劍橋大學:高強度運動更讓人長壽!7種運動適合沒時間的你……

2020-10-03 四川女性

運動能讓生命保持活力,也是增強體質、預防疾病的良方。

選擇適合自己的運動項目固然重要,除此之外,強度也是影響運動效果的重要因素。

在消耗同等能量的情況下,到底哪種強度的運動對健康更有利?


高強度運動更有利於健康

近日,國際頂級權威期刊《自然·醫學》發表了劍橋大學Søren Brage團隊的最新研究成果[1]。


這項涉及近10萬人的研究表明,雖然任何強度的身體活動都有益健康,但高強度的運動好處更大。也就是說,在運動消耗同等能量的情況下,中度和強度的運動佔比越高,獲益越多。


這項研究分析了參與英國生物樣本庫(UKBiobank)研究的96476名中年人數據。研究期間,這些受試者在腕部佩戴了研究級的活動追蹤器,為期一周。基於可穿戴設備記錄的數據,研究人員計算了他們的活動持續時間、強度和總活動量,還評估了中等強度和劇烈運動量在總活動量中所佔百分比。

在平均3.1年的隨訪期間,共732人死亡。排除隨訪第一年死亡,並考慮糖尿病、心臟疾病和癌症等可能影響活動的基礎疾病因素後,研究人員分析了身體活動水平(包括強度和總量)與死亡風險的關聯。

數據表明,無論強度如何,活動總量都與死亡風險密切相關。值得注意的是,在同等運動量情況下,將活動強度提高中度至高強度水平,還能進一步大幅降低死亡風險。

當然需要注意的是,也並非運動量越大運動強度越大越好,當運動達到一定水平後,降低全因死亡率的好處就不再明顯增加了。


研究第一作者,劍橋大學Tessa Strain博士表示,「我們的結果表明,通過更高強度的運動來消耗卡路裡,改善健康的效果更好。」

研究通訊作者,劍橋大學Søren Brage博士表示,近10萬人數據驗證了高強度活動對健康的好處不僅僅在於增加總活動量。當然,通過低強度活動累積足夠多的活動量,仍然可以將死亡風險減半。綜合來看,維持健康的途徑有多種,人們可以選擇最適合自己的方式。


