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甲午海戰,北洋水師為什麼沒有擊沉一艘日艦?

2020-12-22 天下將令

在中華民族上下五千年的鬥爭史上,清王朝在中日甲午戰爭中雖然落敗,但是這場戰爭必定是要載入中華民族的抗戰史冊的。在中日甲午戰爭中,北洋水師參戰的鎮遠號和定遠號的實力可謂是正常戰爭中戰鬥力最強的,而且當時日本的綜合國力也不是很強大,那為什麼當時北洋水師沒有擊沉一艘日軍軍艦呢,在中日甲午海戰中完敗

從後世的一些影片中來看,對於北洋艦隊在中日甲午海戰中戰敗的原因,一些導演一味將戰敗的原因用裝了黃沙的炮彈、北洋水師的炮彈口徑要比炮管粗來解釋,這其實是一個愚蠢的解釋,其實北洋水師之所以完全的落敗的原因是因為北洋水師當時不相信科學、自以為是、坐井觀天的愚昧思想,其實對於北洋水師戰敗的原因共有四點。首先,北洋政府缺乏向外界學習的精神,沉浸在自己天下第一的世界中,不積極向外界學習先進的科學技術,也不自己研究先進的科學技術,最終導致了北洋水師不堪一擊。

其次,北洋水師嚴重缺乏速射炮。但是北洋水師的鎮遠號和定遠號不僅排水量大,而且其裝甲非常的厚,在被日軍兩百多枚炮彈擊中後都沒有沉沒。反而日聯合艦隊作戰能力非常強大,擁有眾多的速射炮,並且其機動性超強,唯一缺點就是裝甲防護非常薄弱。在中日海戰中,雖然北洋水師的炮彈口徑很大,如果是精確打擊的話,消滅日軍的聯合艦隊是完全不成問題的,但是當時北洋艦隊不僅炮彈的射速很低,而且炮彈的命中率也十分的低,反而日軍聯合艦隊炮彈的射速是北洋水軍炮彈射速的十倍,所以北洋水軍最後完敗。

再有就是北洋水師的進攻火力完全不足,北洋水師基本上都是普通火炮,面對日本的高速射炮,北洋水師的火力基本沒什麼太大的威脅了。最後還因為北洋水師的裝備實在是太落後了,當時的聯合艦隊已經不像北洋水師一樣重視大口徑炮彈的作用,反而重視小口徑炮彈的使用,並且大量使用爆破彈,在海戰中佔據很大的優勢,所以北洋水師憑藉落後的武器難以擊沉日軍的軍艦,就更別說取勝了。

