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回顧海交會:臺灣人才入閩興業正當時

2021-01-08 中新網福建

  臺青西進就業創業成風,福建引力何在?在海交會上,臺灣人才、項目對接洽談會、臺灣青年創業展區開館儀式、觸摸·臺青文創產品展區等活動輪番上陣,充分展示了中央「31條」和福建「66條」惠及臺胞舉措帶來的實效。亮點紛呈的臺灣元素,碩果纍纍的閩臺交流合作,讓眾多臺灣青年紛紛點讚「福建是臺胞臺企登陸的第一家園」……

一款兒童遊戲教具吸引了小朋友目光。

  西進創業,臺青逐夢正當時

  一身水墨元素的禮服、手拿飾品向參觀民眾做推介,18日,林靜瑜以臺灣青年設計師的身份從臺北專程來參加海交會。在臺灣館·臺灣青年創業展區,她將攤位設在福州唯美客文創聚落展區。談妥幾單生意後,她與該創客空間的負責人許權面對面交流,洽談下一步在大陸的推廣計劃。

  唯美客文創聚落位於福州三坊七巷,作為閩臺文化產業園重點項目和省級眾創空間,自2016年首批臺青入駐以來,唯美客逐漸成為兩岸青年交流合作的橋梁。林靜瑜將自創品牌「Coco Stainless」落地的首站選在福州,希望能在IP運營管理、營銷包裝上跟這家創業平臺深度合作,爭取打造一批網紅飾品。

  當天,臺灣青年創業成果展區開館儀式吸引了眾人眼球,成為海交會最具人氣的「明星」之一。展區以「築夢第一家園」為主題,邀請了21個福州臺灣青年創業基地及在榕臺灣創業企業、50多個項目參展,全方位呈現臺灣青年在閩的創業成果。

  這只是福建助力臺青創業的一個縮影。去年6月,福建出臺「66條惠及臺胞舉措」,大力支持臺胞前來實習就業創業,且同等享受福建居民就業創業優惠政策。一年來,和林靜瑜一樣,越來越多的臺灣青年帶著創業項目紛至沓來。據不完全統計,來榕實習就業創業的臺灣青年人數超過6000人,福州已成為臺灣青年和人才就業創業的集聚地之一;截至目前,全市掛牌設立各類臺灣青年創業就業基地19家,其中國家級臺青創業基地2家、省級臺青創業基地4家,入駐臺灣青年企業近400家,初步形成規模集聚示範效應。

  「在這裡,我們實現了夢想,大家很有成就感和獲得感。去年,我的團隊進駐閩清縣梅城鎮,為當地歷史文化街區做社區營造,現在一期建設已經完成,浮橋頭街已經初具古巷風貌,遊客進來了,產業也活了。」在現場,臺灣青年曾芝穎製作了「閩清縣梅城印記特色歷史文化街區」實景沙盤,展示了她和團隊在福建的創業成果。她告訴記者,接下來的二、三期改造計劃,將採用說故事、拍紀錄片、辦開街活動、戲說老手藝、活化古建築等方式,打造一個閩清版三坊七巷。

  「福州的山水、古建築,像極了我的家鄉花蓮,這裡有很多好政策,全程輔導臺青項目落地,幫助對接資源、匹配市場,所以我毫不猶豫選擇在這裡創業。」臺青石晏菱2016年來福州開了一家「原夢餐藝」餐廳,圓了創業夢;上個月,她的第二家餐廳「胡思宴語」開業,生意同樣火爆。「希望藉由海交會,讓更多的臺灣青年看到我們打拼的成績,邀請你們來福建創業!」

  政策給力,「融」出新機遇

  「我們公司正在建設中草藥種植基地,你們有先進的種植技術和管理模式,這正是我們急需的,咱們好好談談。」福建兩岸(長樂)高新企業港董事長陳義燦的一席話,道出了他們對臺灣技術和人才的渴求。

