甕安縣永和鎮:青山映水美如畫

2020-12-22 天眼新聞

產業興、生態美、百姓富,家家戶戶通公路。在甕安縣永和鎮的村組,特色產業遍地開花、基礎設施日臻完善、基層治理成效顯著、生態建設穩步推進......

「十三五」以來,甕安縣永和鎮嚴格按照甕安縣委、縣政府提出各項戰略部署,緊緊圍繞「工業穩進、農旅融合、產業提升、鄉村振興」的發展思路,以脫貧攻堅統攬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帶領全體鎮、村幹部和人民群眾「轉作風、強產業、優服務、抓發展」,推進全鎮經濟社會更好更快發展。

發展特色產業 助力群眾增收

「這是一個值得紀念的日子,我們洗馬塘村兌現了全鎮建檔立卡貧困戶利益聯結分紅資金22萬元。」11月11日,在甕安縣永和鎮洗馬塘村的香菇基地內,村委會主任黃鹹璋笑著說。

洗馬塘香菇基地佔地面積50餘畝,建有香菇種植大棚10000餘平方米,生產車間面積1100餘平方米。該產業是洗馬塘村的主導產業,利益聯結整個永和鎮200戶建檔立卡戶。

「發展特色產業真的比以前好太多了。」洗馬塘村巖地組建檔立卡戶楊正先是基地的員工,46歲的她以前從未出去打過工,就在家務農,每年收入不多,但自從村子裡開始發展香菇產業後,她的生活也如村子發展一樣慢慢變得好了。

「自去年來這裡務工後,每天都有80元的工錢,不過我還兼顧著家裡農活,每個月在基地做活路的時間差不多半個月左右,不過每個月都有1300元左右的增長,去年還得了1000元的分紅。」楊正先笑著說。

產業發展是穩定脫貧的根本之策、致富之源。

脫貧攻堅以來,永和鎮抓好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大力發展山地特色農業。全鎮9個村(社區)均成立了股份經濟合作社,通過土地流轉,大力發展農業招商,引進先進的農業生產技術和經營管理模式,實現農業生產經營規模化、集約化,大力發展刺梨、桃、李、石榴、無花果等精品水果種植,積極引進經果林企業,實現「產—供—銷」一體化發展格局,助推農業產業發展。啟動高山花海年出欄20萬頭育肥豬養殖場建設,管護茶園6000餘畝,發展刺梨種植3200餘畝,經果林5000餘畝,銀杏1000餘畝,中藥材6000餘畝,花椒300餘畝,稻田養魚3000餘畝,香菇50萬棒,茭白300餘畝,以辣椒為主的蔬菜種植基地10000餘畝。

同時,永和鎮還優化畜牧業產業結構,加快標準化、規模化養殖。以「大戶帶散戶、龍頭帶千家」的模式推動全鎮養殖業健康發展,建成50頭以上生豬養殖場13個、20頭以上養牛場7家,每年出欄生豬3.5萬頭以上、生態家禽16萬羽以上。

據了解,2016年至2020年,永和鎮實現農業生產總值約19.2億元,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從2016年的9173元增加至2020年的13485元。

強化基層治理 樹立文明新風

走進永和鎮長嶺村,一幕幕靚麗新農村面貌映入眼帘。白牆綠瓦的房屋,綠樹成蔭的景致,整潔乾淨的街道,堆放整齊的農具,寬闊漂亮的休閒廣場以及廣場上播放著電視劇的大屏幕……這個曾經當地群眾口中「窮鄉僻壤」的地方,如今已變成了「有品質」的「美麗鄉村」。

「講起以前我們村子,那是完全不好意思講出口啊。路特別爛,而且路還髒的很,那時直接不想出門。」在廣場亭子裡休息的78歲老人羅幫道對記者講述起了以前的景象。

「不過現在好了,村子裡啥樣都有了,水、電、路全通,環境又搞得乾淨了,很舒服。感謝黨和政府。」涼亭裡的另一位70歲老人羅幫詳也講述著村子的變化。

在村子裡生活了一輩子的老人,看著村子的美麗面貌,展露出張張笑顏!