不運動的人變成了什麼樣

不愛運動不利於健康的道理人人都知道,但總有人抱著僥倖心理逃避。


世衛組織調查發現,運動不足是造成全球過早死亡的主要風險因素之一。長期不運動的人,給健康帶來以下風險。


1

器官機能下降

人體長期缺乏運動,會使組織器官機能下降30%,可引起基礎肌肉萎縮和呼吸循環功能低下。


2

血液循環變慢

不愛動的人血液流動緩慢,壞膽固醇和壞脂肪易沉積在血管壁上形成粥樣硬化斑塊。



3

新陳代謝減緩

長期不運動會造成代謝減慢,激素分泌失調。不運動還會導致大腸蠕動速度下降,身體代謝廢物排出速度不夠快,在體內堆積。


4

增加患癌機率

人體免疫細胞的數量會隨活動量的增加而增加,久坐不動的人體內免疫細胞減少,會大大增加患癌機率。


5

骨關節力量變弱

長期缺乏運動,人的肌肉會變萎縮,骨關節力量變弱,可能增加骨折、骨關節炎、血栓等患病風險。


此外,長期不運動還會導致大腦認知功能下降,並會嚴重增加患2型糖尿病的風險。


適合懶人的短時高強度運動

有人認為運動太耗時,會佔用工作、休息時間。如果你懶得出門運動,或者沒有時間運動,也可以嘗試以下幾種「短時高效運動」。


《英國運動醫學雜誌》刊文指出,即使是30秒的高強度運動,也對心肺功能有好處,起到鍛鍊身體的作用。下面這些均屬此類運動,可以隨時抽點時間練起來。

開合跳

跳起時,雙腿向外,手臂伸展打開,呈「大」字型;合併雙腿時,雙手在頭頂拍合,呈「1」字型。注意開合跳時要前腳掌先著地,減少對膝關節的衝擊。

高抬腿跳

保持上半身挺直,兩腿交替抬高至水平。長期練習可改善手臂「蝴蝶袖」,增強腿部力量,提升手和腿的協調性。

伏地挺身

「標準伏地挺身」是手掌支撐水平面,頭、背、腳後跟在同一平面,在最高點時呼氣,最低點時吸氣。


「跪式伏地挺身」,即膝蓋著地,小腿上翹,頭、背、膝蓋在一水平線,這種方式難度較小,適合女性。

交叉跳蹲

以邁左腿伸右臂、邁右腿伸左臂的方式,向上發力跳起,雙臂隨腿部動作前後擺動,整體動作要保持連貫。

登山跑

雙手支撐平面,上半身基本保持不動,腿部交替踩踏,使腹部、大腿保持緊張狀態。

以上運動,一般做30秒休息60~90秒,即保證休息時間是高強度運動時間的1~1.5倍。運動的30秒內重複動作次數越高,強度就越大。


張一民建議初練者每個動作以舒適方式做20下,慢慢熟悉強度後再增加重複次數。普通人群最好每次訓練4分鐘左右。


如果運動初期難以完成以上動作,還可嘗試下面兩種方式來練習耐力。


靠牆蹲

頭背部貼牆,下蹲,保持小腿與牆平行,膝蓋不要超過腳尖。自行選擇身體下蹲程度,當大腿與地面保持平行時即可充分鍛鍊大腿力量。該運動不限於30秒,可根據自身膝關節承受強度和身體狀況調節下蹲時間。

平板支撐

手臂彎曲,支撐於平面上,頭、腰及腳後跟在一條線上。最好在瑜伽墊上進行。該運動不限於30秒,可根據自身耐力逐漸增加支撐時間。


運動務必把握好強度

運動強度可劃分為小強度、中等強度和大強度三個級別。監測運動強度的指標有運動中心率、運動中呼吸變化和運動中自我感覺等。


國家體育總局發布的《全民健身指南》中,總結了運動強度劃分與監測運動強度指標。


運動時不必勉強一定要達到高強度,年輕人周末突擊運動、老人每天「溜達」十公裡、孩子每次玩得精疲力盡……過量運動對健康的作用可能會適得其反。


橫紋肌溶解症、貧血、心肌缺血、肝腎損傷等都可能是過度運動惹的禍。


不少人運動過量卻不自知,可從以下幾點判斷。


1

肌肉持續酸痛

運動時左胸、肩、頸或手臂疼痛,可能是心臟疾病的徵兆,必須馬上停止運動、儘快求醫。肌肉持續酸痛或腫脹,即使休息3天或以上都無法恢復,小傷口癒合緩慢。


2

飲食習慣改變

出現食慾下降、暴飲暴食,或嗜吃甜食。


3

心情變得低落

運動後,感到緊張、焦慮、煩躁、缺乏自信心等情緒;運動後第二天,甚至連續幾天疲勞,精神狀態不佳。


4

身體出現不適

臉色明顯蒼白或潮紅,失眠並伴有夜間盜汗。


此外,如果第二天的晨脈(清晨起床前清醒、安靜、空腹、平臥時的脈搏)比平時高,且超過每分鐘120次,可能是運動過量了。

小貼士

需要提醒的是,高強度運動並不適合所有人。

  • 18歲以上、50歲以下有運動基礎的成年人可以嘗試練習;
  • 有高血壓、低血糖病史或心臟病等慢性疾病者、兒童、老年人、孕婦、體重超標或無運動基礎人不建議練習。

