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人類吃「滅絕」的動物

2021-02-08 騰訊網

歡迎訂閱2020年《科學畫報》

新知版郵發代號4-202,校園版郵發代號4-922

文/趙離元

黃胸鵐

黃胸鵐是一種小型鳥類,和麻雀大小差不多,其胸腹部為鮮黃色,故得名黃胸鵐。

黃胸鵐是候鳥,分布於芬蘭、俄羅斯、中國、蒙古、日本等地。每年8月,它們從西伯利亞起飛,一路南下遷徙到我國的南方乃至東南亞地區越冬。2004年之前,有數據表明,僅歐洲就存在6萬~30萬隻黃胸鵐。到了2015年,歐洲成年黃胸鵐的數量急劇減少到120~600隻。除了棲息地受到破壞等因素之外,黃胸鵐數量大幅減少的主要原因是人類為了食用黃胸鵐而進行的過度捕獵。

我國有民間傳言,食用黃胸鵐可以滋補強身。因此,從清朝開始,廣東等地就有食用黃胸鵐的記載。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掀起了食用黃胸鵐的熱潮。由於黃胸鵐始終未能成功實現人工繁殖,只能通過野外捕獵獲得,因此伴之而來的是野生黃胸鵐數量的大幅減少。儘管1997年我國政府禁止了黃胸鵐的買賣,但私下偷獵和交易卻屢禁不止。

其實黃胸鵐的滋補功能根本沒有科學依據,它的營養價值與鵪鶉、鴿子差不多。而且,作為候鳥,黃胸鵐體內攜帶寄生蟲和不明病毒的概率也非常高,從食品安全的角度來看,食用黃胸鵐其實並不可取。

13年來,黃胸鵐的評級逐步升級,2004年由「無危」升為「近危」,2008年為「易危」,2013年為「瀕危」,2017年為「極危」。如果不採取措施,它很快將在地球上消失。

穿山甲

與黃胸鵐鵐同病相憐的還有穿山甲。穿山甲主要分布於我國和東南亞地區,它們體形狹長,全身覆蓋著扁平片狀角質鱗片,像是穿著一身盔甲。穿山甲的食量很大,其主要食物為白蟻,一隻穿山甲每年可以吃700萬隻白蟻,對保護森林的生態有很重要的作用。

穿山甲遇敵時會蜷成一團,將頭部嚴實地裹在裡面,即使是獅子等大型捕食者也對它們束手無策。但這種防禦捕食者的有效手段,卻根本無法抵禦對它們「垂涎欲滴」的人類。

穿山甲在我國一直被認為具有很高的藥用價值,它的鱗甲、皮肉、鮮血等均可入藥,鱗甲具有促進血液循環、消腫散膿、疏風通絡等功效,穿山甲肉則被宣揚為難得的「大補」之物。實際上,穿山甲的鱗片由角蛋白構成,與人類的指甲成分差不多,穿山甲的肉則攜帶大量寄生蟲和病菌,食用不當很容易致病。

我國土生土長的中華穿山甲,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定為極度瀕危,成為比大熊貓更瀕危的哺乳類動物。為了滿足中國市場的需求,每年東南亞地區會向中國大規模走私穿山甲,也造成了它們在東南亞很多地區處於基本滅絕的狀態。

北美旅鴿

物種滅絕的悲慘故事不僅僅發生在我國,國外也不鮮見。北美旅鴿是一種身體細長的鴿類。它們屬於典型的群居鳥類,每個種群可達1億隻以上。在每年的遷徙季節,它們會成群結隊地去越冬,結群飛行時最大的鳥群覆蓋面積寬達1.6千米,長達500千米,在穿過某地區時有時會遮住太陽長達幾個小時。針對它們來回奔波的特性,人們給它們起名為北美旅鴿。

美洲大陸上曾經生活著多達50億隻北美旅鴿。17世紀,歐洲開拓者發現美洲大陸之後,肉味鮮美的北美旅鴿開始成為他們的盤中餐,北美旅鴿的集群習性讓它們成為獵殺的絕佳目標。從18世紀開始,隨著美洲人口的發展,對肉食的需求日益旺盛,北美旅鴿遭到了大規模商業捕殺。許多人湧入西部捕獵北美旅鴿,那時,它們幾乎就是美國普通民眾的唯一肉食來源。

