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能力弱,多半的原因是學生在閱讀文章的時候,只是用眼去看,做到了快速瀏覽,卻沒有用「心」去看文章,造成孩子對文章只是一知半解,對於文章所講述的情節不了解,對事情的經過不明白,對我們的啟示更無從談起,怎麼辦?
首先我們需要知道閱讀理解所考查的都有哪些方面。
基礎知識的掌握程度,也就是對學生課本中的字、詞、讀音等文化知識及名言名句掌握程度。對字、詞、名句及段落的分析整理能力,考查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剖析能力,能能夠理解文章所表達的思想。能夠對其中的字詞解釋並概括段落的中心思想。對文章整體的理解歸納整合的能力,能夠理解文章所表達的主旨,並能根據文章聯想到相關現象。針對文章中出現的現象分析作者的觀點,並能對這一現象或者問題說出自己的觀點。這些就是一般情況下閱讀能力的考查方式。學生的基礎知識是課上老師所教,主要看學生自己的基礎是否牢固,能夠培養並養成習慣的主要在後面兩項。為了能夠更好地培養孩子的閱讀能力,我們需要家長提前做一些基本功課,提前選取兩篇自己能夠理解的文章進行細讀。通過查閱資料,能夠對每個段落中的大意進行歸納,了解作者在文章想要表達的中心思想,對文章中出現的現象及問題作出正確的判斷。因為是第一次以這種方式去教導孩子,一定要準備得充分一些。
兩篇文章可以分兩天的時間去給孩子讀,當你把這篇文章推薦給孩子去讀的時候,不需要告訴孩子需要注意的地方,只要孩子按照自己的方式去讀就可以了。當孩子閱讀完畢的時候,你可以去詢問孩子一些問題。
因為自己提前有所準備,所以可以提問多一些問題,比如:「你可以告訴我讀了這篇文章感覺怎麼樣,文章中說了一件什麼樣的事」「文章中出現了哪些人,這些人有什麼樣的特點,你最喜歡哪個人,為什麼喜歡,你最討厭哪個人,又是為什麼呢?」「文章中的這些人的做法對嗎,應該怎麼做呢?」「文章中出現的問題在現實生活中出現了會怎麼樣,如果是你的話又會如何呢?」「你從這篇文章中學到了什麼?」「文章中的這些現象說明了什麼?」
因為孩子沒有一個好的閱讀習慣,所以當你在問他這些問題的時候,孩子基本是無法回答的,因為孩子只是把這篇文章當作故事來讀,不會去思考這些問題的。我們可以藉助這次機會引導孩子帶著問題去讀書,並告訴孩子每天讀一篇文章。因為孩子第一面對家長的提問不知怎麼去回答,所以孩子在以後的閱讀中只會越來越細心,也會帶著疑問去閱讀,不能只為了閱讀而閱讀。
當連續幾天家長都帶著這種問題去問孩子的時候,因為你提前準備充足,對問題解答得體,孩子只會更崇拜你,孩子的閱讀習慣也在家長的提問中慢慢改變,之後的過程只需要家長監督就可以了,因為孩子的習慣已經慢慢養成。
當孩子習慣性地帶著問題去閱讀,他的閱讀理解也會直線上升。這只是小編個人見解,如果對你有用,可以點一下分享並關注,幫助更多的人來解決孩子的閱讀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