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火炮有多強?二戰時還可一彈擊沉日艦,為何甲午戰爭卻慘敗?

2020-12-12 毒蛇說歷史

甲午戰爭,清朝海陸軍接連慘敗,最後被迫籤訂了至今不堪入目的《馬關條約》。李鴻章把失敗的主要原因歸之於武器裝備的落後,稱:"行軍制勝,海戰惟恃船炮,陸戰惟恃槍炮,稍有優拙,則利鈍懸殊。倭人於近十年來,……船械愈出愈精。中國限於財力,拘於部議,未敢撒手舉辦,遂覺相形見絀"。

然而諷刺的是:40多年後的1937年9月,日本海軍驅逐艦「羽風」、「若竹」侵犯廈門,胡裡山炮臺依然使用著當年李鴻章從德國買回來的克虜伯大炮,這些炮跟甲午戰爭清軍使用的基本是同一批次。然而結果卻讓人大吃一驚,主炮臺的一發炮彈就擊沉日本巡洋艦「若竹」號!

廈門胡裡山炮臺克虜伯大炮

那麼,40多年後按理炮臺已經嚴重落後了,為啥威力卻如此巨大?日軍此戰過後8個月都不敢派艦來廈門。而且整個抗日戰爭時期,福建全省都一直沒有淪陷!毒蛇查閱不少史料發現,李鴻章其實是說謊了,說武器落後是為了掩蓋失敗、推卸責任。事實是甲午戰爭,大清的武器無論陸軍,海軍都比日軍先進,尤其是陸軍的火炮不僅數量、質量、威力等各方面都遠超過日軍,甚至是日軍的10倍以上。

其實,李鴻章在與洋槍隊共同鎮壓太平軍的過程中,早就認識到洋槍洋炮的厲害。清軍的裝備此後基本上能夠隨著西方武器的發展而不斷更新,特別是李鴻章自己的淮軍,其現代化程度之高,不僅在清軍各部隊中首屈一指,其實在全世界也算是先進了。淮軍裝備一次次更新,英國的馬梯尼、士乃德、法國的哈乞開司、德國的老毛瑟、美國的林明敦和黎意等槍種,只要當時世界上有先進的武器,淮軍基本上都採購裝備了。

到甲午戰爭前夕,還裝備了更為先進的後膛連發槍,如趙懷業部即"皆系一色快槍"。在平壤戰役中,據日方記載清軍使用了大量七連發槍和十三連發槍。而日軍全是單發步槍。

在炮兵裝備上,淮軍更是奢華!主要有英國的阿姆斯特朗式、格魯森式和德國的克虜伯式後膛炮。僅1871年至1873年,李鴻章就購置了德國克虜伯後膛四磅鋼炮141門,到1884年淮軍配備的後膛鋼炮已達370多門。淮軍火炮中,有一部分阿姆斯特郎和格魯森式鋼炮還是西方80年代末才發明的快炮(速射炮)。

依克唐阿

清軍其它部隊的裝備,一樣陸續改善更新:比如黑龍江將軍依克唐阿屢次奏稱部隊裝備不足,但事實上,他出省作戰時共帶馬步軍3000人,攜帶快槍3800餘枝,人手一槍尚有餘。後續清朝又撥給他步毛瑟槍5000枝,馬毛瑟500枝,格魯森快炮、過山鋼炮、開花銅炮,嘎爾薩炮,龍炮,子母炮,等等,大部分是進口槍械。

威海衛由於是北洋總部所在地,各炮臺配備的火炮不僅數量多,質量也均屬上乘。炮臺都是請德國等強國的軍事專家設計建造,跟廈門胡裡山炮臺一樣,屬於良心工程,據說日軍後來撤軍時想炸毀這些炮臺,由於彈藥當量不夠,竟然炸不掉!

日軍佔領炮臺

反觀日軍方面,當時其陸軍使用的主要是國產的青銅炮和村田式單發槍,性能上遠不如中國進口的西方新式連發槍和後膛鋼炮,其全軍擁有的野炮不過300門,數量更比清軍少得可憐。

清軍的裝備與日軍相比佔優勢,為何卻在戰場上連連敗北呢?清軍的弱點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部隊腐敗,士氣低落,缺乏訓練,遇敵輒潰,不能發揮武器應用的效用。清軍只剩下空架子,已沒有什麼戰鬥力可言。驕奢居人先,戰鬥居人後。見賊即潰,遇物即擄,士卒不常操習,火器不能研究,東北三省練軍大半旗兵平居菸酒行賭,沉溺忘返"。這樣的部隊,即使裝備了先進武器,又怎能發揮其應有的作用?清軍幾乎每戰皆濫放槍炮,動輒就是每槍發射子彈數百發。而日軍方面,在整個戰爭過程中,其派往海外的士兵每人平均只使用子彈8發!相形之下,清軍戰鬥力之低怎不令人觸目驚心。

