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中國糧食量價同增:玉米價格上漲 飼料市場缺口增大

2020-12-16 新浪財經

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

原標題:2020年中國糧食量價同增 :玉米價格上漲,飼料市場缺口增大

「一是糧食種植面積有所增加,二是畝產有所增加。」12月10日,江蘇鹽城市建湖縣某鄉鎮的一位基層農業幹部對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這樣解釋2020年的糧食產量增收原因。

儘管是身處江蘇農業面積和農業產值最大的地級市,但能在2020年取得糧食增收實屬不易,「從鄉鎮層級看,近幾年確實是保證了糧食增產,但增幅成長處於小空間,難以提升。」上述基層幹部繼續解釋,「整體上,今年夏糧和秋糧屬於正常。」

根據國家統計局12月10日的最新消息,2020年全國糧食總產量66949萬噸(13390億斤),比2019年增加565萬噸(113億斤),同增0.9%。

對應的是,從全國層面看,2020年的糧食種植面積和單位產量也都同時得到了提升。「糧食增長的背後,主要是需求的增長。」江蘇省政協理論研究會會長徐鳴對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表示。

不僅如此,在增收的同時,糧食價格也有所增長,尤其是玉米。根據國家公布的統計數據,2020年我國玉米的總產量為2.61億噸,較2019年增產400萬噸;參考12月8日全國玉米均價1.252元/斤,較2019年同期(0.9元/斤)上漲了近40%。而進口大豆的增長也意味著飼料油料缺口較大。

糧食增產邊際效應遞減

國家統計局公布的全國糧食生產數據顯示,中國糧食產量連續6年保持在1.3萬億斤以上。

目前看,增加穀物種植面積是確保糧食增產的關鍵所在。以2020年數據看,穀物種植面積佔糧食種植面積接近84%;新增加的面積中,穀物面積佔到近17%。

就當前種植面積的增加,不少縣域則是主動進行了產業結構的調整。江蘇沭陽縣一位副縣長對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表示,主要是立足於糧食以及重要農產品供給安全,將三次產業比例從2015年的13:46.5:40.5調整到2019年的11.2:41.7:47.1。據21記者了解,在江蘇涉及農村的諸如蘇北農房改造的一系列改革中,因為對土地的集約利用,都釋放出了耕地指標。江蘇省土地利用總體規劃(2006-2020年)規定,2020年江蘇省耕地保有量要達到7127萬畝。

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在採訪中獲悉,以鹽城市響水縣的夏糧面積看,2020年的種植面積為54.08萬畝,同比增加0.96萬畝,增1.8%。其中,小麥麵積52.71萬畝,同比增加0.96萬畝,增1.8%。

除了面積、畝產略微增加的原因外,一位響水縣農業系統的官員對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表示,2020年夏糧實現增產的主要是苗情(小麥)基礎好:「一是去年播種期間沒有出現連陰雨天氣,二是糧食生產基本上實現了全程機械化,苗勻苗齊,提高了播種質量;三是2020年越冬期屬暖冬年,大於0℃以上有效積溫高,促進苗情轉化升級。」

從響水農業部門的抽查情況看,在衡量糧食的重要指標「千粒重」中,2020年夏熟小麥每畝穗數42.9萬穗(同增0.6萬),每穗粒數 25.2粒(同降0.7粒) ,千粒重39.1克(持平) 。小麥單產422.8公斤,高於全國平均水平(383公斤/畝)。不過,這依賴於政府的投入。2020年響水縣財政配套專項資金500萬元,用於控制小麥赤黴病。事實上,這是響水夏糧生產獲得豐收的關鍵因素之一。

一位接受21記者採訪的江蘇縣級地方官員認為,在面積和畝產增加極其有限的情況下,糧食增長的一個重要原因是種植的全程機械化,「藏糧於地藏糧於技」。12月9日,在江蘇省級糧食生產全程機械化整體推進示範縣考評會議上,全省66個糧食主產縣整體實現全程機械化,即水稻、小麥、玉米三大作物的耕、種、收、植保、烘乾、秸稈處理等六大生產環節全程機械化水平達到82%,高於國家標準,這使得每畝節本增效近500元。

