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急於殺入市場,上汽大眾MEB平臺將上演「後發先至」

2021-01-09 千龍網·中國首都網

來源標題:不急於殺入市場,上汽大眾MEB平臺將上演「後發先至」

「此鳥不飛則已,一飛沖天;不鳴則已,一鳴驚人。」戰國時期,作為春秋五霸之首的齊國國力強盛,卻在鄰國屢屢進犯時低調不發。至淳于髡敢於上諫,齊威王講出了這句千古名言,隨後,齊國後發制人,繼續稱霸中原36年。

而在汽車市場內,2020年也或許可以被稱為是「不鳴則已,一鳴驚人」的變革之年。造車新勢力多數黯然離場,僅剩兩三家進入下一階段;特斯拉來勢洶洶,自降身段打起價格戰;而合資品牌們則終於上岸,正式加入了這場突圍戰。

在最後一個陣營中,最令人期待的莫過於大眾的戰略落地。早在數年之前,其「激進」的電動化戰略就大有來勢洶洶之感。如今,這一戰略終於要在全球範圍內大規模落地,而在中國打響第一槍的,依然是已有36年歷史的上汽大眾。

上海出發,中國市場再迎「大眾時刻」

2019年11月8日,上汽大眾新能源汽車工廠正式落成。這不僅是這是大眾汽車集團在中國的首個MEB工廠,更是全球範圍內首個專為MEB平臺生產而全新建造的工廠。而在不久後的10月,它將正式開始投產大眾品牌全球首款量產電動車ID.系列。

一個如此重要的戰略落地時刻,大眾為什麼再次選擇了上汽?首先,上海的地理位置決定了其作為新能源與高科技推廣的絕佳先天優勢;再者,作為大眾在華首個成立的合資品牌,上汽大眾不僅有著豐富的資歷,更有著一份耀眼的成績單。

從朗逸、桑塔納、帕薩特等轎車市場冠軍單品,到率先導入途觀家族SUV,為大眾在這一主戰場上佔領優勢,再到近期上市首款大眾品牌高端商務MPV威然,不難發現,大眾的每一個重要戰略落地都與上汽大眾息息相關。

深耕中國市場35年、坐擁超過2100萬用戶,上汽大眾對於中國市場的了解程度,是其他合資品牌難以企及的,更是開啟電動車這片嶄新戰場的必備條件。

謀定後動,大眾新能源的「快」與「慢」

正如開頭故事所說的那樣。對於大眾這樣規模宏大,體量驚人的汽車企業來說,轉型要經過重重環節考驗。但也正因其豐富的積累和龐大的規模,使其在轉身之後更容易「不飛則已,一飛沖天。」

縱觀前兩年的中國新能源市場,不難看出政策激勵下的亂象凸顯。許多車企為了趕上補貼的東風,不惜大力推廣「油改電」、「低俗電動車」等質量參差不齊的產品,而在這樣的氛圍下,沒有一家車企能夠做到不靠補貼在新能源市場盈利。

相比之下,上汽大眾與許多合資品牌都顯得更加「沉得住氣」。 企業的目標很清晰——2025年成為電動汽車領先者,而為了達成這一目的,則必須首先將一切條件備齊。

磨刀不誤砍柴工,不同於許多產品上市後工廠卻還未能開工的造車新勢力們,上汽大眾首先花了兩年時間低調布局——打造全新的MEB平臺新能源汽車工廠。

什麼是MEB?如果對大眾平臺有所了解,應該可以準確地說出它的名字——電動車模塊化平臺。作為大眾首款為大規模生產而開發的純電動車平臺,它具有極高的靈活性:電池組擴展性極強,可根據不同車型的用途配置不同的電池選項,最高續航裡程超過550公裡;電池包整體嵌入車底中央,可實現接近50:50的最佳前後重量分配;高性能快充系統可在15-30分鐘內充滿80%的電量。

不僅如此,走進上汽大眾的全新MEB工廠,我們還能看到超過1400臺工業機器人,且製造全過程高度智能化和數位化,令其成為了國內目前效率最高的工廠。

正如MEB新工廠的高效一樣,在裝備整齊之後,上汽大眾的新能源之路也即將按下快進鍵,通過工廠迅速投產以及每年一款MEB平臺新車型的落地計劃,其後發制人的戰略已箭在弦上。而在這條最大的「鯰魚」進入池塘後,新能源市場接下來格局走向變化也正變得更加有趣。

「此鳥不飛則已,一飛沖天;不鳴則已,一鳴驚人。」戰國時期,作為春秋五霸之首的齊國國力強盛,卻在鄰國屢屢進犯時低調不發。至淳于髡敢於上諫,齊威王講出了這句千古名言,隨後,齊國後發制人,繼續稱霸中原36年。

