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爾巴尼亞的明燈霍查和他的50萬個碉堡

2020-12-10 騰訊網

1991年,6年前在霍查葬禮上嚎啕大哭、悲痛欲絕的同一批阿爾巴尼亞人民,憤怒的衝上街頭,推倒了矗立在首都廣場的霍查雕像。積怨已久的阿爾巴尼亞人民還將霍查的墓穴挖開,棺木裡的遺骸被扔到地上隨意踐踏。霍查的遺孀和兒子也被逮捕入獄,財產全部沒收,阿爾巴尼亞人民將霍查定為不可饒恕的歷史罪人。

在遙遠的60年代,某個人民窮的揭不開鍋的國度,為了防止蘇修和帝國主義的進攻,在外國專家的幫助下,共計修建了50萬個從未使用過的碉堡。這個國度是哪裡呢?你是否會奸邪的一笑,難道是說……兄弟,你錯了,這回我說的是一個叫做阿爾巴尼亞的國家。

偉大的阿爾巴尼亞人民曾經擁有一盞偉大的明燈,不怎麼省油,叫做霍查。霍查的學生時代在法國鍍金,以共運領袖的身份回到祖國後,於1943年成為領袖,號稱阿爾巴尼亞的明燈。阿爾巴尼亞是歐洲火藥桶巴爾幹半島的一個小國,當時的人口約250萬,是歐洲最貧窮的國家之一。直到80年代,牛車仍然是這個國家主要的交通工具。就這麼個鳥不拉屎的國家,卻在60年代傾舉國之力修建了50萬個高標準的,能抵禦重磅炸彈攻擊的鋼筋混凝土碉堡,全國平均5個人一個!

諸位看官一定會問,霍查這麼瘋狂的幹,究竟是為什麼?

1944年底,阿共(勞動黨)政權建立後不久,霍查就開始個人膨脹,獨斷專橫。黨中央的第二號人物佐治密謀逼宮,霍查毫不留情,把佐治黨羽16人全部逮捕,並以以企圖暴力奪權等罪名處死。清除掉反對的聲音後,霍查的地位得到了鞏固,但仍有雜音。尤其是史達林死後,赫魯雪夫在蘇共二十大石破天驚的秘密報告出臺,讓霍查很是惶恐。

黨內暗流湧動,有人提出了要給被處決的佐治等平反,並指責霍查搞個人崇拜,以及國內搞特權階層的享受,而一般人們連衣飽問題都還沒有解決等。霍查的解決辦法是,在會議的出口,由最得力的親信謝胡指揮內務警察埋伏在暗處,將一個個的反霍查的黨內人士直接送進監獄加以蒸發。如下令處決了連蘇聯都保舉的政治犯達利、蓋加夫婦(達利是1944年首都地拉那的解放者,蓋加則是有名的女遊擊戰士)。在槍決蓋加的時候,她已經懷孕六個月,她抱著肚子喊道:「不要殺死我的孩子,它已有生命了」。回應她的卻是霍查冰冷的子彈。

殺人並不完全是暴力活,也是技術活。沒有一定的恐怖氛圍,沒有哪怕是莫須有的理由,對於霍查們來說,是殺不痛快的。在太平盛世中,你要編造那麼多的「資產階級代言人」「黨內叛徒」「裡通外國」之類的藉口,那是很難讓人相信的。

於是,霍查開足馬力,揚言蘇修、美帝亡我之心不死,要立足於早打、大打,全國人民開建碉堡!於是乎,霍查以250萬人的小國之力,建起了5人1碉堡的國防奇觀。群眾修碉堡,黨內抓敵人,上下齊心,一片和諧。1974年,在黨的五中全會上,霍查以「軍隊的破壞者、陰謀家、叛徒、敵人」之名,清洗了老資格政治局委員、國防部長巴盧庫。1975年,在黨的七中全會上,霍查又以「經濟反黨集團」之名,清洗了主管國家經濟的政治局委員阿布杜等人……經過幾十年如一日的清洗,建國的功臣元老終於死傷殆盡,只剩下霍查和他的親密戰友謝胡。

