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服作為學生的一種身份的證明和統一的標誌,在各個國家都是存在的,基本小學和初中都會有以學校為單位的統一款式衣服,但校服在我國開始實行後,其爭議就一直沒有停過。
近日,又一起關於校服的矛盾案例被一位家長在網上爆出,河南新密一所初中給學生定製了四種顏色的校服,各個班級的班主任直接把收款碼發到了群裡,二話不說就是要求繳費,也沒有說明如何開具收費憑據,大部分家長都是老老實實趕緊交了費,其中有一位家長(楊先生)詢問了班主任關於收費票據的問題,隨後就被班主任移出了群聊,讓這位楊先生既尷尬又憤怒。
於是楊先生去了學校討說法,他問值班老師(不是班主任)為什麼校方要強行要求學生購買四套校服,不穿校服還不讓進校門,這種做法實在是太官僚了。值班老師回應道:這四套校服是為了讓孩子的衣服豐富一些,每周可以換著穿,之所以不穿校服不讓進校門是為了方便學校的管理,而且校服的費用不經學校的手,是直接交給校服廠的。
這不解釋還好,一解釋不是自個兒往坑裡跳嗎?明明是班主任收的錢,怎麼就不經校方的手了?
最後校方也是承諾將批評這位班主任,並讓班主任在群裡給楊先生公開道歉,給楊先生一個滿意的答覆,最後本著大事化小的原則,楊先生也是就此事再沒有追究。
雖然校服的出發點是好的,可以讓所有的學生都穿統一的衣服,既顯得整齊劃一,又方便學校的管理,但是往往在實際的執行過程中,很容易產生一條利益輸送鏈,而且校方在公開透明方面做得遠遠不夠,據我了解,基本上大部分學校的校服都是學校單方面設計的,家長和學生事前都不知情,到時候只負責掏腰包就行,相當於是明面上的」潛規則「、」強買強賣「,很多家長本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原則,也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不公開透明就忍了吧,很多學校給學生訂的校服既不美觀,質量也是很垃圾,比如今年年初,浙江溫州就有一位家長爆料學校強制學生訂購2480一套的校服,結果拿回家一看讓人大跌眼鏡,質量和四五十元的衣服質量沒啥區別,這不是赤裸裸的斂財嗎?
學校作為教書育人的地方,應該以學生的利益為主體,不能把學生作為斂財的工具,近年來各種變相的收費讓很多本就不富裕的家庭學上加霜,像是教師節送禮、畢業生送禮、家委會收各種費用等讓很多家長心力交瘁。
相信在不久的將來,關於校服的一系列規章制度會出臺,任何亂序光靠人的自覺是很難達到有效改觀的,只有制度才能保障學生的合法權益不被破壞,同時家長們應勇敢的站出來,發現一起爆一起,讓那些被利益蒙蔽了雙眼的領導們收斂些。
同時,學校應該在一些涉及到學生利益的事情上儘量做到公開透明,加強和家長的聯繫溝通,多多徵求家長的意見,只有學校和家長之間互相尊重,互相理解,才能更好的為學生的學習成長保駕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