「十三五」期間,永和鎮投入資金7848.69萬元實施「危改、三改」、亮化等項目,改善群眾人居環境9808戶。投入資金7000.4萬元完成全鎮9個村(社區)「組組通」道路建設100餘條,投入資金570餘萬元完成水毀「組組通」道路修復29條,硬化6個村487戶群眾院壩和入戶路52122.7平方米,解決群眾出行難問題;並投入資金1300餘萬元新建、修復飲水安全工程,安裝、改造各種水管58萬餘米;在全鎮353戶1565人實現易地扶貧搬遷的基礎上,完成易地扶貧搬遷戶舊房拆除復墾復綠和宅基地驗收工作。

「村子的基礎設施全部都完善了,這些老百姓看在眼裡記在心裡,他們都想守住了這份好環境!」長嶺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陳紹發告訴記者,群眾還自願參與到村子的治理。

近年來,永和鎮以黨建為引領,健全完善農村基層治理體系,推動簡政放權減負,推動服務力量下沉,以村民組為單位設立理事會,推進「自治、德治、法治」三治融合基層治理體系建設,優化村社設置,完善工作機制,理順層級關係,進一步增強治理能力,強化群眾參與治理主體作用發揮,不斷提升人民群眾的幸福感、滿意度,為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紮實推進鄉村振興戰略源源不斷注入活力。

推進生態環保 守護綠色家園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永和鎮長嶺村依靠村子越來越好的生態環境,搞起了520餘畝的稻田養魚,其品質非常受歡迎,常有外村的人前來購買;此外,長嶺村還引進了一家仨鑫山泉水廠,帶動了村子群眾固定務工8人。

見微知著,長嶺村的變化,也是整個永和鎮推進生態發展的一個縮影。

「十三五」期間,永和鎮成立村居環境整治隊伍,開展鄉風文明和環境整治專項行動,發動群眾對轄區紅梅大溝、洗馬大溝、龍坪大溝清淤40公裡;嚴格落實河長制,組織河道保潔員地毯式排查,巡查轄區沿河的汙染源頭;並成立專門的聯合監督管理隊伍,針對礦區河流、道路、廢氣排放等方面的環境治理加以監督管理,圍繞洗馬塘一後壩一白水河沿線「工礦突出」鄉村開展「綠水保衛·青山依舊」專項行動。

同時,永和鎮還常態化開展森林保護「六個嚴禁」執法專項行動,組織生態護林員每人每月至少開展20天森林巡查,把握重要節日開展森林防火宣傳、深入開展「鮮花換祭品」環保行動;並抓實意識形態工作,定期召開分析研判重大風險防範會,矛盾糾紛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鎮。並在中小學、趕場天開展法治宣傳教育和安全生產宣傳教育,社會秩序良好;通過鎮文化站對廣大村民進行文明宣傳,以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為主要內容引導廣大村民,全民參與推進生態保護。

據了解,五年來,永和鎮製作環境宣傳標語600餘條,完善及新增群眾生活垃圾集中堆放點10個,集中治理鎮村垃圾300餘處,增加垃圾桶、箱124個;新建垃圾池120個,垃圾箱100餘個;籤訂外包垃圾清運公司1家,完成龍坪水庫及車地水庫水源地周邊環境治理約1000餘畝。

投入資金2172萬元用於鎮裡老墳嘴河河道6.15公裡生態治理,建成車地水庫至銀盞工業園區供水管道鋪設工程22公裡,取締堆煤場11家,汙水處理廠2個,垃圾中轉站1個;完成洗馬、悅來、永安、大洞口、東發煤礦關停及復墾復綠工作;建成清水清岸護河管理制度,明確鎮、村兩級河長、聘請河道保潔員10名、生態護林員76名。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張濤 盧泰銘

