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呀,竟然就這樣滅絕了》:有趣的滅絕動物圖鑑,絕對刷新認知

2021-01-19 星星悅讀會

大概五六歲的孩子是最難纏的吧,成天滿腦子小問號,隨時開啟十萬個為什麼模式。最近我們家小朋友突然迷上了動物滅絕的話題,老是問我:

「媽媽,恐龍是怎麼滅絕的啊?」「媽媽,人類什麼時候會滅絕呀?」

呃,這些問題超綱了呀,為母的知識儲備顯然捉襟見肘了。咋辦?惡補吧!——於是,我遇到了這本超級有趣的動物滅絕科普書——《哎呀,竟然就這樣滅絕了》(以下簡稱《哎呀》)。

光聽書名就覺得有點意思,聽這口吻,似乎帶著兩分無奈、三分遺憾、五分不甘吧。事實上,這本由多位日本動物學家、動物圖鑑作家、插畫家聯袂創作的滅絕動物圖鑑,一面世就收穫了超高的人氣,入選2020年日本第2屆小學生「童書總決選」Best 100,獲評日本電視臺「世界第一想上的課」。

看完這本書,我也忍不住發出感慨四連:哎呀,原來物種滅絕也不儘是悲傷的事兒!哎呀,原來動物滅絕的原因如此五花八門!哎呀,原來關於動物滅絕的科普書可以如此有趣!哎呀,活著的人類可要長點心吧!

01.哎呀,原來物種滅絕也不儘是悲傷的事兒!

一說起「物種滅絕」,第一反應總會覺得這是一件慘絕人寰的悲傷事件,太慘了!但是,慘歸慘,另外還有兩個事實也不容忽視。

第一個事實,《哎呀》告訴我們:迄今為止,地球上誕生的不計其數的生物之中,有99.9%的物種都已經滅絕。凡是地球上誕生的生物,都註定早晚有一天要滅絕,能夠倖存下來,反倒是例外。換句話說,物種滅絕是「大勢所趨」,既然如此,悲傷就沒必要逆流成河了。

還有一個更重要的事實:滅絕也不全是壞事,沒有滅絕就沒有進化,滅絕推動進化。因為地球上的資源始終是有限的,能夠容納的生物也是有限的,就像玩搶凳子遊戲一樣,如果沒有老物種騰出空位,就不會有新物種的一席之地。例如,如果沒有恐龍的滅絕,就不會有鳥類和哺乳類的爆發性進化;如果沒有森林消失、草原出現導致類人猿大面積滅絕,就不會有倖存的類人猿進化成人類。

滅絕,就是大自然的一種機制,所謂的「物競天擇,適者生存」,就是這個理兒。

02.哎呀,原來動物滅絕的原因如此五花八門!

在詳細講述動物滅絕的原因之前,《哎呀》首先總結了生物滅絕的三大原因,其中,佔壓倒性第一名的就是地球本身所引發的滅絕,比如火山爆發、隕石墜落、異常炙熱或極度嚴寒等地球環境的巨大變化,往往會導致「大滅絕」。其次是更能適應環境的競爭對手出現,導致「不適者」淘汰。排名第三的原因則是拜人類所賜。雖然比起前兩種原因而言,人類的殺傷力似乎不夠強大,但是,人類幹預下的滅絕與大自然引發的滅絕具有完全不同的性質,人類造成的物種滅絕並不能帶來新物種的進化,這才叫可怕。

當我們對生物滅絕有了宏觀的認識之後,《哎呀》便詳細介紹了60種滅絕動物和10種倖存動物滅絕(或倖存)的原因。雖然60種動物各有各的「死法」,但是歸結起來,也可以分為四種:麻痺大意、長到極致、笨手笨腳、運氣太差。

所以,如果你再問「恐龍是怎麼滅絕的啊」,我倒要先反問一句「是哪種恐龍呀」?因為,不同的恐龍滅絕的原因也不盡相同呢。比如,霸王龍,就是因為隕石撞地球慘遭滅門(運氣太差了吧);棘龍則是由於離不開江河湖泊的生存環境,在同類增多、獵物減少的情況下坐以待斃(麻痺大意了唄);馬門溪龍則是因為脖子長得太長,無法活動自如,最終沒來得及擴大棲息地就滅絕了(長到極致、過猶不及了啊)。

其他諸如動作太遲鈍滅絕的渡渡鳥、下巴太笨重滅絕的鏟齒象、胃口超級大滅絕的副巨犀、貿貿然上岸滅絕的魚石螈、身陷巖漿地獄滅絕的海蠍等等,滅絕原因如此五花八門,真是讓人大開眼界。

03.哎呀,原來關於動物滅絕的科普書可以如此有趣!

