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唐宋八大家,大家應該非常熟悉,對這八位散文大家的名字也應該可以如數家珍,他們分別是柳宗元、韓愈、歐陽修、蘇洵、蘇軾、蘇轍、王安石、曾鞏八位,也稱「唐宋散文八大家」。
從明代開始一直到有清一代,唐宋八大家逐漸成為天下讀書人的楷模,他們的文章也成為天下讀書人爭相學習的對象,「治古文者皆以八家為宗」,成為衡量古文優劣的準繩。
因此,唐宋八大家的聲名在古代古文(散文)界可謂如雷貫耳。但是,唐宋兩代古文界赫赫有名者絕不止這八位大家,比如宋代的範仲淹。
範仲淹是宋代著名的政治家、改革家、軍事家、文學家,單論其文學成就,縱然比不過韓愈、柳宗元、歐陽修、蘇軾,但與宋代的蘇洵、蘇轍、王安石、曾鞏等比起來,應該也是不遑多讓甚至遠超其上。畢竟,範仲淹是黃庭堅等人公認的宋朝文武第一人。
宋朝文武第一人範仲淹及其文學成就
範仲淹(989年-1052年)是宋代著名的政治家、改革家、軍事家,其文學成就在整個中國文學史中也是成就斐然,有《范文正公文集》傳世。
範仲淹一生詩作頗巨,僅在《全宋詩》中有記載的就有302首之多。他的詩作不僅數量多,而且大多意境高遠、詩意清新、恬淡質樸,是宋詩中的精品。
範仲淹在駢賦上成就非凡。範仲淹流傳下來的駢賦一共有35篇(一說38篇),他在駢賦上的成就不僅僅是這35篇作品,更重要的是,他是駢賦理論研究的開創者,他曾做《賦林衡鑑》一文,對駢賦創作進行理論總結,還對駢賦創作進行改革,提出「體勢」說。因此,在駢賦上,範仲淹也堪稱一代文宗。
範仲淹一生留下來的詞並不多,但是一首「碧雲天,黃葉地。秋色連波,波上寒煙翠。」的《蘇幕遮》被經久傳唱,他的《漁家傲》慷慨激昂,被視為邊塞詩詞中的名篇:
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嶂裡,長煙落日孤城閉。
濁酒一杯家萬裡,燕然未勒歸無計。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將軍白髮徵夫淚。
範仲淹最大的成就是在他的古文創作上。範仲淹現存古文有53篇表、173篇奏疏、12篇序、8篇論、8篇記、52篇墓誌碑銘。範仲淹的古文常常記敘夾雜抒情,文辭簡潔,收放自如。其中的《嶽陽樓記》是千古名篇,其中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更是被千百年以來的讀書人甚至是中國人視為家國情懷的圭臬。
不僅如此,範仲淹也主張詩文改革,他頒布了一系列的新政,支持和鼓勵北宋的古文創作,為推動宋代古文改革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範仲淹在政治、改革、軍事、文學等方面的巨大成就深受人們推崇。稍晚於範仲淹的北宋著名文學家黃庭堅(1045年—1105年)曾高度評價範仲淹,說:范文正公,當時文武第一人。南宋著名理學家朱熹評價範仲淹時說:「文正杰出之才…… 天地間氣,第一流人物。」南宋學者呂中、羅大經也有此論:
先儒論宋朝人物,以範仲淹為第一。(呂中,《宋史·宋仁宗五》)
國朝人物,當以範文正為第一,富韓皆不及。(羅大經,《鶴林玉露》》)
此後元明清幾代,持此同論者眾矣。不管後人評價如何,但是有一點,範仲淹文學成就尤其是古文成就非凡是古今學者的基本共識。
然而,文學成就尤其是在古文創作、理論研究、改革方面成就顯著的範仲淹卻未能入選「唐宋八大家」,這是為什麼呢?
