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馬克思主義說中國話的他走了 著名馬克思主義哲學家、武漢大學原...

2020-12-15 荊楚網

2010年8月28日陶德麟教授在辦公室(資料圖)

□楚天都市報記者 柯稱 通訊員 吳江龍

哲學不是高懸在空中的太陽,一定要紮根大地;哲學家不能脫離人民,一定要關心人的命運。」5月24日下午,著名馬克思主義哲學家、教育家,武漢大學人文社會科學資深教授,哲學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陶德麟先生,因病醫治無效,在武漢逝世,享年89歲。

1978年,47歲的陶德麟教授奮力投入反對「兩個凡是」的理論鬥爭,「頂風」參加真理標準大討論,在全國產生重大影響。

陶德麟曾說,今生能做的就是和恩師李達一樣,致力於「讓馬克思主義說中國話」,如果有來生,他還願意做一名哲學教師。

師承李達

繼承膽識與銳氣

陶德麟祖籍湖北黃岡,1931年出生於上海。1949年至1953年在武漢大學經濟系學習,畢業後留校擔任時任校長李達的學術研究助手,歷任哲學系助教、講師、副教授、教授、系主任,1992年至1997年任武漢大學校長。

1953年,是李達就任武漢大學校長的第二個年頭。讀經濟而非馬哲的青年陶德麟,走進李達的屋裡,經過一番長談,成為這位把馬克思主義引入中國的先驅者的得力助手。

「搞馬克思主義的人要有堅持真理的品格,不能像擺攤的小販,天晴把攤子擺出來,下雨就收攤子。」恩師李達的這句話,影響了陶德麟的一生。

昨日,武漢大學哲學學院副教授、院長助理吳昕煒回憶,陶老在不同場合多次對後輩說起這段話,也曾用這句話教育過自己,讓吳昕煒終身難忘。

1955年夏,陶德麟寫了題為《關於「矛盾同一性」的一點意見》的論文,立時引起軒然大波。從哪個角度看,這都是一篇「大膽」的文章——批判鋒芒直指羅森塔爾、尤金合著的《簡明哲學辭典》,兩位作者皆是蘇聯的科學院院士。在那個學習蘇聯「老大哥」的年代,此舉無疑是挑戰權威。

這是陶德麟首次在學術界引發關注。此後他一生學術探索碩果纍纍、成就卓著,先後出版著作20多部,發表學術論文200多篇,為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發展作出了突出貢獻。

「筆有雷鳴道不孤」,這是多年老友、哲學家陳先達教授對他的評價。武漢大學在官方訃告中評價陶德麟——充分展現了一位當代中國著名哲學家關注國是民瘼、心繫民族興亡的擔當意識、愛智求真與憂國憂民高度統一的思想境界、「為萬世開太平」的理論情懷以及為追求真理而「九死無悔」的探索精神。

歷經劫難

投入真理標準大討論

1956年,25歲的陶德麟登上講臺,很快得到了學生們的喜愛。1961年,一項沉甸甸的使命落到了陶德麟肩上——協助李達,編寫中國人自己的馬克思主義哲學教科書。

1965年10月,38萬字的上卷《唯物辯證法》送審稿完成。然而,突如其來的厄運阻住了前路。

「文化大革命」開始了。李達遭到殘酷批鬥,兩個多月後含冤去世。陶德麟也在劫難逃,陷入了長達八年的批鬥、侮辱和勞動改造,幾次遇險,命懸一線。

「文化大革命」結束後,「兩個凡是」成為阻礙撥亂反正的政治柵欄。1977年,陶先生應邀赴北京參加紀念《實踐論》和《矛盾論》發表40周年的理論討論會,與理論界的一批同志達成了一個重要共識:「文革」的悲劇持續十年之久,主要是由於在真理標準問題上以「語錄標準」和「權力標準」取代實踐標準。不徹底摧毀這一哲學基礎,恢復「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的根本原理,實現撥亂反正將寸步難移。

《光明日報》評論員文章率先鳴炮之後,1978年7月,中國社會科學院召開「理論與實踐問題研討會」,開始了真理標準大討論。陶德麟應邀作了大會專題發言——《關於真理標準的幾個問題》,以極大的理論勇氣旗幟鮮明地批駁了「兩個凡是」,論證了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陶德麟還在《哲學研究》等刊物上,連續發表了多篇文章,並在全國作相關學術報告20餘場,對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作了令人信服的科學論證。

