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那些滅絕的動物

2021-02-26 觀奇自然

自人類進入工業化時代以後,自然界物種滅絕速率為自然條件下的1000倍,是新物種形成速度的100萬倍.一個物種一旦滅絕對人類將是無可挽回的重大損失.物種的消亡惡化了人類的生存環境,反過來環境的惡化也加速了物種的滅絕.保護生態環境已經刻不容緩!

海雀是鳥綱鷗形目海雀科鳥類的通稱。海雀與善知鳥、海鳩有近親關係,全世界有13屬21種。是典型的海鳥,體羽黑白色。中國有3種:扁嘴海雀在中國青島和連雲港附近島嶼上繁殖。角嘴海雀體長約350毫米;嘴厚而側扁,基部著生有角狀物;眼上方和嘴基各長出一撮白而長的羽毛。斑海雀體型與扁嘴海雀和角嘴海雀相似。

海雀前趾間有蹼膜,後趾缺失。翅窄而短小,尾短。體羽黑白二色,雌雄羽色相似。其體型、習性均類似企鵝(但它會飛),是趨同進化的結果。

史德拉海牛的名稱來源於第一個發現此類海牛的德國生物學家史德拉的名字。1741年,史德拉在白令海峽、北冰洋地區發現了一類新的、體型巨大的海洋動物——海牛。後人為了紀念,就以他的名字來為這種海牛命名。非常遺憾的是,史德拉也是唯一一位見過活史德拉海牛的生物學家。

大海牛以巖岸邊生長的多種大型海藻為食,僅取食柔軟的部分,據說當時每次大海牛吃了海帶以後,海帶的莖和根就會被衝到岸上。它們是海牛目中唯一以藻類為主食的動物,不過偶爾也會食用海草,但此說法仍有爭議。似乎不會潛水,至少進食時它們只將部分身軀埋入水中,在岸邊啃食潮線附近接近海面的大型藻類,估計其覓食深度不超過1米深。斯特拉的記錄中提到它們會「集體進食,幼獸會被圍在群體中央保護。」

由於大海牛不畏懼人類,加上活動範圍接近岸邊,行動又慢,因此相當容易捕捉。斯特拉描述它們「從來不叫,即使受傷也如此」,不過群體間是否有彼此以叫聲溝通的情形不得而知。

福克蘭狼是福克蘭群島唯一一種陸棲的哺乳動物,也被稱為南極狼、福克蘭犬或福克蘭狐,這種犬科的特有種於1876年絕種(於西福克蘭島),也是歷史上已知唯一滅絕的犬科動物。最接近的親源種是棲息在阿根廷巴塔哥尼亞的巴塔哥尼亞狐,它們在近代也被引進福克蘭群島。目前已知在西福克蘭島與東福克蘭島都有福克蘭狼的蹤跡,不過它們之間差異多大並不清楚。

福克蘭狼的毛是黃褐色的,尾巴的尖端則是白色的,以什麼為食則不清楚。由於福克蘭群島缺乏原生的嚙齒類動物,所以福克蘭狼很可能是以在地面築巢的鵝、企鵝、幼蟲與昆蟲為食,就像海岸清道夫一樣。它們有時被認為是居住在洞穴之中。

阿特拉斯熊是棕熊的一個亞種,也是非洲唯一的熊科動物。分布區域曾經從摩洛哥至利比亞,棲息於阿特拉斯山脈和鄰近地區。阿特拉斯棕熊的皮毛是棕黑色的,胸部沒有白色標記,上腹部的皮毛桔紅色。身體結實,皮毛更厚,但口吻和爪比美洲黑熊短,雜食性,以植物根莖和堅果為主要食物。最後一隻阿特拉斯棕熊很可能在1870年於摩洛哥北部被射殺,整個物種被認為已經滅絕。

阿特拉斯棕熊是熊科類中屬於棕熊中體型較小的亞種,只有100多千克重,比棕熊中最小的敘利亞棕熊(不足90千克)稍大些,比美洲黑熊略小些。是唯一生活在非洲的熊類,曾被當作獨立的物種。該亞種有一張很短的臉,口吻和爪比美洲黑熊短,身材粗壯。有蓬鬆的黑棕色皮毛,有的喉嚨處有白色的皮毛,背部黑褐色,胸腹部橙色或紅褐色,毛皮為100-130毫米長,體型很壯碩結實。