難道真的如後人所說,明代編輯成就「唐宋八大家」之名的朱右(《八先生文集》)、唐順之(《文編》)、茅坤(《唐宋八大家文鈔》)等人存有故意打壓範仲淹之心?答案當然是否定的。
唐宋古文運動與唐宋派
自駢賦文體被創立以來,發展到隋唐時,駢賦追求聲律、辭藻華麗、排偶、用典已經發展到了極致,世人所作駢賦,大多內容空洞而言之無物。針對這種現象,以韓愈、柳宗元為首,他們高舉古文改革的旗幟,提倡恢復先秦和漢朝時的古文(相對當時流行的駢文,也稱散文),反對駢賦,主張文以載道,打破了當時陳腐的駢文一統天下的文學局面,給當時和中國後世的文學發展以深遠的影響。
此後,宋代的歐陽修、蘇洵、蘇軾、蘇轍、王安石、曾鞏也持類似主張,延續了唐代韓柳的古文主張。
韓愈、柳宗元、歐陽修、蘇洵、蘇軾、蘇轍、王安石、曾鞏等八人都是主持唐宋古文運動的領袖或者骨幹人物,無論是他們的文學主張,還是他們文學主張踐行的文學成果,都給當時和後世的讀書人以深遠的影響,為後世讀書人所推崇、學習和效仿。
自唐代韓愈、柳宗元推動古文運動開始,宋代宋代歐陽修、蘇洵、蘇軾、蘇轍、王安石、曾鞏等人在古文改革和古文創作主張上與韓柳基本一脈相承。在韓柳八人之後,與韓、柳等八人文學主張一致、學習和效仿這八位古文大家散文的讀書人宛然一派,人們將他們稱為「唐宋派」。
而甄選、定名唐宋八大家的明代朱右、唐順之、茅坤就是唐宋派的門人。
唐宋派門人,明代朱右、唐順之、茅坤甄選「唐宋八大家」的標準
韓柳等八人所提出的文以載道等文學主張也為當時及以後的科舉考試所吸收,一時間,一脈相承的韓柳八人的文章成為天下讀書人所爭相效仿的文學正宗,為天下讀書人所推崇。
作為唐宋派門人的明代朱右最開始選錄《八先生文集》時,是想把讀書人視為文學正宗的八大家古文編輯成冊,做成文章模板,方便天下讀書人學習、參加科舉考試。自朱右開始,推崇朱右的唐順之編輯了《文編》,推崇唐順之的茅坤編輯了《唐宋八大家文鈔》。
自明代朱右、唐順之、茅坤之後,「唐宋八大家」之名始成,唐宋八大家的文章開始被奉為天下文章的正宗。
就作為唐宋派門人的明代朱右、唐順之、茅坤等人而言,他們在甄選「唐宋八大家」時,所依據的標準是「唐宋派」的文學主張及其符合這些主張的古文成就,簡而言之,也就是說,他們甄選的標準有二:
其一,作者必須是唐宋派中人。
其二,作者必須是唐宋派的領袖或者骨幹人物。
範仲淹的古文主張及師承流派
範仲淹在古文改革、古文研究、古文創作上的確成就非凡,但是他的古文主張雖然價值取向同於韓柳唐宋派,但是與唐宋派有著明顯的區別。
範仲淹也主張宗經復古、文以明道,但是他更重視文章的政治教化作用,主張文章應該切於實而重於情,他的文學主張在《嶽陽樓記》於景、情、政治教化三者合一體現得一覽無遺。
在文學流派上,相對韓愈、柳宗元,範仲淹更加推崇楊雄、王勃、劉勰、白居易等人的文學主張。
所以,範仲淹不是唐宋派中人,更加不是唐宋派的領袖人物或者骨幹人物。範仲淹及其古文作品不被唐宋派門人明代朱右、唐順之、茅坤選錄也就順理成章了。
綜上,唐宋派門人,明代朱右、唐順之、茅坤等選錄「唐宋八大家」及其作品,選錄的基點是唐宋派(文學主張、領袖骨幹人物),範仲淹雖然文學成就非凡甚至大於唐宋八大家中的有些作者,但是範仲淹不是唐宋派中人,更不是唐宋派的領袖、骨幹人物,所以其人及其文章才沒有被朱右等人選錄。
而且,「唐宋八大家」定名是在明代朱右、唐順之、茅坤選錄文集之後,所以也無所謂範仲淹入選「唐宋八大家」之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