「當時,大家對『實踐是檢驗真理的標準』已基本接受,但對『唯一』二字仍有懷疑。老陶就是在這方面下了很大工夫,從理論上證明了真理標準的唯一性。」陶德麟的「老戰友」、武大哲學系教授朱傳棨感慨。

思想獨立

讓馬克思主義說中國話

改革開放後,「我們還需要馬克思嗎?」的論調曾一度出現,陶德麟接連寫下十餘篇文章,批駁謬誤,激濁揚清。

陶德麟說:「黑格爾說過,『我力求教給哲學說德語。』我們也必須『讓馬克思主義說中國話』——從中國實際出發提出問題,按自己的『坐標』研究問題,以簡明易懂的語言陳述問題。」

陶德麟認為,中國道路是中國人在解決中國問題的過程中自己「走」出來的。因此,他傾力探索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

「文革」結束後,陶德麟等人就在極其困難的條件下編纂出版了四卷本《李達文集》,系統地探討了李達先生在傳播馬克思主義理論和馬克思主義中國化事業中的傑出貢獻,開啟了新時期的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

陶先生善於用人們喜聞樂見的語言闡釋深奧道理,他多次尖銳地批評「用漢字寫洋文」、艱深晦澀、故弄玄虛的文風是一種病態。他曾說,正因為我們致力於教給馬克思主義哲學說中國話,以新的內容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哲學,它才成為中國人自己的哲學,才在中國的革命建設和民族復興的偉大事業中發揮了如此巨大的作用。

愛生如子

當校長一天工作14小時

陶德麟也是一位卓越的教育家。溫而厲,威而不猛,恭而安,是他留給後學的印象。

吳昕煒回憶,7年前他剛進武大時,對學生非常嚴厲。陶德麟就批評他,老師對學生不能太苛刻,不能一味批評,要想辦法多鼓勵,一步步來。

陶德麟當校長時,就是出了名的愛學生。家屬區停電、年輕教師評職稱、學生宿舍漏雨、退休教師要房子……這些繁瑣細碎的小事,他都要一管到底,常常一天工作14個小時。

在教學中,他一方面要求學生不要成為老師的「複製品」;另一方面,又要求他們學風嚴謹,言必有據。他批閱論文的意見有時長達上萬字,學生論文達不到合格水平,決不允許提交答辯。

「我當年論文修改到第三稿時,先生正住院手術,行動尤其說話很不便。我以為他會放寬些標準,不料,先生躺在病床上,照樣認認真真地看,仔仔細細地改,毫不苟簡。」山東理工大學法學院教授倪勇曾回憶。

2004年,陶德麟被遴選為武漢大學人文社會科學資深教授,2018年11月光榮退休。

筆耕不輟

一邊吸氧一邊討論學術

陶德麟的得意門生之一,武漢大學哲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何萍告訴記者,陶德麟一生奉獻給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近兩年身體狀況不佳,仍筆耕不輟,還出版了兩部著作。

何萍教授回憶了去年8月,她和恩師的最後一次面對面交流。「他有慢阻肺的老毛病,在家中要經常吸氧,那次會面他戴著氧氣管,和我談了兩個多小時。」何萍教授說,陶老師講到我們上世紀50年代就在努力探索馬克思主義中國化,但那段歷史被誤解了,他希望學生能接著研究下去,讓事實說話。

何萍教授說,疫情期間,陶老也十分關注抗疫的進展,曾打電話跟她說起,自己的外孫女成為抗疫志願者,全家都為她感到自豪。前陣子,陶老看到武漢疫情好轉,還在學院微信群裡發了一段視頻說,「這是武漢的勝利,更是全黨、全國的勝利,是我們每個人的勝利。」

「老師真是走得突然。當時那段視頻中,老先生還中氣十足,顯得非常精神。」昨晚,吳昕煒接受採訪時連說了幾聲「遺憾」——去年下半年,他曾約老師拍一段採訪視頻,但因為老師身體抱恙未能如願。吳昕煒表示,陶老的後輩會繼續他的研究。