猛獁象,又名毛象(長毛象),是脊索動物門,脊椎動物亞門,哺乳綱,真獸亞綱,長鼻目,真長鼻亞目,象科,猛獁象屬的一種適應寒冷氣候的動物。曾經是世界上最大的象之一,在陸地上生存過的最大的哺乳動物之一,其中草原猛獁象體重可達12噸。它是冰川世紀的一個龐然大物。

氣候變暖,猛獁象被迫向北方遷移,活動區域縮小了,草場植物減少了,使猛獁象得不到足夠的食物,面臨著飢餓的威脅。

這是大自然的淘汰規律,並非對猛獁象不公平。新生代的第三紀末期時也發生過類似的情況,當時大量的原始哺乳動物滅絕了,由現代動物的祖先取代了它們。當長毛猛獁象開始滅絕時,最後一個冰河時代就已經開始走向終結,冰河時代終結的標誌就是全球性氣候變暖,曾覆蓋北半球大部分地區的冰川急劇消融。

恐龍,是指三角龍,現代鳥類和梁龍最近的共同祖先及其所有後代。為方便研究,恐龍可分為鳥類和非鳥恐龍。其中,非鳥恐龍只生活在中生代(三疊紀、侏羅紀和白堊紀),已於6500萬年前全部滅絕。

恐龍與其它爬行動物的最大區別在於它們的站立姿態和行進方式,恐龍具有全然直立的姿態,其四肢構建在其軀體的正下方位置。這樣的架構比其他各類的爬行動物(如鱷類,其四肢向外伸展)在走路和奔跑上更為有利。

目前大多數人較為接受的說法是,因地球在白堊紀受到小行星的撞擊後,導致火山爆發產生了大量的火山灰和毒氣,在大氣中很長時間沒沉下來,導致植物無法進行光合作用而死亡,最終引起生物鏈從底層崩潰,導致了恐龍滅絕。但目前恐龍滅絕的具體原因仍未確定,人們仍在不斷地研究之中。

而這些只是滅絕生物中的一小部分,物種滅絕會影響未來的食物來源和工農業資源,會使土壤肥力以及水質遭到破壞,會影響影響藥物來源……因此,為了我們共同生活的地球,我們應該敬畏生命,保護大自然。

我小時候有很多節日,五月一日是勞動節,六月一日是兒童節,七月一日是共產黨的生日,八月一日是共產黨軍隊的生日,十月一日是共產黨中國的生日,還有元旦和春節,因為我父親是北方人,這些日子我就能吃到包子或者餃子。

