份子錢,為誰辛苦為誰窮

2021-02-08 南風窗


疫情推遲了很多儀式,過去的國慶長假就成了「最擁擠結婚季」,直接反映到「社畜」們身上,就是感覺錢包被掏空。


貴州畢節,雷先生的遭遇最為極端。


在國慶前後的十天內,他有23場酒席要參加,僅10月1日當天,就有8場。人不到禮要到,一一列出來,他發現自己要送出4800元禮金。


那張統計表在微博上瞬間就火了,每一行,都觸及了許多人的心頭之痛。


8天長假,有網友說自己不是在參加酒宴,就是在去參加酒宴的路上。想想每一場給出去的份子錢,加班拿到的補貼也索然無味了。 


居然還有人表示羨慕:23 場婚禮份子 4800 塊,哪裡的份子錢可以這麼少?


痛是真實而普遍的。知乎上,「同學結婚,份子錢隨多少合適」這一條目,共160個回答,瀏覽量及點讚數都很高。 


雷先生參加的酒席不全是婚禮,而且還有沒統計的。 


中國式酒宴,情感意義在消退,慢慢只剩下 「無中生友」不停出份子錢的尷尬。 



有考據稱,份子錢的禮節最初是朱元璋提出來的。


出身貧寒的他深知婚喪嫁娶的艱難, 就定下了 「一裡人戶,每戶或出鈔一貫」 的標準。 


匱乏時代,一個村落有人家要辦婚喪嫁娶的事,同村的人湊錢湊物一⻬幫忙把事給辦好了,是一種時代背景下的互幫互助。 


事實上,數百年裡,這是「皇權不下縣」、人民缺乏公共服務和社會保障的背景下,一種確保鄉村共同體不至於崩潰的重要方式。


一路走來,到了現代物質化時代,性質就發生了變化。 


如今,本日發工資,明日就收到宴席邀請,司空見慣,心理上就會感到遭到了某種劫掠。 


劫掠是被迫的,因為請柬擺在面前,無法當作沒看⻅。 


如果是至親或多年好友,禮金作為傳達祝福的微小致意,倒也情願。 


而經常的情況卻是,打著噓寒問暖的幌子,期待紅包鼓鼓。多年未⻅,已形同陌路的人,還無孔不入地把婚禮請柬塞到手裡。 


宴會的理由還五花八⻔,結婚和葬禮只是最基礎的。


添丁周歲、升學拜師、招工參軍、喬遷新居等各種由頭髮起的「鴻⻔宴」數不勝數,甚至還有母豬下崽、周歲宴辦到10歲等怪象。


微博用戶@半塊洋蔥說,自己就遇到過新入住的住戶辦喬遷宴,在大街上擺了20桌酒席,連吃了兩天。


宴席的名義太容易找到,沒有理由可以製造理由,目的就是設計一種「合理」的場景,堂而皇之進行人情敲詐。


這種敲詐,明面上的規矩還是,彼此都應該喜慶歡欣。


所以現在的人們,最為恐懼的事情之一,就是有失散多年的親友突然找到了你。


10年沒聯繫的同學「想要添加您為好友」,問候的第一句話就是「我下個月要結婚了」, 或者電話裡傳來一個陌生的聲音:「我是隔壁的xxx,你記得不,我這個月搬家……」


內心裡可能有一萬匹什麼馬跑過去:excuse me? 和我有關係嗎?


人在江湖漂,哪能不挨刀。更糟糕的體驗還在後頭,這一刀需要砍多深:給個什麼數比較合適?



