尖子生是老師和家長眼中自帶光環的群體,經常能聽到有的家長說:「看誰誰家孩子學習多好,智商肯定也高。」、「我家孩子學習不好,多半是因為智商沒跟上。」
其實,在成績與智商的關係這個問題上,早就有研究表明:現代孩子的智商相差無幾,已經不能成為影響學習成績的因素。
也就是說,孩子學習好不好,跟智商沒什麼關係。
在接觸了幾十年學生的班主任眼中,學生聰明腦子靈活吸收知識可能是會快一些。但是差生與尖子生之間真正的差距,是平時學習的一些小細節。主要體現在以下3方面。
學習習慣
未來學家阿爾夫·託夫勒在著作《未來衝擊》中說:
21世紀的文盲不是不能閱讀和寫作,而是不會學習、不會忘卻和不會再學習的人。
學校從來不缺聰明的孩子,缺的是真正會學習的孩子。再聰明的學生在面對龐大、混亂的知識時,如果沒有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和學習習慣,學習成績上不去是必然的。
學習習慣和學習方法是現在很多老師都在重點強調的,在孩子上小學一年級時就應該注重培養。
那麼,孩子應該培養的學習習慣有哪些?
做學習計劃:根據作業量多少,自己安排先寫什麼後寫什麼;
對知識進行歸納總結;
懂得獨立思考、善於提問;
能將自己所學的知識表達清楚。
邏輯思維能力
邏輯思維能力簡單來說,就是能否用清晰、合理的方法,按照事物發生的順序來解決問題。邏輯思維能力強的孩子,可以從問題的一個突破口按照清晰的思路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比如生活中需要用到邏輯思維能力常見的地方:剝口香糖的外包裝。
邏輯思維能力用到學習上,相當於知識的基礎構架。邏輯思維能力強的學生能將混亂、繁雜的知識,按照特點進行分類。在做題或學習時,可以隨時從清晰的知識構架中找到想要的知識點。
孩子學習時需要用到的總結歸納、理解能力、記憶力等多種學習能力都與邏輯思維能力息息相關。
上課注意力是否集中
我家孩子上小學一年級的第一天,他們班主任就跟家長們強調過,孩子上課注意力集不集中對學習很重要。一個上課聽5分鐘的孩子和聽課30分鐘的孩子,掌握的知識程度會有很大的差距。上
據中國社會心理學協會調查顯示:有42%的孩子上課時不能很好集中注意力;60%的孩子不能堅持聽課30分鐘以上,20%的人「經常走神」。
曾有高級教師發現:能否專心聽課,是造成學生學習差異的重要原因。
孩子一旦養成上課走神的習慣,上課的狀態會越來越差,因此家長要儘早培養孩子的專注力。專注力是注意力集中的程度,從孩子3歲起就開始快速發展。專注力的強弱與家長的培養息息相關。
我一直認為遊戲是提升孩子專注力的最佳方式。孩子從出生後就在遊戲中獲取知識,不僅是他們學習的主要方式,在遊戲中孩子始終能保持高度專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