就糧食增產的邏輯看,江蘇省社科院農發所張立冬博士對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表示,改革開放初期是生產關係調整,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大大激發農民農業生產積極性,糧食大幅度增收;後來是綠色農業革命,採用良種、化肥、農藥等,促進糧食大幅度增收;近些年則是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提高農田質量實現增收,「當前在現有技術條件下,糧食增產的邊際效應在遞減。」

飼料油料缺口大

根據國家統計局農村司司長李鎖強的解讀,2020年,全國豆類播種面積1.74億畝,同增778萬畝,增長4.7%。受大豆振興計劃政策帶動,大豆播種面積和產量達到1.48億畝、392億斤,比上年增加825萬畝、30億斤,分別增長5.9%、8.3%。

但從2020年糧食市場的表現看,有兩大特點不能忽視:一是糧食價格尤其是玉米價格漲幅較大;二是飼料油料的缺口較大,導致進口的大豆增加。

「今年糧食價格漲幅有點大,主要是玉米漲價帶動的。」鹽城種植大戶徐正清對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分析,主要原因是東北玉米因為受颱風洪澇災影響減產,玉米倒伏收割成本增加,生豬逐步恢復產能等因素。

在現貨市場,正常玉米價格在1600-1900(元/噸),但2020年高峰價格甚至超過2700(元/噸)。

國內農業重點企業雨潤集團養殖部門的一位分析員對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表示,生豬產能恢復帶動飼料需求帶來玉米需求增加;第二,疫情、國際局勢和經濟雙循環大環境刺激玉米深加工企業(酒精、澱粉、糖、其它生物製品)提高開工率從而帶來需求增加;此外,玉米價格的上漲也涉及到市場炒作,貿易商和農民看到價格上漲開始囤貨,以及疫情和國際關係導致進口配額的不確定。

進口的大豆則主要用於榨油和飼料。據南京海關發布的1-10月進出口數據顯示,江蘇重點農產品的進口量增加,其中,大豆進口量增加37%。這是持續拉動全省進口保增長的重要因素之一。