而在汽車市場內,2020年也或許可以被稱為是「不鳴則已,一鳴驚人」的變革之年。造車新勢力多數黯然離場,僅剩兩三家進入下一階段;特斯拉來勢洶洶,自降身段打起價格戰;而合資品牌們則終於上岸,正式加入了這場突圍戰。

在最後一個陣營中,最令人期待的莫過於大眾的戰略落地。早在數年之前,其「激進」的電動化戰略就大有來勢洶洶之感。如今,這一戰略終於要在全球範圍內大規模落地,而在中國打響第一槍的,依然是已有36年歷史的上汽大眾。

上海出發,中國市場再迎「大眾時刻」

2019年11月8日,上汽大眾新能源汽車工廠正式落成。這不僅是這是大眾汽車集團在中國的首個MEB工廠,更是全球範圍內首個專為MEB平臺生產而全新建造的工廠。而在不久後的10月,它將正式開始投產大眾品牌全球首款量產電動車ID.系列。

一個如此重要的戰略落地時刻,大眾為什麼再次選擇了上汽?首先,上海的地理位置決定了其作為新能源與高科技推廣的絕佳先天優勢;再者,作為大眾在華首個成立的合資品牌,上汽大眾不僅有著豐富的資歷,更有著一份耀眼的成績單。

從朗逸、桑塔納、帕薩特等轎車市場冠軍單品,到率先導入途觀家族SUV,為大眾在這一主戰場上佔領優勢,再到近期上市首款大眾品牌高端商務MPV威然,不難發現,大眾的每一個重要戰略落地都與上汽大眾息息相關。

深耕中國市場35年、坐擁超過2100萬用戶,上汽大眾對於中國市場的了解程度,是其他合資品牌難以企及的,更是開啟電動車這片嶄新戰場的必備條件。

謀定後動,大眾新能源的「快」與「慢」

正如開頭故事所說的那樣。對於大眾這樣規模宏大,體量驚人的汽車企業來說,轉型要經過重重環節考驗。但也正因其豐富的積累和龐大的規模,使其在轉身之後更容易「不飛則已,一飛沖天。」

縱觀前兩年的中國新能源市場,不難看出政策激勵下的亂象凸顯。許多車企為了趕上補貼的東風,不惜大力推廣「油改電」、「低俗電動車」等質量參差不齊的產品,而在這樣的氛圍下,沒有一家車企能夠做到不靠補貼在新能源市場盈利。

相比之下,上汽大眾與許多合資品牌都顯得更加「沉得住氣」。 企業的目標很清晰——2025年成為電動汽車領先者,而為了達成這一目的,則必須首先將一切條件備齊。

磨刀不誤砍柴工,不同於許多產品上市後工廠卻還未能開工的造車新勢力們,上汽大眾首先花了兩年時間低調布局——打造全新的MEB平臺新能源汽車工廠。

什麼是MEB?如果對大眾平臺有所了解,應該可以準確地說出它的名字——電動車模塊化平臺。作為大眾首款為大規模生產而開發的純電動車平臺,它具有極高的靈活性:電池組擴展性極強,可根據不同車型的用途配置不同的電池選項,最高續航裡程超過550公裡;電池包整體嵌入車底中央,可實現接近50:50的最佳前後重量分配;高性能快充系統可在15-30分鐘內充滿80%的電量。

不僅如此,走進上汽大眾的全新MEB工廠,我們還能看到超過1400臺工業機器人,且製造全過程高度智能化和數位化,令其成為了國內目前效率最高的工廠。

正如MEB新工廠的高效一樣,在裝備整齊之後,上汽大眾的新能源之路也即將按下快進鍵,通過工廠迅速投產以及每年一款MEB平臺新車型的落地計劃,其後發制人的戰略已箭在弦上。而在這條最大的「鯰魚」進入池塘後,新能源市場接下來格局走向變化也正變得更加有趣。

