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爾登湖的生命法則

2021-03-05 海上花開讀書俱樂部

1、我們每個人都是一座神廟的建築師,他的聖殿便是他的身體。

2、知道自己知道什麼,知道自己不知道什麼,這就是知識。

3、我願意紮根生活,吮盡生活的骨髓,過得紮實、簡單。把一切不屬於生活的內容剔除乾淨利落。把生活逼到絕處,用基本的形式:簡單、簡單、再簡單。

4、時間決定你會在生命中遇見誰,你的心決定想要誰出現在生命裡。而你的行為決定誰能最後留下。

5、我看過了那些季節如何奔馳,挨過了冬季,便迎來春天。

6、所謂的聽天由命,是一種得到證實的絕望。


7、唯有我們覺醒之際,天才會破曉。破曉的不只黎明,太陽只不過是一顆晨星。

8、一個人越是有許多事情能夠放得下,他越是富有。

9、我步入叢林,因為我希望生活的有意義,希望活的深刻,並汲取生命中所有的精華。然後從中學習,以免我在生命終結時,卻發現自己從沒有生活過。

10、因為這個世界上,人只要閉上眼睛,轉個向,就會迷路。

11、為什麼一桶水放時間長了就會變臭,而水凍成冰後就能永遠保持甘美呢?哲人說,這如同情感與理智的區別。

12、愛情無藥可醫,除非愛得更深。


13、我願我行我素,不願塗脂抹粉,招搖過市;我也不願——我不願生活在這個不安的、神經質的、忙碌的、瑣細的世紀生活裡,寧可或立或坐,沉思著,聽任這世紀過去。

14、一個人怎樣看待自己,決定了此人的命運,指向了他的歸宿。

15、花了一個人生命中最寶貴的部分來賺錢,為了在最不寶貴的一部分時間裡來享受一點可疑的自由。

16、不論你的生命如何卑賤,你要面對它,生活它;不要躲避它,更別用惡語咒罵它。它不像你那樣壞。你最富的時候倒是最窮。愛找缺點的人就是道了天堂也能找得到缺點。儘管貧困,你要熱愛生活。

17、無論兩條腿如何努力,也無法讓兩顆心的距離更加接近。

18、人生如果達到某種境界,自然會認為什麼地方都可以安身。


19、智慧和純潔來自努力,無知和縱慾來自懶惰。

20、萬事萬物沒有變,是我們在變。

21、景色中最豐富的元素,就是一點天真的陽光。

22、我們也許不能在規定的時日裡達到目的港,但我們總可以走在一條真正的航線上。

23、靈魂會因自己的處境而誤解自己的身份,直到聖賢揭露真相,方知自己是婆羅門。

24、善是永遠也不會虧本的投資。


25、一天是一年的縮影,世界不過是身外之物。

26、如果你歡快地迎來白天和黑夜,生活像鮮花和香草一樣芬芳,而且更有彈性,更加繁星,更加不朽,那就是你的成功。

27、讓我們像大自然那樣從容不迫地度過每一天,不要讓任何一片落在鐵軌上的堅果和蚊子翅膀把我們拋出軌道。下決心好好度過每一天吧,不要讓自己的人生有所遺憾。

28、所有的事情,不論是善的還是惡的,都會像水流一樣從我們的身邊流過。

29、人的價值不在於皮膚中,並不需要接觸才知道。

30、我相信,有那麼一天:我們會成為更好的自己,成為父母的依靠,成為值得愛的人!


海上花開讀書俱樂部微信號:歡迎訂閱!haishhuakaiclub  文中配圖均來自百度! 

