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祖宗的告誡:鄰居三不比,親戚三不交

2020-12-16 HBTV童聲朗朗

人生在世,不可能永遠不和他人打交道,不能一直把自己封閉起來。而我們的一生會遇到各種各樣的人,有的人和你擦肩而過、有的人只是停留片刻、有的人陪你度過餘生……

交往,是我們一生的必修課,如何與人交往,哪些人值得我們深交、值得我們兩肋插刀,有哪些人我們不必來往,這都是我們需要學習的。所交際的人也會影響我們一生,當我們遇到貴人,他們會助我們一臂之力;當我們遇人不淑,他們便是我們成功路上的絆腳石。

對於怎樣和人交往,老祖宗給出了他們的忠告:鄰居三不比,親戚三不交。當我們參透這句話其中的奧秘,一定會受益匪淺。

一、鄰居三不比

1.不比兒女

網絡熱詞「隔壁家的孩子」,隔壁家的孩子總是聰明伶俐、學習優異、禮貌懂事,而且家長就是喜歡把自己的孩子和領居家的比較。望子成龍,望女成鳳。這是每個家長夢寐以求的,但是,我們要記住不要和鄰居比較自己兒女。

和領居比兒女,在孩子小時比成績、在孩子大時比孝順,這樣無窮無盡的攀比會讓我們身心俱疲。並且如果領居家的孩子更好,你心裡會不舒服;如果你家的孩子更好,鄰居會感到不舒服。這樣的比較總會令一方不悅,這樣的比較只會加重家庭的矛盾。

2.不比愛人

有不少人總喜歡把自己的愛人和領居家的比較,總是覺得別人家總是過得比自己家更好,人家家庭幸福美滿而自己家事事不順。

其實家家都有本難念的經,每家有每家的活法,我們不必和領居家比較。這樣的比較同樣是毫無意義的,同樣是百害而無一利的。

3. 不比錢財

不要總想著打探領居家有多少錢,不要想著人家家裡有幾套房等,天天覺得人家比自己家有錢,這樣只會讓自己活得不開心。

錢不是萬能的,而且領居家的錢和你一點關係都沒有,又何必去比較而自尋煩惱。

二、親戚三不交

1. 虛偽的親戚不要交

交往最重要的真誠,有的親戚當面一套、背面一套,在你的面前各種虛情假意的吹捧,在你背後有各種不滿地數落,這樣的親戚我們不必交往。

2. 好吃懶做的親戚不要交

想著各種找關係,想著各種捷徑卻又絲毫沒有上進之心的親戚不必交往。因為你幫得了他們一時,幫不了一世。

3. 勢利眼的親戚不必交

俗話說:窮在鬧市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只根據有錢與否來決定親疏關係的親戚同樣不必來往。

鄰居三不比,親戚三不交。這樣一句話體現了老祖宗的大智慧,老祖宗的智慧即使經過千年也不會過時,仍值得我們學習。如果你想了解更多俗語和老祖宗的智慧,《智囊全集》是最佳選擇。《智囊全集》曾被康熙皇帝稱為國之利器,紀曉嵐對他愛不釋手,萬達總裁王健林也多次向他的員工推薦這本書。受到如此多名人追捧的書,你讀了一定受益匪淺。

