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清華的體育有多厲害?

2020-12-22 瀟湘晨報

「專業球員跑不過清華普通男生。」近日,因某公司CEO對中國足球提出批評,引發爭議。有人認為,足球不等於長跑,這種批評欠專業。更有退役球員站出來,要求「比一下12分鐘跑」。

在高度專業化的今天,普通清華男生跑贏專業球員的機率不大,但把比賽放到一百年前,誰贏誰輸,還真不一定。

可以參考一下1919年,清華實行的五項運動檢測標準:

其一,騰躍過欄,與胸齊高。

其二,攀繩而上,至離地十五尺(5米)。

其三,於運動墊上,作一魚躍滾翻。

其四,跳遠十四尺(約4.67米)。

其五,於十三秒之時間,做百碼(約91.4米)賽跑。

此外,還要遊泳20碼以上(約18.3米)。

不能完成者,不許出國留學。要知道,1924年時,全國運動會的百年冠軍成績,僅為12秒。

清華一直是中國教育的重鎮,但很多人忽略了,它也曾是中國體育的重鎮。1913年,在第一屆遠東運動會(亞運會前身)上,來自清華的潘文炳成為第一個奪取亞洲冠軍的中國人。至於清華足球隊、籃球隊,則長期坐穩北方霸主。1936年,中國隊備戰柏林奧運會,田徑隊的訓練營地便設在清華校園。

陳省身先生回憶說,當時學生中流行一句話:「北大有胡適,清華有體育館。」可見,那時清華體育有多厲害。

唐山

1923年清華田徑隊(二排左一為馬約翰)「強而常勝的體育代表隊」清華重視體育,源於傳統。

清華學堂成立於1911年,1925年設立大學部,1928年正式更名為清華大學。清華辦學經費來自美國退還的庚款,初期是赴美留學預備班,為與美國大學教育接軌,1912年便設立了體育部。

陳省身先生回憶說,當時流行一句話:「北大有胡適,清華有體育館」據學者蔣欽、李寧在《北京大學與清華大學早期體育發展的歷史比較》中鉤沉,雖然京師大學堂(即後來的北京大學)早在1902年便設置了體操課,1905年,還舉辦了首次全校運動會,開歷史先河。但學生多是官宦子弟,上課攜僕役,乘轎來。體育教員只能這樣喊口令:「老爺,向右轉!老爺,向左轉!」

清華首任體育部主任是美國人休梅克,上任後,他要求學生每天出10分鐘晨操,外加1小時的「強迫運動」,即每天下午4至5點,鎖閉校內宿舍、教室和圖書館,強制學生鍛鍊。直到1919年4月,體育館建成後,該措施才取消。在任期間,休梅克「訓練出了一支強而常勝的體育代表隊」。

1913年,中國、菲律賓、日本發起首屆遠東運動會,中國隊共派出36名選手,其中6人來自清華,均取得佳績。潘文炳獲10項全能冠軍、五項全能亞軍和跳遠第三名,個人積分排名第一。

在中國隊中,清華人得分最多。時任大總統的袁世凱特意獎給清華一座銀牌樓,4英尺(約1.22米)長,2英尺高(約0.61米),這座銀牌樓後來獎給了潘文炳。

梁實秋遊泳勉強及格了第二屆(1915年)遠東運動會,中國隊中有3名清華人,第三屆(1917年)有6人,第四屆(1919年)有7人,第五屆(1921年)有8人。

1911年至1936年,14次華北運動會中,清華參加了12次(一次未參賽,一次因改大學,報名逾期,被拒絕參賽),7次排名總分第一,2次排名總分第二。

當時清華一般只有400多名學生,而北京大學有2000多名學生,可兩校在大型運動會上的成績卻相差不小。北大學生自己有抱怨說:「提起來,北大的體育真有點那個,任何運動會,北大總是『因故未能參加』,五大球聯賽,殿軍老是北大的(很少例外),你說『棒不棒』?」

蔡元培當校長時,較重視體育,曾批評說:「學生自由上操,往往不到;即到亦長袍大褂,視此課若有若無。」可蔡元培離校後,學校馬術訓練用馬便因「學生過多,馬匹太少,未及一年,五匹累死三匹。遊泳池因地松之故,未幾隨即漏塌」。