相關焦點

  • 甲午海戰中,定遠號和鎮遠號為什麼連一艘日艦都沒有擊沉?
    李三萬摘要:甲午海戰中,北洋水師的兩艘主力艦定遠號和鎮遠號,排水量大,裝甲防護厚實,主炮口徑大射程遠,戰鬥力是所有參戰艦艇中最強的,為什麼連一艘日軍艦艇都沒有擊沉?1894年9月17日是甲午海戰爆發的日期,今天正是一百二十五年的幾年日,特發本文以為紀念。
  • 北洋水師如果擁有一艘現代級驅逐艦,甲午海戰還會輸嗎?
    甲午海戰是我們中華民族之殃,也是中日國運的轉折點,日本憑藉此戰躍升為世界五大強國之一,而中國則徹底在半封建和半殖民道路上越陷越深。後世很多人都做了各種假想,假如慈禧太后沒有挪用北洋海軍軍費,假如李鴻章不消極避戰,假如炮彈裡面沒有沙子,那北洋海軍是不是就能贏了呢?
  • 龍旗凋零:大清海軍「北洋水師」是怎麼輸掉甲午大海戰的?
    據史料記載,甲午海戰前,日軍已配備了吉野、高千穗、秋津洲、浪速、松島、千代田、嚴島、橋立等主力戰艦,全套新式自動火炮,炮彈均為黃色炸藥,威力是北洋海軍用的實心彈10倍有餘。而且,日本特務掌握北洋海軍的資料後,特意從德國定製了三艘專門對付鎮遠、定遠的軍艦。
  • 炮彈命中率高,卻未能擊沉日艦,甲午海戰中的「彈藥之殤」
    1894年9月17日,一場激烈的海戰在朝鮮附近的大東溝海域展開。海面上數十艘蒸汽動力軍艦你來我往,互相用火炮轟擊對方。一艘飄著黃龍旗的巨型軍艦,體積明顯超過其他軍艦,猶如狼群中的獅子,顯得尤為搶眼,這就是北洋海軍7000噸級的巨無霸——「定遠」艦。
  • 北洋艦隊鐵甲戰列艦定遠號的歷史宿命
    眾所周知中日甲午海戰以北洋水師慘敗結束,定遠艦也受重創並在威海衛保衛戰中因無力改變戰局而選擇自爆!這艘超級巨艦為何以這種方式落幕?定遠艦1886年8月北洋水師"定遠"、"鎮遠"、"濟遠"、"威遠"到訪日本!日本人被這些巨艦所震撼,有著憂患意識的大和民族感覺到了威脅。很快,日本人就以"定遠"、"鎮遠"二艦為假想敵來發展軍備建造軍艦。
  • 1896-1911年 甲午海戰後重建的北洋海軍老照片
    中日甲午海戰後,清政&府被迫籤訂《馬關條約》,馬關條約可以說是近代史上最為苛刻、也是最空前屈辱的一道條約,戰爭賠款以及被迫向西方列強借支高利貸的巨額利息等代價竟高達6億兩白銀。這相當於相當於建設30支北洋艦隊的經費,約等於當時日本七八年的財政收入,同時也使得日本一躍而上取代中國成為東亞的頭號強國。「海琛」號上的現代軍隊這是1908年清末軍艦「海琛」號官兵留下的合影。1896年,清廷向德國訂購三艘穹甲巡洋艦,海琛是最後來華的一艘,此後一直是清末主力艦之一。
  • 甲午海戰中,清軍真的不堪一擊嗎?
    其中,以慘敗告終的甲午海戰更是成為很多人心中永遠無法洗刷的恥辱,為何會出現這樣的結果?難道清軍真的不堪一擊嗎?實則不然,甲午海戰時清朝海軍遠沒有想像的那麼不堪。我們知道,嚴謹來說,甲午海戰可以被劃分為三個階段:豐島海戰、黃海海戰以及威海衛保衛戰,前兩場是主要戰役,威海衛保衛戰是北洋水師的結局,他們最終慘敗並全軍覆沒。
  • 北洋水師往事
    光緒十二年,1886年的8月1 日,北洋水師的定遠、鎮遠、威遠、濟遠四艦來到日本長崎港修整補給,13日完成了作業的水兵們上岸遊覽,在準備大保健的時候和日本人發生了衝突,中國軍人一點沒含糊,把包括一名日本警察在內的幾個日本人打成了重傷
  • 北洋旗艦:裝甲厚達33公分的定遠艦,是怎麼樣被「擊沉」的?
    導語: 今年9月17日,在中日黃海海戰126年紀念日這一天,沉睡在曾經戰場的定遠艦鐵甲被發現並吊出水,透過這塊重達18噸,厚度達33釐米的鋼甲,我們依稀能看見曾經的亞洲第一艦,北洋旗艦定遠號的雄姿。一、大東溝海戰之中英勇殺敵,死戰不退,雖受傷但戰鬥力並未失去1894年9月17日,護送運兵船抵達大東溝的北洋水師,在旗艦定遠艦的帶領下,準備返航回到旅順,那是它們的母港。
  • 甲午海戰中,清政府戰敗的因素有哪些?北洋艦隊果真不堪一擊嗎?
    上圖——中日甲午戰爭戰場模擬圖一、黃海海戰中北洋艦隊的初期表現黃海海戰是在1894年9月17日,在鴨綠江口大東溝附近的黃海海域上爆發的大規模海上戰鬥北洋艦隊的炮火攻擊也確實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日本艦隊中的比睿、扶桑、赤城以及西京丸等多艘戰艦都燃起了熊熊大火,失去了戰鬥能力,只能向後退避,暫時退出了戰鬥。不過令人遺憾的是,這些戰艦雖然都受損嚴重,但是沒有一艘徹底沉沒。