朱元璋年代的「一貫」份子錢,是一貫寶鈔,折算到今天大概是八九十元人民幣。


現在是動輒幾百上千,少了就是不給面子,以後你也別想在對方面前抬起頭來。 


有網友這樣形容自己對於份子錢的態度:沒有收到請柬,暗自慶幸錢包保住了;收到一兩張,覺得還能承受;三到五張,節後恐怕就要吃土;收到五張以上的人,就只想靜靜。


一份調查顯示,年輕一代婚禮份子錢在500-1000元區間的佔32.5%,1000-2000元的 佔23.1%。


知乎上也有回覆:禮金忌諱400、500這樣的數字。至於為什麼,也沒人說得清來⻰去脈。


只是這種彼此心知肚明的習俗,也就變相挑明了一個隱形的標準。 


假設一個在外地剛工作沒多久的年輕人,工資稅後五六千元,扣去生活費用,一個月結餘1000-1500左右。


除去隨份子的600,如果碰上宴席在外地的情況,還得自墊來回交通費。算算手頭剩下的工資,簡直聞者傷心,見者落淚。


有機構在2017年做了關於全國性紅包的調查,東部地區份子錢數額集中在500-1000元間,西北屈居第二,雲貴等地禮輕情意重,以1-200為主。倒是廣東不負盛名,均數100。


0

這個標準不是固定的,隨著經濟情況、收入水平和人情重量隨機浮動。


但人脈等同於金錢數額在這裡卻是鐵打的定律。用份子錢衡量情感的深淺,因為數額不符合期待而反目成仇的人不在少數。


還有更尷尬的回禮問題。


物價上漲在這裡沒有什麼話語權。


「人情大於債,頭頂鍋兒賣。」回禮的數額為了面子上掛得住,只有等價和上漲兩種趨勢。


等價好辦,雖然以後的感情也不會好到哪去,但大概率不會落人口實。


上漲是最尷尬的,添多少是根本問題。添少了倘若和對方狹路相逢,那就是大型尷尬的對峙戰場。另一種情況是,添多了又得暗自算算自己的利益成本。


所以曾經也有「份子錢打白條」的現象,在紅包裡塞價格白條,等到需要回禮時可做等價抵用劵使用。怪誕但似乎也說得過去。


金錢層面習俗和規程的限制,只是其中一個層面的壓力,人情往來的算計,才是最讓人感到疲憊不堪和窒息的。


份子錢的殺傷力,也讓焦慮的當代人不得不感嘆一句:咱能別隨份子錢了嗎?



《經濟心理學期刊》的一項研究發現,當人意識到被要求進行回饋時,容易引發焦慮情緒,這種焦慮被稱之為互惠焦慮。


年年支出,一次回本,這是許多不必要的宴席出現的原因。其實,通過舉辦宴席實現了「資金回流」的年輕人,又會進一步加深「還債壓力」的負面心理。


總之,給錢的不情願,收錢的不踏實。這種金錢往來,如果能夠治住,實在是皆大歡喜。問題是,誰來管這種事? 


為了杜絕婚喪嫁娶,紅白理事會一手操辦的現象,有山東省淄博市將婚禮份子錢標準設定為 50 元,上限 100 元的規定,還要求隨禮不坐席、只宴請直系親戚。

也有貴州某縣規定紅白事只能三菜一湯的新規,也有公司頒布了新的規則,要求自己的宴席不能邀請公司同事。


規則的制定層出不窮,至於究竟是否落地執行,也不得而知。


這種問題不適合用普適性的法律來規範,各地的不同主體制定的規則,也很難跨越地域、個體、家庭關係。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繁冗複雜的隱形習慣,惡化容易收拾難。背後的核心,是傳統與現代的對峙,這裡面有著天然的矛盾。 


如果說這是一種罰款,那每一個人都得承認生活在現代是一種錯。


「為什麼一定要隨份子?」


憑什麼?