其實這是我感慨最大的點!所謂「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靈魂萬裡挑一」,其實,有知識含量的科普書也是比比皆是,有趣味性的科普書卻是萬裡挑一。能把動物滅絕知識寫得這麼生動有趣的,目前為止,我只看到《哎呀》一本(當然得承認,我讀書少,可能見得不多)。

《哎呀》到底有多有趣呢?想必從前面提到的動物滅絕原因的分類就能品味出絲絲趣味吧,如果你再仔細翻閱,就會發現無論是排版還是插畫還是文字,隨處可見各種搞笑、無釐頭的幽默元素,活生生地把嚴肅科普打造成了「開心麻花」(歡樂小品)。

每一種滅絕動物的「肖像畫」都有各自的表情,或是難以置信,或是始料未及,或是悔不當初,或是委屈巴巴……歸根結底,沒有一種動物是心甘情願走向滅絕的。所以,當腦洞大開的作者們拋開科普文慣用的第三人稱的視角,而是將科普知識的主人公直接請上講臺,以第一人稱視角現身說法,「親口」講述滅絕的原因,效果和「笑果」都凸顯出來了。

奇蝦——牙齒軟弱無力,滅絕(聽到最後有驚喜~~)

01:00來自星星悅讀會

當你情不自禁地把《哎呀》這本書的內容朗讀出來的時候,就會發現這其實是一本「有聲書」才對!反正我在給小朋友讀奇蝦的滅絕「臺詞」時,兩個人都笑出了眼淚。簡直不能更好哈!

04.哎呀,活著的人類可要長點心吧!

前面也已經提到,在導致生物滅絕的三大原因當中,人類的惡行似乎遠沒有地球巨變和競爭對手出現的殺傷力大,但是,在地球環境日趨穩定、生物進化日趨緩慢的當下,人類不當行為所引起的物種滅絕情況似乎越來越多。

在《哎呀》中也屢屢提及,由於人類肆意改變環境,導致動物滅絕。比如,美麗絕倫的藍馬羚就是因為人類貪圖它藍色的皮毛而滅絕;沒有天敵的史蒂芬島異鷯也是因為人類帶貓上了島,導致滅絕;微笑天使白鰭豚則是因為人類汙染了江水而銷聲匿跡……

恩格斯早在《自然辯證法》中就曾發出警示,「我們不要過分陶醉於我們人類對自然界的勝利。對於每一次這樣的勝利,自然界都對我們進行報復。」所以,活著的人類可要長點心吧,別再肆意妄為了!

哎呀,一遇到有趣好玩的書,我就有點叨叨得停不下來,總覺得還有諸多亮點沒來得及悉數呈現。不過,再有趣的書,如果不親自去閱讀,始終沒辦法感同身受。所以,我也不多囉嗦啦,感興趣的朋友們可以自己去看《哎呀,竟然就這樣滅絕了》哦!