  • 北洋水師最恥辱一幕:1900年比甲午那年還不堪
    其中,北洋水師在大沽口之戰中的屈膝投降,更是海軍史上最恥辱的一幕。這次事件的不堪程度,更甚於1895年劉公島的北洋水師投降事件,後者至少經過了長時間的奮戰。八國聯軍以十艘小型艦船(其中包括一艘非武裝的「獨角獸」號)為第一梯隊,向大沽口炮臺發起攻擊。其中,最大的軍艦是俄國的「吉利亞克」號,噸位不過1258噸。其他聯軍戰艦也都在400-1000噸之間。八國聯軍雖然在渤海灣也部署了戰列艦和裝甲巡洋艦,但均停泊在大沽口外海,未直接參戰。
  • 直擊甲午中日海戰現場,張張真實慘烈,圖8是被擊毀的日本軍艦
    1894年9月17日中日海戰爆發,因當年是甲午年,歷史上稱為甲午中日海戰,由於日本蓄謀已久,加日本軍艦強大,北洋水師在與日本聯合艦隊激烈交戰後,損失慘重,退守威海衛基地,最後以中國戰敗
  • 定遠艦33釐米鐵甲被打撈,北洋水師真正戰敗原因:不是炮彈不足
    1894年9月17日,北洋水師和日本的聯合艦隊在黃海的大東溝相遇,甲午海戰爆發。僅5個小時之後,有亞洲第一、世界第九之稱的北洋水師損失了四艘船艦,退出戰鬥。 北洋水師的主力戰艦定遠艦和鎮遠艦仍然存在,日方的松島號被炮彈擊中喪失了戰鬥力。
  • 甲午海戰中日海軍最主要的武器差距:火藥,日本下瀨火藥全球領先
    中日甲午海戰中,曾出現這樣一幕:定遠艦憑藉龐大的裝甲身軀和大口徑炮,在海戰中左衝右突,頻頻發炮,給敵人造成很大威脅。突然一發炮彈擊中定遠艦首,引起了一場久久無法撲滅的大火。大火伴隨著黃色的濃煙,顯得十分詭異。這次命中和其他炮彈明顯不同,其他炮彈通常不會引燃大火,也不會有這種黃色的煙霧。
  • 躍言:在英國拜謁北洋水師故勇墓,看到一張山東艦照片
    2019年12月17日,首艘國產航母山東艦入列。借山東艦入列的喜慶,我從硬碟裡翻出來幾張兩年前在英國紐卡斯爾時拍的照片,分享了一段感動過我自己的經歷,發布在北朝論壇上。 北洋水師故勇墓前祭放著山東艦照片的圖片 2017年9月,筆者在英國留學時,曾專程去紐卡斯爾探尋的北洋水師在當地的歷史,記錄下不少照片和文字。現在整理髮布,希望更多的人能了解這段塵封的歷史。
  • 甲午海戰,北洋海軍的夾縫雁行陣
    1894 年9月17日中午12時5分,「定遠」艦的桅杆橫桁之端升起命令艦隊前行的旗語時,此次作戰應採用的陣型也被同步傳達。總查漢納根戰後在戰鬥報告中記述,選擇何種陣型是由右翼總兵、「定遠」艦艦長劉步蟾決定的。
  • 當年的中日甲午海戰,北洋海軍艦隊輸在什麼地方呢?
    甲午海戰是鐵甲艦時代,爆發的規模最大的一場海戰,這場海戰中,被認為實力更強的北洋海軍卻慘敗在日本艦隊手下。 甲午海戰是鐵甲艦時代爆發的最大規模海戰,而在此之前,世界上能夠有研究價值的鐵甲艦時代海戰,只有意奧利薩海戰,這場海戰也是風帆戰列艦時代過渡到鐵甲艦時代的一場海戰,這場海戰之後
  • 甲午海戰中北洋艦隊真的那麼慫嘛?(三)
    在某些報到的描述中,甲午海戰中丁汝昌的表現是「慫,很慫,非常慫」。以翁同龢為首的所謂清流還給他和李鴻章扣了一頂保船制敵的帽子,光緒還差點準備臨陣換將讓丁汝昌下崗。筆者認為關於丁汝昌避戰的說法,肯定是不靠譜的,北洋艦隊在前期並非毫無動作,也儘可能的對陸軍渡海援朝進行了護航支援。
  • 戰艦沉沒124年,從船裡撈出74顆子彈,專家:該給北洋水師平反了
    在日本國力提升之後,日本為了更大的利益而侵略中國,於是中日甲午戰爭爆發,中國的北洋水師在這場戰爭中眾多戰艦被擊沉,北洋水師也就此被日本消滅。其中一艘戰艦沉沒124年後被找到,在船中撈出74顆子彈,專家表示:該給北洋水師平反了。
  • 北洋水師更恥辱一幕:六艘新軍艦向弱敵屈膝,1900年比甲午還不堪
    其中,北洋水師在大沽口之戰中的屈膝投降,更是海軍史上最恥辱的一幕。這次事件的不堪程度,更甚於1895年劉公島的北洋水師投降事件,後者至少經過了長時間的奮戰。當時,雖然當時在北京、廊坊、楊村等地均已爆發了戰鬥,但清朝政府與各國之間並沒有宣戰,仍保持著較暢通的外交關係。真正導致清朝和各國關係惡化的「克林德事件」(德國公使克林德被殺),發生於數日後的6月20日,此時八國聯軍早已經攻破了大沽口炮臺。可以說,列強對大沽口的攻擊是一次不宣而戰。就因為這個理由,美軍艦隊司令官拒絕參加對大沽口的這次偷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