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 年滅絕 60 %,我們真要成地球最後一代人?

2021-02-25 36氪

2019年12月23日,被稱為「水中大熊貓」的長江白鱘宣布滅絕,而在一年前的3月,地球上最後一隻雄性北方白犀牛,在肯亞的野生保護區死去,僅剩下兩隻雌性白犀牛,無法繁衍後代。

根據生物多樣性中心(the Center for Biological Diversity)的說法,地球正處於「過去5億年的第6次大滅絕時期」,這也是「自6500萬年前恐龍滅絕以來,最嚴重的物種滅絕期」。根據一項國際研究顯示,自1970年以來,脊椎動物的數量平均減少了60%,滅絕速度是歷史平均值的至少1000倍。顯然,野生動物的快速滅絕,很大程度上是受到人類活動的影響。人類與動物、與自然並不身處於一場零和博弈,生物多樣性的問題,人與動物、人與自然關係的問題,已經成為不可迴避的全球議題。

圖片來自WWF《地球生命力報告2018》

2020是生物多樣性的「超級年」,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原計劃十月在昆明主辦,但讓人遺憾的現實是,在過去的經驗中,地球的生物多樣性問題,並沒有因國際合作而得到大幅改善, 地球比我們認為的更加脆弱。2010年《生物多樣性公約》締約方大會於日本愛知縣舉辦,大會上通過的諸多保護目標被統稱為「愛知目標」。但在十年後的今天來看,絕大多數的「愛知目標」都沒有被完成,而其中不少目標,情況甚至在惡化。根據《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顯示,目前世界上有30000多個物種瀕於滅絕。有生物學家曾經測算,按今天的物種滅絕速度,30年後將有五分之一的物種滅絕, 200-300年後,一半的鳥類和哺乳動物將會消失。這些數據都表明保護地球生物多樣性刻不容緩,正如世界自然基金會(WWF)《地球生命力報告》所言,「我們既是第一代清楚了解自然價值以及我們對自然產生何等影響的一代人,也可能是於事無補之前能夠力挽狂瀾的最後一代人」。2000年聯合國正式將每年5月22日確定為「國際生物多樣性日」。值得樂觀的是,如今有越來越多企業開始重視生物多樣性相關的CSR行為,踐行企業社會責任。在今年5月22日「國際生物多樣性日」到來之際,伊利QQ星攜手中國駐肯亞大使館、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及肯亞野生動物管理局,通過一場「雲」連線的互動方式,呼籲人類關注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

「雲」連線捐贈現場

在「雲」連線活動中,伊利集團還同步進行了《2019伊利集團可持續發展報告》英文版與《2019伊利集團生物多樣性保護報告》的發布,分享伊利在保護生物多樣性和推動可持續發展方面的實踐,並宣布伊利QQ星捐贈總價達456萬肯亞先令的物資,用於幫助非洲野生動物的保護工作。本次「雲」連線,也成為伊利QQ星「童心協力,共建和諧大自然」主題公益活動的最大亮點。通過伊利QQ星的物資捐贈,可以維持肯亞動物孤兒院日常運營, 直接保護獅子、大象這類大型野生動物及更多鳥類及小型野生動物的和諧生存。

通過此次伊利QQ星的「雲」連線,不僅代表著中國品牌在全球議題上的積極發聲,也向大眾傳達了「關注兒童健康成長」的品牌理念。在全球消費升級和用戶代際遷移的今天,新生代家庭消費者在選擇產品品牌時,也更加注重品牌的社會行動、 而非宣傳說辭。伊利QQ星通過此次「雲」連線活動,用品牌行動表達品牌主張,以收穫新生代家庭用戶的認可。

不難發現,伊利QQ星正在引領新生代的地球意識,以期望傳遞並塑造更加健康和諧的成長理念,將成長的視野投向整個地球狀態,這在乳業品牌中也並不多見。以「雲」連線為代表的地球行動,幫助伊利QQ星擴大了「關注兒童健康成長」的用戶感知,將兒童的個體成長與地球成長結合起來,提出人類與地球「命運共同體」的品牌主張,豐富並深化了品牌內涵。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活動在形式上亦有創新,據了解這是中國品牌首次採用「雲」連線形式進行的跨國公益事件,獲得了多家海外國家級媒體及媒體人的關注。

