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仲淹文武雙全,為什麼沒能名列唐宋八大家?

2020-12-15 勇哥讀史

人們常說,「唐詩宋詞」。其實,唐朝和宋朝的散文創作,也是達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並湧現了大批優秀的散文家。其中,最為知名的當屬「唐宋八大家」。他們分別是:韓愈、柳宗元、歐陽修、蘇洵、蘇軾、蘇轍、王安石、曾鞏。

這個名單裡,為什麼沒有以散文創作見長的範仲淹呢?

範仲淹是北宋時期的著名文學家,生於989年10月1日,26歲考中進士,步入仕途。範仲淹一生仕途幾經浮沉,雖然官至參知政事(副宰相),但因為犯言直諫,屢次被朝廷貶斥,最終病逝於潁州知州任上。難能可貴的是,範仲淹文武雙全,既寫得一手漂亮的詩文,還曾經戍守西北邊疆,橫馬立刀,使得西夏軍隊不敢輕易進犯。

範仲淹未能入選唐宋八大家,是因為他的文章寫得不夠好嗎?

當然不是。

範仲淹一生創作歷程達40多年,著作甚豐,涉獵甚廣,在散文、詩歌、詞等領域都有上佳的表現。他的詩歌內容廣泛,風格明顯,代表著由唐音向宋調轉變的重要一環;他的詞作產量不高,僅有5首流傳到後世,但每一首都是膾炙人口精品之作。範仲淹的散文,更是值得大書特書。

1046年10月17日,58歲(虛歲)的範仲淹應好友嶽州(古巴陵郡)知州滕子京的邀請,為嶽陽樓寫一篇文章。範仲淹揮筆而就,寫下了流傳千古的《嶽陽樓記》。這篇文章,不是普通的旅遊記錄,而是借嶽陽樓的大觀,抒發出「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愛國情懷和「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豁達思想。文章裡面佳句迭出,產生了許多成語,而將記敘、寫景、抒情、議論融為一體的創作手法,將散文創作推向了一個全新的高度。嶽陽樓也因為範仲淹的這篇文章,揚名天下,成為天下四大名樓之一。

範仲淹一生創作的散文作品當然不僅僅是《嶽陽樓記》,《與唐處士書》《答手詔條陳十事》《與韓琦書》《靈烏賦》《上政事書》等文章都具有很高的流傳度。

要討論範仲淹未能入選唐宋八大家,得從唐宋八大家的來源說起。

在唐朝、宋朝、元朝,都沒有唐宋八大家這種說法。第一個提出唐宋八大家說法的,是明朝文學家朱右。朱右參與過《元史》的編撰,擔任過晉王朱棡的右長史。朱右曾經編輯過一本文集,名為《六先生文集》。說是「六先生」,其實共有8人,正是唐朝的韓愈、柳宗元,加上宋朝的歐陽修、蘇洵、蘇軾、蘇轍、王安石、曾鞏。朱右將蘇洵、蘇軾、蘇轍併為一家,故稱為「六先生」。

在朱右之後,各位文學家在編輯散文集時,多遵循《六先生文集》的選取原則。比如,明朝中期的儒學大師唐順之在其選輯的《文編》中,唐朝和宋朝的散文只取前面的八大家。明朝末年的散文家茅坤編選了一本《唐宋八大家文鈔》,在坊間流傳很廣,影響很大,從此唐宋八大家的說法就定型了。

那麼,朱右、唐順之、茅坤確定唐宋八大家時,遵循了什麼原則呢?