「一是國產大豆榨油出油率低於國外的以轉基因為主的大豆;二是國際市場大豆價格低,國產大豆價格沒有競爭力;三是國內土地資源有限。」張立冬博士對記者解釋。

相關焦點

  • 玉米價格暴漲「倒掛」現象頻現 市場供需是真缺口還是假炒作?
    當前玉米價格已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供需的數據缺口。未來的價格波動更可能來自行業上下遊的博弈和資金的推動。新華財經12月30日電(記者馬悅然、關子儒)2020年,玉米價格空前大漲,隨著政策性玉米庫存餘量出清,玉米走向「後臨儲」時代。面對長達近一年的漲勢,12月以來,在各方出手調控玉米市場後,玉米期貨價格出現短暫降溫。
  • 解讀中國糧食進口:大豆、玉米大幅度增加
    根據國家統計局農村司司長李鎖強的解讀,2020年,全國豆類播種面積1.74億畝,同增778萬畝,增長4.7%。受大豆振興計劃政策帶動,大豆播種面積和產量達到1.48億畝、392億斤,比上年增加825萬畝、30億斤,分別增長5.9%、8.3%。
  • 農產品總體價格小幅上漲 玉米市場看漲預期增強
    「豬肉價格在春節前受需求拉動可能小幅震蕩上升,家禽價格不會出現明顯上漲,水產品價格穩中偏弱,後期口糧總體價格將繼續以穩為主。」,12月24日,農業農村部舉行發布會,對當前及元旦春節期間我國糧食和主要農產品市場形勢、生產形勢作出總體判斷。
  • 春節前玉米價格還會上漲嗎?2020年12月玉米價格最新行情分析
    倒伏玉米收穫成本增加,相當於每斤增加4-8分錢,價格上漲,有利於調動農民種玉米積極性。 年度玉米產需有一定缺口,用糧企業和貿易商收糧存糧意願強,價格上漲從東北產區引發,但東北新產玉米外銷受阻。四是社會資金充裕,資本炒作期貨價格,甚至同現貨市場價格形成聯動。
  • 小麥價格真的是玉米價格上漲的「天花板」嗎
    摘要 【小麥價格真的是玉米價格上漲的「天花板」嗎】今年玉米市場呈現出了明顯的價格上漲趨勢,並逐漸偏離主糧間的均衡水平。   小麥與玉米呈現季節性波動率,2017年以前是此消彼長趨勢,2017作物季節之後,大致表現為同漲同跌,並且價差縮小,直到2020年價差縮小至百元/噸以內。
  • 臨儲玉米拍賣價持續走高官方回應玉米市場供給穩定
    國家糧食監測預警團隊玉米分析師齊馳名對中國商報記者表示:「心態看漲放大了產需缺口,多重因素推高市場價格。」齊馳名從三個方面分析了臨儲玉米成交價格走高的原因。一是看漲預期無形放大了產需缺口。由於今年玉米產需存在缺口且臨儲玉米庫存消化加快,一些貿易商看漲預期強,認為存糧利潤高,紛紛爭搶競拍玉米建庫存,甚至一些庫存充足的企業也跟風購買,不考慮可能出現的高風險。
  • 2020年,有3種原因帶動了糧食價格上漲,後期糧價能否延續?
    導語:2020年,有3種原因帶動了糧食價格上漲,後期糧價能否延續?2020年的下半年,糧食價格就出現了上漲,尤其是進入到10月份,在夏玉米收穫之後,在玉米的帶動下,糧價加速上漲,玉米價格更是一舉突破了每斤一元的大關,漲勢強勁。
  • 理性看待當前糧食價格上漲
    今年糧食價格上漲是多種因素疊加作用的結果。首先,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國際經貿摩擦不斷,以及蝗蟲和草地貪夜蛾肆虐等因素引發了國際市場對糧食安全問題的擔憂,推動國際糧價上漲,並傳導至國內,影響了國內糧價走勢。其次,國內政策性玉米去庫存周期基本結束,玉米供需趨於緊平衡,玉米漲價預期明顯。再次,國際國內流動性過剩,熱錢炒作糧價,對糧價上漲起到了推波助瀾作用。
  • 玉米價格最新消息,期貨市場還會繼續創新高嗎?
    元旦至今,玉米價格上漲趨勢明顯。而目前玉米價格最新消息顯示:據監測,截至1月11日全國玉米均價2817.25元/噸,較12月31日上漲233.75元/噸,漲幅9.05%。玉米期貨「漲聲」背後的邏輯是什麼?
  • 2020年糧價趨勢 2020年糧食價格預測
    一、供需格局總體寬鬆,糧價難上漲  2019年糧食豐收,市場供應相對充足,再加上小麥、稻穀等主要品種庫存水平較高,供應能力依然保持較強的水平;從需求來看,口糧消費較為穩定,且隨著人們飲食結構的不斷優化調整,人均口糧消費量還是下降的,而飼料及工業用糧,在生豬存欄降至歷史較低水平、復養進程緩慢,深加工業開工率同比下降等影響下,增量並不明顯;與此同時,進口方面,小麥、玉米、稻米保持正常水平,大豆進口這兩年有所下降,但隨著貿易談判的好轉,以及國內需求的恢復,進口也將逐漸恢復並增加;基於以上,預計國內糧食總的供需格局相對樂觀,對糧價走勢也偏利空。
