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玉米價格已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供需的數據缺口。未來的價格波動更可能來自行業上下遊的博弈和資金的推動。
新華財經12月30日電(記者馬悅然、關子儒)2020年,玉米價格空前大漲,隨著政策性玉米庫存餘量出清,玉米走向「後臨儲」時代。面對長達近一年的漲勢,12月以來,在各方出手調控玉米市場後,玉米期貨價格出現短暫降溫。但隨著拍賣溢價對玉米價格形成支撐,玉米市場又強勢反彈。機構分析,近月玉米仍將維持高位偏強運行。
新華財經記者調研了解到,在國內玉米價格「漲漲」不休下,國內外玉米價格倒掛、南北產銷區價格倒掛、生產價格倒掛等問題凸顯。分析人士表示,目前的玉米價格已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市場炒作的供需缺口的問題,未來的價格波動更可能來自行業上下遊的博弈和資金的推動,繼續上行缺乏動力,但2021年玉米價格或仍將處於高位區間運行。
國儲投放能否改變暴漲行情?
2020年以來,在國家玉米臨儲庫存拍賣殆盡、產不足需缺口預期以及高需求預期的作用下,玉米期貨與現貨價格持續攀高。據天下糧倉數據,12月初全國玉米現貨均價為2547元/噸,較1月底1821元/噸上漲726元/噸,漲幅39.87%。
正值秋糧上市高峰期,糧企與貿易商爭相玉米收購,抬漲玉米價格。為控制玉米市場過熱行情、平抑玉米價格過快上漲,12月中旬開始,玉米調控力度逐漸加大。
12月11日,國家臨儲玉米競價銷售吉林省2015年玉米57.6574萬噸。17日,黑龍江定向銷售國家臨儲玉米71.4516萬噸。22日,國家臨儲糧競價拍賣玉米10.3431萬噸。24日,黑龍江臨儲玉米定向邀標競價銷售95.6457萬噸。
玉米期貨市場價格終於有所鬆動。12月2日至15日,玉米主力合約跌4.21%,於15日錄得12月相對低點2556元/噸。然而,在短暫的回落後,期貨市場又重返猛烈上漲態勢,並於28日錄得2719元/噸的高點。
有市場人士反映,拍賣市場的高成交、高溢價,上漲的拍賣價格使價格底部再次確認,成為玉米價格的支撐點,甚至出現市場在調控的壓制下反彈的跡象。
據國家糧食交易中心數據,22日國家臨儲玉米拍賣平均溢價近200元/噸,成交價加出庫貼水的價格已高於市場流通的新季玉米價格。中糧期貨分析,按照黑龍江23號拍賣成交均價測算,加上出庫費、升貼水、運費,折算到廠成本2485元/噸,與黑龍江深加工當前收購價基本吻合。
現貨市場「火熱」,收購價格再上漲。市場人士表示,中儲糧部分糧庫近日開始收糧且部分報價達近年新高。如據24日消息,中儲糧公主嶺直屬庫開收玉米二等14水2620元/噸,折合1.31元每斤,是多年以來的最高價;中儲糧榆樹直屬庫開收玉米二等14水2470元/噸,折合1.235元每斤,也為歷史性高價。
東興期貨分析,農戶、糧食收購商和下遊加工企業惜售抬價將對玉米市場價格造成很大影響。
就目前產地銷售情況來看,根據天下糧倉數據,今年全國主產區售糧進度較去年偏快。整體來看,前期受颱風影響,東北地區部分倒伏玉米直接在田間地頭進行銷售,且今年每噸售價較去年同期高800元,農場售糧進度快於農戶,農戶趁高價出售部分玉米,剩餘計劃年後擇高價銷售,預計未來幾周售糧進度將趨緩,貿易商收糧意願較好,發貨較為緩慢,惜售情緒較農戶要高。
新華財經記者調研了解到,部分地區農民的惜售心理非常強。「吉林的部分農民現在過年也不怎麼缺錢,所以年前也不一定會集中售糧拉低價格。」吉林大北農農牧科技有限責任公司採購部經理李剛說。吉林西部地區,像松原、白城一帶,地趴糧比較多,所以銷售的節奏還是比較快。但是德惠、榆樹、九臺、扶餘等玉米主產區,收購情況相對偏難。
據中糧期貨統計,今年臨儲供給投放投放6230萬噸,總成交5910萬噸,總成交率95%。
中糧期貨分析,臨儲和定向邀拍階段性補充東北深加工企業庫存水平,一定程度上穩定了市場價格。但由於後期臨儲結餘有限,預計後期投放的供給將越來越少。離春節假期還有一個半月,節前半個月購銷市場基本停滯,在接下來的一個月時間內,預計現貨將維持高位偏強運行。
多個價格「倒掛」問題凸顯
新華財經記者調研了解到,隨著國內糧價上漲,特別是東北玉米價格持續上漲,國內糧食市場呈現出多個「倒掛」現象。
