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向|中國科幻發展史

2021-02-15 幸福逐夢12班

注意!又名血淚史,抗爭史,起落落起落落落落起史

PART.1 總括

20世紀,中國科幻的發展大致在時間上劃分為兩個時期,每一時期由一個佔有主導地位的理論所統治。

第一時期起源於1902年,而第二時期起源於1979年。代表作家有星河、劉慈欣、王晉康、韓松等。

--第一時期

起源於1902年。當年,魯迅在《月界旅行·辯言》中透露出非常欣賞西方的科學技術,希望能向國人廣泛傳播的態度

【由於過分懼怕科學讀物的文本在的中國讀者中無法獲得接受,魯迅希望科幻小說這種載體,能以糖衣炮彈的方式將先進的西方科學技術傳達給國民。「普及科學知識」於是成了將近90年漫長歲月中中國科幻小說存在的中心價值。】

 

這種「利用科幻小說進行科學普及」觀念的泛濫,還受到大量引進蘇聯科幻小說理論的影響,並被中國政治生活中一些不可理喻的因素所強化。【以下會詳細講到】可以說,從1902起到1979止,中國科幻創作一直處於某種「功利主義」的時代。其將科幻文學中的「科普功能」不適當地誇大,使其成為創作的主導價值。這種價值取向,對中國科幻小說的發展,造成了巨大的災難,並直接限制了作家的創作,限制了公眾對科幻文學形式的理解。

 

--第二時期

起源於1979年。當年,童恩正在《人民文學》發表了《我對科幻文藝的看法》。這個短文結束了「功利主義」時期,開創了第二時代。

(童恩正科幻作品「珊瑚島上的死光」)

第二時代要求科幻小說找到比科學普及更加根本的價值觀念,童恩正認為,這種新的價值可能是去「普及科學的人生觀」。一些後繼者進而用自己的創作實踐系統地提出,科幻小說「應該是」一種根植於現代、根植於當前生活的文學作品,更重要的是,它應當緊密地結合「中國當代的社會現實」。

      在這樣的理論指導下,作家逐漸從科學普及的中心視點轉移到人性和現實的中心視點。他們甚至認為,科學是無關緊要的,全面地面對現實,「關注當前」、「向主流文學靠攏」、「比主流文學更先走向世界」才是科幻文學的主要運作方向。在這樣方針的指導下,科幻小說在社會認識深度上得到了大的提高,但逐漸遠離了科學本身和科學探索過程為文學造就的獨特話語環境。

 

PART2.分段概述

為中國科幻敲響第一聲鑼鼓的是思想家、著名學者梁啓超。本世紀初葉,他用文言文翻譯了凡爾納的《十五小豪傑》。從那時算起中國科幻可以說已經走過了一個世紀的歷史。

1903年,在日本弘文書院留學的青年魯迅將凡爾納的科幻小說《大炮俱樂部》和《地底旅行》由日文,用文言文的體例翻譯成中文。

                      (左:梁啓超;右:魯迅)

中國最早的原創科幻小說是1904年發表的《月球殖民地小說》,作者筆名「荒江釣叟」。著名作家老舍也創作過一本名為《貓城記》的具有科幻色彩的小說。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科幻文學仍然以欣欣向榮的姿態發展。這一時期的文學體裁更接近科普小說,大多是向低年齡段讀者普及科學知識和預構社會主義國家的美好未來。在主題上比較接近於同時期的蘇聯「社會主義文學」風格。在文化大革命中,中國大陸的科幻文學的發展陷入停滯。】

上世紀50年代,當時的中國全面學習蘇聯體制,蘇聯文學中有科幻這個門類,中國也要有。其實,科學幻想小說一詞就是翻譯自俄文。1954年,鄭文光發表《從地球到火星》,成為中國科幻小說第一次高潮到來的標誌。繼鄭文光之後,大陸出現了一大批科幻作者。

           