相關焦點

  • 東森物語|大眾的電動化之路從上汽大眾MEB平臺工廠投產開始
    2020年10月27日,上汽大眾ID.4 X投產儀式在位於安亭的新能源汽車工廠舉行。隨著一輛黃色ID.4 X緩緩駛下生產線,上汽大眾首款ID.家族車型正式批量投產。這也是上汽大眾累計生產的第2300萬零一臺整車。
  • 大眾(安徽)將投產MEB平臺車型 專家:應與「南北大眾」差異化
    大眾(安徽)成為第三家推出MEB平臺車型的中國車企。12月8日,大眾汽車(安徽)有限公司揭牌儀式上,江淮汽車董事長安進表示,大眾(安徽)將投資200億元建設生產基地,年產能規劃35萬輛,至2023年投產生產多款基於MEB平臺打造的新車型。
  • 大眾汽車MEB平臺深度剖析:大眾新能源的壓艙石
    而基於 MEB 平臺推出的大眾 ID 家族車型的外觀與內部空間、續航 與動力以及智能搭載等相比原有基於 MQB 平臺打造車型有大幅度的提升。從 市場端的競品分析來看,我們認為大眾具備較好的市場口碑以及成本優勢,與 特斯拉等新勢力相比具備成本和市場口碑優勢,與國內自主品牌新能源相比具 備品牌優勢。
  • 大眾汽車(安徽)2023年投產MEB平臺電動車
    今年5月份,大眾汽車集團投資約10億歐元,獲得江淮汽車母公司安徽江淮汽車集團控股有限公司50%的股份,並增持江淮大眾股份至75%。投資交割完成後,江淮大眾正式更名為「大眾汽車(安徽)有限公司」。此前大眾汽車在中國擁有一汽-大眾和上汽大眾兩家合資公司,大眾在兩家公司中的股權比例分別為40%和50%。隨著江淮大眾股權比例調整完成,該公司成為大眾在華第一家佔有控股地位的合資公司。
  • 與南北大眾「三分天下」 大眾汽車(安徽)2023年投產MEB平臺電動車
    大眾汽車(安徽)的前身是江淮大眾,後者是江淮和大眾在2017年成立的合資公司。今年5月份,大眾汽車集團投資約10億歐元,獲得江淮汽車母公司安徽江淮汽車集團控股有限公司50%的股份,並增持江淮大眾股份至75%。投資交割完成後,江淮大眾正式更名為「大眾汽車(安徽)有限公司」。
  • 三足鼎立之勢已成,大眾(安徽)投產MEB平臺車型
    江淮汽車董事長安進表示,大眾(安徽)將投資200億元建設生產基地,年產能規劃35萬輛,至2023年投產多款基於MEB平臺打造的新車型。這也意味著,大眾(安徽)將成為大眾在中國的第三家生產MEB車型的車企。 大眾CEO迪斯博士表示,大眾(安徽)有限公司將在3年內打造MEB平臺並生產出更多新能源產品,該公司將在其中助力大眾集團全球新能源汽車產品布局。
  • 上汽大眾將推3款電動車型 均基於MEB平臺打造 預計明年上市銷售
    近日,有消息稱,上汽大眾明年將推出3款基於MEB平臺打造的電動車型,其中包括光荷4X、ID.ROOMZZ量產版以及ID.3。光荷4X作為大眾ID.4在上汽大眾投產的車型,光荷4X不僅擁有全新的命名方式,同時在外觀方面也進行了本土化改進。新車的頭燈更加向車身兩側拉伸,中央的LED燈帶也位于格柵中央。而在前臉下方,光荷4 X則換裝了造型更為誇張的前保險槓,其格柵採用貫穿式設計,黑色區域面積更大。
  • 奧迪變血庫:上輸大眾,下輸上汽
    已經有很多文章分析了上汽奧迪、一汽奧迪、經銷商和奧迪四者在這場大戲殺青後獲利了多少,本文便不做太多陳述。每出戲都會有一些精彩的片段,這也是「戲」有看頭的地方,我先為大家梳理一下具體脈絡,然後我還選擇了一些這場戲較少人關注的點給大家剖析。
  • 用高質量實現新發展 上汽大眾背後「原力」令人敬畏
    豪華商務MPV開路,A+級中高檔車型比例持續攀升作為深耕中國市場30餘載的老牌合資車企,上汽大眾早已具備豐富的產品線,旗下產品覆蓋從A0、A級到C級的轎車市場,以及SUV和MPV等市場,同時,上汽大眾也是多個細分市場的開創者,例如:德國大眾首款C級豪華轎車輝昂、首款合資大型SUV途昂等等,去年推出的途昂X、途鎧等產品更是充分滿足了年輕人的個性審美需求
  • 共4款車型/年產能36萬輛 上汽大眾MEB平臺車型規劃曝光
    易車訊日前,我們從上汽大眾官方獲悉,位於上海安亭的MEB工廠將投產Q4 Sportback e-tron相關車型、ID.4X、ID.ROOMZZ Q4 Sportback e-tron為Q4 e-tron的衍生車型,Q4 e-tron已經確定將於一汽-大眾佛山工廠投產,Q4 Sportback e-tron將於上海安亭的上汽大眾
  • 新的裡程碑,上汽大眾ID.4X到來標誌上汽大眾進入電動新時代