相較而言,北大重人文精神,管理寬鬆。清華重科學精神,相對嚴格。國學大師吳宓因跳遠未達12英尺(約3.66米,1919年前的標準),無法留洋,直到刻苦鍛鍊半年、跳遠成績及格後,才準出國。

清華在嚴格中也有通融。梁實秋百碼成績僅19秒,且怎麼也學不會遊泳。考試時,梁實秋讓同學拿兩根竹竿保護,結果差點溺水,靠竹竿逃生。一個月後補考,看梁實秋動作實在難看,監考的馬約翰笑著說:「好啦,算你及格了。」

中國第一位體育教授在清華體育發展史上,馬約翰是關鍵人物。

馬約翰生於福建,畢業於聖約翰大學,在上海舉辦的「萬國運動會」上得過冠軍。1914年,馬約翰到清華任化學助教,因熱愛體育,轉任體育助教,後赴美深造。1920年起任體育部主任,是中國第一位體育教授。

清華重視體育有客觀原因。「清華每年要送出100個學生到美國去,送出的學生,總要像樣一點」。

馬約翰常鼓勵學生:「你們要好好鍛鍊身體,要勇敢,不要怕,要有勁,要去幹。外國人打棒球,踢足球,你們也去打、去踢。不要出去給中國人丟臉。不要人家一推你,你就倒;別人一發狠,你就怕;別人一瞪眼,你就哆嗦。」

1945年,清華畢業生夏翔在哥倫比亞大學學習,幾名美國學生在校園裡練摔跤,見夏翔瘦弱,集體起鬨。夏翔毫不畏懼,一下場,便將對方撂倒。

據學生說,馬約翰每次上課,必安排先跑圈,然後訓話。馬約翰子女多,全家能組一支足球隊。

從第六屆遠東運動會(1923年),到第九屆(1930年),清華僅一人參賽,原因複雜:

一方面,學校領導忽視競技體育,馬約翰一度被剝奪教授頭銜;

另一方面,中國隊在第六屆遠東運動會上慘敗,田徑僅得7.2積分(日本排名第一,138.1分),遊泳得了0分(日本排名第一,74分),籃球、排球都輸給了菲律賓,棒球、網球墊底,引起國人震怒,刺激國內各隊提高競技水平。

足球隊奪冠打動清華校長1924年,清華校長曹雲祥的侄子曹霖生受聘到清華教體育,曹霖生畢業於西點軍校,主張體育軍事化,馬約翰只好赴美進修,1926年回國。

1928年,羅家倫任清華大學校長,他畢業於北京大學,是「五四」時的學生領袖,後赴歐美留學。在他努力下,清華大學從外交部中獨立出來,開始招收女生,但羅家倫也覺得,大學應採取軍營式管理。

羅家倫發現,清華大學的經費管理混亂,音樂、農學、體育三系沒學生,每年開支卻達五六萬元,下令裁撤。馬約翰說:「(羅家倫)瞧不上體育,認為體育部還有教授,不成體統,於是他將我降職降薪,改為教員。」在體育系任教的郝更生、徐國祥等人辭職,郝更生去了東北大學,發現並培養了短跑運動員、中國奧運第一人劉長春。

得知馬約翰被降職,廈門大學請他去任教,馬約翰不為所動。

1929年冬,華北聯合會在天津舉辦第六次足球錦標賽。此前清華大學隊與北平四中隊踢了場熱身賽,0比1落敗。幾名主力受傷,全隊士氣低落,為不給清華大學丟臉,球隊以「清華隊」,而非「清華大學隊」的名義參賽。

沒想到,馬約翰率隊在預賽中接連戰勝北京震環隊、燕京大學隊、北洋大學(今天津大學)隊,踢進15球,僅失5球。決賽面對東北的馮庸大學隊,意外以2比0取勝。

隊員們抬著馬約翰回清華校園時,正趕上元旦晚會,學生們夾道歡呼。羅家倫意識到競技體育的巨大影響力,當場宣布升馬約翰為教授,後來還送給他一隻銀杯做紀念。

當時中國田徑隊的競技水平低,測試中,跳高運動員吳必顯以1.871米,創造全國紀錄,可1935年時,世界男子跳高紀錄是2.07米。馬約翰曾測試了劉長春的成績,認為有望進決賽。劉長春在1933年時曾創造過10.7秒的全國百米紀錄,相當於1932年奧運會第五名。遺憾的是,劉長春在柏林未發揮出真正水平。