從小培養孩子的自然保護意識對人類及地球未來至關重要,伊利QQ星作為伊利旗下專注於兒童成長的品牌,陪伴近1億小朋友健康成長,因此也更加注重本次公益活動對兒童群體的影響。本次「雲」連線活動不僅能夠向世界傳遞非洲自然動物的真實生存狀態,還為小朋友們提供了足不出戶就能與非洲小動物親密互動的體驗,讓小朋友可以 深入非洲肯亞與野生動物直接對話,並直接參與到 保護動物的雲守護當中,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保護生物多樣性的價值所在。同時通過伊利QQ星的窗口,也為肯亞旅遊經濟發展、全球動物保護議題帶來更多關注。此外,伊利QQ星在本次活動中還通過線上線下結合、多媒聯動的方式進行整合營銷傳播。在活動同期,伊利QQ星以小朋友的視角推出了三支公益廣告,將大象缺水問題、獅子棲息地短缺問題、熊貓遭受飢餓問題,與小朋友的日常生活相結合,通過更加場景化的方式向孩子輸出「善待自然,就是善待自己」的核心觀念。與此同時,伊利QQ星在用戶終端的產品設計上,亦傳達了品牌的公益理念及互動創新,實現品牌傳播的一體化及全場景覆蓋。伊利QQ星推出了以大象、獅子、熊貓、斑馬、海豚五種動物面臨的問題為背景的公益新包裝。用戶在4月1日-10月1日期間,通過京東APP掃一掃功能,掃描包裝動物形象,就可以與動物進行AR趣味互動。通過這種寓教於樂及豐富趣味的方式,引導小朋友從小培養地球意識。 

AR互動畫面

自從2007年提出「綠色領導力」理念以來,伊利在生物多樣性保護方面的探索已經有14年,不僅成為中國首家籤署聯合國《企業與生物多樣性承諾書》的企業,還在東北保護溼地面積累計超過27萬平方公裡,在內蒙古累計改良4.6萬畝退化草原,通過眾多持續不斷的行動來推進生物多樣性保護。當然,生物多樣性保護是一個全球範圍的議題,絕非個人、單個企業、單個組織、單個國家可以直接完成的工作,也正是因此,需要各方力量的共同行動,通過更多元化的公益手段進行探索。同時,生物多樣性保護的重點不僅在於各方力量的參與,還在於為最終目標構建一個各方受益的框架機制,這樣才能不斷吸引各方合作,為生物多樣性保護注入源源不斷的新力量。伊利QQ星本次攜手中國駐肯亞大使館、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及肯亞野生動物管理局進行「雲」連線的活動,對於生物多樣性的保護又是一個新起點,未來更多的多元化公益行動,值得我們大家一起期待及參與。