  • 現在玉米多少錢一斤?為何近期玉米價格上漲?玉米價格高有風險嗎
    最近一段時間由於受到疫情的影響和生豬產能恢復對飼料需求增多的影響,我國的玉米價格也確實出現了一定程度的上漲。即使是在東北華北等主要糧食產區,玉米的價格也達到了一元或者突破了一元左右。而在南方非主產區,玉米的價格甚至高達1.1~1.2元。
  • 2020年主要糧食品種價格走勢展望
    綜合來看,筆者預計2020年國際糧價將小幅波動,總體呈現「強-弱-強」的走勢,全年國際市場糧食價格總體水平比2019年略漲3%左右。根據美國農業部最新的報告,2019/2020年度全球玉米產量預計減少1.13%,至11.09億噸,年度需求量11.27億噸,存在缺口1800萬噸,而上年度缺口為2300萬噸;本年度期末庫存下跌5.83%,至3.01億噸,庫存消費比26.7%,玉米庫存明顯高於15%的安全線。預計2020年玉米價格穩中略升。
  • 2021年玉米價格「勢不可擋」,連續3天上漲,農民要賣玉米嗎?
    導語:2021年玉米價格「勢不可擋」,連續3天上漲,農民要賣玉米嗎?在剛進入的2021年,元旦3天的假期裡,玉米價格卻沒有「休假」的意思,再次接續2020年的玉米上漲勢頭,這三天的玉米價格依然還是「勢不可擋」,多地玉米價格又創出了新高。
  • 年內狂漲35%!期貨價格已創歷史新高 玉米棒子究竟怎麼了?
    2020年9月全國生豬存欄環比增加2.87%,連續8個月增長。能繁母豬存欄環比增加2.62%,連續12個月增長。根據中國飼料工業協會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據截至10月9日已填報企業測算,2020年9月,飼料總產量2440萬噸,環比增長6.2%,同比增長18.1%。2020年前三季度,飼料總產量18256萬噸,同比增長7.8%。
  • 第六輪飼料漲價潮已來 飼料業望實現量價雙擊
    飼料業有望實現量價雙擊  據行業協會,截至9月6日已填報企業測算,2020年8月,飼料總產量2296萬噸,環比增長4.8%,同比增長14.9%,為2017年10月以來的最高單月產量。從品種看,8月豬飼料產量749萬噸,環比增長6.9%,同比增長46.3%,連續3個月同比增長。
  • 【國科快資訊】中國糧食進口需求「震撼全球市場」
    ,因為他們在國內短缺的情況下搜尋全球糧食供應,導致當地玉米價格創下歷史新高,預計將在2021年推高全球糧食通脹水平。 市場專業人士表示,中國的採購,以及其它主要生產國出現的問題,推動了全球玉米、小麥和大麥價格上漲——未來幾個月可能對依賴糧食的乳製品和肉類行業造成衝擊。
  • 玉米價格上漲近40%!15家飼料企業宣布漲價50—200元/噸,第9輪漲價...
    受飼料原料價格,及生產成本上漲的影響,此前全國已迎來8輪飼料漲價潮。而自12月初以來,正大、正邦、雙胞胎、特驅、漓源等超15家企業上調飼料價格,幅度在50—200元/噸,2020年第9輪飼料漲價潮來襲。市場人士認為,近期農產品價格大幅上行,與下遊需求旺盛有重要關聯。
  • 需求漸進恢復且趨勢加強 玉米上漲是主基調
    第一季度玉米市場解讀2019年的玉米行情走出一個「N」字型調整。全年漲跌波動不大,這與飼料消費的低迷有關。然而,市場格局開始出現變化。從今年一季度開始,大連玉米悄然呈現波動式上漲,儘管全球暴發新冠病毒疫情。這種獨立走勢得益於大連玉米是一個相對封閉的國內市場。
  • 玉米價格持續走高!臨儲持續高溢價!每噸380元!
    目前各個地區的玉米價格都持續走高。臨儲玉米四拍仍然是高溢價搶糧局面,儘管去庫支撐遠期價格,但當前的玉米市場風險已然不低了,出庫風險被忽視。玉米種植季天氣炒作敏感,變數仍存。需求方面,生豬養殖後期或將加速好轉;深加工企業陷入虧損。兩方面的因素越來越極端。
  • 國金證券:農作物受疫情影響有限 玉米及白糖存在產需缺口
    全球小麥供給較為寬鬆,從供給看,2019年小麥產量為7.64億噸,小幅上漲;總消費量維持穩定2019年為7.55億噸,庫存及庫存消費比也都維持穩定,2019年分別為2.87億噸、38.04%,全球小麥預期庫存消費比維持較高水平,若剔除中國數據則小幅下降,整體供給仍偏寬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