19世紀70年代,已經很難發現大片的北美旅鴿群,到了90年代中期,北美旅鴿已經非常少見了。1900年,在美國的俄亥俄州,一位獵人用氣槍打下了一隻野生旅鴿,這是迄今為止最後一例野生旅鴿的記錄。1914年,隨著人工繁殖的最後一隻北美旅鴿「瑪莎」的死亡,宣告了這個曾擁有50億隻個體的物種徹底滅絕。

加拉帕戈斯象龜

加拉帕戈斯象龜是世界上體形最大的陸龜,僅分布於太平洋加拉帕戈斯群島(現名為科隆群島)的9個小島上。

1835年,當達爾文第一次踏上加拉帕戈斯群島時,整個群島上還有數十萬隻象龜。但在隨後的幾百年裡,因為航海業和捕鯨業的發展,加拉帕戈斯群島成為眾多船隻的中轉地。由於加拉帕戈斯象龜體形巨大、肉質鮮美,它們身上厚厚的脂肪可以提煉油脂,再加上它們行動緩慢,非常好捕捉,解決了水手的食物補給問題。因此,水手大量捕獵象龜,使加拉帕戈斯象龜的數量崩潰式跌落到了數千隻。

1971年,一名美國動物學家在平塔島上發現了最後一隻加拉帕戈象龜亞種平塔島龜,這隻象龜被命名為「孤獨的喬治」。為了挽救這個物種,人們想了很多辦法,如讓它與其他象龜交配、人工授精等,但都沒有能夠成功地繁殖出後代。2012年,「孤獨的喬治」死於加拉帕戈斯公園,宣告了加拉帕戈象龜亞種平塔島龜物種的滅絕。

類似這樣的故事還有很多,滅絕動物的名單也在不斷增加,甚至還有愈演愈烈的趨勢。「衣食住行」「民以食為天」,這些成語說明了食品是人類生活的基本需求之一。但是,對於一些美味的動物乃至珍稀動物的追捧,甚至狂熱的追求,遠遠超過了基本需求的範疇。

其實,從這些動物作為食材的性質而言,禾花雀和穿山甲往往名大於實,它們的美味程度未必就能超出其他常見的動物。但是因為它們本身數量稀少,難以捕獲,反而成為那些自詡為「美食家」的人追逐的目標,成為他們互相炫耀的資本。從而造成了物種越是瀕危,受到捕獵的程度越嚴重的惡性怪圈。這種畸形的飲食消費文化反映了一些人在物質生活日益豐富之後,不再為基本的生活需求而擔憂,無節制地放大了自身的貪慾,而罔顧對環境的破壞,對物種多樣性的無視。

其實,物種滅絕是一個自然過程,一般而言,正常的物種滅絕速度應該是每年滅絕10~25種。而且,物種滅絕的影響因素也有很多,如棲息地被破壞等。但人類對這些物種肆意的捕殺,使物種種群的數量迅速降低到難以維持種群延續的程度,是物種滅絕的主要因素。

在人類活動的強烈幹擾下,近百年來物種滅絕的速度比自然速度快了100~1000倍。從這一點來說,迫切需要制定相應的法律法規,以維繫物種多樣性,保護我們脆弱的生態環境。在面對那些可憐的「美味」動物時,希望我們每一個人都能「口下留情」。