在開始前,建議花5~10分鐘進行原地慢跑或其他低強度運動,讓身體微微出汗,避免造成運動損傷。▲


來源:生命時報

相關焦點

  • 劍橋:高強度運動讓人長壽!7種適合懶人的短時高強度運動
    如果你懶得出門運動,或者沒有時間運動,也可以嘗試以下幾種"短時高效運動"。以上運動,一般做30秒休息60~90秒,即保證休息時間是高強度運動時間的1~1.5倍。運動的30秒內重複動作次數越高,強度就越大。
  • 劍橋大學:運動強度才是關鍵,每天健走7分鐘降低早死風險30%
    據最新一期《自然醫學》刊發的論文,英國劍橋大學醫學專家研究發現,每天慢走12分鐘不如健走7分鐘,如此提高運動強度可以減少大約30%的早死風險。劍橋大學醫學專家根據健身追蹤器的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認為健身保持長壽的關鍵,不是運動量的多和少,而是運動強度的高低。專家們認為,這一發現可以更有效地幫助佩戴健身追蹤器的運動者調整運動方式,提升健康狀況。這篇論文寫到,研究發現單位時間內運動消耗能量越多,死亡率越低。以消耗同等熱量來衡量,更高強度的運動比低強度的運動對人體健康更有益。
  • ...明日天氣,科普:沒時間運動?試試這幾個適合懶人的短時高強度運動
    沒時間運動?試試這幾個適合懶人的短時高強度運動 有沒有一個「萬能處方」,能同時降低血壓、血糖、血脂,預防癌症,改善睡眠質量,甚至可以防治40餘種慢性疾病?那就是——運動。 選擇合適的運動項目固然重要,除此之外,強度也是影響運動效果的重要因素。
  • 生命在於運動還是靜養?千餘老人5年高強度運動,比同齡人更長壽
    即使都70多歲了,那些鍛鍊到頭頂冒汗氣喘籲籲的老人,也比只做緩和運動以及不運動的同齡人更健康,更長壽。時間也不要過久:一周兩次「4×4間歇法」,即共4組,每組4分鐘高強度運動,期間穿插緩和休息期。高強度運動的長壽趨勢參加研究5年後,高強度間歇鍛鍊組有3%的老人去世,而中度鍛鍊組有6%的人去世。差距還不具備統計學顯著性,但運動量越大,健康獲益越高,這趨勢還是很明顯的。
  • 低強度運動與高強度運動哪個更好?你更適合哪一種運動呢?
    你是否能區分高強度運動與低強度運動的好處呢?適合你的運動又該是哪些呢?高強度的運動非常狂熱,因為這種運動持續時間短,卻可以滿頭大汗,酣暢淋漓。尤其是在什麼都講究效率,時間變得很寶貴的時代,高強度運動就像大多數新潮事物一樣,成為一種流行趨勢。
  • 【運動科普】1500名老人親身證實:高強度運動更長壽
    JAMA子刊:劇烈運動更有利於健康JAMA學術期刊發表了一項有關運動與死亡風險的研究。研究人員對403681成年人進行了10年的隨訪,在中高強度運動總量相同的情況下,高強度的運動佔比越高,全因死亡風險就越低。
  • 靜養長壽還是運動長壽?1500名老人實驗:高強度運動更健康
    國內的養生觀念裡,中年之後尤其是老年階段,講究舒緩、低強度的運動,而不是像年輕人那般的劇烈。無論是太極拳、五禽戲還是其他的一些健身體操,運動的強度都不大。不過,最新的一項研究則顯示,只有劇烈運動才更有利於健康。JAMA子刊:劇烈運動更有利於健康JAMA學術期刊發表了一項有關運動與死亡風險的研究。
  • 生命在於運動還是靜養?千餘老人5年高強度鍛鍊,比同齡人更長壽
    即使都70多歲了,那些鍛鍊到頭頂冒汗氣喘籲籲的老人,也比只做緩和運動以及不運動的同齡人更健康,更長壽。 時間也不要過久:一周兩次「4×4間歇法」,即共4組,每組4分鐘高強度運動,期間穿插緩和休息期。
  • 《自然·醫學》:高強度運動更有利於健康!劍橋科學家研究近10萬人...
    生命在於運動。 劍橋大學科學家又帶來了新發現。 近日,著名期刊《自然·醫學》發表了劍橋大學Søren Brage團隊的最新研究成果[1]。
  • 《自然·醫學》:高強度運動更有利於健康
    原創 奇點糕 奇點網 收錄於話題#運動的奧秘都在這了11個生命在於運動。劍橋大學科學家又帶來了新發現。近日,著名期刊《自然·醫學》發表了劍橋大學Søren Brage團隊的最新研究成果[1]。
  • 大運動量及揮拍類運動對人更有益