日本社評家山崎正和在《社交的人》中提出:接受請柬、隨贈禮金……其實都在暗示外界自己是一個能與他人種種情感內容相交往的人。


在他看來,禮金是一種饋贈行為。


饋贈成立的根本也許是相互之間的情感默契,但突破了單純的身份感和參與感之後,道德綁架反而成了致命威脅。


對於現在的年輕人而言,隨禮不僅是與傳統的對峙,規訓化的禮金契約是累贅,更是對雙方情感的顛覆。


他們想要的,是真情實意和不求共情的相互理解。


隨心的份子錢數額,在合適的環境、恰當的時機給予對方,這是一種份子錢本質含義的回歸,也是跟隨本願的主動性及自由權限。


回歸需要時間,更需要每個人的參與。


份子錢適可而止的訴求,不可謂不合理。


放過現代人吧。



南風窗新媒體 出品

未經授權 禁止轉載

歡迎分享至 朋友圈


投稿、投簡歷:newmedia@nfcmag.com

『2021年·愈日曆』治癒上線

點擊圖片即可跳轉購買

相關焦點

  • 羅隱羨慕蜜蜂佔盡風光 卻道為誰辛苦為誰甜 這是何意
    在唐朝末年,羅隱和許多人一樣,也想藉助科舉考試踏入仕途,一展宏志,但他雖然名聲很大,卻六次沒有考中,於是改名為羅隱。原文:不論平地與山尖,無限風光盡被佔。採得百花成蜜後,為誰辛苦為誰甜。《蜂》是羅隱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是一首詠物詩。「不論平地與山間,無限風光盡被佔」,寫蜜蜂不論飛到平原或是山野,經歷了無限美麗的風光,不辭勞苦,不畏艱險。
  • 共讀國學 | 採得百花成蜜後,為誰辛苦為誰甜?
    6896-6900採得百花成蜜後,為誰辛苦為誰甜?採得百花成蜜後,為誰辛苦為誰甜?注釋:山尖:山峰。無限風光:極其美好的風景。佔:佔有,佔據。採:採取,這裡指採取花蜜。品讀:大意是:蜜蜂啊,你採盡百花釀成了花蜜,到底為誰付出辛苦,又想讓誰品嘗香甜?
  • 採得百花成蜜後,為誰辛苦為誰甜
    以姚波組長領銜的採信組,有小友、利民、金生……等宗親的親密配合,排除萬難,縱橫大江南北,尋訪千家萬戶,含辛茹苦,指導採集信息,為續譜建祠大業作出巨大奉獻!"採得百花成蜜後,為誰辛苦為誰甜。"有人把採信員採信比喻為蜜蜂採蜜,這是非常貼切的。他們交出的採信冊,就是向祖宗交出的合格答卷,奉獻的一份敬畏,捧上溫馨的鮮花!敬禮,族譜採信員!
  • 各種層出不窮的份子錢到底有什麼含義?
    常在農村的大家對份子錢肯定是不陌生的,結婚隨份子錢,孩子看喜,新家溫鍋,總之是各種紅白事都要隨份子錢,很多城裡長大的人就不明白了,這究竟有啥說法,還是就是單純的巧立名目要錢,今天咱們就來說道說道。一、親疏遠近的象徵這村裡都是七大姑八大姨的,到底誰和你最親,你又在誰心中分量最足呢?平時體現不出來,這個時候紅包一摸,這厚度基本上就能說明一切了。所以啊,別管是大事小事,但凡是親切的人有需要,這紅包給的足足的,那是兩邊臉上都有面子不是。
  • 平頂山湛河區:村規民約為「份子錢」設標定限
    9月22日上午,在平頂山市湛河區河濱街道杜莊村魏全民家中,魏全民、魏漢民堂兄弟兩正人在為份子錢不停推搡。 前不久,魏全民的兒子喜得千金,魏漢民知道後,興衝衝地包了200元錢的紅包,前來賀喜隨禮,沒想到魏全民只收取了100元。對於前來隨禮的沒有親戚關係的村民,魏全民更是一概拒絕,一分不收。 「規矩是咱大傢伙兒自己定的,咱大傢伙兒就都得認真執行。」現年60歲的魏全民說。
