看看書也非常艱難。但是,對少年班的渴望支持著他,他不肯放棄。

母親本來並不指望自己家裡也出個「神童」,只是看到兒子躍躍欲試,而且態度堅決,又跳級又熬夜,就不阻攔。現在望著兒子那張發黃的臉,只有心疼:「今年算了吧,明年再說。」

亞勤不聽:「我就是想試試,失敗了也是一次練習。要是不考,不就等於是考了0分嗎?」

很多年以後,他用更加成熟更加富有邏輯性的語言表達了同樣的意思。「你若奮力去爭取成功,也許不會成功,但你若不去爭取,那就一定不會成功。」

他在醫院治療一個月,又在家裡休息了一個月。等到能上學的時候,高考已經開始了。

考試結果比中國科技大學的分數線差10分,儘管如此,還是超過所有人的想像,他可以上山西大學。那也是一所重點大學,而且是太原人心中的聖殿。

周圍一片祝賀聲,但亞勤很不開心。這孩子心中的聖殿在合肥。

媽媽說:「能上山西大學已經很了不起啦。」

亞勤說:「不。」

媽媽又說:「如果你不喜歡去,就在家呆一年也好。」

亞勤還是說:「不。」0000000000

夏天轉眼就要過去了,亞勤還在為他的失敗懊惱。

這一天,老師又來了,再次給他帶來希望:「上一次考試是全國統一高考。你不是想去少年班嗎?那是另外一次考試,馬上也要開始。」

亞勤大喜。

新一輪考試的結果是「一面倒」:語文和政治都很差,但數學卻是滿分再加20分。他不僅把所有考題完成得滴水不漏,還把加試的一道題也做出來了。那是一個平面幾何題,而他是全國考生中唯一解出這道題的人。閱卷的老師們被驚呆了,都說太原出了一個「數學神童」。

「其實這是過高地估計我了。」亞勤後來回憶這件事情的時候笑著說,「這個題正好是我做過的。」

那是考試的前幾天,媽媽不知道從哪裡弄來一本書。書裡有一道競賽題,特別難。亞勤平時總覺得「平面幾何」特別對他的路子,什麼題也難不住他,可這題竟把他難住了。他苦苦想了兩天才找到答案,不料竟在這次考試卷上看到了同樣的題。

「我不比別人聰明,」他後來說,「那個題,如果我沒做過,我在考場上肯定做不出來。沒有人能在那麼短的時間裡做出那個題。」

可是考官不管這個,只管結果。亞勤後來如願以償,進入中國科大少年班,和他在數學考試中的傑出表現有著直接關係。

喜歡就關注,歡迎您的留言評論!知名圈持續為您導航!