  「我們也一直在福建尋找合伙人,希望一起把中草藥園種好,攜手開拓大陸的中醫養生保健市場。」臺灣農特產品整合行銷推廣協會理事長吳天誠答覆說。

  這是18日舉辦的「兩岸通——臺灣人才、項目對接洽談會」上的一個場景。經過洽談,吳天誠和陳義燦現場籤署了「閩臺合作建設修園堂百草園協議」,圍繞中草藥種植、藥膳產品研發、臺灣農學專業學生實習等達成了合作意向,未來雙方將在長樂種植金線蓮、鐵皮石斛等中藥材。

  當天,臺灣共有9個項目參與展示,其中6個項目將在福州落地,包括臺灣微生物有機專用肥生產項目、臺灣藥膳健康美食項目、中草藥種植及盆景化項目、中醫檢測項目等。此外,3個閩臺項目籤約結對:其中,福建修園堂和臺灣上醫集團籤約,雙方將聯合福建高校申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並開展兩岸健康產業人才培訓;福建新華學校與臺灣環球科技大學籤訂合作協議,雙方將在兩岸教育合作、人才培養方面展開密切合作。

  「最令我們振奮的是,福建支持臺胞前來實習就業,且同等享受福建居民就業優惠政策,對於想來大陸工作的臺灣學子來說,正是登陸的大好時機,千萬不要錯過。」臺灣環球科技大學創辦人林春文說,此行他帶了幾名有意向的畢業生,希望幫他們在福州找到好工作。

  端出好政策,引來「千裡馬」。在福州、廈門等地,越來越多的臺灣項目開始持續集聚,除此之外,島內優秀人才和高校畢業生西進求職漸成熱潮,也成為閩臺交流合作的亮點。以福州為例,截至2018年底,全市累計評選臺灣特聘專家、專才等專業人才數百人,其中80人獲評省引才「百人計劃」等省級以上獎項或榮譽,200多人入選福州市臺灣人才專家庫等市級人才項目;在引進臺籍教師方面,150多名臺灣教師在福州各高校任職,佔福建臺灣教師的40%以上。

  「我想留在福建」「希望在福州找到好工作」……臺灣青年的普遍心聲,道出了福建強大的人才磁吸力。當天,臺灣十餘所高校的29名畢業生與我省15家用人單位進行了人才對接,用人單位共向臺灣大學生提供69個崗位,涉及健康醫療、軟體開發、電子商務、教育培訓等領域,崗位包括儲備幹部、項目經理、軟體工程師等。

  「福建在電子商務、物聯網、大數據等領域領先臺灣,聽說這裡剛剛舉辦了數字中國峰會,說明福建的機會多、發展前景好,我和同學一塊過來找工作,希望拿到心儀的職位。」郭冠廷是臺灣德明財經科技大學的大四畢業生,她的意向崗位是電子商務和市場銷售,經過兩輪面試、洽談,現場有多家網際網路、電商企業向她伸出了橄欖枝。

