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又名血淚史,抗爭史,起落落起落落落落起史
PART.1 總括20世紀,中國科幻的發展大致在時間上劃分為兩個時期,每一時期由一個佔有主導地位的理論所統治。
第一時期起源於1902年,而第二時期起源於1979年。代表作家有星河、劉慈欣、王晉康、韓松等。
--第一時期
起源於1902年。當年,魯迅在《月界旅行·辯言》中透露出非常欣賞西方的科學技術,希望能向國人廣泛傳播的態度
【由於過分懼怕科學讀物的文本在的中國讀者中無法獲得接受,魯迅希望科幻小說這種載體,能以糖衣炮彈的方式將先進的西方科學技術傳達給國民。「普及科學知識」於是成了將近90年漫長歲月中中國科幻小說存在的中心價值。】
這種「利用科幻小說進行科學普及」觀念的泛濫,還受到大量引進蘇聯科幻小說理論的影響,並被中國政治生活中一些不可理喻的因素所強化。【以下會詳細講到】可以說,從1902起到1979止,中國科幻創作一直處於某種「功利主義」的時代。其將科幻文學中的「科普功能」不適當地誇大,使其成為創作的主導價值。這種價值取向,對中國科幻小說的發展,造成了巨大的災難,並直接限制了作家的創作,限制了公眾對科幻文學形式的理解。
--第二時期
起源於1979年。當年,童恩正在《人民文學》發表了《我對科幻文藝的看法》。這個短文結束了「功利主義」時期,開創了第二時代。
(童恩正科幻作品「珊瑚島上的死光」)
第二時代要求科幻小說找到比科學普及更加根本的價值觀念,童恩正認為,這種新的價值可能是去「普及科學的人生觀」。一些後繼者進而用自己的創作實踐系統地提出,科幻小說「應該是」一種根植於現代、根植於當前生活的文學作品,更重要的是,它應當緊密地結合「中國當代的社會現實」。
在這樣的理論指導下,作家逐漸從科學普及的中心視點轉移到人性和現實的中心視點。他們甚至認為,科學是無關緊要的,全面地面對現實,「關注當前」、「向主流文學靠攏」、「比主流文學更先走向世界」才是科幻文學的主要運作方向。在這樣方針的指導下,科幻小說在社會認識深度上得到了大的提高,但逐漸遠離了科學本身和科學探索過程為文學造就的獨特話語環境。
PART2.分段概述
為中國科幻敲響第一聲鑼鼓的是思想家、著名學者梁啓超。本世紀初葉,他用文言文翻譯了凡爾納的《十五小豪傑》。從那時算起中國科幻可以說已經走過了一個世紀的歷史。
1903年,在日本弘文書院留學的青年魯迅將凡爾納的科幻小說《大炮俱樂部》和《地底旅行》由日文,用文言文的體例翻譯成中文。
(左:梁啓超;右:魯迅)
中國最早的原創科幻小說是1904年發表的《月球殖民地小說》,作者筆名「荒江釣叟」。著名作家老舍也創作過一本名為《貓城記》的具有科幻色彩的小說。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科幻文學仍然以欣欣向榮的姿態發展。這一時期的文學體裁更接近科普小說,大多是向低年齡段讀者普及科學知識和預構社會主義國家的美好未來。在主題上比較接近於同時期的蘇聯「社會主義文學」風格。在文化大革命中,中國大陸的科幻文學的發展陷入停滯。】
上世紀50年代,當時的中國全面學習蘇聯體制,蘇聯文學中有科幻這個門類,中國也要有。其實,科學幻想小說一詞就是翻譯自俄文。1954年,鄭文光發表《從地球到火星》,成為中國科幻小說第一次高潮到來的標誌。繼鄭文光之後,大陸出現了一大批科幻作者。
【中國科幻文學之父:鄭文光】
到了60年代,科幻小說被看做是「唯心主義」,在文革中,科幻作者受盡折磨,四川地質學院教師劉興詩因為六篇科幻小說吃盡苦頭,發誓決不再寫任何文章。
文革結束後的1977-1983,是[中國科幻的黃金六年],科幻創作也有了回暖跡象。可正當中國原創科幻要重新蓄勢待發醞釀突破時,1983年「清除精神汙染」運動開始了。
在這場運動中,科幻在行政上被定性為「精神汙染」 「資產階級自由化思潮,正在嚴重地侵蝕著我們的某些文學創作。」一時間,所有的科幻出版部門風聲鶴唳,噤若寒蟬,相關雜誌紛紛停刊整頓。最嚴重的時候,中國沒有一個地方能夠發表一篇科幻小說。【鄭文光成為第一個倒下的科幻作家,隨後,葉永烈退出科幻界,童恩正出國,其他科幻作家紛紛封筆。】
這次運動使中國科幻再次元氣大傷,發展至今也沒完全恢復。
草創之初,戰亂不止,隨後又經歷種種政治運動,將要發力之時,又逢各種通俗文學、網絡文學如雨後春筍般佔領市場,科幻小說只能守著自己的一畝三分地,在小圈子裡有一些影響力, 社會大眾沒有了80年代初對科幻的熱情。
直到90年代中期,國內基本上只有一家《科幻世界》雜誌社,還能是致力於科幻小說的。
1993年,《科幻世界》 出現了一篇《亞當回歸》。它的作者是王晉康。
此後的每一年,王晉康都有數量可觀的佳作發表在《科幻世界》上,可以說是以一人之力,重新推開了中國科幻小說的大門。
1999年,還是在《科幻世界》,《鯨歌》 出現了,它的作者是劉慈欣。
中國科幻的第二個黃金時代終於到來了,21世紀十幾年來,王晉康與劉慈欣兩個人,一前一後,把中國科幻小說的質量不斷推向新的高峰。
PART3.現在科幻文學發展至今,經歷了無數次起落。
科幻從業者是從黑洞中逃逸的粒子,是把頭腦獻給了知識祭壇的「朝聞道,夕死可矣」
以至於我們看見了「何慈康松」科幻小說四大天王,看到了科幻小說影視化………
宇宙很大,生活很大。
我們還會再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