終於,連碩果僅存的謝胡也要「叛國」了。1981年,霍查宣布政府總理謝胡是南、蘇、美 「多國間諜」。隨後,謝胡自殺。

直到霍查1985年掛掉,他的50萬個大碉堡沒有迎來一個真正的敵人,它們年復一年的躺在這個國家的懷抱中,為各種動物提供高級居所。但這50萬個碉堡卻成了打擊敵人的冰冷藉口,見證了一個又一個「叛徒」的離去。它成了他們天然的墓碑。

1991年,阿爾巴尼亞和平演變。1992年5月5日 「烈士節」前夕,憤怒的群眾衝進 「祖國烈士陵園」,將最顯赫處的霍查墓穴挖開,遺骸挫骨揚灰。明燈終於徹底熄滅。霍查沒有葬在偉大的碉堡中,不知道會不會遺憾。

1985年4月11日10時, 阿通社受權發布有關霍查逝世的訃告,阿爾巴尼亞隨即成立了以阿利雅為首的20人治喪委員會,宣布全國致哀七天,戲劇、電影、音樂和體育活動一律停止。阿勞動黨於4月13日17時30分召開了特別中央全會,一致選舉阿利雅為黨中央第一書記。全會同時決定:在地拉那等三市建立霍查紀念塑像;地拉那大學改名為霍查大學;少先隊組織改稱「霍查少先隊」;阿第一大港——都拉斯港亦以霍查命名。

全會結束後,阿利雅率政治局全體成員來到霍查遺體前,相繼吻他的前額。阿利雅舉起了右手:「親愛的領袖恩維爾同志,我們將高舉你的利劍,砍倒一切內外敵人!我們宣誓!」

「我們宣誓!」所有人跟著喊道。追悼會後,送葬隊伍沿著拉比諾特大街向東南方向行進。霍查的遺體在離市中心3公裡的祖國烈士陵園下葬。當大理石板蓋上墓穴時,人們痛哭起來。阿利雅手扶霍查夫人,說:「像他這樣的人永遠不會死,他只有一個日子 ——生辰!」

人們看到,霍查的墓碑上果然只刻著「恩維爾·霍查1908—」幾個字。隨後在全國各地豎起的標語牌上也都是 「霍查同志只有生辰,沒有冥日」。

時光流逝,星移鬥轉。90年代初,隨著蘇聯解體和東歐劇變,阿爾巴尼亞也發生了劇變。

1991年2月6日,即阿第一個反對黨——民主黨主席貝裡沙(後任總統)撰文批判霍查個人迷信的當天,霍查大學的學生們便舉行罷課,絕食,要求更改校名。在動亂難以平息的情況下,阿當局不得不於2月20日答應了學生們要求。而就在這天下午,矗立在市中心廣場上的霍查銅像被民主黨示威者推倒,其他城市的霍查塑像也遭到同樣的命運。接著,七十餘卷的霍查著作被焚燒,首都文化宮前的 「光榮屬於勞動黨」的巨幅標語牌被拆除,政治書店被搗毀……

1991年6月,勞動黨易名為社會黨, 並公開批判霍查。

5月5日是阿爾巴尼亞烈士節。就在1992年的烈士節前夕,剛剛上任的貝裡沙總統就作出「第28號專門決定」:把霍查等「非烈士」的遺骸遷出民族烈士陵園。5月3日夜間,霍查的墓穴被挖開,棺木被撬,遺骸被遷走,而死者家屬卻一無所知。在地拉那西南部的薩拉平民公墓,一夜間便增添了十幾個大墳頭,其中一個墳頭的破碎水泥板上刻著「恩維爾·霍查」幾個字。