【責任編輯:林玲】

相關焦點

  • 海交會開幕,廣州如何聯結內外「雙循環」、構築人才樞紐城?
    站在新的起點上,海交會正成為人才「雙循環」的接口平臺。而海交會的舉辦地廣州,也正成為人才活力湧流的樞紐城,國際人才匯聚首選地和最佳發展地。對於建設國家新一代人工智慧創新發展試驗區的廣州而言,海交會正讓廣州展現數字經濟「人才樞紐」效應。值得注意的是,廣州琶洲實驗室和深圳鵬城實驗室都是灣區未來發展數字經濟的重要科研力量,海交會讓這兩家省實驗室站在一起,共同匯聚科創資源。「人工智慧聽起來很炫很酷,但它本質是如何利用虛擬的、數字的、網絡的方法撬動和提升生產力,這就是數字經濟,是我們實驗室的核心。」
  • 4位在榕臺灣優秀人才入選首屆「閩都英才」
    4位在榕臺灣優秀人才入選首屆「閩都英才」 2019年11月12日 09:55:00來源:福州新聞網    福州新聞網11月12日訊(福州日報記者 蔣雅琛/文 葉義斌
  • 我市組團參加「海交會」 籤回一批人才項目
    原標題:我市組團參加「海交會」 籤回一批人才項目   17日至19日,2020中國海外人才交流大會暨第22屆中國留學人員廣州科技交流會(簡稱「海交會」)和第15
  • 海交會臺灣館:風獅爺「騎馬」「金錢龜」祈福
    N本報記者 之光 劉虎 天彬 昕穎/文 孔瑜 超暉/圖  本報訊 靈動的風獅爺、祈福的金錢龜、飄香的馬祖酒,加上以「花現福州:臺灣油桐花與福州茉莉花」為主題的榕臺兩岸文創交流展,昨日開幕的第十五屆海交會、第十屆福建商交會上滿是濃濃的兩岸親情。本報記者昨天在人頭攢動的現場,親身感受了臺灣館的人氣。
  • 海創人才國際科創綜合體在2020海交會亮相獲贊
    海創人才國際科創綜合體在2020海交會亮相獲贊12月17-19日,由海創人才主辦的國家高層次海創人才主題系列活動在2020海交會上拉開帷幕。經過數十年沉澱,升級後的海創人才品牌形象更得人心。在今年的主題活動中,重點設置了應用展(CTE)、未來獨角獸精品路演和城市深度行三大板塊內容。
  • 向海外人才拋出「橄欖枝」 南沙舉辦海交會專場推介
    向海外人才拋出「橄欖枝」  南沙舉辦海交會專場推介 2020-12-18 20:5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2020海交會「開鑼」
    信息時報訊 (記者 成小珍 )18日,2020中國海外人才交流大會暨第22屆中國留學人員廣州科技交流會(以下簡稱2020海交會)「開鑼」,本次海交會採用「線下主陣地+線上廣傳播+海外分會場」的辦會形式,為歸國熱情高漲的海外留學人員來華創新創業發展鋪路架橋。
  • 鵬城實驗室亮相2020海交會
    央廣網廣州12月19日消息(記者官文清 通訊員姚李茜冰)12月18日,由教育部、歐美同學會(中國留學人員聯誼會)、廣州市人民政府共同主辦的2020年中國海外人才交流大會暨第22屆中國留學人員廣州科技交流會線下主會場正式拉開序幕。鵬城實驗室海外高端人才特裝展區精彩亮相。
  • 十八姓隨王入閩——王審知的福建八閩大地
    此次的人口遷移入閩的數量是最多的,因為除了那五千將士,還有躲避戰亂的難民、家眷和應召來閩的能人志士,共大約一萬餘人。此外,福建安定的環境,還招攬了不少中原名士前來投奔,並在福州"建四門學,以教閩中之秀者"。當時福建地區文教興盛,一時間有「海邊鄒魯」之稱。可以說,福建在歷史中的崛起,離不開河南移民的開發,更依賴於王審知在位施政,讓百姓得以休養生息,使福建的經濟和文化得到發展。後世福建人,對王審知甚至推崇,尊稱為"開閩尊王"、"開閩聖王"或"忠惠尊王"。
  • 「湘」約2020「海交會」,政府搭臺攬海外英才
    中人社傳媒記者 周純2020中國海外人才交流大會暨第22屆中國留學人員廣州科技交流會(以下簡稱「海交會」)於12月19日下午圓滿落幕。
  • 海交會帶來合作項目超3800個:海歸渴望歸國 國內多元投入「引才」
    12月18日—19日,由教育部、歐美同學會(中國留學人員聯誼會)、廣州市人民政府共同主辦,北京、天津、上海、重慶等29個城市(機構)協辦的2020年中國海外人才交流大會暨第22屆中國留學人員廣州科技交流會(以下簡稱海交會)線下主會場在廣州舉行。  今年國家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