相關焦點

  • 恐龍大滅絕後,出現的動物大盤點,顛覆你的認知
    但歷史的長河不會忘記曾經出現的生命,敬畏生命,敬畏自然,接下來為大家盤點一下恐龍滅絕後曾經出現過的的生命,顛覆你的認知。 愛爾蘭麋鹿 愛爾蘭麋鹿也稱大角鹿,大角鹿生存於更新世晚期及全新世早期的歐亞大陸,由愛爾蘭至貝加爾湖東。最近年代的化石約為屬於7700年前。大角鹿的大量化石現正在愛爾蘭都柏林的愛爾蘭自然歷史博物館展覽。
  • 這5種已經滅絕的動物,最遲的1937年滅絕,滅絕原因大都因為人類!
    世界上的動物不計其數,很難有人能夠全部都認識。在歷史發展的長河中許多新的動物會衍生出來,但是也有很多動物走向了滅絕,那麼接下來我們就一起盤點一下幾種如今已經從地球上消失的動物。南加利福利亞貓狐這是一種狐狸,但是有沒有我們想像的狐狸那樣的妖媚,看著像貓咪一樣的可愛,消失之前生活在北美洲,不過後來由於人類侵佔了它們的生活環境,它們就一步步走向了滅絕。2.阿特拉斯棕熊這是一種長相非常憨厚的棕熊,全身棕色的皮毛,體型也是非常的龐大,它們在1870年滅絕,原因是因為人類過度的捕殺。
  • 盤點那些滅絕的動物
    1741年,史德拉在白令海峽、北冰洋地區發現了一類新的、體型巨大的海洋動物——海牛。後人為了紀念,就以他的名字來為這種海牛命名。非常遺憾的是,史德拉也是唯一一位見過活史德拉海牛的生物學家。大海牛以巖岸邊生長的多種大型海藻為食,僅取食柔軟的部分,據說當時每次大海牛吃了海帶以後,海帶的莖和根就會被衝到岸上。它們是海牛目中唯一以藻類為主食的動物,不過偶爾也會食用海草,但此說法仍有爭議。
  • 動物世界 | 瀕危滅絕動物
    近些年來,由於人類活動對地球的影響,有科學家認為地球可能會進入第六次大滅絕時期。早在2015年,《科學進展》期刊上的研究就曾指出,前地球上脊椎動物的滅亡速度,已經超過了地球歷史上5次物種大滅絕。其滅絕速度比正常情況快114倍,而且這一結果還是保守估計。研究表明,這些物種大多都集中在熱帶、亞熱帶等人類聚居的地方。
  • 被人類吃「滅絕」的動物
    我國土生土長的中華穿山甲,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定為極度瀕危,成為比大熊貓更瀕危的哺乳類動物。為了滿足中國市場的需求,每年東南亞地區會向中國大規模走私穿山甲,也造成了它們在東南亞很多地區處於基本滅絕的狀態。 北美旅鴿
  • 宣布滅絕80年的動物可能回來了,滅絕生物為何重現?
    而隨著生態環境的破壞,不少科學家已經發出警告,地球恐龍滅絕之後的新一輪物種滅絕可能在加速之中,這對地球生物種群來說不是好事情。對於地球而言,生物種群如果出現了大滅絕,那麼地球的生態系統將會徹底滅絕,包括我們人類在內可能也受到影響,當然下面我們需要說一個被《每日郵報》報導出的滅絕生物可能重現例子,也就是宣布滅絕的生物可能又回來了,在自然界之中非常的少見。
  • 盤點一下那些被人類吃到滅絕的動物!
    在歷史的長河中,究竟有多少動物是被人類吃到絕跡的呢?今天咱們就一起來盤點一番: 並且他們帶來的一些動物將渡渡鳥作為了食物,破壞了渡渡鳥的生存環境,讓渡渡鳥的數量急劇減少。後來人類的砍伐讓渡渡鳥完全失去了生存的環境,導致滅絕。
  • 自然界讓人意外的動物,滅絕兩次居然復活兩次
    現在,科學技術的發展極大地破壞了動物的棲息地,除了人類的亂砍亂伐和環境保護意識薄弱之外,導致很多珍稀動物如渡渡鳥等,還有一部分雖然不至於完全滅絕,但數量也遭到了銳減,如東北虎等。但是令人啼笑皆非的是,有一種動物竟然滅絕後又復活了。24萬年前,一群鳥從馬達加斯加移動到了阿爾達布拉島。由於島上環境優越,沒有天敵,這些鳥逐漸退化,失去了飛翔能力。這隻鳥被稱為細菌女王。之後,由於天災而爆發了洪水,島上的細菌女王全部死亡了。
  • 13.6萬年前滅絕動物再現,野外滅絕的華南虎可能出現嗎?
    一般情況而言,對於滅絕的生物來說,就不可能再次出現的情況,但是最近關於一種被宣布滅絕十幾萬的生物突然出現了。 早在13.6萬年前滅絕就已經宣布滅絕了,所以這個特殊的例子值得科學家們分析,該鳥名叫「白喉秧雞」。
  • 除了恐龍,還有哪些已經滅絕的兇猛動物
    想必大家知道最多的就是恐龍了吧,生活在中生代(三疊紀、侏羅紀和白堊紀)的恐龍曾經是地球上的絕對統治者,最終由於小行星撞地球引起的氣候變化而滅絕。那麼除了恐龍還有哪些已經滅絕了的比較兇猛的生物呢?今天來科普9種曾經存在的兇猛生物。1,巨型馬陸,又名千足蟲。