培養體學兼優的人才1936年,為備戰第11屆柏林奧運會,中國田徑隊把訓練班設在清華,因清華的硬體條件非他處可比,有2個足球場、12個籃球場、6個排球場、29個網球場、4個壘球場、1個角力場、2個溜冰場,還有400米跑道標準運動場,以及兩座體育館,一個室內遊泳池。

1919年4月落成的體育館是前館,原名羅斯福紀念體育館(指西奧多·羅斯福,即老羅斯福,他批准退還庚款)。

該館的美國設計師墨菲對泳池非常滿意,他說:「是我從前所有見過的建築中最為吸引人的一座。」

1932年落成的體育館是後館,設備是當時中國最先進的。

清華設施好,以致「畢業出校服務學生,多感外方設備不足,戀慕學校,或竟設法返校運動」。

北京大學的學生曾寫道:「每日四點鐘後,踢球的也有,打籃球的也有,練習田徑的也有,遊泳的也有,打網球的也有……要是外邊的人,在這個時候到清華,必定以為清華要開運動會,或將和人賽球。」

除了培養出許多專業運動員之外,清華還培養出大量體學兼優的人才。如名將孫立人,作為中國籃球隊成員,曾奪取遠東運動會金牌;我國骨科先驅孟繼懋,曾兩次參加遠東運動會;著名建築學者梁思成,拿過清華校運會跳高冠軍……想和清華學生「比一下12分鐘跑」的,再來比比這個?