相關焦點

  • 盤點一下那些被人類吃到滅絕的動物!
    在歷史的長河中,究竟有多少動物是被人類吃到絕跡的呢?今天咱們就一起來盤點一番: 並且他們帶來的一些動物將渡渡鳥作為了食物,破壞了渡渡鳥的生存環境,讓渡渡鳥的數量急劇減少。後來人類的砍伐讓渡渡鳥完全失去了生存的環境,導致滅絕。
  • 這5種已經滅絕的動物,最遲的1937年滅絕,滅絕原因大都因為人類!
    世界上的動物不計其數,很難有人能夠全部都認識。在歷史發展的長河中許多新的動物會衍生出來,但是也有很多動物走向了滅絕,那麼接下來我們就一起盤點一下幾種如今已經從地球上消失的動物。南加利福利亞貓狐這是一種狐狸,但是有沒有我們想像的狐狸那樣的妖媚,看著像貓咪一樣的可愛,消失之前生活在北美洲,不過後來由於人類侵佔了它們的生活環境,它們就一步步走向了滅絕。2.阿特拉斯棕熊這是一種長相非常憨厚的棕熊,全身棕色的皮毛,體型也是非常的龐大,它們在1870年滅絕,原因是因為人類過度的捕殺。
  • 國際生物多樣性日:看看那些瀕臨滅絕的動物
    國際生物多樣性日:看看那些瀕臨滅絕的動物 2020-05-24 02:1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四面山發現瀕臨滅絕物種,全球僅有8種!盤點那些已滅絕物種
    近日,江津四面山又發現了一個瀕臨滅絕物種!這個物種是一種長相兇猛的昆蟲,名叫巨齒蛉,目前全世界已知8種巨齒蛉,其中6種分布在中國,而且全球範圍內的巨齒蛉都已瀕臨滅絕。據四面山管委會介紹,日前,東北林業大學研究生、在讀博士生張超,在四面山大窩鋪原始森林管護站旁發現瀕臨滅絕物種巨齒蛉。巨齒蛉是一種廣翅目昆蟲,「面目醜陋」,無論雌雄成蟲,頭部前端都長有一副巨大的牙齒,長相兇猛,但成蟲並不捕食其他動物,只吸食樹木流出的汁液,這也是其名字的由來。目前全世界已知8種巨齒蛉,其中6種分布在中國,而且全球範圍內的巨齒蛉都已瀕臨滅絕。
  • 恐龍大滅絕後,出現的動物大盤點,顛覆你的認知
    但歷史的長河不會忘記曾經出現的生命,敬畏生命,敬畏自然,接下來為大家盤點一下恐龍滅絕後曾經出現過的的生命,顛覆你的認知。 愛爾蘭麋鹿 愛爾蘭麋鹿也稱大角鹿,大角鹿生存於更新世晚期及全新世早期的歐亞大陸,由愛爾蘭至貝加爾湖東。最近年代的化石約為屬於7700年前。大角鹿的大量化石現正在愛爾蘭都柏林的愛爾蘭自然歷史博物館展覽。
  • 被人類吃「滅絕」的動物
    我國土生土長的中華穿山甲,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定為極度瀕危,成為比大熊貓更瀕危的哺乳類動物。為了滿足中國市場的需求,每年東南亞地區會向中國大規模走私穿山甲,也造成了它們在東南亞很多地區處於基本滅絕的狀態。 北美旅鴿
  • 動物世界 | 瀕危滅絕動物
    近些年來,由於人類活動對地球的影響,有科學家認為地球可能會進入第六次大滅絕時期。早在2015年,《科學進展》期刊上的研究就曾指出,前地球上脊椎動物的滅亡速度,已經超過了地球歷史上5次物種大滅絕。其滅絕速度比正常情況快114倍,而且這一結果還是保守估計。研究表明,這些物種大多都集中在熱帶、亞熱帶等人類聚居的地方。
  • 中國最珍貴十大瀕臨滅絕動物名單出爐!中國最珍貴十大瀕臨滅絕動物排名榜單揭曉!
    由於地球環境的變化,人類活動範圍的不段擴展,以及人類對大自然的破壞,地球上幾乎幾分鐘都有物種在消失,許多的動物都已經到了滅絕的邊緣,再不保護這些動物
  • 盤點世界上已經滅絕的4種生物,最後一個有50億隻卻還滅絕了
    在人類幾千年的歷史中,有新的生物出現,也有數不清的生物滅絕。今天就看看世界上已經滅絕的四個物種,最後一種原本竟有50億隻。第一,斯特拉大海牛(自1768年滅絕)。斯特拉大海牛是一種無防備的動物,能長到25.9英尺長(相當於是7.9米),成年的斯特拉海牛一般有3噸重。
  • 被人類吃「滅絕」的動物--中國數字科技館
    我國土生土長的中華穿山甲,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定為極度瀕危,成為比大熊貓更瀕危的哺乳類動物。為了滿足中國市場的需求,每年東南亞地區會向中國大規模走私穿山甲,也造成了它們在東南亞很多地區處於基本滅絕的狀態。  北美旅鴿
  • 《哎呀,竟然就這樣滅絕了》:有趣的滅絕動物圖鑑,絕對刷新認知