相關焦點

  • 人類滅絕後地球的圖片,10億、50億年地球會怎樣?
    百科故事這是一篇關於人類滅絕後地球的圖文,你想知道當人類滅絕後地球會變成什麼樣的嗎,那你就需要觀看這篇文章,這也是給我們人類的警示,不要過分的破壞導致人類滅絕,廢話不多說,下面就讓我們通過人類滅絕後地球的圖片來了解下人類滅絕之後地球的樣子,親身感受人類滅絕後地球將變成什麼樣子。
  • 盤點世界上已經滅絕的4種生物,最後一個有50億隻卻還滅絕了
    在人類幾千年的歷史中,有新的生物出現,也有數不清的生物滅絕。今天就看看世界上已經滅絕的四個物種,最後一種原本竟有50億隻。第一,斯特拉大海牛(自1768年滅絕)。斯特拉大海牛是一種無防備的動物,能長到25.9英尺長(相當於是7.9米),成年的斯特拉海牛一般有3噸重。
  • 人類滅絕後,地球會怎樣?
    ,你想知道當人類滅絕後地球會變成什麼樣的嗎,那你就需要觀看這篇文章,這也是給我們人類的警示,不要過分的破壞導致人類滅絕,廢話不多說,下面就讓我們通過人類滅絕後地球的圖片來了解下人類滅絕之後地球的樣子,親身感受人類滅絕後地球將變成什麼樣子。
  • 恐龍統治地球1.6億年滅絕,人類比它們還弱小,什麼時候會滅絕?
    在人類產生之前,恐龍曾經作為地球的霸主,統治地球長達1.6億年,直到滅絕。在知道了恐龍的滅絕史之後,不少人也在擔心:人類會在什麼時候滅絕?恐龍的滅絕說起恐龍,相信大家一定不陌生,因為恐龍曾經作為地球的霸主,統治地球長達1.6億年。在電競圈,有著這麼一句至理名言:「一代版本一代神。」實際上,這句話放在生物圈也非常合適。在恐龍出現之前,地球上最早的生命出現在海洋,其後才慢慢發展到陸地。
  • 說一說地球歷史上的五次生物大滅絕
    你很可能讀過這段文字——法國科學家裡夫形象地把46億年的時間壓縮成了一天:這一天的前1/4 的時間,地球上是一片死寂;時針指向凌晨6時,最低級的藻類開始在海洋中出現,它們持續的時間最長;一直到了20時,軟體動物才開始在海洋與湖沼中活動;23時30分,恐龍出現,但只「露臉」了僅僅10分鐘便匆匆離去;在這一天的最後20分鐘裡,哺乳動物出現,並迅速分化;23時50分,靈長類的祖先登場
  • 生物滅絕的傷痛,地球要用1000萬年來撫平
    其實,在我們人類出現之前,類似的極端氣候事件(如極冷或極熱的氣候事件)在地球歷史上曾經出現過多次,最著名的便是五次生物大滅絕事件(包括:6600萬年前恐龍的滅絕)。顯生宙以來,地球上發生過的這五次生物大滅絕事件中,發生在2.52億年前的二疊紀末生物大滅絕事件,被譽為是顯生宙最大的生物滅絕事件。
  • 恐龍在地球生存1.6億年才滅絕,人類會在什麼時候滅絕?
    我們都知道,生老病死是這個宇宙中所有生物都難以逃脫的「魔咒」。就像恐龍,它們即便是擁有強大的身軀、極強的適應能力,最後依舊難逃滅亡的命運。事實上,如果從宏觀角度來看,擁有智慧並建立起文明的人類,其實和「統治」了地球1.6億年的恐龍並無區別,兩者都是誕生於地球的普通生物,這就意味著人類或許也會有滅亡的一天。
  • 滅絕即是永恆,世界地球日,緬懷這些消逝的非洲生靈
    4月22日是世界地球日,獻給所有地球上自然生物的節日。如果沒有突如其來的疫情,我們很希望能夠與大家一起,在非洲草原上共賞獸群奇觀,體味地球最壯麗、最神奇的景象。在倫敦動物園飼養的斑驢個體,圖片約攝於1870年當時,歐洲人捕捉並飼養了不少斑驢,有些運送到歐洲動物園中展出,有的被貴族飼養,當做拉車的異畜,人們認為斑驢比一般的斑馬「更馴服、更溫順」。然而這些飼養的斑驢由於條件惡劣,幾乎未能繁殖後代。1883年,最後一頭圈養斑驢在阿姆斯特丹去世,這也代表著斑驢的滅絕。
  • 2050年香蕉將會從地球上滅絕?這跟人類有莫大的關係
    吃香蕉具有很多益處根據統計,全世界每年消費的香蕉數量高達1000億根,平均每個人買4種水果的話,就有一種水果是香蕉,因此香蕉已經成為水果界的重要品種,如果失去香蕉對人們的生活會產生一定的影響,一直以為,香蕉這種水果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一種水果,我們不用擔心不會買不到香蕉,不過讓人擔憂的是,我們目前所消費的香蕉卻已經出現滅絕的危險
  • 地球不需要保護,人類能熬過大滅絕就不錯了
    更過分的是,由於甲烷的溫室效應是二氧化碳的23倍,在大量的甲烷被這些可惡的藍細菌分解為氧氣後,地球表面的溫度急劇下降,導致地球進入了地質史上最長的冰期,休倫冰期。整個地球,被冰封了長達3億年,溫度低至-50℃,生命幾乎死絕。所有的海洋都被厚厚的冰層覆蓋,連赤道都不例外,99%的物種滅絕,只有少數細菌靠海洋火山附近的熱量苟延殘喘。
  • 地球存在了46億年,真的只出現了我們這一代人類嗎?