【來源:北晚新視覺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清華體育到底有多強?百年前,他們就是專業運動員
    至於清華足球隊、籃球隊,則長期坐穩北方霸主。1936年,中國隊備戰柏林奧運會,田徑隊的訓練營地便設在清華校園。陳省身先生回憶說,當時學生中流行一句話:「北大有胡適,清華有體育館。」可見,那時清華體育有多厲害部。「強而常勝的體育代表隊」清華重視體育,源於傳統。
  • 半國英才聚清華,清華精英在姚班,姚班有多厲害?
    雖然中小學中的「尖子班」已經被教育部明令禁止,但在大學中,「尖子班」卻是受到支持和推行的,清華的「姚班」和「智班」就是最好的例子。那麼,清華計算機姚班怎麼進?網傳「清華姚班年薪千萬」是否屬實?姚班在清華什麼地位?本期,小編將為大家一一解答。
  • 大一高萱:清華體育,體育清華
    是的,這一句感嘆裡,既是對清華體育的成績的認可,也是對清華體育的作用的認可。是的,很少有哪一所學校,因其體育,讓她的孩子們對她的印象如此深刻,讓社會對其的關注如此密切。這,就是清華的魅力。不覺已在清華園裡生活了將近一年了。對體育的參與也更是不知不覺的。上學期加入了班級的籃球隊、足球隊,也曾代表電子系出戰馬杯毽繩比賽。
  • 從清華看體育:體育是培養人格的最好的工具!
    本以為練習體育是能夠打架的厲害,沒想到真正的訓練讓我苦不堪言,每天光是體能訓練就讓我感到想要放棄,然而放棄是容易的,堅持卻是最難的。當我成年開始參加工作,把這種體育精神用到學習上的時候,會發現知識上的挫折、障礙、困難也需要「自我超越」。20多歲開始一邊工作一邊讀本科,30多歲也是一邊工作一邊讀研究生,學習期間深刻感受到體育作為一種內在心理素質提升的教育方式,不斷的在各種問題中幫助我成長,這些都是其他學科類教育方式無法比擬的,而當時指導我們的研究生導師理察先生,更是柔道的高手,而他本人卻是工商管理學博士生導師。
  • 清華北大的學生究竟有多厲害?很多人都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提起清華北大,所有人都會豎一個大拇指,衷心讚嘆一句「牛十三」,但是你要問具體怎麼個牛法,絕大多數人都會直接懵了!畢竟我們確實很少接觸到清華北大的學生,唯一一個概念就是考上清華北大的都是狀元!網友三:你知道四非大學畢業的同學有多厲害不!四非大學畢業的同學創立的公司市值,超過很多國家的GDP,清北985211畢業生創立的公司市值加起來也未必能比得上!搬磚的有多厲害?很多清北的再加上985的一起都比不上。搬磚的厲害的能一次搬多少磚你知道不?
  • 最厲害的高中,曾將700多人保送去清華北大,如今是如何被遺忘?
    清華北大,這兩個高校是每個小孩都知道的。你應該也不陌生這樣的話,「好好學習,以後上清華北大」。但是作為中國最有話語權的兩所高校,考上是很困難的。很多高中都以能出一個清華北大的學生為傲,本篇文章要講的是一個出現了很多清華北大學子的高中,不過如今這個學校卻走向了低潮。全國最厲害的重點高中,曾經700多人保送去清華北大,如今是如何被遺忘的?
  • 黃岡中學有多「厲害」?本科升學率98%,每年都有清華北大的苗子
    每個老師都希望自己教的學生都有好成績,而每位家長更是希望孩子能上重點大學。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國很多高三學子都有很大的壓力,都想出頭。於是為了更容易考上大學,很多學生就青睞重點中學,我們今天介紹的黃岡中學就是其中一所。黃岡中學有多「厲害」?
  • 清華「姚班」到底有多厲害?為何百萬年薪都不一定能招到畢業生?
    清華「姚班」到底有多厲害?為何百萬年薪都不一定能招到畢業生?清華大學作為國內頂尖的名校之一,院校實力是毋庸置疑的,培養出的學生也都是社會的佼佼者,在清華大學裡還有這麼一個特殊的班級,人稱「姚班」,進清華的學生都想搶著進,更讓人意料不到的是,這個班級的學生,在畢業時企業給出百萬年薪都不一定能招到,為什麼會如此呢?清華姚班到底有多厲害呢?
  • 影響我人生的清華體育 | 何華:我和清華體操隊
    《新體育》是當時最流行的雜誌,有一次,這個雜誌派記者來清華找體操隊拍雜誌的封面,我們便在大禮堂前的草坪上擺拍了一整個中午,以期儘可能好的展現出清華體操隊的精、氣、神。拍完之後的幾個月,我緊盯著每一期《新體育》,每期一拿到手就先看封面、封底、封二、封三,緊接著再看裡面的每一頁,連犄角旮旯也不放過,但一連幾次卻什麼都沒有發現。
  • 影響我人生的清華體育 | 張力生:我所經歷的清華男子排球隊