相關焦點

  • 俗語:親戚只怕親戚窮,鄰居只怕鄰居富,老祖宗道盡人性
    大多數人平常生活中打交道比較多的一類是親戚,一類是鄰居,其實俗語中就有這麼一句話和這兩類人有關——親戚只怕親戚窮,鄰居只怕鄰居富。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親戚只怕親戚窮怕親戚比自己窮,原因有三方面,一是怕親戚太過貧窮,會前來尋求幫助,給自己添麻煩,比如親戚前來借錢,或者是讓自己幫忙找工作之類。作為親戚,對這些不算過分的請求不可能完全置之不理,可是自己又要因此增添許多煩惱。
  • 俗語:親戚在好,也有三不交,是什麼意思?三不交指哪三不交?
    親戚這個詞的意思是跟自己家庭有婚姻關係的家庭或它的成員,正因為有這層關係在,所以親戚就變成了最值得信賴和最值得交往的人。畢竟,親戚之間總還是多少有些知根知底的吧,雖然不是天天在一起,但總勝於完全不認識的陌生人或單位上的同事吧。
  • 俗話說:「鄰有3不比,親有3不走」,老祖宗的智慧確實在理
    幾千年的中華文化傳承,老祖宗根據生活經驗總結出了很多簡單易懂的俗語,每句都包含了深刻的人生哲理。而這句「鄰有三不比,親有三不走」則蘊含了老祖宗總結出來的處世智慧。鄰居是我們一生之中接觸時間很長的人,人總會拿自己和別人相比較,那麼鄰居之間有哪三樣不要比呢?第一不能比的就是錢財。
  • 遠親不如近鄰,你知道「鄰居兩不要,親戚三不交」,是指什麼?
    在我們的傳統文化中,有很大的小俗語,但都包含了老祖宗的人生智慧,比如這句「鄰居兩不要,親戚三不交」,這其中就蘊含了人與人交往的大智慧,這些老話往往對為人處世起著重要的作用,那麼這句話怎麼理解呢?鄰居兩不要,通俗意思我們都知道,就是兩種不要的鄰居,人們都說「遠水解不了近渴,遠親不如近鄰,鄰居之間相互來往,彼此幫助 ,沒事聊聊天,這本是無可厚非的事情,但有兩種親戚要遠離。
  • 農村俗語:「親戚只怕親戚窮,鄰居只怕鄰居富」,包含什麼意思?
    農村俗語:「親戚只怕親戚窮,鄰居只怕鄰居富」,包含什麼意思?這句話其實很簡單,也很容易理解,並且很符合當代國人的人性特點,包括所謂的農村人和城市人,這是大多數人性骨子裡面不能抹除的陰暗一面,不管大家如何在表面上大做文章,標榜自己光明磊落,可是現實的人際關係卻是現實的非常殘酷。
  • 老祖宗告誡:「一家不容三姓人」?這話不是沒道理
    覺得一個家庭能不能容下幾個姓氏的人不是老祖宗們能說了算的,而且為何非得是三個姓氏的人不能被容得下呢?其實,大家之所以會產生這樣的想法,是因為大家沒有真正弄懂老祖宗們所說的這句話。 如果大家弄懂了這句話的真正意思後,相信沒有會再繼續覺得老祖宗所說的這句話是一種謬論。那麼,老祖宗的告誡:「一家不容三姓人」是指哪三姓?他們又為何不能共存於同一片藍天下呢?
  • 老祖宗留下的告誡:「一家不容三姓人」,指的是什麼意思?
    也有人猜測老祖宗所說的這三個姓氏之間可能存在很複雜的世仇關係,所以這三個姓氏的人絕對不能成為一家人。其實大家曲解了老祖宗的這句名言,老祖宗口中所說的「一家不容三姓人」指的並不是三個具體的姓氏,而是三個不同的關係。如果光從字面上來理解老祖宗的這句話,確實容易產生誤會。
  • 為何現在的親戚不親了?老祖宗的兩句俗語說清楚了,句句扎心
    文章作者:琢磨君在網上看到這麼一段發人深省的話:以前的親戚都是親人,現在有的親戚說難聽點兒,就是有點兒血緣關係的路人!估計很多人也是深有此感:為什麼現在生活條件越過越好,反而是有血緣關係的親戚不再親密了?其實,我們與其拿眼前的現象困惑,還不如去看看歷史,去老祖宗那裡借鑑一下智慧。
  • 哲人也說:親戚要好結遠方,鄰居要好高打牆!
    比如有句俗話說:「遠親不如近鄰」,意思是說親戚雖親但住得遠,有什麼需要幫忙的時候反而不方便,而鄰居住得近,那麼有什麼事就可以及時喊他幫忙。但是也不能一概而論,比如在經典名著《水滸傳》中就詮釋著這個俗語不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西門慶和潘金蓮之間能夠成就壞事,那就是武大郎的鄰居王婆從中間牽線搭橋的。
  • 俗話說「眼突鼻仰,是非難擋」,老祖宗告誡我們,儘量遠離這種人