一是國內外糧價倒掛持續,玉米的進口成本優勢體現,大量進口玉米及替代品陸續到港。銀河期貨農產品分析師馬幼元表示,國內玉米價格漲幅過猛,而國外供應充足,價格相對平穩。「據數據顯示,美國一月份進口玉米價格為2100元/噸左右,與國內價差達到500-600元/噸。」
二是產銷區玉米價格持續倒掛。馬幼元表示,南北價格倒掛70-80元/噸。由於南方對進口玉米及其替代品需求增加,南方企業對北方玉米需求減少。而北方都是國產玉米,價格相對較高。「若南北玉米價格倒掛持續,則北方玉米在南方銷售困難,後期國產玉米價格上漲即缺乏動力。」
對此,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糧食儲備司司長秦玉雲也表示,由於玉米價格持續高位運行,市場風險正在逐步累積,對此市場一定要理性看待,心中有數,控制好經營風險。
三是部分企業出現生產倒掛的現象,即總成本已大於銷售價格。吉林博大生化有限公司供應部經理張強介紹,玉米的供應偏緊,企業現在有生產倒掛的現象。糧食價格的高位波動,給中小糧食貿易商的收購經營帶來直接壓力。「中小糧食貿易商現在手中不敢多囤,一般按照客戶訂單進行收購,為避免玉米價格過高會引起倒掛,企業會按照正常生產需求的進度收糧。」
市場供需 真缺口還是假炒作?
農業農村部市場與信息化司司長唐珂表示,推動今年玉米價格持續上漲的因素,一是生豬產能持續恢復,下遊玉米飼料加工需求向好,玉米消費明顯增加;二是玉米當年產需存在缺口,市場看漲預期增強,資本炒作和貿易商囤糧加劇;三是東北部分地區玉米因颱風倒伏,收穫成本增加。
總體來看,產弱需增成為市場炒作的焦點,一直以來強勢推動玉米價格上漲。
從供給來看,政策性玉米陸續投放市場。秦玉雲於12月3日表示,今年以來,已累計投放政策性玉米7000多萬噸,目前已基本完成出庫。此外,還輪出了一定數量的政府儲備玉米。「據了解,這些玉米相當部分進入了流通環節,並未加工消化。比如說,目前入統企業的自主商品玉米庫存同比增長近六成。再比如,在調研中大多數企業表示投放的政策性玉米年內用不完,初步推算將有3000萬噸左右結轉至明年使用。」秦玉雲說。
市場炒作的另一大因素在於玉米主產區遭遇颱風三連擊,減產預期給供給不足「添了一把火」。然而,2020年的玉米產量並未受過大影響。據國家統計局,2020年中國玉米總產量為2.6067萬噸,較去年2.6077萬噸的產量僅減少10萬噸。
此外,在進口方面,海關總署最新數據顯示,截至11月,中國已累計進口玉米904萬噸。進口對於供給形成一定的補充,但相對國內玉米總產量來說,佔比仍較小。
需求方面,隨著生豬產能逐漸恢復,飼用玉米的需求將逐漸加大。對此,唐珂表示,飼料缺口可以通過國際、國內兩個市場資源調劑來解決,包括玉米及大麥、高粱、玉米酒糟粕等玉米替代品進口,多措並舉解決飼料糧的供給問題。
瑞達期貨的年度報告顯示,玉米整體需求平穩增長。豬料是飼料需求主要拉動力,而玉米的深加工需求則可能相對低速增長。
雖然2020/21年度玉米供需存在供應缺口,但是有多種渠道以補充供應。一是玉米價格的保障使得小麥和大麥替代優勢凸顯,擠壓玉米飼料需求;二是2020 年拍賣成交玉米已流向現貨渠道,補充供給;三是不排除通過小麥和稻穀臨儲拍賣調控市場供應。此外,玉米價格高漲使得種植收入可觀,將驅動2021年農戶種植玉米面積積極性。
國信期貨農產品分析師覃多貴表示,當前玉米價格已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供需的數據缺口。未來的價格波動更可能來自行業上下遊的博弈和資金的推動。
具體來看,覃多貴認為缺少了臨儲玉米後,市場的定價將缺少有效錨定,而更多地基於市場參與者對於供需缺口的預期來情緒化定價。心理的作用將明顯放大。在社會庫存替代臨儲庫存的角色後,更容易出現越看漲後市,越不願出庫的情形,使得缺口預期自我強化。
總體來看,多數機構認為2021年玉米市場將維持高位震蕩,原因即市場對於產需缺口的預期。但是仍存在政策調控、進口量大增、新季玉米產量大幅增加等不確定因素將影響市場價格的波動。
聲明:新華財經為新華社承建的國家金融信息平臺。任何情況下,本平臺所發布的信息均不構成投資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