四個字:「古文運動。」

在漢朝以來,文學界流行的是工整嚴謹、辭藻華美的駢文。駢文比較注重形式技巧,如果運用得當,也能產生許多聲情並茂的佳作。比如唐朝文學家王勃創作的駢文《滕王閣序》,南北朝時期文學家庾信創作的駢文《哀江南賦》,都是駢文中的經典之作。

但是,優秀的駢文作品還是太少了,絕大多數駢文都是形式僵化、內容空虛的文章。針對這種情況,韓愈第一個提出「復古」的文學理論,反對駢文的創作手法,提出用散體作文,從而揭開了古文運動的序幕,因而被稱為「百代文宗」。

柳宗元比韓愈小5歲,他積極響應韓愈的倡議,繼續扛起古文運動的旗幟。在韓愈、柳宗元的影響下,駢文受到一波打擊。可是,當韓愈、柳宗元去世後,駢文死灰復燃。

到了宋朝初期,當時的文壇領袖歐陽修再次倡導古文運動,並以韓愈、柳宗元為學習的對象。同時,歐陽修沒有一概否定駢文的優點,而是將它的優點與古文的優點結合起來,為宋朝的古文運動開闢了一個更加廣闊的天地。

歐陽修利用其在文壇上的地位,影響了許多文學家。蘇軾、王安石、曾鞏曾經拜歐陽修為師,蘇洵、蘇軾、蘇轍為一門三傑,他們都投身到歐陽修發起的古文運動中,成為其中的佼佼者。

歐陽修、蘇洵、蘇軾、蘇轍、王安石、曾鞏參與的古文運動,給了駢文第二次打擊。此後,駢文在文學界的影響力日益衰落,雖然沒有徹底滅絕,但已經不復往日輝煌。

為了記錄韓愈、柳宗元、歐陽修、蘇洵、蘇軾、蘇轍、王安石、曾鞏對古文運動作出的貢獻,朱右、唐順之、茅坤先後將他們的作品收錄成冊,是一件順理成章的事情。

反觀範仲淹,他比歐陽修大18歲,在歐陽修面前屬於「文學前輩」,成名也遠遠早於歐陽修。歐陽修自然「領導」不了範仲淹,範仲淹也沒有參與這場轟轟烈烈的古文運動。朱右、唐順之、茅坤等人編選古文運動的領導者和參與者時,顯然就不會將範仲淹的名字寫進去。