當時正在監獄候審的霍查夫人涅奇米葉,聽到這一消息後悲痛欲絕。她的子女們上告申訴,譴責「遷墳不通知死者家屬的非人道行為」,不但無濟於事,而且遭到了進 一步迫害。1995年4月11日,霍查逝世10周年忌日,其長子伊裡爾被指控「煽動民族仇恨,危害公共秩序」而遭軟禁,並被判刑一年,投入條件最差的卡瓦亞監獄。一天夜裡,囚室內電燈突然熄滅,熟睡中的伊裡爾遭到沙石和棍棒的襲擊,險些送命。1996年10月6日,霍查84歲冥壽。剛從義大利謀生歸來的女婿克萊曼特又因與一犯罪團夥有牽連的罪名被捕。克萊曼特不服,以絕食相對抗。直至1997年他才因「查無實據」而獲釋。

霍查夫人度過了1862天鐵窗生活後於1997年1月10日提前出獄。她對霍查的看法不改初衷。她同時承認,霍查執政數十年,也犯過錯誤,但不能往他臉上抹黑,把他說得一無是處。她認為,霍查的主要錯誤是階級鬥爭擴大化, 但這個錯誤不是他一人犯的,因為他與其他人「共同決策」 ;霍查是強人,不是暴君。

歡迎加入讀者交流群!

