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離杭州1900多公裡的寧夏
曾經出現過一個神秘王國
▼
西夏
這個由党項族建立起來的王朝,前期與北宋、遼對峙,後期又與南宋、金三足鼎立,整整霸氣了189年(直到被蒙古軍隊所滅)。
西夏王陵
現在如果你到銀川郊區去尋找西夏王陵遺蹟,估計只能看到飛揚的沙塵和幾個黃土堆。但900多年前,党項人李元昊在這裡建都稱帝,「東盡黃河,西界玉門,南接蕭關,北控大漠,地方萬餘裡」(出自清人吳廣成編撰的《西夏書事》),繁華一時。
很少有人知道,西夏與南宋其實也頗有淵源。搞不好,南宋時期的杭州人還會有幾個遠房親戚住在西夏。這是因為北宋覆滅後,一部分人跟著南渡的宋王朝來到了臨安城安家,還有一部分懷才不遇又不羈放縱愛自由的,則投奔去了前景看漲的西夏。
電視劇《西夏王朝》劇照
寧夏回族自治區博物館文展部主任丁延輝說,從南宋初年開始,因為受到強大的金國威脅,南宋與西夏雖然往來並不密切,卻始終保持著藕斷絲連的曖昧關係,畢竟他們時刻準備著要一起組團攻金。無論是政治、經濟還是生活的方方面面,多少都受到了宋文化的影響。
杭州博物館正在進行的一場西夏精品文物展,集中了寧夏回族自治區自新中國成立以來考古發掘的西夏文物精品96件(套),涉及文字、工藝、佛教、建築等方面。在這些文物中,就可以找到西夏與南宋交往的蛛絲馬跡。
絲綢之路上的神秘王國
——西夏文物精品展
時間:即日至4月20日
(周一閉館,法定節假日除外)
地點:杭州博物館南館2樓機動展廳
宋朝「爆款」蓮花紋
出現在西夏人的房簷
雖然最初是個遊牧民族,但在隋唐時代與漢族融合之後,西夏人民也學習漢族的農業種植技術,開鑿水渠,種植水稻、小麥、豆類等作物。住房條件也不錯,西夏人對房屋的建築裝修風格很有講究,比如瓦當、滴水都是西夏最為常見的建築構件。
◀ 其中的瓦當,是房簷筒瓦下端附帶的圓形或半圓形部分。可以避風雨,保護椽木。家家戶戶怎麼區分個性?主要就體現在磚瓦的紋飾上。從宋朝跑去的工匠們一般會用比較常見的「爆款」蓮花紋:
琉璃蓮花紋滴水
當然,也有套馬杆的漢子們最鍾愛的神獸面紋、摩羯等動物脊飾。顏色上匠心獨具,突出重彩;質地則有琉璃、紅陶、灰陶等,均採用分模的方法製成,模具的雕刻線條刻畫或精細,或簡潔粗獷,形象氣勢威猛生動。
信紙是用敦煌傳來的造紙術做的
西夏霸主李元昊還在當太子的時候,就認定了要「穿皮草,從事畜牧業」,這是党項族人遵從傳統的選擇。但學習漢族的先進文化,也沒有停下來。他很注重發展本國的文化教育,還專門設置了負責雕版印刷的官府機構「刻字司」。西夏也是中國歷史上唯一在中央政府機構中設置刻字司的王朝。
這次展覽中有幾塊「西夏木雕版」,上面的文字都是方正結構,跟漢字很像,仔細看卻發現撇捺筆畫較多,我們普通人看著眼熟但讀不懂:
西夏文大號字木雕版
這些木雕版主要出自西夏黑水城遺址(今屬內蒙古自治區額濟納旗)和寧夏賀蘭縣的宏佛塔,其中宏佛塔出土最多,約兩千餘殘塊,且大多數有火燒後炭化的痕跡(因為公元1227年,西夏被蒙古軍隊所滅,文物典籍遭到大規模破壞)。
西夏文字的使用範圍很廣,見諸官署文書、法律條令、碑刻、印章到符牌、錢幣以及譯自漢藏文的佛經等。當然,給遠方親友傳遞書信也是不可少的,比如一個西夏人要給南宋的親戚寫信,會用什麼紙呢?西夏的造紙術並非學自中原,而是來自敦煌。機智的西夏人,結合民族特色,在造紙的過程中使用了多種添加劑,既節約了纖維材料,又增加紙的不透明度及平滑度,還可以防蛀。
北宋末代皇帝宋欽宗都喜歡佩西夏劍
西夏境內分布著廣闊的草原,適宜畜牧業的發展。不過有人出去騎射狩獵,也有人在家裡耕地拉犁。這時候西夏人日日離不開的寵物們就登場了,牛和馬幾乎成了農活與遠行必備的生活好幫手。
即便是到了死後,牛和馬也要在西夏人的隨葬品中佔據一席之地。在敦煌榆林窟的西夏壁畫中,都出現了農耕場景,反映了西夏同宋時候的中原地區一樣,使用「二牛抬槓」的方式犁地。人們生產畜牧產品除了自給自足之外,還大量用於對宋、遼、金的商品貿易,以換取所需糧食、布帛等生活日用品。
展覽中有一頭「鎏金銅牛」,這也是這次展品中最重量級的一件寶貝:
鎏金銅牛
這頭牛重188公斤,從質地就可以看出墓主人的土豪程度。杭州博物館陳列部工作人員閻晶宇說,當時的西夏,國力比較弱,銅礦資源非常匱乏,甚至連鑄錢都不夠用,墓主人卻捨得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去鑄造這個銅牛,外面再鎏一層金(鎏金是將金和水銀合成金汞齊,塗在銅器表面,然後加熱使水銀蒸發,達到金附著在器面不脫落的效果)。雖然現在墓主人身份不明,但這頭牛足以說明墓主身份肯定特別尊貴。
插句嘴,西夏人的鋼鐵冶煉水平確實很牛。當時西夏國內沒有鐵礦,鑄劍水平卻在中原地區之上。連北宋末代皇帝宋欽宗趙桓(南宋開國皇帝宋高宗趙構的哥哥),都喜歡佩西夏劍。《宋史·王倫傳》記載:「汴京失守,欽宗御宣德門,都人喧呼不已,倫乘勢徑造御前曰:臣能彈壓之。欽宗解所佩夏國寶劍以賜……」西夏還出產良弓強駑,他們製作的強駑甚至可以將敵軍的盔甲射穿。
彩繪泥塑佛頭像
彩繪泥塑羅漢身像
褐釉剔刻花四系扁壺
琉璃五角花冠迦陵頻伽
石馬
銀缽
本期內容紙質版可關注每周六《都市快報·文化周刊》
點擊右上角分享你感興趣的內容
文藝君24小時不定時在線
歡迎勾搭
✉
微信號:Cultural_lif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