部分內容綜合自《光明日報》《湖北日報》

相關焦點

  • 追憶著名馬克思主義哲學家陶德麟
    陶德麟凝神創作書法(資料圖)武漢大學供圖中新網武漢6月24日電 題:追憶著名馬克思主義哲學家陶德麟作者 馬芙蓉 吳江龍陶德麟先生追思座談會24日在武漢大學舉行,專家學者陶德麟是著名馬克思主義哲學家、教育家,武漢大學原校長、人文社會科學資深教授,哲學學院教授。他曾在1992年至1997年任武漢大學校長。2018年11月退休。2020年5月24日因病醫治無效在武漢逝世,享年89歲。他長期從事馬克思主義哲學教學和研究,是我國馬克思主義哲學界的著名前輩學者。
  • 上海哲學界追思陶德麟:他一生致力於讓馬克思主義說中國話
    將愛智求真與憂國憂民統一起來陶德麟先生是當代中國著名的哲學家、馬克思主義理論家、教育家,武漢大學原校長,武漢大學人文社會科學資深教授,哲學學院教授。與會者認為,陶德麟先生的一生,不僅始終致力於讓馬克思主義說中國話,而且傾注了極大的熱忱和心血從事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學科建設和人才培養工作,為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學科體系、學術體系和話語體系作出了傑出貢獻。
  • 中國當代著名馬克思主義哲學家陶德麟先生逝世
    中國社會科學網訊(記者明海英)5月24日晚,記者驚聞中國共產黨優秀黨員,著名馬克思主義哲學家、教育家,武漢大學原校長、人文社會科學資深教授,哲學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陶德麟先生,因病醫治無效,於2020年5月24日17時08分在武漢逝世,享年89歲。
  • 追憶著名哲學家、武漢大學原校長陶德麟教授
    他是新時代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的傑出代表,我國馬克思主義研究領域最前沿、最有影響的前輩學人之一。讓馬克思主義說中國話、說中國人民聽得懂的話,是他一生的追求。1978年,他以極大的理論勇氣投入反對「兩個凡是」的理論鬥爭,在克服重重阻撓後應邀參加全國真理標準討論會並作大會發言。
  • 著名馬克思主義法學家李龍因病在武漢逝世
    武漢大學供圖中新網武漢12月3日電 (馬芙蓉 吳江龍)武漢大學3日發布訃告,著名馬克思主義法學家、法學教育家、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和新中國法理學的重要奠基人、武漢大學人文社會科學資深教授李龍,因病醫治無效,於2020年12月2日15時45分在武漢逝世,享年83歲。李龍1937年1月24日出生於湖南省祁陽縣龔家坪鎮。
  • 著名馬克思主義法學家和法學教育家李龍逝世,享年83歲
    新京報訊(記者 楊菲菲)今天(12月3日)凌晨,武漢大學官方微信發布消息,稱著名馬克思主義法學家、法學教育家、武漢大學人文社會科學資深教授、武漢大學人權研究院院長李龍先生,因病醫治無效,於2020年12月2日15時45分在武漢逝世,享年83歲。
  • 特裡·伊格爾頓——當代著名馬克思主義文學理論家
    特裡·伊格爾頓(Terry Eagleton)(當代著名的西方馬克思主義文學理論家和具有獨特風格的文化批評家。出生於英國曼徹斯特附近的薩爾福一個工人階級家庭,1961年進入劍橋大學,在這所充滿貴族氣息的大學,出身工人階級的伊格爾頓倍感孤獨,於是投身於學校文化圈外的政治運動中。在校學習期間,伊格爾頓深受老師威廉斯的影響,閱讀和鑽研了馬克思本人以及「西方馬克思主義」(西馬)理論家的著作,並逐漸成長為一位馬克思主義批評家。)文學理論家,或許也包括其他學者可以分為兩大類:定居者和流浪者。
  • 武漢大學原校長陶德麟去世
    5月24日晚,武漢大學官網發布訃告,中國共產黨優秀黨員,著名馬克思主義哲學家、教育家,武漢大學原校長、人文社會科學資深教授,哲學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陶德麟先生,因病醫治無效,於2020年5月24日17時08分在武漢逝世,享年89歲。
  • 21世紀馬克思主義研究院參與主辦第二屆中國哲學家論壇
    南開新聞網訊(通訊員 賈蔡倫)日前,由中國辯證唯物主義研究會、南開大學·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21世紀馬克思主義研究院、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主辦,北京大學哲學系承辦的第二屆中國哲學家論壇在浙江桐廬縣召開。
  • 著名馬克思主義法學家、法學教育家李龍逝世,享年83歲
    著名馬克思主義法學家、法學教育家李龍逝世,享年83歲 澎湃新聞記者 鍾煜豪 2020-12-03 12:10 來源:澎湃新聞
  • 著名馬克思主義法學家和法學教育家李龍先生逝世
    著名馬克思主義法學家、法學教育家、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和新中國法理學的重要奠基人、中國法學會「全國傑出資深法學家」、湖北省「荊楚社科名家」、武漢大學人文社會科學資深教授、武漢大學人權研究院院長李龍先生,因病醫治無效,於2020年12月2日15時45分在武漢逝世,享年83歲。
  • 首屆世界馬克思主義大會 薩米爾·阿明:無法繞開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