相關焦點

  • 李玫瑾教授:孩子的成績好壞,源頭不在於智商,專注力是關鍵!
    吃穿住行家長還可以掌控,唯獨學習是需要孩子自己努力,家長只能通過各種輔導班,來幫助孩子提升成績。可有一些孩子不論上了多少輔導班,換了多少個老師,學習成句卻始終上不去,有些家長認為是孩子的智力不行,天生不是學習的料,於是就放棄了孩子。其實,這是家長的錯誤想法,正常的孩子智商差異不大,甚至可以通過後天培養來提升智商。
  • 華羅庚:聰明在於勤奮,天才在於積累
    很多人都認為或者都聽說過:數學學得好的人,腦子都好使,智商高。誠然,智商高的話會有很大的優勢,但數學我的學習受多方面的影響,即便是所謂的智商平平,也不是沒有機會。就像我國著名數學家華羅庚先生所說:聰明在於勤奮,天才在於積累。
  • 《寶可夢》精靈的智商有多高?吃喵喵學人話可以看出什麼?
    除了沒有人類那樣的高智慧(喵喵:我動不動創造機器算什麼),大部分的寶可夢智商其實都是不低的,從可以聽懂主人下的命令這一點就可以看出來,於是才會衍生出吃寶可夢被認為很違和的情況(現實中人類也不太會去食用一些高智商動物),而其實,從喵喵學人話的那一集裡,就可以大致看出來寶可夢的智商普遍不低了,那麼具體怎樣的情況,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 奇葩說詹青雲:「笨小孩」逆襲考上哈佛,不拼智商,關鍵在於這3點
    笨小孩逆襲考上哈佛,不拼智商,關鍵在於這3點1、積極的心理暗示在詹青雲小時候,媽媽就經常跟她說:「我找人給你算過,等你過了三年級的時候,就會成為班級中最聰明的孩子!」上面說過詹青雲小時候學習成績很不理想,每次都是班級倒數的名次,在小學階段,老師因為她的成績感到無比的無奈,這也讓詹青雲心情低落和沒自信。不過,詹青雲的媽媽很會鼓勵孩子,她用心理的積極暗示告訴孩子:你要相信自己!你是最棒的!
  • 孩子智商高低的關鍵在於這2點
    孕吐反應越嚴重,寶寶智商越高,完全沒有任何科學依據表明我的一個朋友小張整個懷孕期間都非常辛苦,跟她差不多同時間懷孕的另一個朋友,基本過了第三個月之後就不怎麼孕吐,但小張卻一直在持續地孕吐。並且小張在孕期根本聞不了任何油煙的味道,每天吃的本來就少,還不大一會兒就全都吐了出來。
  • 班主任透露:差生與尖子生的差距,不在於智商,而是這3個細節
    尖子生是老師和家長眼中自帶光環的群體,經常能聽到有的家長說:「看誰誰家孩子學習多好,智商肯定也高。」、「我家孩子學習不好,多半是因為智商沒跟上。」 其實,在成績與智商的關係這個問題上,早就有研究表明:現代孩子的智商相差無幾,已經不能成為影響學習成績的因素。
  • 生命在於運動,長期缺乏運動可能會讓智力下降
    生命在於運動,而現在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做的運動是越來越少,人也越來越懶。出門靠打車,上班辦公室,回家靠沙發,各種各樣的「葛優躺、北京癱」經常出現在生活中,其結果就是自己的身體越來越差。
  • 智商等級劃分,你覺得你的智商在幾級?
    大家常常說智商,智商的等級劃分你是否知道呢?智商主要反映人的認知能力、思維能力、語言能力、觀察能力、計算能力、律動能力等,它主要表現人的理性的能力。它可能是大腦皮層特別主要是主管抽象思維和分析思維的左半球大腦的功能。智商的作用主要在於更好地認識事物。
  • 猶太人的智商其實很一般
    也有人認為猶太人智商之所以高正是在於他們的四處漂泊,因為喜歡遷徙的民族一般智商比較高。如果是這樣,那麼遊牧民族應該是智商最高的,但事實上,在文明社會誕生後,遊牧民族明顯屬於落後的未開化或半開化民族。人類就是靠智慧才能勝出的,智商高的民族一定是有極其深厚的文化歷史背景的,僅僅一時的個別成就根本不能說明問題。
  • 即使是情商、智商都高的人,也容易敗在這四點上
    可見信任兩字的重要性,有的人值得信任,有的人不值得信任,信任一個值得信任的人,是維持良好關係、走向成功的很好工具,信任一個不值得信任的人,是關係破裂、自己面臨失敗的一個催化劑。即使是再聰明、再厲害的人,因為不信任或是因為太過信任,也會有失敗的情況,即使是不太聰明,因為信任,也會有成功的可能。
  • 你什麼時候被狗的智商震驚的?