【中國科幻文學之父:鄭文光】

到了60年代,科幻小說被看做是「唯心主義」,在文革中,科幻作者受盡折磨,四川地質學院教師劉興詩因為六篇科幻小說吃盡苦頭,發誓決不再寫任何文章。

文革結束後的1977-1983,是[中國科幻的黃金六年],科幻創作也有了回暖跡象。可正當中國原創科幻要重新蓄勢待發醞釀突破時,1983年「清除精神汙染」運動開始了。

在這場運動中,科幻在行政上被定性為「精神汙染」 「資產階級自由化思潮,正在嚴重地侵蝕著我們的某些文學創作。」一時間,所有的科幻出版部門風聲鶴唳,噤若寒蟬,相關雜誌紛紛停刊整頓。最嚴重的時候,中國沒有一個地方能夠發表一篇科幻小說。【鄭文光成為第一個倒下的科幻作家,隨後,葉永烈退出科幻界,童恩正出國,其他科幻作家紛紛封筆。】

這次運動使中國科幻再次元氣大傷,發展至今也沒完全恢復。

草創之初,戰亂不止,隨後又經歷種種政治運動,將要發力之時,又逢各種通俗文學、網絡文學如雨後春筍般佔領市場,科幻小說只能守著自己的一畝三分地,在小圈子裡有一些影響力, 社會大眾沒有了80年代初對科幻的熱情。