本文選自《科學畫報》

微信發表時有改動

轉載請保留作者,註明轉載自科學畫報

相關焦點

  • 盤點一下那些被人類吃到滅絕的動物!
    作為食物鏈頂端的人類,真可謂是無所不吃。在歷史的長河中,究竟有多少動物是被人類吃到絕跡的呢?今天咱們就一起來盤點一番: 並且他們帶來的一些動物將渡渡鳥作為了食物,破壞了渡渡鳥的生存環境,讓渡渡鳥的數量急劇減少。後來人類的砍伐讓渡渡鳥完全失去了生存的環境,導致滅絕。
  • 被人類吃「滅絕」的動物--中國數字科技館
    穿山甲的食量很大,其主要食物為白蟻,一隻穿山甲每年可以吃700萬隻白蟻,對保護森林的生態有很重要的作用。  穿山甲遇敵時會蜷成一團,將頭部嚴實地裹在裡面,即使是獅子等大型捕食者也對它們束手無策。但這種防禦捕食者的有效手段,卻根本無法抵禦對它們「垂涎欲滴」的人類。
  • 這5種已經滅絕的動物,最遲的1937年滅絕,滅絕原因大都因為人類!
    世界上的動物不計其數,很難有人能夠全部都認識。在歷史發展的長河中許多新的動物會衍生出來,但是也有很多動物走向了滅絕,那麼接下來我們就一起盤點一下幾種如今已經從地球上消失的動物。南加利福利亞貓狐這是一種狐狸,但是有沒有我們想像的狐狸那樣的妖媚,看著像貓咪一樣的可愛,消失之前生活在北美洲,不過後來由於人類侵佔了它們的生活環境,它們就一步步走向了滅絕。2.阿特拉斯棕熊這是一種長相非常憨厚的棕熊,全身棕色的皮毛,體型也是非常的龐大,它們在1870年滅絕,原因是因為人類過度的捕殺。
  • 這4種動物因太美味被吃到瀕臨滅絕,第三種現在是中國的保護動物
    這4種動物因太美味被吃到瀕臨滅絕,第三種現在是中國的保護動物以前世界上有很多的生物,但是隨著時間的發展好像都沒有了蹤影。人類是站在食物鏈的頂端,所以很多的生物的生還是死就掌握在了我們的手裡。我們可以是可以做到和這些生物和平相處的,你看我們平時吃的豬肉、牛肉什麼的,所以經常吃但是還是有的。但是對於那些本來就很稀少的動物來說,還沒來得及孕育新的生命,就早已經被人類滅殺了。在金錢面前,真的是太殘忍了。看了小編今天的文章,還是喜歡你們可以好好愛護身邊的動物。動物滅絕的新聞我們也是很經常的聽到,但是報導的再多也不及人們的適可而止。
  • 假如人類滅絕了,哪一種動物可能接管這個星球?
    畢竟作為人類的「近親」,猩猩首先在智商上就已經佔據了上風。它們模仿的能力非常強,智商普遍能達到3-4歲小孩的級別,甚至有能達到10歲小孩智商的猩猩。別笑,雖然這其實並不高,但是也許它們會在某些條件下開始進化。作為和人類一樣的靈長類動物,它們進化成智慧生物的可能性要比其他動物要高。
  • 它是人類遠祖的天敵,差點吃光人類祖先,現在已經全部滅絕
    自從人類誕生以來,便通過不斷創新,徵服了自然界。雖然與自然界中的其他動物相比,人類沒有鋒利的牙齒,沒有敏捷的速度,沒有強大的力量,但人類卻懂得思考。沒有鋒利的牙齒,人類便發明了武器;沒有敏捷的速度,人類便馴服了馬匹;沒有強大的力量,人類便學會了合作。
  • 海中巨型「美人魚」,天天只顧著吃海藻,直到人類把它吃滅絕!
    更新世是一個巨型動物時代,北美有劍齒貓、歐亞大陸有猛獁象和披毛犀、澳大利亞內陸有巨型蜥蜴和袋熊等等,它們大多數約在14000年前的最後一個冰河世紀末死亡。而像巨型樹懶、古大狐猴、身高3.6米的莫阿鳥有幸從『冰河時期滅絕事件』中倖存下來,也因人類狩獵和氣候變化的關係在幾千年前滅絕。
  • 世界上最值錢的動物,血液是藍色比黃金都珍貴!差點被我們吃滅絕
    世界上最值錢的動物,血液是藍色比黃金都珍貴!差點被我們吃滅絕萬千世界無奇不有,神奇的大自然創造了形形色色的動物,每一種動物都是有不同特點,今天小編要和大家說的是世界上最值錢的動物,血液是藍色的,比黃金都還要珍貴,差點被我們吃滅絕。
  • 盤點那些滅絕的動物
    自人類進入工業化時代以後,自然界物種滅絕速率為自然條件下的1000倍,是新物種形成速度的100萬倍.一個物種一旦滅絕對人類將是無可挽回的重大損失
  • 動物世界 | 瀕危滅絕動物
    近些年來,由於人類活動對地球的影響,有科學家認為地球可能會進入第六次大滅絕時期。早在2015年,《科學進展》期刊上的研究就曾指出,前地球上脊椎動物的滅亡速度,已經超過了地球歷史上5次物種大滅絕。其滅絕速度比正常情況快114倍,而且這一結果還是保守估計。研究表明,這些物種大多都集中在熱帶、亞熱帶等人類聚居的地方。