  • 再富有,這三種「份子錢」也別隨,可能意義不大
    當份子錢和利益掛上鉤,就失去了它原本的意義,反而會讓人們心裡不舒服。隨份子錢以往都是人們情感的表達,現在卻成了有些人的斂財方式,是何其的悲哀啊。該隨的禮我們是一定要隨地,但是那些不必要隨的份子錢,就算你再富有,也便隨。那麼,接下來就讓我們看看哪三種份子錢沒必要隨吧。
  • 包貝爾為要回份子錢,竟然策劃假婚禮……
    好兄弟「機智男孩兒」張一鳴出謀劃策,為回收份子錢出餿主意策劃假婚禮,於是一場高能不斷的爆笑故事由此展開。片中,克拉拉魅力爆棚上演各種變裝秀,賈冰成了職場上人見人怕的腹黑上司,還有唯恐天下不亂的「壞壞男孩兒」許君聰,而「老實男孩兒」王小利扮起包貝爾的爹,讓所有人驚呼撞臉。
  • 變味的份子錢:錢給的越多意味感情越好
    如果說在中國有什麼事是不可避免的,那肯定是隨份子。中國人是講究人情往來的,份子錢就是維繫社會關係的主要載體之一。到了現代,物質文明的發展使得份子錢的互助功能逐漸消失,慢慢轉變為維護社會關係的一種方式。只不過這些年來份子錢逐漸變味,一方面隨份子的原因層出不窮五花八門,另一方面隨份子的金額逐年上漲,形成一種錢給的越多感情越好的怪異規則。
  • 再有錢,不該隨的「份子錢」也別隨,沒有意義
    這其中,最讓人頭疼的,就是「份子錢」了。要說,「份子錢」這種民間傳統習俗,並沒有什麼可指責的,可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份子錢」早就變了味,不再是以前那種目的單純的習俗了。因為有些人情往來,其實是毫無意義的,誰的錢也不是大風颳來的,在一個全是陌生人的地方強顏歡笑,還不如果斷拒絕,直接不去。再有錢,也別隨這樣的「份子錢」,沒有意義。
  • 各地「份子」錢多少合適
    因為現在大家都知道婚宴的價格標準,而且參加婚宴的人也很明白這個不能空手而來,因此「份子錢」也開始變得水漲船高。  「份子錢」給多少各地的標準不一樣,不過一般都遵循這幾個規律  1.跟新人之間的親疏遠近:一般「份子錢」給的多的都是經濟條件不錯,而且跟新人沾親帶故的,而同學和同事基本都是有一個固定的標準,這樣新人到時候也好回禮。
  • 男子參加婚禮寫欠條當紅包 份子錢究竟該怎麼出?
    連日來,關於「份子錢」的奇葩故事在網上層出不窮,引起了錫城年輕人關於份子錢的討論:份子錢是否應該出,該怎麼出,出多少,都是讓不少年輕人頭疼的事。而在剛過去的元旦小長假裡,家住河埒口的「85後」青年小李就遭遇了一個關於份子錢的奇葩經歷。
  • 梅西婚禮7細節:12架私人飛機 份子錢做慈善|伊涅斯塔|哈維|...
    婚禮在哪裡舉辦,酒店如何,誰會參加,菜品如何,甚至於中國球迷關注的份子問題都已慢慢解開神秘面紗。【隨份子】國外的婚禮極少有用現金「隨份子」的習俗,他們更常以一份禮物來表達對新人的祝福。根據《goal》報導,梅西的婚禮並不要求賓客贈送禮物,但這不代表沒有設置任何要求。
  • 誰還記得《窮爸爸與富爸爸》這本書
    記得幾乎同時期的還有一本書叫《誰動了我的奶酪》也大賣,我的一位朋友借著這本書的熱潮,用一個星期的時間寫了《我動了誰的奶酪》,然後出版。這本書最後也賣了幾十萬冊,當時令我大開眼界:還有這種神操作?我的這個朋友現在已是著名的一線編劇,還是寫字速度極快,一年兩部作品,每部作品都能賣500萬元。