    傳統文化有著其非常深刻的內涵,尤其是日常生活中的俗語,更是老祖宗為我們流傳下來的智慧結晶。小時候,總是聽人說「眼突鼻仰,是非難擋」,直到最近才真正明白老祖宗這句話中所蘊藏的真正含義!其實,在老祖宗的觀察中,有這種特徵的人,一般情況都是個性非常要強的人,他們非常剛烈,不懂得中庸、柔和,一味地橫衝直撞。他們心中認定的事情,便不會改變,這種性格說好也好,說不好也不好,關鍵是個度。而且太過強硬的人,很容易和人發生爭執。這便是老祖宗所說的「是非難檔」的道理所在。
  • 老祖宗的告誡:「一家不容三姓人」是什麼意思,為什麼這麼說?
    我國文化上下五千年,關於生活其實本質都是一樣的,老祖宗給我們留下了很多生活的智慧,都藏在一些俗語或者諺語當中。關於家庭生活,有這麼一句俗語:「一家不容三姓人。」這是來自老祖宗的告誡,說得也是非常有道理。老祖宗的告誡:「一家不容三姓人」是指哪三姓,這是什麼道理?
  • 老祖宗的告誡:一個人在這5個方面加以節制,一生平安快樂
    老祖宗告誡:一個人如果能在這5個方面加以節制,那麼,可以獲得一生的平安、快樂和幸福。言語知節,則愆尤少。舉動知節,則悔吝少。愛慕知節,則營求少。歡樂知節,則禍敗少。飲食知節,則疾病少。這句話的意思是:說話有節制,過錯就會減少。行為有節制,後悔就會減少。喜愛有節制,就不會強求。
  • 老祖宗告誡後人四不摸:木匠的斧子,廚子的刀,剩下的是啥?
    估計很多人小時候都被家中的長輩們告誡過,不能這樣,也不能那樣。特別是去其他地方做客的時候,長輩們都會千叮嚀萬囑咐,不能未經允許隨意觸碰他人的東西,這是一種不禮貌的行為。其實私人物品就代表著個人隱私,代表著私人領域。
  • 俗語「兄弟不共財,姐妹少來往」,老祖宗說透了親戚之間利益關係
    俗語在農村很流行,很多有智慧的俗語,都是老祖宗總結出來的至理名言。因為說到人們的心坎上,給人以啟發,實用性很強,受到人們廣泛的關注和應用。人的一生最親的當然是自己的父母,再就是一奶同胞的手足之情。老祖宗告誡人們,即使是最親的人,也要在錢財上分清楚。
  • 老祖宗的告誡:做人不要太老實,學會這三個小心機,你會如魚得水
    正如老祖宗的告誡:做人不要太老實,學會這三個小心機,你會如魚得水! 老祖宗的忠告1:給人方便就是給自己方便。那些想在競爭中出人頭地的人如果知道,關照別人需要的只是一點點的理解與大度,卻能贏來意想不到的收穫,那他一定會後悔不迭。給人方便,是一種最有力量的方式,也是一條最好的路。
  • 科目三不交模擬費,考場就不讓考試?學員:「入鄉隨俗」
    因為要是不交模擬費的話,那麼考場那邊就不讓考試,接下來就說說科目三不交模擬費,考場就不讓考試?學員:「入鄉隨俗」。學員知道有這樣的規定,所以不管是哪位學員去初考還是補考都要先去模擬考試,然後才能去真實考試,而學員對於這樣的規定卻只能表示「入鄉隨俗」。
  • 老祖宗告誡:人這輩子有兩種人不可深交,越早知道越好
    而且,古人也提出了一些中肯的告誡,比如在《圍爐夜話》裡,就有這樣一段話: 孔子何以惡鄉愿 ,只為他似忠似廉,無非假面孔; 我們能做到的,就是謹記老祖宗的告誡,和人相處時多留個心眼。「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時間會讓我們看清真相的! 對此您怎麼看?歡迎評論、轉發。
  • 老祖宗說透人性現實
    所謂人窮志短馬瘦毛長,古人的很多話都在告誡我們,一個人在窮的時候,要少說多做努力使改變自己的命運。 要聽老人言 幾千年來,古人不斷的總結生活中的經驗,編成一些俗語、諺語、順口溜,以此來告誡後世之人,教導後人應該如何生活,如果做好自己。
  • 「兄弟不共財,姐妹少往來」:原來這才是親戚之間的真正相處之道
    多走動才能有感情,不走動感情就淡了,為啥這句俗語要告誡人們親戚之間要少走動呢?接下來,我們一起來看看這其中的緣由,看完了大家就都明白老祖宗的意思了!先來看上半句:兄弟不共財俗話說:「打斷骨頭連著筋。」為何現在親戚的兩極分化嚴重?以前的親戚關係之所以牢固,都是因為以前的經濟條件都差不多,都比較窮,遇到難事的時候,都願意互幫互助。親戚之間更多的時候是一種互相分擔風險的關係,而且很牢靠。
  • 老祖宗的告誡:「省錢窮三代,摳門毀一生」,這句話是啥意思?
    老祖宗的告誡值得一看。從字面上理解的話,大概意思是說,如果一個人總是想方設法省錢的話,一家三代都會越過越窮。如果斤斤計較特別摳門兒,鐵公雞一般,那麼這個人一輩子就會毀了。在很多人的印象中,省錢就是勤儉節約,其實省錢跟勤儉節約是兩碼事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