  • 研究:人類擔心動物一夫一妻,或導致物種滅絕
    」的不利現象正在逐步出現,特別是動物的繁衍引發了人類的擔憂,這項研究指出了,動物在繁衍過程的競爭和選擇,可能會加速滅絕的風險,這樣的研究看上去問題不大,主要是通過生態系統的轉變,引發生物滅絕的一個「拓展」,所以這問題不大。
  • 被人類滅絕的動物們:它們原本也是地球的一份子,看了令人心痛
    動物和人類一樣,都是地球上珍貴的存在,在地球歷史上曾經出現過很多種類的動物,但是因為種種原因最終徹底消失在這個世界上,其中有些動物的滅絕,人類可以說是「功不可沒」。它們原本也是地球的一份子,但是當人類爬上食物鏈的頂端之後,一切都發生了改變,看了著實令人心痛。
  • 人類會滅絕嗎?會是什麼時候?
    作為地球的一個物種,人類會滅絕嗎?最簡單的答案是:會。化石記錄顯示,所有生物最終都會滅絕。幾乎所有曾經存在過的物種,超過99.9%,都滅絕了。一些物種留下了後代,但大多數物種——如蛇頸龍、三葉蟲、雷龍等——則徹底消失。其他人類物種也是如此。
  • 為何它滅絕得如此快速?從發現到滅絕只用了27年,只因為人類貪吃
    我們都知道地球上的生物具有生物多樣性的特點,我們的地球之所以可以這麼豐富多彩,是因為在我們的地球上有眾多的生物,其實有很多生物,它們誕生的歷史比人類的誕生歷史還要久,但是有很多生物經歷了大滅絕,優勝劣汰,所以很多生物也就被淘汰了。
  • 《哎呀,竟然就這樣滅絕了》:有趣的滅絕動物圖鑑,絕對刷新認知
    最近我們家小朋友突然迷上了動物滅絕的話題,老是問我:「媽媽,恐龍是怎麼滅絕的啊?」「媽媽,人類什麼時候會滅絕呀?」呃,這些問題超綱了呀,為母的知識儲備顯然捉襟見肘了。咋辦?惡補吧!——於是,我遇到了這本超級有趣的動物滅絕科普書——《哎呀,竟然就這樣滅絕了》(以下簡稱《哎呀》)。光聽書名就覺得有點意思,聽這口吻,似乎帶著兩分無奈、三分遺憾、五分不甘吧。
  • 滅絕的袋狼並不是狼,它們是歷史上被人類滅的最冤枉的動物
    人類和高等動物大腦之間的差別,顯然在於程度上而不是本質上的差異,所以我們不應該藐視任何一種生物的存在,喜歡動物,就多多關注我吧! 澳大利亞有很多有袋類動物,除了袋鼠之外還有袋狼(又名塔斯馬尼亞虎),但是我們都知道這種動物已經滅絕了,1936年的時候,世界上最後一隻袋狼在動物園中去世,被認為意味著該物種的徹底滅絕,至今已經80多年。但是在2017年3月30日,鳳凰周刊的微博帳號上發布了一則新聞,稱在澳大利亞北部的約克角城,一部攝像頭拍到了一隻袋狼,這引起了極大的轟動。
  • 珍惜這些美食,要不是人類它們在1萬年前就滅絕了
    你可能不知道,咱們平時吃的南瓜和西葫蘆早就該滅絕的。南瓜和西葫蘆都是葫蘆科南瓜屬(Cucurbita)的植物,現在南瓜屬幾乎沒有野生品種了,幾乎只剩人類培育的那些了。
  • 世界上滅絕最快的動物,斯特拉大海牛從發現到滅絕僅27年
    導語:地球一直都是處於物競天擇的過程,從古至今有很多物種都滅絕了,記得小編曾經寫過智人滅絕了多少物種,今天為大家揭秘一下某一種滅絕速度最快的動物,它的滅絕和人類也脫不開關係。斯特拉大海牛歷史上有很多動物是因為人類的濫殺而滅亡的,其中有一種動物從發現到滅亡甚至只用了27年的時間,這主要的原因也是和人類有關。這個動物就是斯特拉大海牛。和世界10種已滅絕動物中的大海雀一樣,斯特拉大海牛也是水陸兩棲動物,其最長可以達到7.9米,一般來說成年個體的體重大約為3噸重。
  • 人類滅絕後,地球會怎樣?
    來源:百科故事大全這是一篇關於人類滅絕後地球的圖文
  • 西頓學園完結梗出現,因為人類滅絕的動物開始反擊,主角團遇危機
    第10集,突然有一個新團隊出現,主要成員都是因為人類滅絕的動物,他們派出間諜姐谷安,以轉學前參觀的名義進入西頓學園,目的是讓人類滅絕!西頓學園是一所多種族混居的學校,學生們只有在休假的日子才能回老家,基本上一直寄宿在學校裡,這個學校被盯上,就是因為這裡有兩個人類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