編輯 梁曉琳

編審 張發揚

相關焦點

  • 甕安縣永和鎮:產業發展有看頭 農民收入有賺頭
    今年以來,甕安縣永和鎮堅持把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作為抓黨建促脫貧攻堅的有力抓手,依託產業結構優化調整,深挖轄區內現有的優勢資源,圍繞「兩帶三區」產業發展規劃,大力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讓產業發展有看頭,農民收入有賺頭。
  • 甕安永和鎮:雨不停 群眾不安 我們不退
    7月8日20時至9日8時,貴州省甕安縣境內多個鄉鎮遭受強降雨襲擊,猴場鎮小河山片區降雨量達245.2毫米,大量農田和道路受損,也給電力設施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損害,甕安縣永和鎮、猴場鎮、銀盞鎮等部分區域停電。
  • 廣州市海珠區鳳陽街道辦事處赴永和鎮開展對口幫扶工作
    據甕安縣人民政府網消息 9月24日,廣州市海珠區鳳陽街道辦事處幫扶工作組到永和鎮開展對口幫扶工作。甕安縣委常委、副縣長汪武參加調研。幫扶組一行深入永和鎮冬瓜坡組等地,對10戶貧困戶開展走訪慰問活動,鼓勵他們要堅強面對生活,在自己的努力和各方幫助下幸福生活。在木孔村花椒種植基地,幫扶組一行查看了花椒的長勢情況,詳細了解鎮村在產業發展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並與鎮村幹部座談,幫助鎮村理清發展思路,為地方的產業發展建言獻策。
  • 「我的扶貧故事」志智雙扶 共赴小康丨甕安縣永和鎮長嶺村扶貧幹部...
    我叫劉朝遠,2018年2月,由於工作調整,我被抽調參加貴州省黔南州甕安縣永和鎮長嶺村的扶貧工作。仍記得入村那天,冬意未消,細雨飄灑,深處大山的長嶺村顯得更加清冷。我坐著車帶著行囊經過村寨,窗外依稀能看見幾個穿著樸素的群眾路邊閒聊。
  • 「我的扶貧故事」三年駐村路 一生駐村情丨甕安縣永和鎮白水河社區...
    我叫周敏,2017年深秋,我有幸作為扶貧幹部並承擔甕安縣永和鎮白水河社區駐村第一書記的職責,與扶貧戰友們一道進駐離城近10公裡路的白水河社區。路好啦,水有啦。當我再次遇到那位大會上直言的老鄉陳大哥時,不待我開口他卻搶先說:「我真的認你這個書記,你們駐村工作隊是給老百姓辦實事的,我真的服了你們嘞。」我為我們集體的工作能得到這個「犟牛」大哥的點讚感到很開心。這三年來的駐村扶貧,我常常以「犟牛」大哥的話叩問自己:決不能嘴上講得好聽,老百姓的事哪一樣都做不了。
  • 「我的扶貧故事」用真心換真情丨甕安縣永和鎮木孔村扶貧幹部肖盛豔
    肖盛豔到群眾家走訪我叫肖盛豔,是甕安縣永和鎮木孔村一名扶貧幹部,這是我每天進村入戶與群眾打交道的日常和親切的問候。  不管炎炎夏日、冷冷寒冬,不論晴天雨天,田間地頭,山上山下,房前屋後,鄉間小道,總有我們的身影和走過的足跡,還有揮灑的汗水味道。  我所駐村木孔村屬於一類貧困村,土地貧瘠,村裡年輕人基本上都在外務工,家裡都是些老人小孩。
  • 貴州省甕安縣境內姚氏支系源流探析
    主要居住在甕安珠藏七甲地名甕水裡小地名花院牆窩凼屋基,新字輩:恩榮清富貴,學致開文衡,玉國昌其善,元芳萬代興,福澤登金榜,申明永吉祥,詩書發科弟,禮樂振家幫。   1.1.5珠藏境內姚氏源流簡述   自遵義市來甕安居住。字輩:學尚正文玉臣萬國天賜永祥忠朝仕德。具體資料待考。
  • 江西正邦集團到甕安縣考察種豬場建設
    4月9日,江西正邦集團農牧產業集團李揚總經理一行3人到甕安縣考察種豬場建設項目。縣農業農村局楊忠遠、惠廷民、鄧正平、黃蒿、李忠明參與座談和陪同考察。李揚一行到永和鎮梅家坪進行了實地考察,並對用地環境及基礎設施和相關優惠政策作了進一步諮詢。縣農業農村局詳細介紹了甕安縣畜牧業發展情況、政策環境及畜牧業發展優惠政策等。雙方就合作事宜進行了商討,希望以此機會為開始,不斷加強了解,增強合作,實現雙方共同發展。
  • 中鐵水映青城
    2 房2 廳3衛
  • 2020貴州甕安縣甕水街道辦事處招聘公益性崗位人員公告【招49人】