    依據老傳統,入學後給我們上課的體育老師就非常關注也積極尋找新同學中的體育特長者和喜愛體育運動、本身又有一些身體條件的同學,將他們吸納到體育代表隊中。為保證代表隊隊員的學習和身體健康,學校專門在三院(現在圖書館西館的位置)留下了一間教室專為體育隊隊員晚自習使用;同時每次訓練後隊員可以得到一張四食堂的餐票和一張西區浴室的澡票。
  • 影響我人生的清華體育 | 陳苑生:無勇的當年,有樂的一生
    因為有壘球隊的學校不多,校際比賽就不太多。我們平時經常是和新開了棒球班的男生打練習賽。這倒是回到了我從小跟男孩混在一個球場的常態。不過當時掄著大棒子的生猛勁頭不知道是不是也嚇跑了很多男生。記得我當全校三好標兵時, 有一年西大操場的櫥窗裡和《新清華》校刊上的報導文章中,用的就是我舉著棒子瞪著眼睛的照片。難怪清華五年很少有男生追過我。
  • 影響我人生的清華體育 | 劉英敏:清華體育的一、二、三、四、五、六
    其實,高三時的我很可能因為一念之差而錯失清華,最終卻因一時的衝動而與清華結緣。小學五年級的時候,有一次我和同學到工人體育場玩兒,無意間被體校的田徑隊教練看中,便開始參加訓練。這是我與競技體育緣分的開始,也埋下了與清華之緣的伏筆。
  • 影響我人生的清華體育 | 姜倩:我的清華體育代表隊記憶
    後來同學告訴我,那天測試了立定跳遠,我那一跳,超過了班裡的大多數男生,就這一跳,讓我和清華體育結了一生的緣分。第一次和體育結緣是在小學一年級,入學後學校開運動會, 誰參加什麼項目都由老師指定。個子矮小的我努力地伸長脖子,希望引起老師的注意,每當老師的目光掃過我時小心臟還會多跳幾下,卻一次次地被略過,直到最後一項10x50米接力的最後一個名額,終於聽到叫我的名字:姜倩,你上吧。
  • 清華北大的老師,學歷有多高呢?
    清華北大的老師,學歷有多高呢? 現在小學、初中、高中老師的學歷要求大部分在本科,一些大城市學歷要求會更高,面對這樣的學歷要求,大家就都很好奇大學老師的學歷要求是什麼,碩士還是博士呢?下面就給大家來揭秘。
  • 清華「姚班」多厲害?企業百萬年薪沒招到1人,大神世界理解不了
    所以說考上清華已經夠驕傲了,如果能被清華的「姚班」錄取,那說明你就是人中龍鳳,那麼清華「姚班」究竟有多厲害呢?裡面的大神和普通人一樣嗎?清華「姚班」從何而來?眾所周知中科大有一個少年班,裡面都是智商超乎尋常人的神童,中科大給大眾的感覺是「非常神秘」的,而清華姚班則透明很多。
  • 無體育不清華清華馬拉松短距離歡樂跑
    不過清華歷來有:無體育不清華的傳統。近年來火熱的馬拉松賽事,能走進大學校園的全馬和半馬賽事,小編能一下子想到的只有清華的校園馬拉松(半馬和10公裡)和中國礦業大學的校園半馬。自2001年起,清華每年組織學生參加北京國際馬拉松賽,人數最多時達到6000多人,佔參賽總人數的三分之一。後來隨著北馬的持續火熱,取消線下報名後,清華學生僅200多人報上名,所以,清華大學清華大學首屆校園馬拉松在2015年4月12日開跑。近3000名在校學生、教職工及清華校友參加。
  • 影響我人生的清華體育 | 鄭燕康:從「赤腳大仙」到智能體育推動者
    我的高中是福州高級中學,它雖然是福建省的重點中學,但校園面積很小,且位居山地,體育活動很受限。到清華以後,我從對體育沒興趣,到喜歡,到認識到體育作為清華傳統文化的重要性,有一個逐步加深的過程。我於1964年進入清華學習。因為我是班長,10月份的新生運動會上,系學生會的同學動員我帶頭報名參加學校新生運動會。
  • 清華中的「姚班」,究竟有多厲害?混得最差的也有百萬年薪
    正所謂強中自有強中手,儘管清華學子在常人眼中都是「精英」一般的存在,但這群人裡邊必然還會有更優秀的人,即「計算機科學實驗班」中的學生。清華學堂計算機科學實驗班,也被稱之為「姚班」,那麼,這個「姚班」是一個什麼樣的存在呢?打個比方:以省為單位,每年的理科前三甲才有資格被錄取。換句話說,「姚班」的人都是天才中的天才、精英中的精英。
  • 施一公院士的妻子有多厲害?
    正所謂「每一個成功的男人,背後總會有一個默默支持著他的女人」,但其實成功院士施一公的背後,那個默默支持著他的妻子,同樣是一名偉大的女士。作為一名被保送到清華,後來又遠赴美國求學的優秀人士,施一公院士真的很不平凡。
  • 北大清華的學生厲害到什麼程度?北大學長:不要神話我們!
    北大清華的學生厲害到什麼程度?北大學長:不要神話我們!這幾年,985、211大學被越炒越熱,大家似乎都有一種能進入985、211,特別是能進入985就是精英的代表的一致性認知,把985這個代表內地優秀大學的符號抬得很高;高中學生如此,家長如此,招聘單位如此,整個社會似乎都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