    最近我們家小朋友突然迷上了動物滅絕的話題,老是問我:「媽媽,恐龍是怎麼滅絕的啊?」「媽媽,人類什麼時候會滅絕呀?」呃,這些問題超綱了呀,為母的知識儲備顯然捉襟見肘了。咋辦?惡補吧!——於是,我遇到了這本超級有趣的動物滅絕科普書——《哎呀,竟然就這樣滅絕了》(以下簡稱《哎呀》)。光聽書名就覺得有點意思,聽這口吻,似乎帶著兩分無奈、三分遺憾、五分不甘吧。
  • 這4種動物因太美味被吃到瀕臨滅絕,第三種現在是中國的保護動物
    這4種動物因太美味被吃到瀕臨滅絕,第三種現在是中國的保護動物以前世界上有很多的生物,但是隨著時間的發展好像都沒有了蹤影。人類是站在食物鏈的頂端,所以很多的生物的生還是死就掌握在了我們的手裡。但是對於那些本來就很稀少的動物來說,還沒來得及孕育新的生命,就早已經被人類滅殺了。在金錢面前,真的是太殘忍了。看了小編今天的文章,還是喜歡你們可以好好愛護身邊的動物。動物滅絕的新聞我們也是很經常的聽到,但是報導的再多也不及人們的適可而止。這下面4種動物曾經因為吃過的人覺得它們太美味而被吃到瀕臨滅絕,這個感覺也是很恐怖的哦。
  • 全球10大最可能復活的滅絕動物
    但由於劍齒虎不善於快速奔跑,競爭不過那些靈活的食肉類動物,在獵物越來越少的情況下,最終走向滅絕。在美國洛杉磯市區,拉布裡亞農場的瀝青坑以發掘劍齒虎化石而聞名。在這裡發現的劍齒虎樣本保存完好,但瀝青使得提取DNA非常困難,目前還沒有提取出完整的DNA。一旦提取到了完整的DNA,非洲獅將成為劍齒虎理想的「代孕媽媽」。
  • 陸地動物或每兩千七百萬年大滅絕一次
    原標題:陸地動物或每兩千七百萬年大滅絕一次 據物理學家組織網近日報導,發表於《歷史生物學》雜誌上的一項最新分析顯示,包括兩棲動物、爬行動物、哺乳動物和鳥類在內的陸棲動物,每2700萬年就會發生一次大規模滅絕事件,且這一周期與此前科學家所稱海洋生物大滅絕的周期相吻合。
  • 那些動物進化到了死胡同
    世界之大,我想帶大家看看,歡迎大家觀看本期內容在人類的發展進程中,有很多動物得以滅絕,同樣人類無意間拯救了很動物,所謂一人得道,雞犬升天,家禽家畜就是因為人類而從上萬種動物中脫穎而出,一躍成為人生贏家。
  • 科學家們希望重新復活的10種已經滅絕的動物
    幸運的是,科學技術一直都在不斷的發生進步,科學家們也一直都在努力著,希望能夠讓某些滅絕的動物重新回到我們的這個世界上。通過今天的文章,小編要為你介紹,科學家們希望重新復活的10種已經滅絕的動物。1、猛獁象
  • 「復活」的動物:原以為早已滅絕,但現實卻依然存活的9種動物
    不可否認,動物物種滅絕是一件悲傷的事情,尤其是對於我們現代人,地球上有太多的動物,都是因為人類的獵捕,最終導致了徹底滅絕,讓我們既感到羞愧自責,同時也感到非常的遺憾,想要看到它們只能通過圖片來了解,當然,也不能太過悲觀,因為有時候,人們認為已經滅絕的動物,最後卻奇蹟般地再次被發現,這讓科學家都感到很驚訝
  • 克隆復活已滅絕的生物?科學家已經開始嘗試,首選是這種動物
    2020年1月2日,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長江水產研究所的專家宣布:中國特產稀有動物、號稱「水中大熊貓」的白鱘基本確定滅絕,人類很可能又告別了一個物種。顯然,白鱘並非是人類所知的第一個滅絕的物種,也絕非最後一個。在人類進入近現代後滅絕的生物,數不勝數,甚至很多人形容說,地球已經進入了「第六次大滅絕事件」。
  • 南極狼,從命名到滅絕僅用112年,成為首例已知滅絕的犬科動物
    犬類是中等體型的食肉動物,身形矯健,四肢細長,擅長跑而且有著非凡的耐力。它們的牙齒非常尖銳可以很好地撕碎獵物,並在搏鬥中給對手一擊致命。同時它們的生活習性也是它們不易滅絕的原因之一,通常犬類集群生活很少單打獨鬥!另外犬類還具有高等級動物的社交能力:懂得交流和合作,比如嚎叫、呼喊、圍攻獵物等。
  • 宣布滅絕80年的動物可能回來了,滅絕生物為何重現?
    相當於是恐龍滅絕之後的有一個新物種群體。而隨著生態環境的破壞,不少科學家已經發出警告,地球恐龍滅絕之後的新一輪物種滅絕可能在加速之中,這對地球生物種群來說不是好事情。對於地球而言,生物種群如果出現了大滅絕,那麼地球的生態系統將會徹底滅絕,包括我們人類在內可能也受到影響,當然下面我們需要說一個被《每日郵報》報導出的滅絕生物可能重現例子,也就是宣布滅絕的生物可能又回來了,在自然界之中非常的少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