相關焦點

  • 「宋朝文武第一人」之稱的範仲淹,為何沒能入選「唐宋八大家」?
    想必大家對於唐宋八大家:韓柳加歐陽,三蘇並曾王這一順口溜耳熟能詳,這八位是唐宋時期的名家,可謂是天下讀書人的楷模,他們的文章也非常受讀書人歡迎,自此以後他們的文章甚至成為了衡量古文優劣的標準。但唐宋時期有名的文學家絕不止八大家,宋代有一位文學家範仲淹,他的文學造詣絲毫不輸八大家,黃庭堅等人稱範仲淹為宋朝文武第一人。
  • 被認為是宋朝文武第一人的範仲淹,為何沒能入選「唐宋八大家」?
    說起唐宋八大家,大家應該非常熟悉,對這八位散文大家的名字也應該可以如數家珍,他們分別是柳宗元、韓愈、歐陽修、蘇洵、蘇軾、蘇轍、王安石、曾鞏八位,也稱「唐宋散文八大家」。
  • 寫出了《嶽陽樓記》的範仲淹,為何不是唐宋八大家?
    "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能寫出這樣千古名句的範仲淹,為何進不了唐宋八大家,他到底輸在哪裡?我也納悶,唐宋兩朝,文武全才的臣子並不少,可是,影響力能夠持續到現代的人,可就寥寥無幾了,而範仲淹正好是其中的一員。
  • 為何「唐宋八大家」宋佔六家?
    「唐宋八大家」是對我國唐、宋兩代八個著名散文家的合稱,他們是唐代的韓愈、柳宗元,宋代的歐陽修、蘇洵、蘇軾、蘇轍、王安石和曾鞏。最初將這八個作家的散文作品編選在一起刊行的是明初朱後的《八先生文集》,後來唐順之在《文編》一書中也選錄了這八個唐宋作家的作品。明朝中葉古文家茅坤在前者的基礎上加以整理和編選,取名《唐宋八大家文鈔》,共160卷。「唐宋八大家」從此得名。提倡唐宋八大家的作品和文風,這在明中葉是有深刻的政治背景的。
  • 新唐宋八大家排名
    新唐宋八大家排名第一名:韓愈韓愈:唐代唐宋八大家之首,配享孔廟之人。蘇軾評價:文起八代之衰,道濟天下之弱。配享孔廟之人,新唐宋八大家之一!代表作:《嶽陽樓記》歐陽修評價:公少有大志,每以天下為己任!王安石評價:一世之師,由初起終,名節無疵。
  • 唐宋八大家是哪八位 唐宋八大家排名 唐宋八大家記憶順口溜
    我國古代唐宋時期是人才輩出的時間段,這一時期唐詩宋詞都是非常有名的,同時也有很多唐詩宋詞作者也是非常有名的,為此唐宋時期出現了唐宋八大家一說。
  • 遼寧省博物館:走進「唐宋八大家」的世界
    這個唐宋文學界「天團」被後世稱為「唐宋八大家」,他們掀起的古文運動,使詩文面貌煥然一新,兼具文學革新和思想啟蒙的意義。12月2日,「山高水長——唐宋八大家主題文物展」在遼寧省博物館開幕。作為本年度最值得期待的展覽之一,「唐宋八大家主題文物展」吸引著來自各地的觀眾走進遼博,通過文物感受八大家綿延千年的文脈和雄唐雅宋的時代風採。
  • 唐宋八大家是哪八位
    唐宋八大家 唐宋八大家,又稱唐宋散文八大家:韓愈、柳宗元、歐陽修、蘇洵、蘇軾、蘇轍、王安石、曾鞏八位散文家的合稱。 八大家中蘇家父子兄弟有三人,人稱「三蘇」,分別為蘇洵、蘇軾、蘇轍,又有「一門三學士」之譽。故可用「唐有韓柳,宋為歐陽、三蘇和曾王」概括。另有歐陽修、蘇軾、曾鞏、王安石四人,稱為宋四家或宋朝古文四家。唐宋八大家乃主持唐宋古文運動的中心人物,他們提倡散文,反對駢文,給予當時和後世的文壇以深遠的影響。
  • 唐宋八大家裡誰的官職最大?
    基於「學而優則仕」的聖人教導,古代的文學家往往都是「貨賣帝王家」的官家(皇帝)的家人——官吏。文無第一,但(官)位有高低。唐宋最有名文豪當屬「唐宋八大家」,那這八位作家大IP誰位列第一呢?
  • 「唐宋八大家」簡介
    唐宋八大家,又稱為"唐宋散文八大家",是唐代和宋代八位散文家的合稱,分別為唐代柳宗元、韓愈和宋代歐陽修、蘇洵、蘇軾、蘇轍、王安石、曾鞏八位。明中葉唐順之所纂《文編》中,唐宋文也僅取八家。明末茅坤承二人之說,選輯了《唐宋八大家文鈔》共164卷,此書在舊時流傳甚廣,"唐宋八大家"之名也隨之流行。自明人標舉唐宋八家後,治古文者皆以八家為宗。
  • 「唐宋八大家」就有六位