    特點是聰明、學習能力強、理解力高、容易訓練、善於與人類溝通、溫和、忠誠、服從性好,其忠心程度可以用如影隨形來形容,由於溫和忠誠的性格不亂叫,一度成為最受城市人口家養的愛寵。主角。邊牧的高智商是公認的,分分鐘碾壓人類,很多人不敢養邊牧,其實是害怕暴露自己的智商。2、德國牧羊犬
  • 智商150與90的差別:前者只用1分鐘答對這道題,而後者或許……
    據數據顯示,普通人的智商在90至110之間,所謂的聰明人大多數智商在120至150之間,而IQ超過150的人,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天才。例如霍金、愛因斯坦等等。據腦科專家稱,智商是與生俱來的,即主要受遺傳影響。也就是說,從出生的那刻起,人的智商幾乎就是不變的。
  • 情商智商,相得益彰
    因此,智商情商確實都重要。謀生之技在智商,安身之道在情商。情商智商,相得益彰。智商是指專業知識和技能之類,大家基本有共識。但情商是什麼?恐怕大家不一定有很一致的共識。有人把情緒的控制力作為情商的核心內容,自有道理。儒家經典《中庸》「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發而皆中節謂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達道也。」
  • 智商與腦細胞的大小有著密切關係,體積越大的腦細胞,智商越高
    我們都知道,智商來自大腦,但是它們之間的關聯具體表現在哪裡呢?一種觀點認為,基因決定智商,聰明的父母會生出頭腦聰明的孩子;另一種觀點認為,腦細胞的數量決定了智商的高低,腦細胞越多,智商越高。但是近期一項新發現表明,智商與腦細胞的大小有著非常重要的關係,擁有體積越大的腦細胞,智商越高。
  • 一年級學生智商高達146,是我國智商最高兒童,媽媽方法值得借鑑
    據高雍涵的媽媽所講,他在8歲的時候就已經開始學習奧數,更讓人覺得不可思議的是他居然自己研究出一套奧數的解題思路,要知道,奧數對於某些高中生來說,仍然是抓摸不透的難題。如今智商超群的天才兒童,其實在小時候也有一段讓父母頭疼的時間。
  • 到老了才知道,人與人之間的差別在於孩子,這話對嗎?
    寶媽提問:到老了才知道,人與人之間的差別在於孩子,這話對嗎?魚媽回覆:你好,我是魚媽。到老了才知道,人與人之間的差別在於孩子,這話對嗎?有一定道理。很多老人,把一生都奉獻給了家庭、孩子,特別是很多媽媽,沒有自己的興趣愛好,天天張羅著孩子老公,到老了,孩子開心就自己開心,孩子孝順就更覺得幸福,到老了,很多年輕時追求的漂亮/帥氣,打扮,事業、金錢等都已看淡,唯一牽掛的就是孩子。老了反而更像小孩,孩子關注的多,就更開心。
  • 考上清華和智商到底有多大關係
    因為有媒體報導了她在廣東一個家教論壇上的話,她「對清華500個學生的家庭教育深入調查發現,這些孩子能考上清華的核心原因並不是家庭背景、個人努力程度等,而是他們的平均智商在129~131之間」。    一時間,釋然的有之,「怪不得沒上名校,智商不夠」;憤怒的有之,「這是否定個人努力」;譏諷的有之,「我智商170,什麼都不學,怎麼上清華?」
  • 門薩:全球智商排名前2%的人卻不能成功?
    然而他們擅長解析問題,卻不提出問題。置身於門薩的聊天會,你會發現很多人都在等待「投餵」:大多數人都渴望成為解答問題的那個,卻無人發問,要是抓住一句不小心說錯的話,那必定被圍攻。他們熱愛各種宏大的詞彙,比如「產業」、「模式」。他們渴望被人羨慕嫉妒恨,即使有不錯的職業、收入和社會地位,也擔心會被其他會員恥笑,便在言談舉止之間,有意無意地抬升自己。
  • 情商高的智商都不低
    近幾年這兩個字時時處處被人提起,甚至有些培訓機構還有專門的「情商教育課程」。情商主要指人在情緒、情感、意志、耐受挫折等方面的品質。簡而言 之,情商高就是讓跟你合作、接觸的人感到舒服,讓你的人際關係更和諧,讓你的貴人更多。事實上,它就是一種人際關係處理方面的套路。
  • 2歲男孩智商高達141,歐巴馬智商測試為130,高智商是天才硬體嗎
    這些人往往智商要比常人要高很多,在英國就有這麼一個才2歲的「神童」。這個只有2歲「神童」的叫阿達姆,我們平常的智商為100,這個叫阿達姆的小男孩智測試高達141。而歐巴馬的智商才130。這個小男孩在九個月的時候,就能讀出多國的文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