    根據《甕安縣人民政府辦公室關於印發甕安縣公益性崗位規範化管理實施方案的通知》(甕府辦函〔2016〕38號)要求,結合《黔南州人力資源和社會局關於印發<黔南州公益性崗位管理辦法>的通知》(黔南人社發〔2010〕28號)和《黔南州公益性崗位管理實施細則》(黔南人社通〔2011〕116號)文件精神,為幫助就業困難對象實現再就業,經甕安縣人力資源和社會局
  • 甕安縣歷史大事記
       6月24~28日 中共甕安縣第四次代表大會在縣城舉行。   7月7~11日  縣委、縣政府召開勞動致富代表大會。   8月2~6日  共青團甕安縣第九次代表大會在縣城舉行。   11月24~26日 縣第一屆個體工商業勞動者代表大會在縣城舉行。   12月15~19日 縣第八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在縣城舉行。
  • 動態| 黔東南州、甕安縣、龍裡縣工商聯
    動態 | 黔東南州、甕安縣、龍裡縣工商聯 2020-06-10 03:4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黔南州人民政府副州長黃進到甕安縣調研
    據甕安縣人民政府網消息 4月9日,黔南州人民政府副州長黃進到甕安縣調研,黔南州生態環境局副局長韋華豔,甕安縣委常委、統戰部部長、縣扶貧辦黨組書記孟先鋒,甕安縣委常委、副縣長王滌非,甕安縣人民政府副縣長李朝中陪同調研。
  • 瀏陽永和鎮:夕陽志願者 最美「五老」紅
    放學時間,瀏陽市永和鎮永和中心小學三年級的皮駿熙小朋友又看到了每個星期都會來到校門口的幾個爺爺奶奶。 「是啊,小傢伙,我們又來了!要看到你們平平安安地來上學,平平安安地回家去,爺爺奶奶們才安心啊!」頭髮花白的朱劍青老人笑呵呵地摸著皮駿熙的頭。
  • 【高清組圖】幸福鄉村美如畫——雲南鎮康縣木場鄉農村人居環境...
    木場鄉立足自身實際,積極探求人居環境長效管理整治「破解之策」,將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工作作為一項重點工作來抓,將人居環境提升作為鞏固脫貧成效、推動鄉村振興工作的重中之重,著力把木場鄉建設成「看的見青山,望得見綠水,留的住鄉愁」的美麗宜居綠色呼吸小鎮。
  • 黔南甕安縣水耳村的這個「表哥」不一般
    >黔南廣播電視臺980黔南廣播官方微信  甕安縣中坪鎮水耳村駐村第一書記——李永春2017年9月,根據組織安排甕安縣融媒體中心李永春同志委派到中坪鎮水耳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不想看文字,可以點擊音頻收聽甕安縣中坪鎮水耳村是三類貧困村,為了迅速的弄清水耳村的村情民意,他在短短的幾個月裡走遍了各個村民組的每個角落,哪家的孩子要上高中了,哪家屋裡有生大病的人,哪座山上有片果樹,哪裡有條小溪流他都一清二楚,水耳村山水人情從此深深的裝進了他的心裡。在水耳村,他被大家親切的稱為「攝影師」,他是怎樣做的呢?
  • 陳松柏當選晉江市永和鎮人民政府鎮長
    永和鎮第十七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七次會議舉行昨日,晉江市永和鎮第十七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七次會議舉行,聽取和審議永和鎮人民政府2019年工作報告、2019年財政預算執行情況和2020年財政預算草案的報告(書面)、鎮人大主席團工作報告
  • 永和鎮第二屆運動會拉開帷幕
    9月21日上午,永和鎮第二屆運動會羽毛球和桌球比賽在永和鎮中心學校體育館舉行,由此也拉開了永和鎮第二屆運動會的帷幕。永和鎮第二屆運動會開幕式將於10月下旬舉行,屆時,來自全鎮各村、社區、學校、企事業單位的運動好手將在各個比賽場地展開激勵角逐,掀起全鎮體育競技的高潮。
  • 永和鎮中心學校開展演講比賽
    本報訊 (通訊員 陳杰超)日前,永和鎮中心學校開展了以
  • 甕安縣「法獅龍」4V4杯籃球賽如火如荼的舉行
    連日來,甕安縣第一屆「法獅龍」杯4V4籃球賽在甕安縣全民健身活動中心室外籃球場如火如荼的進行,由甕安縣的籃球愛好者組成的兔牙隊、新飛揚隊、八零隊等13支隊伍參加了比賽。  8月19日,記者在甕安縣全民健身中心室外籃球場看到,隨著裁判一聲清脆響亮的哨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