    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正在蓬勃發展,在政策支持下不斷創新,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迎來了巨大變化。上汽大眾ID.4X是一款基於MEB平臺研發的純電動SUV。在此前的廣州車展上,已經有不少消費者近距離感受了大眾ID.4X的魅力。
  • 傳上汽大眾投資41億元生產奧迪汽車,上汽不予置評
    據路透社7月14日報導,一份政府文件顯示,大眾汽車及上汽集團計劃投資人民幣41.3億元,改造位於上海的上汽大眾工廠,並生產新的奧迪轎車,工廠改造預計於2020年年底完成。 據悉,上汽大眾實行工廠改造後,將使奧迪的年生產能力達到6萬輛A7L轎車及6萬輛全新大眾SUV,而工廠的總產能將保持不變。
  • 上汽通用披露「煥新」計劃,全新電動車平臺為新能源後發致勝武器
    據雪佛蘭品牌市場營銷部部長周鵬透露,「針對進口博覽會上和雪佛蘭品牌之夜上的幾款傳奇車型,我們也在做一些市場調研,基於中國客戶和中國市場的發展趨勢,看一下這些高端化車型在中國市場的發展前景,來制定下一步的整個產品計劃,整體提升雪佛蘭的產品、品牌形象。」在即將到來的2021年,上汽通用計劃繼續推出新產品,「有一些車型將填補我們目前在產品線上的空白,也會給我們帶來新的增量。」
  • 別克GL8大眾威然榮威iM8三劍客領銜 上汽做MPV市場「包圓」狀
    很多7座SUV車型第三排都有空間、乘坐體驗和上下車不方便的問題。在MPV車型中這些問題表現的都很不錯,往往很多人更願意選擇MPV車型。以前別克GL8一直都是MPV市場的霸主,但在MPV車型中還有多款高性價比的車型,例如,剛上市不久的上汽大眾首款大型豪華商務MPV Viloran威然、上汽大通G10、五菱宏光S和即將上市的榮威iM8。
  • 上汽集團:上汽大眾未來5年投資計劃還有1400億元
    陳虹稱,混改肯定會繼續堅持,會在合適的時機進行;銷量方面,上汽集團力爭實現國內整車銷售速度好於大盤,保持市場份額;上汽大眾對於大眾汽車的重要性不會降低,未來5年對上汽大眾的投資計劃還有1400億元,上汽大眾MEB工廠計劃今年10月正式投產;上汽奧迪項目進展順利,具體的操作性方案基本完成,很快將進入實施階段。據介紹,上汽集團將繼續慷慨分紅。
  • 紛爭四年迎來破冰 上汽奧迪項目銷售、售後服務將基於一汽-大眾...
    各方同意,未來上汽奧迪產品也將基於當前一汽-大眾奧迪投資人網絡進行銷售相關服務及售後服務。值得一提的是,官宣中提到的由「一汽-大眾奧迪投資人網絡進行銷售相關服務及售後服務」,並不等同於在一汽-大眾奧迪現有的經銷商門店賣車。
  • 員工購車最新福利:紅旗額外優惠4%,上汽大眾廠家直發!
    石化員工在購買紅旗H5、H7、HS5、HS7時,可享受和經銷商議價後再額外優惠4%,優惠款在支付車款時直接減掉;  購買上汽大眾13款暢銷汽車時,可享受廠家直發、員工一口價的優惠政策。  市場指導價:11.34-16.04萬元  員工購車價:詳見石化員工團購網  全新一代朗逸是上汽大眾基於大眾集團最新平臺與德國大眾共同研發的全新車型
  • 中國車市冠軍之爭:上汽大眾是怎麼輸給一汽-大眾的?
    多年增長讓企業不再居安思危,失去對市場變化快速反應,失去對市場敬畏的態度,失去了危機感,高高在上的姿態顯然已經不適合今天的國內市場。 上汽大眾「消」 一汽-大眾「漲」 在一汽-大眾的趕追下,上汽大眾在去年就已讓出銷量冠軍的頭銜。
  • 披頭四精神回歸 大眾ID.Buzz將替代途安
    細分市場。  現款在售的途安基於mk7高爾夫相同的mqb平臺,更高級別的夏朗確定將於今年停產。預計隨著大眾汽車專注於suv以及純電動汽車的巨額投資,途安將未來兩年內被替代。  內飾方面,id.buzz也將使用大眾id.家族極簡的設計風格,效果圖展示出車內所有功能都被集成到中央觸控面板中,傳統駕駛員的儀表也被取消,目前id.3上即將使用的增強型平視系統,不出意外也將被放到id.buzz的前風擋玻璃上
  • 「破風者」上汽大眾,為何吃螃蟹的總是你?
    雖然在上汽大眾成立後不久,大眾也啟動了另一個整車合資項目,但從大眾集團新車投放的邏輯看,在南北大眾之間的確有點「厚此薄彼」。眾所周知,奧迪合資項目一開始並沒有落戶一汽,最早開始CKD試水的反而是上汽,後來奧迪落戶長春背後,有更多的政治考量和時代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