直到90年代中期,國內基本上只有一家《科幻世界》雜誌社,還能是致力於科幻小說的。

1993年,《科幻世界》 出現了一篇《亞當回歸》。它的作者是王晉康。

此後的每一年,王晉康都有數量可觀的佳作發表在《科幻世界》上,可以說是以一人之力,重新推開了中國科幻小說的大門。

1999年,還是在《科幻世界》,《鯨歌》 出現了,它的作者是劉慈欣。

中國科幻的第二個黃金時代終於到來了,21世紀十幾年來,王晉康與劉慈欣兩個人,一前一後,把中國科幻小說的質量不斷推向新的高峰。

PART3.現在

科幻文學發展至今,經歷了無數次起落。

科幻從業者是從黑洞中逃逸的粒子,是把頭腦獻給了知識祭壇的「朝聞道,夕死可矣」

以至於我們看見了「何慈康松」科幻小說四大天王,看到了科幻小說影視化………

宇宙很大,生活很大。

我們還會再見的

相關焦點

  • 「河南的文化底蘊是科幻的寶庫」——專訪中國科普作家協會科幻專...
    ▲當代著名科幻作家、中國科普作家協會科幻專委會主任韓松  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尹江勇 溫小娟  「河南是中華文明的發源地,埋藏了中華文明的大量密碼。科幻作品本身是對於文明演化的一個描述,我覺得河南的很多東西都能夠變成很好很厲害的科幻題材。」9月26日,當代著名科幻作家、中國科普作家協會科幻專委會主任韓松面對記者的採訪,毫不掩飾自己對河南這片土地的欣賞。  溫文爾雅,思維敏銳,是被譽為當代中國科幻「四大天王」之一的韓松給人留下的印象。
  • 阿西莫夫:科幻、科普、神秘主義?
    我算不上「阿迷」,但讀過他的不少作品,對他在科幻、科普兩界的段位,都還有些領略。因為在中國「阿迷」不少,其中幾位高段位的我還都頗有交往,關於阿氏生平的一般情形,科普界的新老「阿迷」們早就寫過許多文字,本文就從略了。阿西莫夫以科幻小說起家,但中間有一段時間作別了科幻創作,致力於科普創作,再次使他大名鼎鼎。
  • 2020中國科幻大會聚焦科幻電影發展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陳劍/攝本報訊(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邱晨輝)11月1日,2020中國科幻大會在北京開幕,此次大會主題為「科學夢想 創造未來」,由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和北京市人民政府共同主辦,國家電影局指導。大會採取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進行。
  • 科普科幻作文大賽:用科幻推動創新
    「七年前,我們為什麼要策劃中學生科普科幻作文大賽,其實想法很簡單,就是想為推動創新來做點什麼事情。」9月17日,在「全國中學生科普科幻作文大賽」合作發布儀式上,大賽組委會主任李凌己向記者這樣說到舉辦比賽的初衷。
  • 葉永烈科普科幻創作思想與實踐座談會召開
    葉永烈先生一生筆耕不輟,創作了3500萬字作品,科普科幻作品多達1000餘萬字。代表作《十萬個為什麼》《小靈通漫遊未來》等作品啟迪了一代又一代青少年,為廣大人民群眾提供了寶貴精神文化食糧,為中國科普科幻事業發展和全民科學素質提升做出了卓越貢獻。孟慶海在致辭中表示,葉永烈先生秉持科學精神,堅守藝術理想,恪守為民情懷,其卓越貢獻和大師風範令人感佩。
  • 葉永烈科普科幻創作思想與實踐 座談會在京滬連線召開
    中國日報北京6月11日電(記者 張洋菲) 由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主辦,中國科普研究所、中國科普作家協會、上海市科普作家協會、少年兒童出版社承辦的「葉永烈科普科幻創作思想與實踐座談會」於6月10日下午在京滬兩地視頻連線同步召開。
  • 2020中國科幻大會開幕 中國科幻電影將進入怎樣的發展新階段?
    一系列促進中國科幻產業發展的相關舉措也陸續發布。在這些措施的支持下,中國科幻電影將進入怎樣的發展新階段?&nbsp&nbsp&nbsp&nbsp2019年,一部《流浪地球》開啟了中國科幻電影的時代。它打破了以往好萊塢科幻電影在中國科幻電影市場上的壟斷地位。在此之後,《上海堡壘》《瘋狂的外星人》等陸續上映,中國科幻電影在不同類型上都做了積極嘗試。
  • 國家電影局推出「科幻十條」!鼓勵科幻電影發展​!
    近日,國家電影局、中國科協印發《關於促進科幻電影發展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若干意見》),提出將科幻電影打造成為電影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增長點和新動能,把創作優秀電影作為中心環節,推動我國由電影大國向電影強國邁進。
  • 從科學到科普,從科普到科幻
    但他最近一次「火出圈」卻是因為寫了一本科幻小說《月球旅店》。這本書獲得了第六屆「中國科普作家協會優秀科普作品獎」。當然,作為一個科幻作品,作者也融合進了一定的技術跨越與想像,讓人感到虛實交織,從而更加具有真實感」。從科學到科幻,從科學家到作家,吳季有怎樣的心路歷程?記得俄羅斯科學家、著名的人類航天之父齊奧爾科夫斯基說過這樣一句話:首先一定是信念、夢想,甚至是傳說、故事;其次,是科學的計算;最後,才是終極夢想的實現。