2,清軍的裝備均是省自為政,各行其是,因此,各省參戰部隊的槍炮品種、型號極不一致,即使一軍之中也往往互相參差。各省所購之武器,分別來自德、英、法、美、英、比等國,據說進口槍炮的型號可達三四十種。這與日軍統一使用自己國產定型槍炮,形成鮮明的對照。

3,清軍缺乏合格的指揮官,指揮軍隊之權仍操諸行伍出身的舊軍官之手。這些人固然勇怯不一,但有一個共同的弱點。即因循守舊,不懂新的軍事科學。他們仍沿用冷兵器時代集團衝鋒的方法,一擁而上,且往往"從一千公尺以外的遠距離開始射擊"。日軍則以密集火力在近距離猛烈射擊,給予清軍以重大殺傷。所以,有的西方史學家認為:"中國的指揮官在基本戰略戰術和使用武器方面,顯示出可悲的無知"。

毒蛇認為,甲午戰爭中,清朝主要問題在於體制,觀點,文化,經濟,政治,教育等等各方面的落後。其中最主要的就是體制和文化的落後。當時大清仍然用落後的封建君主專制和奴化愚民文化來統治國家,所謂洋務運動,不過買了些洋槍洋炮或者少量仿製罷了。一個思想委靡不振、認知又愚蠢可笑的武士,怎麼跟鬥志滿滿、思想已經邁入近現代化的人對抗?