    地球存在了46億年,地球是否存在史前文明,這一直是一個爭論不休的話題。每一位史學家都有自己的獨特見解。那麼,地球存在了將近46億年,真的就只出現了我們這一代人類嗎?一方面意見:人類之前沒有文明存在就是因為恐龍滅絕時在地層中留下了它們的化石,不然我們也不知道恐龍這種物種統治過地球2億年。如果有文明存在,就有它們存在過的東西留下來,不可能所有痕跡都沒有。雖然有調查認為,城市會在2萬年內被自然分解,但是遺蹟依然是有的,不然你怎麼知道古埃及的金字塔,那是5000多年前建造的,可以說再過5000多年也依然會矗立這裡,除非你把它給拆了。這就是文明的痕跡,只要在地球上大量存在,就一定會有痕跡留存。
  • 三疊紀大滅絕
    軟流圈的巖漿活動異常劇烈,在其中形成巨大壓力,最終巖漿噴湧而出,形成物種大滅絕,還將盤古大陸切割成兩半:勞亞古大陸和岡瓦納大陸。那時,恐龍已經出現,但並未成為地球霸主。似哺乳爬行動物在第三次物種大滅絕中受到重創,其中的一支在約2.25億年前進化成最早的哺乳動物,其餘的則在三疊紀中期銷聲匿跡。三疊紀真正的霸主是鱷。現在的鱷只有23種,而且形態大同小異。
  • 細思極恐的物種滅絕,50年已經消失了2/3,人類的孤獨還遠嗎?
    其中,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區的野生動物滅絕最嚴重,平均數量減少94%。報告稱,野生動物數量正出現「災難性的減少」,而且這一趨勢仍在持續,沒有放緩跡象。報告還警告說,地球生態系統的破壞正進一步威脅著100萬個物種,它們面臨著在未來數十年內滅絕的風險。
  • 地球上曾經出現的5次生物大滅絕,你知道有幾個?
    奧陶紀的存在時間有4200萬年,在4.8億年前到4.4億年前之間,專家根據地質勘探發現,奧陶紀是有史以來海侵最嚴重的時期,那個時候的海平面要比現在高出三四百米之多,那個時候雖然陸地上還沒有任何的動植物,但是海洋內卻另一番景象,無脊椎動物得到了空前的發展,甚至還出現了淡水植物。但是在奧陶紀晚期地球被外太空的伽馬射線擊中。
  • 世界地球日:看看地球46億年都發生了什麼
    說到地球的歷史,可能會讓人感到困惑又著迷。之所以感到困惑,是因為地球的歷史太久遠了(46億年),人類文明與之相比較,只是瞬息之間。但地球在漫長的46億年裡,過得並不乏味,經歷了大陸的聚合與分離、生物物種的大爆發與滅絕等一系列重大事件,去探尋這些事件的起因、過程及結果,又是令人著迷甚至回味無窮的。今天我們就一起回望地球歷史上發生過的那些重大自然事件。
  • 地球還有多長壽命?人類能統治地球多少年呢?
    而背後的因素都是人類在「推動之中」,所以人類真的出現了滅絕,那麼地球可能依然存在,壽命比人類或許還是要長很多。 而第六次的出現,不能夠排除人類就可以避開生物大滅絕的影響,因為我們需要吃,維護生態系統的動植物沒了,那麼「吃」的問題就很難解決,同時極端性的乾旱也會讓人無水喝,如何生存?
  • 第六次物種大滅絕悄然來襲,無人可以置身事外,學習拯救地球吧!
    「我們已經進入了第六次大滅絕。根據我們的研究和我們親眼所見,滅絕危機非常嚴重,我們所有人在未來10年到50年的行為將決定人類的未來。」但是物種滅絕中來就沒有停止過!非政府組織世界自然基金會(WWF)說,地球上每年有大約1萬個動物物種滅絕,瀕危動物物種數量翻倍。在5.5億年的地球演變過程中,已經經歷了5次的物種大滅絕。
  • 人類滅絕後地球會怎樣?八張圖片帶你看完人類消失的地球
    萬物都是有生命的,但是每個生命最終都會逝去,人類也是一樣的,最終都會滅絕。很多人都是十分好奇,人類滅絕後地球會怎樣呢?
  • 年輕一代已經不崇洋媚外了,崇洋媚外的多是50、60、70後?
    要培育中國的世界品牌,需要提高民族自信心,好在年輕一代已經不崇洋媚外了,也比較相信國內的產品。」宗慶後先生的話得到很多網友的認可,事實確實如此。我們家的孩子也是一個90後,我們也曾經探討過這個問題,確實像宗慶後先生說的一樣。我們中國的年輕一代已經跳出了所謂的西方話語權怪圈兒,而是根據現實更加理性地思考問題。他們不再擔心我們這麼做「西方會怎麼看?」
  • 已滅絕的17種國寶級動物的最後影像,58人守護最後一頭白犀牛
    已滅絕的17種國寶級動物的最後影像,58人守護最後一頭白犀牛原創 微風執杯煮酒上西樓 2020-10-02 23:16:43科學研究顯示,人類進化初始時期,地球上共有27億種動植物,而如今只剩下2億種,特別是工業革命以後的兩百多年來,滿打滿算是大多數人剛吃飽飯的時間,而同期野生動物滅絕速度加快了一百多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