相關焦點

  • 碉堡之國——不足300萬人口的阿爾巴尼亞,為何建有36萬個碉堡?
    如果你去過東歐小國阿爾巴尼亞,相信一定會被阿爾巴尼亞一個獨特的景象所震驚。倒不是說阿爾巴尼亞擁有多麼璀璨輝煌的歷史,多麼優美秀麗的自然風景,而是小小阿爾巴尼境內無處不在的碉堡,小小的阿爾巴尼亞內部,居然存在著高達36萬個碉堡。
  • 世界歷史:碉堡,阿爾巴尼亞的獨特景象
    阿爾巴尼亞全國劃分為12個縣和36個區,12個縣分別是:培拉特縣,都拉斯縣,愛爾巴桑縣,費裡縣,吉諾卡斯特縣,科爾察縣,庫克斯縣,萊什縣,迪勃拉縣,斯庫臺縣,地拉那縣,發羅拉縣。他的統治是殘暴的,但他在經濟和國民教育方面進行了一些改革。公元1939年4月,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前的5個月,義大利人一舉佔領了阿爾巴尼亞,迫使索古一世逃到英國,索古王朝告終。索古為了反對南斯拉夫覬覦阿爾巴尼亞,與義大利籤訂了同盟條約,成為義大利的附屬國。隨之,從義大利那裡得到了財政援助。他還鼓勵義大利資本家到阿爾巴尼亞投資。
  • 2.8萬平方公裡的國土上,修築了36萬個碉堡,阿爾巴尼亞瘋了嗎
    阿爾巴尼亞,一個僅有2.8萬平方公裡領土的小國家,人口也不多,約三百多萬的樣子。可是,在這樣一小片土地上,卻可以看到一個連一個的碉堡,據說總數達到36萬個!這是什麼情況?為什麼這麼小一個國家會修這麼多碉堡呢?
  • 兩百萬人口和三十多萬個碉堡,見證了一位思路清奇的歐洲暴君
    ▲霍查與狄托但「明燈」很快顯露出思路清奇的一面:1948年貝爾格勒和莫斯科鬧翻之後,阿爾巴尼亞果斷在當年與南斯拉夫斷交並清洗「特託分子」;而史達林死後赫魯雪夫上臺並批判前者,霍查又與蘇聯決裂並與蘇聯斷交;到1978年時又與中國鬧翻,算是完成了與社會主義三強紅臉的帽子戲法。
  • 霍查家族沉浮錄
    地拉那(霍查長期工作和生活的地方)、吉諾卡斯特(霍查故鄉)和科爾察(霍查青年時期讀書和任教的地方)三個城市豎立起霍查紀念塑像;地拉那大學命名為「霍查大學」;阿爾巴尼亞少先隊組織改稱「霍查少先隊」;阿爾巴尼亞第一大港——都拉斯港以霍查命名;科爾察區著名的普拉奇合作社命名為「霍查合作社」。  霍查一生4次訪問蘇聯,多次會見史達林,並撰寫了《與史達林在一起》一書。
  • DoG 辱華設計師 一個自稱阿爾巴尼亞人的假霍查!
    首都是地拉那,阿爾巴尼亞為歐洲中最不發達和收入較低的發展中國家之一,最為巴爾幹半島上一個重要的國家,阿爾巴尼亞人和其它巴爾幹國家不一樣,我們知道的塞爾維亞,波赫,克羅埃西亞,斯洛維尼亞,黑山,馬其頓,無論這些國家人民是哪一個信仰,哪一個種族,他們都是同一個民族,就是斯拉夫族人,而阿爾巴尼亞人不是斯拉夫人,他們和希臘人一樣是巴爾幹半島的原住民,目前整個巴爾幹半島上只有阿爾巴尼亞和希臘是最早也是唯一留下來的兩個民族
  • 被傳銷毀掉了的國家——阿爾巴尼亞,曾經敢和蘇聯美國叫板
    它的領土面積只有2.8萬平方公裡,人口數量為300萬左右,沒有豐富的資源,境內大都是山地和丘陵。別看阿爾巴尼亞是一個小國,曾經卻敢和蘇聯、美國這樣的世界強國叫板。那麼,阿爾巴尼亞為什麼會變成現在這樣?一切,還得從阿爾巴尼亞的領袖恩維爾·霍查說起。雖然他帶領族人實現了民族解放,但上臺後的獨斷統治、封閉外交,導致國民收入不高,為內亂的爆發埋下了禍根。
  • 堡壘之國,戰鬥民族,阿爾巴尼亞
    那時,因意識形態和社會制度相同及國際政治原因,兩國交好,關係親密到「同志加兄弟」的程度,我們偉大領袖稱「英雄的人民的阿爾巴尼亞,成為歐洲的一盞偉大的社會主義的明燈」,中國人勒緊褲腰帶年年巨額援助遠在歐洲的小兄弟,阿爾巴尼亞則極盡全力地為中國加入聯合國作出重大貢獻,兩國日常文化交流也頻繁密切,城鄉露天操場上經常放映激揚鬥志的阿爾巴尼亞電影,廣播電臺裡經常播放豪情滿懷的阿爾巴尼亞歌曲,連姑娘們打毛衣的諸多針法花式中也傳來了一種稱為阿爾巴尼亞針的花式
  • 阿爾巴尼亞:傳銷是如何將曾經的「歐洲明燈」變為歐洲最窮國的?
    阿爾巴尼亞共和國便是在險象環生中,從"歐洲明燈"變成歐洲最窮國,而這一切的"始作俑者",便是傳銷。阿爾巴尼亞與中國阿爾巴尼亞共和國位於歐洲東南部,其首都乃是地拉那,曾經的阿爾巴尼亞共和國,被中國尊稱為"歐洲明燈"。