    唐宋時期有八位文壇代表人物合稱「唐宋八大家」,蘇軾便是其中之一。「唐宋八大家」中蘇家一門佔去了三席,人稱「三蘇」,後世讚譽蘇家為「一門三學士」。 除了「三蘇」,「唐宋八大家」中宋代的另外三人也都出自宋仁宗在位時期。他們是:歐陽修、王安石、曾鞏。
  • 「唐宋八大家」緣何千年後聚首遼寧?
    「山高水長——唐宋八大家主題文物展」近日在遼寧省博物館開展,展覽展出與「唐宋八大家」主題有關的書畫、碑帖拓片、古籍、陶瓷等展品115件(組)。「山高水長——唐宋八大家主題文物展」近日在遼寧省博物館開展,展覽展出與「唐宋八大家」主題有關的書畫、碑帖拓片、古籍、陶瓷等展品115件(組)。開幕伊始便吸引了國內外文博界和公眾的廣泛關注,眾多遊客慕名前來打卡。一幅幅傳世書畫、一件件精品器物,帶你跨越千年,與「唐宋八大家」來一場穿越時空的相遇。
  • ...到「又見紅山」再到「唐宋八大家」,遼寧為什麼能連辦現象級大展
    十二月二日,由國家文物局和省委宣傳部共同主辦的「山高水長——唐宋八大家主題文物展」在遼寧省博物館盛大開展。透過一百一十五件(組)珍貴文物,向觀眾展現了「唐宋八大家」的精彩人生以及他們為代表的唐宋文化高峰。 展覽開幕伊始,即引起了國內外文博界和大眾的廣泛關注。
  • 唐宋八大家「聚首」遼博
    遼寧省博物館首次夜展、「唐宋八大家」的國寶級文物、高科技「雲」上看展…… 12月2日,「山高水長——唐宋八大家主題文物展」在遼寧省博物館開幕
  • 「唐宋八大家」
    宋代蘇軾稱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為唐宋八大家之首,與柳宗元並稱「韓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在思想上是中國「道統」觀念的確立者,是尊儒反佛的裡程碑式人物。NO.2柳宗元(773—819)
  • 寫給「唐宋八大家」的16首詩
    史上首個以傳世精品 展示「唐宋八大家」家國情懷 和時代風華的主題文物展 「山高水長——唐宋八大家主題文物展」 你打卡了沒?
  • 唐宋八大家主題文物展
    歐陽修的「醉翁之意」並非以宗師自居,八大家的另外五席由他來傾心推送。蘇洵以布衣之身承前啟後,曾鞏躬耕鄉野二十餘年而一鳴驚人,王安石兩度罷相而矢志不渝,蘇轍衣帶漸寬而疏蕩嗚咽。蘇軾更是把人生升華為行雲流水的詩章,為人為文均盪氣迴腸。七名進士,一介布衣,命運沉浮,未曾盟誓卻聲氣相通。「唐宋八大家」之間自始至終瀰漫著同僚情、父子心與師生誼。
  • 唐宋八大家人物詳講
    唐宋八大家,又稱唐宋古文八大家,是中國唐代韓愈,柳宗元和宋代蘇洵、蘇軾、蘇轍、王安石、曾鞏、歐陽修八位散文家的合稱。其中韓愈、柳宗元是唐代古文運動的領袖,歐陽修、三蘇等四人是宋代古文運動的核心人物,王安石、曾鞏是臨川文學的代表人物。韓愈是"古文運動"的倡導者,他們先後掀起的古文革新浪潮,使詩文發展的陳舊面貌煥然一新。
  • 曾鞏名氣不大,我們也沒讀過他什麼文章,為何躋身唐宋八大家
    「唐宋八大家」我們都知道。不過,這「八大家」中,有一個名字讓我們很疑惑,就是「曾鞏」。為什麼說「曾鞏」這個名字,讓我們很疑惑呢?「八大家」中,唐朝有兩人:韓愈和柳宗元。而後來,蘇軾雖然沒當成宰相,但也當過兩任尚書。蘇轍則實實在在當到了宰相。所以,這三父子,無論名氣和文章,選入這個名單中,也完全是沒有問題的。「八大家」中還剩下一個曾鞏。曾鞏的名氣很小,當的官也很小,而且我們幾乎也沒有讀過他的什麼文章。就算是讀過,似乎也沒有什麼印象。可是為什麼,曾鞏卻也能列入「唐宋八大家」的名單中呢?
  • 到底誰才能稱得上唐宋八大家之首?
    說到唐宋八大家大家應該都是知道,他們分別是唐代的韓愈、柳宗元,宋代的歐陽修、王安石、蘇洵、蘇軾、蘇轍、曾鞏這八位。唐宋八大家中有韓愈和柳宗元這兩人,他們被後人並稱「韓柳」。他們兩人都是著名的文學家、思想家,他們提倡先秦兩漢散文質樸自由,不受格式約束,他們都是古文運動的先驅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