  • 富爸爸窮爸爸:讓錢為你工作
    他的兩個爸爸:「窮爸爸」是他的親生父親,一個高學歷的教育官員;「富爸爸」是他好朋友的父親,一個高中沒畢業卻善於投資理財。兩位爸爸有著截然不同的金錢觀和財富觀。讀完這本書雖然並不能保證你實現財富自由,畢竟環境不同,成功也難複製。只能在一定程度上給你帶來新的關於金錢、理財、投資的觀念,從而做出不一樣的抉擇。
  • 瞿穎曾為收回份子錢想結婚,張亞東卻稱太囉嗦
    1992年,在中國大飯店門口,瞿穎戴著1000多元一副的美瞳,為皮爾卡丹走秀。皮爾卡丹當時在中國的地位,應該與現在的奢侈品不相上下。戴著彩色隱形眼鏡的瞿穎被很多觀眾當成混血兒。不僅為品牌代言,當時拍掛曆的攝影師也都特別青睞瞿穎。「南周迅,北瞿穎」已經成為當時掛曆圈的一句名言。只是那時,兩個最受掛曆商青睞的女孩並沒有想到,時隔多年後,兩人會愛上同一個男人。
  • 份子錢這門學問:份子錢到底給多少才合適?不辦婚禮就虧了嗎?
    私心裡來講,我確實是不怎麼想掏這個份子錢的,一來關係沒到;二來也不知道給多少才好。份子錢發也發出去了,再糾結也沒多大意思,後邊我也看開了,到今年,我跟這個女生雖然同在深圳,但說起來也有六年沒見面了。大概16年的時候,我曾經發過一條朋友圈,大意是要是我30歲還沒結婚,可以考慮下辦個生日宴,至於為什麼,大家應該都懂的吧(當然這是句玩笑話)。但若要細算起來,目前為止,我隨的份子錢可是奔著一萬去了。
  • 遼籃趙繼偉直言婚期將至,女友撒狗糧,終於要收回份子錢了
    在這幾年裡,趙繼偉先後拿過CBA聯賽總冠軍、總亞軍、亞洲男籃錦標賽冠軍,這些成就是很多人窮其一生都完不成的,可見趙繼偉還是一位被上天關注的籃球運動員。最近新賽季馬上開始,各個球隊都在抓緊時間為新賽季做準備
  • 武磊,為誰而戰?
    文|曉曉曉曉航丶L1.為誰而戰?至今,縈繞在武磊身邊關於「商業」的論調依然不絕於耳,儘管他也是人們口中的「獨苗」。喝多了雞湯,聽多了對不起,任誰也會以失望作為總結,無法強求所有人都以平和向上的心態來對待中國足球,言語發洩無可指責。武磊作為其中的一份子,自然很難置身事外。我們常以錯愕來面對發生在這塊土地上的每一次變革,又以嘆息迎接每一次終場哨聲響起。如數家珍地提起那些驕傲瞬間,又驚覺似乎寥寥無幾。
  • 小S的「窮養觀」PK大S的「富養觀」,如今2家娃已長大,誰勝誰負
    但是在之前一直都有這樣一句老話,叫做"窮養兒、富養女",相信大家也知道這句話的含義,對這一觀點也有著不一致的評價。大S和小S作為娛樂圈中一對性格迥異的姐妹花,如今的她們也都有了自己的事業和家庭,就在前不久兩人一起參加的一檔親子互動綜藝節目上,二人育兒觀念上的分歧在網絡上引起了爭議討論。
  • 「人窮不省三錢,無錢不走三門」啥意思?牢記古人的金玉良言
    (本篇為俗語之第034期)01、一提起俗語,多數人對它都不怎麼陌生。俗語的特點就是通俗、易懂。一兩句類似順口溜的短話,其中卻涵蓋著至深的人生道理。身邊的老輩人在平時說話聊天的時候,時不時就會冒出一兩句這樣的老話,比如這句「狗不嫌家貧、兒不嫌母醜」,雖然聽起來很俗氣,但弄明白其意後,還真的是這麼個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