    英國劍橋大學醫學研究委員會(MRC)流行病學部門的斯特蘭(Tessa Strain)博士領導的一個團隊分析了參與英國生物庫(UK Biobank)中96476名中年人參與研究的數據,這些人平均年齡62歲,女性佔56%。研究期間,受試者在腕部佩戴了一個活動追蹤器,為期一周。
  • 《自然·醫學》:高強度運動更有利於健康
    生命在於運動。劍橋大學科學家又帶來了新發現。近日,著名期刊《自然·醫學》發表了劍橋大學Søren Brage團隊的最新研究成果[1]。還有很多研究表明,在相同的時間內,高強度的運動能帶來更大的益處[2]。
  • 生命在於運動還是靜養?1500名老人研究:高強度運動更長壽
    人到了一定年齡以後,到底是運動好,還是靜養好?每天傍晚,小區廣場上總會有一群大媽在跳舞,她們剛好代表了運動人群,而在旁邊也有一群人,但卻不怎麼動,只是在那下下棋、聊聊天,他們代表了靜養人群。持兩種觀點的人各執一詞,總想說服對方。
  • 堅持運動的人比不運動的人長壽?看完雞皮疙瘩都起來了
    大家好,今天我將給你們科普一下生活新知識,堅持運動的人比不運動的人長壽?@Top阿橙,告訴大家如果比較個例的話,就不一定了,因為基因在很大程度上決定壽命,如果一個人的基因好,就算從來不運動,很可能比經常運動的人長壽。反過來,如果一個人基因不好,就算一生堅持運動,也有可能不能長壽。
  • 【長壽之道】長達11年的研究證實:堅持運動更長壽
    【長壽之道】長達11年的研究證實:堅持運動更長壽,降低13種癌症發病率如果世上存在一個「萬能處方」,能同時降血壓、降血脂、降血糖,預防癌症世界衛生組織表示,缺乏鍛鍊已成為全球第四大死亡風險因素,長期運動不足,身體器官組織機能將下降30%。2018年,美國國家癌症研究所對144萬人進行了11年的跟蹤研究,得出的結論是:適當運動能夠降低13種癌症10%以上的發病率,相對壽命也會更長。究竟運動是如何改變身體的?我們應該怎麼選擇適合的運動?
  • 最新研究揭示高強度運動更利於健康:跑步算什麼強度?
    為了達到同等能量消耗水平上,你可以選擇中低強度,時間比較長的運動,比如步行,你也可以選擇中高強度,時間沒那麼長的運動,比如跑步,那麼在能耗相等的情況下,兩者的健身效果是完全一致的嗎?英國劍橋大學SørenBrage教授發表於國際頂級權威期刊《自然·醫學》的一項最新研究針對上述問題給出了終極答案
  • JAMA子刊:高強度運動佔比過半,更有利於健康
    原創 奇點糕 奇點網 收錄於話題#運動的奧秘都在這了15個高強度運動更有益於健康,再添力證。近日,來自武漢大學和西安交通大學等國內外的研究結構,在研究403681名成年人長達十年的隨訪數據之後發現:在中高強度運動總量相同的情況下,高強度運動佔比越高,全因死亡風險越低。這項研究再次表明,增加高強度運動的比例與額外的健康益處相關。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著名期刊JAMA Intern Med上[1]。
  • 靜養適合老年人,還是運動有益長壽?一項研究終於給出結論
    長壽一直都是人們所追求的目標,而要想做到健康長壽也不是那麼簡單的事情,通常人們所認為長壽的秘訣,無非就是健康的飲食,又或者是良好的生活習慣,每個人選擇長壽的方式不一樣,因此,中間會產生很大的分歧,從而使人無法判斷它們的正確性。
  • 生命在於運動,6種適合中老年人的運動,讓你越動越健康
    健康長壽是每個人的心願,但是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身體各方面的機能會變差,慢慢地會被各種疾病困擾。如果日常堅持運動不僅可以強身健體,增強免疫力,還能減少疾病的困擾。《英國運動醫學雜誌》發布了一項持續15年,涉及80000人的研究報告顯示:普通人通過鍛鍊身體可降低28%的死亡風險。其實很多中老人不是不運動,而是害怕在運動中受傷,而且也不知道哪些運動適合自己。
  • 5種公認的長壽運動,每天進行30分鐘,讓你健康又長壽!
    日常生活中,相信大家都聽過這麼一句話:生命在於運動。進行適當的運動鍛鍊,能夠幫助促進身體內的血液循環,提高身體的心肺功能,提高身體的免疫能力,可以更好對抗進入到身體內的致病菌,特別是堅持5種運動;公認的5種長壽運動,每天換著做半小時,讓你健康又長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