相關焦點

  • 甲午海戰中,定遠號和鎮遠號為什麼連一艘日艦都沒有擊沉?
    雖然家裡貧窮,基礎很差,但是他肯低頭服小,按牌理打牌啊,學習別人長處是個順理成章的事情,到甲午戰爭時,日本海軍其實不算強,強的是對世界觀的認知,已經向列強看齊,海軍依然很弱,但理論學習已經趕上了,甚至海軍技術上開始有自己的發揮,比方已經發明了苦味酸炸藥,威力巨大,但是裝在炮彈裡,容易跟金屬起反應,釀成嚴重事故,對此西方列強也沒什麼好辦法,但是日本人已經藉助他們特有的小聰明,開始實驗在炮彈壁上塗上厚厚一層蠟
  • 穿越二戰:7千噸的052D驅逐艦,能擊沉7萬噸的大和號戰列艦麼?
    而現代化的驅逐艦由於主要採用反艦飛彈作為攻擊武器,使用的火炮對戰列艦的威脅不大,二戰時期,各國的艦隊級驅逐艦的火炮口徑一般是在130毫米左右,二戰以後的現代化飛彈驅逐艦的主炮也大多在127和130毫米之間。考慮到戰列艦的裝甲動輒數百毫米厚,因此驅逐艦上搭載的火炮,基本不可能對戰列艦構成嚴重的威脅。因此現代驅逐艦和二戰戰列艦交鋒時,火炮可以忽略不計。
  • 日俄戰爭俄艦狂襲日運兵船 甲午擊沉高升號的報應
    日軍打仗,總愛用突然襲擊挑起戰爭,甲午戰爭、日俄戰爭、太平洋戰爭……莫不如此。在這裡,我們不妨先從甲午戰爭開個頭。 1894年7月25日,日本巡洋艦「浪速號」不顧國際法則,突然襲擊中國運兵船「高升」號。
  • 龍旗凋零:大清海軍「北洋水師」是怎麼輸掉甲午大海戰的?
    即使在大清最無能的慈禧時代,還是有光緒、李鴻章等人,看到鴉片戰爭中英國戰船火炮的威力後,意識到制海權的重要性,開始組建大清近代海軍。1875年,李鴻章專門出洋考察,採購當時世界上威力最強大的鐵甲戰船,本來老牌子的英國軍艦是首選,但英國人店大欺客,漫天要價。
  • 炮彈命中率高,卻未能擊沉日艦,甲午海戰中的「彈藥之殤」
    1894年9月17日,一場激烈的海戰在朝鮮附近的大東溝海域展開。海面上數十艘蒸汽動力軍艦你來我往,互相用火炮轟擊對方。一艘飄著黃龍旗的巨型軍艦,體積明顯超過其他軍艦,猶如狼群中的獅子,顯得尤為搶眼,這就是北洋海軍7000噸級的巨無霸——「定遠」艦。
  • 二戰時期,兩艘巡洋艦能像遊戲那樣,高爆彈硬剛並擊沉戰列艦?
    但是巡洋艦「擊沉」戰列艦的案例還是有的,只不過並不是硬剛,而且也不是巡洋艦用炮彈擊沉的,而是戰列艦迫於政治壓力下選擇自沉的,不過這個功勞也可以算在巡洋艦身上。 在歐戰爆發後,德國德意志級「袖珍戰列艦」的3號艦「斯佩伯爵號」就遊弋在大西洋隨時對海上的英國商船進行洗劫,而英國第一個倒黴的是5000多噸的商船「克萊門特號」,遭到襲擊之後英國的商船感到十分的恐懼
  • 二戰重武器之最:32米巨炮史上最長,270米戰列艦比大和號還長!
    二戰重武器之最:32米巨炮史上最長,270米戰列艦比大和號還長! 企業號在整個二戰期間,共擊沉軍艦71艘,擊傷192艘,擊落敵機911架,這個戰績沒有能夠超越的。
  • 甲午戰爭大清慘敗,康有為看到機會,組織舉子公車上書力主變法
    7月25日,按照日本人的旨意,朝鮮親日派政府宣布「獨立」,脫離同中國的朝貢關係,廢除以往同中國籤訂的條約,並授權日本驅逐在朝鮮的中國軍隊。就在這一天,日本海軍在豐島海面偷襲了中國的運兵船,「廣乙」艦被擊沉,「濟遠」艦負傷,中日甲午戰爭爆發。
  • 中日甲午海戰,北洋水師為什麼沒有擊沉一艘日艦?
    在中華民族上下五千年的鬥爭史上,清王朝在中日甲午戰爭中雖然落敗,但是這場戰爭必定是要載入中華民族的抗戰史冊的。在中日甲午戰爭中,北洋水師參戰的鎮遠號和定遠號的實力可謂是正常戰爭中戰鬥力最強的,而且當時日本的綜合國力也不是很強大,那為什麼當時北洋水師都沒有擊沉一艘日軍軍艦呢,在中日甲午海戰中完敗?
  • 揭秘二戰日軍為何害怕「華盛頓」號戰列艦
    該條約的締造者對英 -德以及英-美-日之間的海軍競賽記憶猶新,他們希望能約束造成競賽升級的最明顯原因。美國對第一代「倫敦條約」戰列艦的設計是:搭載3座四聯裝炮塔,其上架有12門14英寸口徑大炮。這一令人生畏的火力配備可以媲美「五大」——即美國在該條約籤署前建造的最後五艘戰列艦。
  • 被「兩次擊沉」的民國第一艦,穢土轉生也無法改變其命運
    甚至可以說,海軍強即國家興,海軍弱則國家危。100多年來,我國三個時期主力艦的曲折經歷,在無聲地向我們訴說著這個道理。  此時的北洋水師就如同正處於「同光中興」時代的大清一樣  ,  躊躇滿志、意氣風發。  然而  1894年甲午戰爭的硝煙  ,  無情地終結了這一切美好的願望,裹足不前的北洋水師被後起之秀的日本海軍打得全軍覆沒。
