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三期疊加」,是指中國經濟增長速度換擋期、結構調整陣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同時集中出現,成為中國經濟發展的階段性特徵。具體來看,經歷「三期疊加」,就是要處理好市場與資源配置的關係,以便順利實現增長速度換擋、度過結構調整陣痛,以及完成前期刺激政策消化。
宋清輝
所謂「三期疊加」,是指中國經濟增長速度換擋期、結構調整陣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同時集中出現,成為中國經濟發展的階段性特徵。具體來看,經歷「三期疊加」,就是要處理好市場與資源配置的關係,以便順利實現增長速度換擋、度過結構調整陣痛,以及完成前期刺激政策消化。
從政策角度來看,2020年有著特殊的意義。一是2020年是中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一年,意味著中國的經濟結構將完成一次從量變到質變的轉變;二是2020年是中國「十三五規劃」的收官之年,意味著中國在2020年之後的未來五年發展,又將有一次新的「引路」。
從發展的角度來看,經歷一段時間的新常態發展後,客觀因素也決定中國經濟在多方面都存在轉變或改變的需求,這也意味著中國產業發展需要改革以及創新,才能注入新的動力、開啟新一輪的發展。從人們的生活及市場來看,社會的不斷變化使得消費習慣、需求發生改變,這也倒逼產業為順應時代的發展進行改變。適者生存的道路十分坎坷,改變更是牽一髮而動全身,許多個體的改變最終會影響到整體。
2020年初的新冠肺炎疫情,以及內地一季度GDP數據負增長6.8%,使得「三期疊加」更為明顯。實際上,即便沒有此次疫情影響,中國經濟增長速度換擋也是板上釘釘的事情。近年來,隨著一批落後產能產業被政策以及市場淘汰,以及一批符合消費者需求的新產業走入市場,驅動中國經濟開始了從速度到質量的轉變,經濟發展的客觀變化決定了增長速度處在換擋期。
A股或正迎來轉機
在當前時期和未來較長的一段時間,中國還將處在形勢錯綜複雜的局面中。新冠肺炎疫情全球擴散和蔓延帶來的不確定性,世界經濟復甦存在不穩定的因素,以及各國在當前可能改變或長期調整其宏觀政策等因素,使中國將面臨更多的困難和挑戰。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各種競爭將更加激烈,產業結構在這種趨勢下必然會經歷一系列調整,其中既有政策的要求也有市場驅動。
結構調整將帶來陣痛,一是原產業人員的就業問題,如其能力是否勝任新產業的要求,會否影響就業並引發社會的不穩定因素問題;二是資源問題,如產業結構轉變會否影響原有產業鏈、供應鏈的穩定,資源是得到優化還是被浪費等問題;三是競爭力問題,如結構調整後能否在市場上繼續存活等問題。只有闖過這些困難,在過渡期間減少或化解損失帶來的陣痛,優化到位的結構將成為發展的新引擎。在以上背景下,投資應以防禦為主,等待轉機。
作者為著名經濟學家宋清輝,著有《床頭經濟學》。本欄逢周一刊出
#清輝原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