  • 海交會開啟「廣聚英才貸」2.0 廣州建行支持海歸人才創新創業再加碼
    其中,人才這一生產要素在創新活動中的作用愈發顯著,各類人才也成為各方關注的焦點。在全球化持續推進、海外留學人員與日俱增的背景下,如何吸引海外人才回國就業與創業成為擺在政府和各類企業面前的一道考題。 12月18日,2020中國海外人才交流大會暨第22屆中國留學人員廣州科技交流會(以下簡稱「海交會」)在廣州白雲國際會議中心拉開帷幕。
  • 著力打造「線下+線上+海外分會場」 「永不落幕」海交會轉型升級...
    由教育部、歐美同學會(中國留學人員聯誼會)、廣州市人民政府共同主辦,北京、天津、上海、重慶等29個城市(機構)協辦的2020中國海外人才交流大會暨第22屆中國留學人員廣州科技交流會(以下簡稱2020海交會)將於12月18—19日舉行。
  • 【廣聚英才】2020海交會多渠道引才聚才效果顯著
    作為中國規模最大、層次最高、影響力最強的海外人才創新創業交流平臺,2020海交會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的人才戰略思想和「發展是第一要務,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的重要指示,堅持以「智匯、創新、共贏」為主題,以「面向海內外,智匯大灣區」為宗旨,在繼承往屆成功經驗的基礎上,為加快構建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集聚一流的高素質優秀人才隊伍
  • 「海交會」背後的「黃埔故事」
    在過去幾天舉辦的2020年中國海外人才交流大會暨第22屆中國留學人員廣州科技交流會(下稱「海交會」)上,黃埔區、廣州開發區以優越的營商環境、全方位的政策支持體系和全鏈條人才服務以及優質的創新創業生態,吸引全球海外工作、留學人才關注。
  • 山海相隔雲端相聚 2020海交會海外分會場與您共襄盛會
    2020中國海外人才交流大會暨第22屆中國留學人員廣州科技交流會(以下簡稱「2020海交會」)於12月18-19日成功舉辦。在兩天會期內在不同時段分別呈現白俄羅斯、德國、比利時、以色列、英國、粵港澳大灣區、東京灣區及舊金山灣區的活動內容,以主題論壇、圓桌對話、項目路演、人才項目交流對接、人才招聘等線下和線上活動與主會場雲端互動,為海外留學人員參與海交會提供便利。
  • 閩侯隨王審知入閩四始祖——王氏文化
    王審知在閩的顯著成就也離不開這些隨王者。以下介紹在閩侯其中四位隨王入閩始祖:  林碩德「六橋林氏」入閩始祖林  碩德(860-926年),號天復,河南光州固始人。一向素以智謀勇略,為鄉裡所推崇。唐僖宗中和元年(881年),林碩德率眾投奔王緒領導的壽州(今安徽壽縣)農民起義軍。
  • 2019海交會圓滿閉幕,近3萬人次參會,一大批風創投機構在此「尋寶...
    2019中國海外人才交流大會暨第21屆中國留學人員廣州科技交流會(以下簡稱「2019海交會」)於昨日下午圓滿落幕。「春暉杯」中國留學人員創新創業大賽、「智創未來」創新創業大賽、「環球科創人才獎」等賽事活動吸引了包括來自北美、歐洲、大洋洲、亞洲等地區的1000多個項目;300多個科技項目在海交會現場路演;國家特聘專家團隊攜200餘個技術和項目參會,達成30餘項意向合作。海交會還吸引了IDG、鼎暉資本等一大批國內外著名風創投機構到場。
  • 236家用人單位全程線上對接 臺灣人才閩西南網絡對接會結束
    「2020臺灣人才閩西南(廈門)網絡對接會」9月16日至9月22日在廈門人才網在線舉辦,本次大會首次採用全程線上對接的形式,充分利用網際網路平臺,實現需求展示、政策宣傳、在線對接等。截至目前,臺灣人才與用人單位對接585人次。對接會由廈門市臺商投資企業協會主辦,沛亞人力資源服務(廈門)有限公司承辦。 (記者 何無痕)
  • [福建] 林浦濂江林氏入閩始祖身世考證
    現摘錄該論文有關章節如下:「林,濂江林氏入閩始祖,名諱不詳,光州固始人,唐末隨三王入閩……」以上兩篇論文雖然缺乏論據,但都證實了濂江林氏始祖是隨王審知入閩的。總之,濂江林氏的始祖是隨王審知入閩的,不管他們是跟隨三王打到福州,還是追隨三王來閩避難,但最終都趕上隊伍,參與了開閩建國。二篇文章的作者在探討濂江林氏始祖入閩的問題上已邁開了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