  • 戰列艦能打沉航母嗎?二戰德國海軍的神操作,讓人嘆為觀止!
    文/滅霸他爸戰列艦能擊沉航空母艦嗎?理論上完全可以,但在實際操作時,卻難於上青天:戰列艦往往連航母的面都見不上,就已經被航母的艦載機擊沉了。戰列艦擊沉航母雖然極為困難,但並非完全不可能,二戰初期,德國海軍2艘戰列艦就曾創造了擊沉英國航母的罕見記錄!1940年4月,德國入侵挪威,德國海軍和英國海軍在挪威海域進行了多次激戰,兩次納爾維克港海戰之後,德國不僅丟掉剛剛佔領的港口,還損失了10艘驅逐艦,佔當時德國驅逐艦總數的一半。
  • 二戰日本戰績最佳的戰列艦:巨炮「舔」機場,「砸傷」戰列艦
    【話說軍世】說到日本戰列艦,大和號總是最先被提起得到,畢竟作為人類歷史上最大的戰列艦,其代表著火炮戰艦的巔峰,不過大和號的戰績乏善可陳,實在拿不出手,沒有和其他戰列艦對戰過,雖然說被認為擊沉過一艘護航航母,不過後來美軍資料顯示,這艘航母是被日軍其他戰列艦擊沉的,因此如果說二戰日本戰績最佳的戰列艦排名,大和號確實提不起勁兒來。
  • 這一戰打掉一半德軍驅逐艦,德軍瘋狂復仇用艦炮擊沉英國大型航母
    4時30分,英艦用魚雷和火炮對港內的德軍軍艦和商船突然開火,在首輪魚雷攻擊中就擊沉了2艘德軍驅逐艦,其中包括旗艦"威廉·海德坎普"號(Wilhelm Heidkamp ,Z-21),邦特準將當場殞命,另有3艘驅逐艦被擊傷,港口內的商船也多有損傷。
  • 二戰英國航母保留381毫米艦炮,還會被德國戰巡擊沉麼?
    【話說軍世】80年前的挪威近海,英國光榮號航空母艦被德國戰列巡洋艦擊沉,成為唯一一艘被戰列巡洋艦擊沉的正規航母,其實早期航母上都保留有大口徑艦炮,如果光榮號仍然保留有其15英寸艦炮,還會被沙恩霍斯特號擊沉麼?
  • 薩沙談:美軍飛機三小時擊沉超級戰列艦大和號
    命令如下:1、第二艦隊麾下艦隊(大和、矢矧、驅逐艦8艘),4月6日從德山衝起錨,7日天未明之時由豐後水道出擊,4月8日黎明,航空隊配合特攻作戰,一舉殲滅衝神島嘉手納附近的美國艦隊。2、燃料只夠單程行駛,全體官兵要有特攻作戰的決心和覺悟。3、生還下的艦隻抵近海岸做為炮臺使用,全力協助陸上戰鬥。彈藥用完,倖存官兵上岸做為陸軍作戰。
  • 巨艦大炮時代王者,一次齊射能打沉一艘驅逐艦,戰列艦到底有多強
    作為上一個時代的王者——戰列艦至今還給我們留下許多迷惑等待解開。作為許多海軍軍迷口中的「恐龍」,戰列艦確實名副其實擔得起這個名頭。如果說航母是恐龍中的腕龍或者梁龍,那戰列艦就是武裝到牙齒的霸王龍。畢竟就單艦戰鬥力來說,戰列艦稱第二沒人敢稱第一。就拿戰列艦之王大和號來說,它460mm主炮一發穿甲彈就能擊沉一艘5000噸排水量的軍艦!
  • 都說航母難以擊沉,為何二戰時期,還有那麼多航母被擊沉
    很多人或多或少都聽過這樣一個說法,那就是航母是很難被擊沉的,而且原因主要有兩種,首先是航母本身的護航艦隊非常強大,使得根本沒有辦法直接擊沉一艘航母,其次就是航母本身的防護力度非常強,各種水密隔艙使得航母即便是受到重創,也能夠確保自身不會沉沒,但是不過讓很多人不太理解的是,貌似這種說法在二戰時期並不適用
  • 現代化的戰列艦能抵禦二戰航母空中打擊嗎?
    除了先進的雷達系統,現代軍艦的自動化程度也碾壓二戰時期的軍艦,不管是防空飛彈、還是艦炮都是電腦控制,無論是反應速度還是射速都大大提升。而且艦炮具備完備的供彈系統,自動輸彈上彈,無需太多的人工操作,效率大增。最後,現代彈藥也完爆二戰時期的種類,智能彈藥的廣泛應用,使得現代艦炮的殺傷力和精準度有了極大提升。
  • 戰列艦裝甲有多強?大和號資料曝光,現代軍艦果真「薄皮大餡」
    那戰列艦艦體裝甲到底有多厚?現代軍艦艦體難道真的如此不堪一擊?又該用什麼辦法來提高軍艦防護水平?今天不妨來聊聊這個話題。被撞毀的阿利伯克級宙斯盾艦首先,二戰時戰列艦艦體裝甲能有多厚?只能說,真的很厚。目前已知戰列艦艦體主裝甲帶的厚度最大的,可能是二戰時期日本帝國海軍的大和號戰列艦,它厚度為410毫米,其中的硬化層厚度約135毫米左右,此外它一共安裝了22895噸重的裝甲板,整個重量佔全艦33%的排水量。可以說,以現在的眼光看,每一項數值都堪稱恐怖。為何要如此厚重的裝甲呢?其實都是時代的產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