  • 第二屆大學生科普科幻徵文大賽開始啦!
    近日,由中國科普作家協會和長三角科普創作聯盟指導,江蘇省科普作家協會和江蘇省科學傳播中心主辦,江蘇省科普作家協會科幻專委會和南京工業大學機械學院承辦的第二屆江蘇省大學生科普科幻徵文大賽在南京工業大學拉開帷幕。
  • 「科幻十條」扶持政策推出,中國科幻電影還要過幾道關?
    新京報訊(記者 倪偉)近日,國家電影局、中國科協印發《關於促進科幻電影發展的若干意見》,提出將科幻電影打造成為電影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增長點和新動能。《若干意見》提出了對科幻電影創作生產、發行放映、特效技術、人才培養等加強扶持引導的10條政策措施,被稱為「科幻十條」。
  • 一流科幻、系統科普、人文解讀,在硬核科幻科普中體會科學之美...
    而學習「如何在經驗之外學習」,超越現實又有嚴謹的科學邏輯一流的科幻科普作品能給到! 一套牛書!硬核科幻科普 《藏在科幻裡的世界》 這樣「剛」的科普科幻讀物第一次見
  • 2020中國科幻十大事件
    沿襲前幾年的體例,每項事件還附上關鍵詞和相關事件,以點帶面,方便讀者全面把握中國科幻的發展趨勢。除第一條外,其餘均按事件發生時間排序。  以兒童文學、科幻、科普文學及紀實文學為主要創作內容。曾任中國科學協會委員、中國科普創作協會常務理事、世界科幻小說協會理事。他的科幻代表作品有《小靈通漫遊未來》《腐蝕》、「金明戈亮探案集」等。葉永烈去世後,科幻科普界同仁深感震驚和悲慟,他們紛紛通過撰寫文章和舉辦活動的方式悼念緬懷這位科幻泰鬥。中國科普作協科幻創作研究基地年會特設「歷久彌新——葉永烈科幻作品的時代意義探討」以緬懷葉永烈。
  • 全國中學生科普科幻作文大賽牽手有道精品課 頂尖科幻作家在線授課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中青在線記者 張膠)9月17日,全國中學生科普科幻作文大賽主辦單位中國科普作家協會、承辦單位清大紫育與有道精品課在京舉行籤約儀式,共同搭建培養中學生的科學素養、創新能力與寫作能力的平臺。
  • 中國科幻,離輝煌還有多遠?
    對於優秀科幻作品的價值,在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普作家協會理事長周忠和看來,科幻本身未見得要折射多少科學知識,但一定會激發想像力、激發對未知世界的探索欲和對科學的熱愛。 在他看來,科幻還能夠幫助人類更深層次思考、認識和理解社會以及未來。「例如人工智慧、生命技術等領域目前發展非常快,很多倫理問題現在都凸顯出來了,通常情況下社會應對這樣的倫理問題是不及時的。
  • 中國科幻,離輝煌有多遠
    在中國科學技術協會科普部副部長廖紅看來,科幻以文學藝術的形式全面串起了過去和現在,串起了好奇心、想像力、科技以及對人生、價值、世界的認知、理解和判斷。「去年《流浪地球》引爆了國人對科幻的熱情。許多科技工作者對電影涉及的科技知識也進行了全面解讀,這在社會上又掀起了一波科普、科幻的高潮。
  • 2020中國科幻大會精彩內容看點曝光
    7大專題論壇  科影融合與中國科幻電影未來發展研討會  組織有關各界專家就「科幻十條」和中國科幻電影發展進行深入的研討,推動對科影融合事業、中國科幻電影產業持續深入調研及實踐探索,研究將文件精神落實為服務和推動中國科幻電影發展的實質性舉措。
  • 劉慈欣:科幻的原力
    編者按:詹姆斯岡恩堪稱科幻研究泰鬥,他在《交錯的世界——世界科幻圖史》中如數家珍地討論了影響整個科幻小說流派,以及在科幻小說發展道路上發揮作用的作者和代表作品,為不斷變化的科幻小說勾勒出清晰的脈絡。《交錯的世界——世界科幻圖史》中文版日前由世紀文景出版,本文為科幻小說家劉慈欣為中文版所作的序。
  • 《人物專欄》中國科幻人物博覽
    >七、中國少兒科幻作家——十二員大將組成的強大方陣八、引領潮流的的科幻活動家——中國當代科幻的領軍人物註:本文統計數據主要來源於《中國科幻總目錄》(來自網絡)《科幻世界雜誌總目錄》(來自網絡)《新科幻目錄》(來自網絡)《中國銀河獎歷屆獲獎名單》(時光幻象科幻博物館藏)《全球華語科幻星雲獎獲獎全名單》(時光幻象科幻博物館藏)《20世紀中國科幻小說史
  • 2020中國科幻大會開幕 多部門加強科幻電影科學把關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北京11月1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邱晨輝)今天,2020中國科幻大會在北京開幕,此次大會主題為「科學夢想 創造未來」,由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和北京市人民政府共同主辦,國家電影局指導。大會採取線上線下相結合方式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