  • 一個被傳銷毀了的國家——阿爾巴尼亞
    阿爾巴尼亞,對大多數人來說恐怕是個「總覺得在哪裡聽過」但仔細想想卻又並不了解的國名。它是上世紀七十年代「抬中國進聯合國」的主力國家之一,也曾經在短暫的外交蜜月期內被稱作「歐洲的社會主義明燈」。 它的國土不大人口又少,但在歷史上也曾經剛過一波——它曾經是既反美又反蘇的。
  • 【阿爾巴尼亞】我在歐洲最窮的國家像個有錢人一樣生活
    阿爾巴尼亞是世界上人均碉堡最多的國家,有「碉堡王國」的「美稱」。一個面積僅2.8萬平方公裡、人口不過300萬的國家,卻密密麻麻分布著幾十萬座碉堡。。。很多人對阿爾巴尼亞的印象都是「共產主義在歐洲的一盞明燈」,還有上世紀六十年代中國人民餓著肚子援助遠在歐洲的小兄弟的故事。
  • 中國的友國「阿爾巴尼亞」,首都「地拉那」的古文化與現代史
    1920年起一直是阿爾巴尼亞首都和第一大城市,全國經濟、文化、交通中心,人口86萬,大多為穆斯林。斯坎德培廣場,位於地拉那市中心,得名於阿爾巴尼亞15世紀的民族英雄斯坎德培,廣場四周有許多著名建築,是地拉那最主要的景觀。
  • 阿爾巴尼亞到底是啥地方?為什麼3000萬中國人微信地址選這裡?
    難道微信真有3000萬的阿爾巴尼亞用戶嗎?其實並不是,因為微信設置區裡第一個國家是中國,後面的國家是按拼音順序排列的,除了中國外,排在第一位的外國名字就是阿爾巴尼亞。很多人為了個人隱私,不願意填寫個人的真實住址,他們會隨便選另外一個國家,因為阿爾巴尼亞排在最前面,選擇起來最方便。
  • 歐洲唯一的穆斯林國家,兩大國援助35年卻窮困潦倒,國內遍布碉堡
    那麼,作為歐洲大陸的「另類」,阿爾巴尼亞究竟是個怎樣的國家? ,面積約2.9萬平方公裡,人口為288萬,首都為地拉那。遍布各地的廢棄碉堡 更加令人失望的是,阿爾巴尼亞在得到蘇中的援助後,僅拿出很少一部分用來發展經濟,絕大部分則用以擴充軍隊、修建防禦工事和紀念碑,由此造成大量的資源浪費
  • 阿爾巴尼亞:點不亮的「歐洲明燈」
    因地理位置特殊被稱為「歐洲明燈」。 除了地理位置的優勢,阿爾巴尼亞的人口及地理面積也十分有限。 阿爾巴尼亞的首都在地拉那,國土面積2.87萬平方公裡,人口僅286餘萬,是一個地狹人稀的小國。 這樣的小國謀求發展,需制定完善的發展方案,儘可能得到大國的經濟援助及支持,才能逐漸站穩腳跟。
  • 巴爾幹小國——阿爾巴尼亞經濟究竟什麼水平?
    阿爾巴尼亞共和國,簡稱阿爾巴尼亞,是一個位於歐洲東南部,巴爾幹半島西南部的國家。阿爾巴尼亞西隔亞得裡亞海和奧特朗託海峽與義大利相望,南面則與希臘接壤,東臨馬其頓,東北是塞爾維亞、北接蒙特內哥羅共和國。首都地拉那,其國際代碼為AL。該國總面積為28748平方公裡,人口286萬。山地和丘陵佔全國面積的3/4。
  • 20世紀中期阿爾巴尼亞兩次反對南斯拉夫共性之比較 張盛楠
    霍查對狄托說,「科索沃和南斯拉夫其他阿族人居住區是阿爾巴尼亞領土,大國不公正地把它從阿爾巴尼亞分割出去了,它們是屬於阿爾巴尼亞的,應歸還阿爾巴尼亞。」[4]57霍查認為南阿兩個社會主義國家,已有公正解決科索沃問題的條件。但狄托對此予以拒絕,他回答道,「同意,我們希望這樣,但現在不行,因為塞爾維亞人還無法理解這件事。」
  • 歐洲阿爾巴尼亞,獨特的碉堡王國,讓你見到沉睡的美人
    今天小編要介紹的一個國家就是非常小眾的阿爾巴尼亞。這個國家呢如果我們去旅遊的話是免籤的。這樣就省去了很多手續和麻煩。相信很多朋友,都沒有聽說過這個國家吧。可能在眾多的歐洲國家當中它並不出名。但是去歐洲旅遊的話,這也是一個很不錯的選擇哦。阿爾巴尼亞也擁有很多高山綠水和大海,當地的商品也是物美價廉,當地的民風非常淳樸。被一些網友稱為是剛剛沉睡而醒的美人兒。
  • 阿爾巴尼亞:被援助35年依然窮困潦倒,號稱「點不亮的歐洲明燈」
    01歷史上就有個長期奢靡不能諒解百姓之苦的皇帝。《晉書·惠帝紀》中寫道及天下荒亂,百姓餓死,帝曰:"何不食肉糜?"其蒙蔽皆此類也。他這句不經思考的話也流傳至今,人們仍舊對他十分鄙夷。好逸惡勞是一個人墮落的表現,我們一定要學會克制自己貪圖享受的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