    閱讀課堂,我在這裡等你 

  海上花開,花開有你——



 

 

 

相關焦點

  • 瓦爾登湖:每個人生來就有一片自己的瓦爾登湖,你的汙染了嗎?
    前段時間閱讀《瓦爾登湖》,不得不嘆服於作者的偉大和真實,一片寧靜澄清的湖水,一片茂密蔥蘢的原始樹木,在美麗的瓦爾登湖畔,沒有喧譁,沒有紛爭,沒有過多的利益關係,萬物都是自然生長,包括人類。《瓦爾登湖》裡描繪的生活狀態,其實很難在現代社會中實行,別說你自己能不能夠下定決心與世隔離,就連這樣一個靜謐的環境其實都很少的。所以現代人要想和《瓦爾登湖》裡的主人公那樣生活,難度還是挺大的。瓦爾登湖是很多很多人嚮往的地方,它像是中國的西藏,令人神往,人們總覺得在那樣的環境中能夠淨化心靈,也能夠自我修煉。
  • 梭羅在瓦爾登湖到底領悟了什麼?
    用潘慶舲的話說, 《瓦爾登湖》是一部純粹的長篇散文,甚至可以說是用詩化語言寫成的散文詩。那種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細膩描寫,是書的精華所在。的確,譯者用清新、優雅的文字,努力還原了作者筆下的盎然詩意。讓我們回到書中,走進梭羅的瓦爾登湖。該湖位于波士頓西北不遠處,離康科德鎮僅千餘米。說它偏僻,周邊森林密布,湖區千米範圍區域基本上無人居住;說不偏僻,人們出入湖區倒也十分方便。瓦爾登湖有多大?
  • 《瓦爾登湖》是一面照妖鏡
    7年以後,也就是1854年,一本叫《瓦爾登湖》的書在美國出版,這是梭羅對他隱居生活的深情記錄與回顧。然而書籍的出版跟他在瓦爾登湖隱居的遭際一樣,非但得不到人們的理解,甚至受到普遍的冷落和譏諷。好在時間能證明一切,這部被公認的世界名著在此後的100多年間不斷得到人們的激賞。愛默生說:梭羅是一位天才人物,他寫出了美國最好的書。
  • 生命法則:吸引力法則
    我們現在很多人都有聽說過吸引力法則的說法,而且吸引力法則也無時無刻的在我們的生活中運轉著。只是我們沒有去發現,如果我們自身處於負面的狀態,那就會吸引一些負面的事件和負面的人到我們身邊。同樣如果我們一直處在正面中,自然也會吸引好的事件在我們的生命中。
  • 《瓦爾登湖》丨春之序章
    然後四季更替,生命輪迴。我們從時光的流逝中認知各自的人生。今天的閱讀目標是第十七、十八章。01▼冰消瓦爾登湖像忠實的報時者,在春天總是按時開凍。春之將至,太陽穿過冰層,又被湖底反射回來。溪流向春天唱著三重唱,草地上空低低翱翔的白尾鷂,已經在尋找甦醒過來的第一批蠕動的生命了。青草如燎原的春火燒遍了山坡。瓦爾登湖正在迅速地融化,大片的冰面從主體上裂開,邊緣的巨大弧形與湖岸線遙遙呼應。湖裸露著的面容充滿了歡樂和青春,瓦爾登湖死而復生了。似乎一切是在瞬間發生的。突然,一擁而進的光明充滿了我的屋子。昨天還是冰冷的灰色冰塊,如今已然躺著透明的湖泊。
  • 潘碧靈:《生命的法則》導讀
    《生命的法則》(The Serengeti Rules)是美國著名分子生物學和遺傳學教授科學家肖恩·卡羅爾的一部新作,一次遊歷非洲坦尚尼亞賽倫蓋蒂草原的經歷,卡羅爾發現,微觀和宏觀生命系統之間本質的規律是相同的,那就是「穩態」,作者以優美的文筆、生動的故事,把紛繁複雜的自然界用簡單的邏輯進行了清澈、流暢、透徹的講解,深入淺出地詮釋了萬物興衰的奧秘。
  • 我不是梭羅,也不會一個人住在瓦爾登湖,我只能做半個書生