    武漢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佘雙好指出,習近平總書記關於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系列重要表述,描述了當代中國人的精神追求和理想信念,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滋潤了當代中國人的精神基因,增強了我們走好中國道路的自覺與自信。 俄羅斯科學院哲學研究所研究員舍甫琴科的觀點在國外學者中頗具代表性。
  • 保研大數據|中國人民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院校簡介中國人民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成立於1996年,由始建於1964年的馬列主義發展史研究所、始建於1986年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研究所和始建於1958年的中共黨史系(1956年開始招生)組建而來,是國內最早成立的馬克思主義學院之一。
  • 「西方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傳播四十年的影響:第一屆中外馬克思主義...
    12月6日,由復旦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復旦大學當代國外馬克思主義研究中心主辦的「西方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傳播四十年的影響:第一屆中外馬克思主義比較研究論壇」學術研討會以線上線下相結合的形式舉辦。復旦大學校黨委副書記、馬克思主義學院黨委書記許徵出席會議並致辭,復旦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馬克思主義研究院院長李冉主持開幕式,來自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復旦大學、南京大學、武漢大學、同濟大學、蘇州大學、中南財經政法大學等高校的31位專家學者進行了主題發言,共話中外馬克思主義比較研究,來自全國高校的近千名師生觀看了線上直播。
  • 馬克思主義,深刻地改變了中國
    上海市委黨校馬克思主義學院執行院長王公龍教授說,在人類思想史上,很少有思想家能像馬克思那樣,時刻關注和思考人類的命運,特別是大多數人的命運,時刻關心受剝削、受壓迫勞苦大眾的命運,他的理論把無產階級解放和全人類解放當作最高追求。
  • 「心有所信方能行遠」 全國馬克思主義新聞觀論壇在復旦大學舉行
    論壇旨在打造一流的學界、業界和管理層的高端對話平臺,以期推動全媒體時代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的教學、研究與實踐。此次論壇由復旦大學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教學與研究基地、「復旦-清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聞學研究基地、紅色文化傳承與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教育聯盟聯合北京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華東師範大學傳播學院、重慶大學新聞學院等15所聯盟成員單位共同主辦。
  • 中國人民大學支持幫扶浙江工商大學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
    他指出,中國人民大學與浙江工商大學都是以人文社會科學類學科為主並見長的高校,兩校在辦學治校過程中形成了「高度重視學科建設,著力打造一流學科」的共同發展理念。根據雙方籤署的協議,中國人民大學將集聚統計、法學、工商管理、經濟學、公共管理和馬克思主義理論等「王牌」專業的優勢資源,重點支持浙江工商大學建設發展。
  • 世界著名新馬克思主義理論家薩米爾·阿明去世 享年86歲
    我將馬克思主義視為鬥爭的武器,而不只是一種理論。用馬克思那句著名的話來說就是:我們不僅要認識世界,更要改造世界。」這是薩米爾·阿明在《馬克思主義研究》中寫的一段話。據埃及Ahram Online網站8月12日消息,世界著名新馬克思主義理論家、全球化問題專家、埃及經濟學家薩米爾·阿明(Samie Amin)12日在法國巴黎去世,享年86歲。
  • 做新時代真正的馬克思主義信仰者——讀《偉大的馬克思》
    原標題:做新時代真正的馬克思主義信仰者 天津人民出版社 當代著名哲學家陳先達教授今年出了一本新書,即近日由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發行的《偉大的馬克思:做新時代馬克思主義者》。 陳先達是新中國培養的第一批馬克思主義理論家的傑出代表,尤其在馬克思主義哲學史方面有精深的研究和著述。他曾任中國人民大學哲學系主任,被譽為「行走的馬列字典」。 2010年10月,中國人民大學舉行陳先達教授從教五十五周年學術研討會時,時任教育部部長袁貴仁發賀信。2016年,陳先達榮獲「第五屆吳玉章人文社會科學終身成就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