  • 犀牛的滅絕竟然是近親繁殖的原因!
    眾所周知,即使犀牛在100英尺外的開闊平原上,它們也不會注意到其他體型較大的動物,比如人類。如果你是那頭犀牛沒有注意到的,你可能會覺得它很甜蜜,很滑稽,但不會有人建議你笑。犀牛有很好的聽力來補償它們視力不佳的情況,一旦它們開始向你衝去,你就失去了對你身體功能的控制,它們也有很好的嗅覺來進一步幫助它們但是為什麼犀牛視力不好呢?
  • 南極狼,從命名到滅絕僅用112年,成為首例已知滅絕的犬科動物
    犬類是中等體型的食肉動物,身形矯健,四肢細長,擅長跑而且有著非凡的耐力。它們的牙齒非常尖銳可以很好地撕碎獵物,並在搏鬥中給對手一擊致命。同時它們的生活習性也是它們不易滅絕的原因之一,通常犬類集群生活很少單打獨鬥!另外犬類還具有高等級動物的社交能力:懂得交流和合作,比如嚎叫、呼喊、圍攻獵物等。
  • 被人類吃「滅絕」的動物--中國數字科技館
    我國土生土長的中華穿山甲,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定為極度瀕危,成為比大熊貓更瀕危的哺乳類動物。為了滿足中國市場的需求,每年東南亞地區會向中國大規模走私穿山甲,也造成了它們在東南亞很多地區處於基本滅絕的狀態。  北美旅鴿
  • 世界上滅絕最快的動物,斯特拉大海牛從發現到滅絕僅27年
    導語:地球一直都是處於物競天擇的過程,從古至今有很多物種都滅絕了,記得小編曾經寫過智人滅絕了多少物種,今天為大家揭秘一下某一種滅絕速度最快的動物,它的滅絕和人類也脫不開關係。斯特拉大海牛歷史上有很多動物是因為人類的濫殺而滅亡的,其中有一種動物從發現到滅亡甚至只用了27年的時間,這主要的原因也是和人類有關。這個動物就是斯特拉大海牛。和世界10種已滅絕動物中的大海雀一樣,斯特拉大海牛也是水陸兩棲動物,其最長可以達到7.9米,一般來說成年個體的體重大約為3噸重。
  • 中國最珍貴十大瀕臨滅絕動物名單出爐!中國最珍貴十大瀕臨滅絕動物排名榜單揭曉!
    由於地球環境的變化,人類活動範圍的不段擴展,以及人類對大自然的破壞,地球上幾乎幾分鐘都有物種在消失,許多的動物都已經到了滅絕的邊緣,再不保護這些動物
  • 全球10大最可能復活的滅絕動物
    但由於劍齒虎不善於快速奔跑,競爭不過那些靈活的食肉類動物,在獵物越來越少的情況下,最終走向滅絕。在美國洛杉磯市區,拉布裡亞農場的瀝青坑以發掘劍齒虎化石而聞名。在這裡發現的劍齒虎樣本保存完好,但瀝青使得提取DNA非常困難,目前還沒有提取出完整的DNA。一旦提取到了完整的DNA,非洲獅將成為劍齒虎理想的「代孕媽媽」。
  • 21世紀滅絕的四大動物,長江白鱘最可惜,還有兩種犀牛
    人類開啟大航海時代至今,地球物種滅絕的速度明顯加快了。人類在其中扮演了「罪魁禍首」一般的角色。雖然現如今世界各國的環保意識都有所提高,對野生動物的保護也越來越完善,然而進入21世紀以來,還是有不少動物宣布滅絕或者功能性滅絕。
  • 袋狼,被人為誤解,滅絕的動物
    1930年,澳大利亞的一個農民,在自家院子裡射殺了一隻瘦成皮包骨的動物,後被證實這是世界上最後一隻野生袋狼。1933年,有人把一隻袋狼送到了澳大利亞塔斯馬尼亞島上的霍巴特動物園。在袋狼消失50年後,國際自然保護權威機構宣布其滅絕。從此人類再也不能目睹這一名星物種的風採了。在澳大利亞,袋狼曾被歐洲移民者妖魔化,被當作兇狠的「殺羊魔」。儘管統計數字表明這是個誤會,其實,吃羊的罪魁是澳洲野狗,但是人們還是把袋狼描述為嗜血成性的殺手。
  • 陸地動物或每兩千七百萬年大滅絕一次
    原標題:陸地動物或每兩千七百萬年大滅絕一次 據物理學家組織網近日報導,發表於《歷史生物學》雜誌上的一項最新分析顯示,包括兩棲動物、爬行動物、哺乳動物和鳥類在內的陸棲動物,每2700萬年就會發生一次大規模滅絕事件,且這一周期與此前科學家所稱海洋生物大滅絕的周期相吻合。
  • 2019年已滅絕和2020將要滅絕的物種
    長江白鱘此外,在2019年之前就已經滅絕的動物還有:隱秘樹獵雀(Cryptic Tree hunter)和亞拉哥亞斯拾葉雀(Alagoas Foliage-gleaner)。面臨滅絕的物種不久前,澳大利亞新南威爾斯大學一項研究顯示,由於乾旱汙染等原因,澳大利亞標誌性動物鴨嘴獸恐面臨滅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