    《瓦爾登湖》是亨利·戴維·梭羅著作的一本非常出名的書,久聞其名卻一直不曾拜讀,因為我不是一個耐得住寂寞的人,卻一個人生活了好久。今天去縣城辦些事情,在行政大廳遇到一個已經是科長的老同學,而我還默默無聞地走在泥濘的小路上。
  • 「真實的人先於社會人」:為什麼今天重讀《瓦爾登湖》意義重大?
    作為一位寫過三本有關梭羅著作的作者,我強烈推薦《瓦爾登湖》,這是梭羅1854年寫作的作品,記錄了他在麻薩諸塞州康科德鎮郊外樹林中的獨身生活。但梭羅在瓦爾登湖比在城裡獲得了更多的陪伴,並在每天鋤豆田時觀看往來的路人。
  • 來自《瓦爾登湖》的叩問:文明和野蠻,哪個離我們更近?(深度)
    梭羅在《瓦爾登湖》的第12章《更高的法則》中,提到讓孩子打獵的問題時說:朋友們有時會憂心忡忡地問我,到底該不該讓他們的孩子去打獵,我的回答總是肯定的,因為我記得打獵是我受過最好的教育,讓他們成為獵人吧,儘管起初他們只能是玩玩而已,最後未必能夠成為厲害的獵人,這樣他們將來反而不會在這片或者其他曠野上濫殺無辜
  • 《瓦爾登湖》三重奏:散得催眠、矯情的得體、美得享受
    直到我遇到了《瓦爾登湖》,我就像置身於美麗的森林裡,地上滿是野雞蛋,我很快就揀了一籃子雞蛋,即把自己喜歡的句子丟進籃子裡。相信很多人和我一樣,在半夜睡不著時會拿起《瓦爾登湖》這本書,不到10分鐘就能遇到周公,因為它比安眠藥好用太多。
  • 20世紀最重要的心理學家 01-01 斯金納與他的《瓦爾登湖第二》
    這本小說的題目「瓦爾登湖第二」顯然是在呼應梭羅的《瓦爾登湖》。斯金納起初是想用梭羅書中最後一句「太陽不過是一顆長庚星而已」來命名的,但好巧不巧這個名字被人搶註了,所以改名為「瓦爾登湖第二」。這裡的two有兩層意涵,一是指梭羅的瓦爾登湖生活是一個人的實驗,而在斯金納的小說中這樣的生活實驗是屬於兩個人也就是群體性質的。
  • 鋼哥的瓦爾登湖
    《瓦爾登湖》!對了,瓦爾登湖,就是梭羅筆下的那口叫瓦爾登的湖!那口被梭羅稱作「地球表面巨大的水晶,光芒四射」之湖!那口「清純得沒有市場價值、沒有淤泥」之湖!從未去過瓦爾登湖,但憑梭羅的描述,感覺它就是眼前的模樣!
  • 《瓦爾登湖》透析:民主自由,美國人心靈的聖經,並不存在
    最近在讀美國作家梭羅的一本書《瓦爾登湖》,想必很多人讀過這本書。亨利·戴維·梭羅畢業於哈佛大學,卻選擇了隱居瓦爾登湖,倡導本心、親近自然的生活方式。他自1845年開始,在距離康科德兩英裡的瓦爾登湖隱居兩年,過著農民自耕自食,體驗簡樸的生活。
  • 從梭羅的瓦爾登湖看美國人嚮往鄉村烏託邦夢,美國是個大農村
    他和愛默生都是超驗主義者(Transcendentalists),介於寡淡無味而富有教養的美國啟蒙時代新教與辛辣濃鬱的泛靈論神秘主義大雜燴之間,帶有些許亞洲風味——我初次讀《瓦爾登湖》時就強烈地感受到了這一點。「站在空曠的土地上,」愛默生在梭羅出版《瓦爾登湖》前不久向公眾說,「我的頭腦浸沒在愉快的空氣中,飛升至空無之境,所有卑劣的自負都消失殆盡。
  • 梭羅:《瓦爾登湖》經濟篇節選
    ——貝多芬梭羅:《瓦爾登湖》經濟篇節選 當我們用教義問答法的方式,思考著什麼是人生的宗旨,什麼是生活的真正的必需品與資料時,仿佛人們還曾審慎從事地選擇了這種生活的共同方式,而不要任何別的方式似的。其實他們也知道,舍此而外,別無可以挑選的方式。但清醒健康的人都知道,太陽終古常新。
  • 永不過時的經典:《美麗新世界》《動物莊園》《人間天堂》《瓦爾登湖》
    《瓦爾登湖》【作者簡介】亨利·戴維·梭羅 :美國超經驗主義作家、詩人及思想家。1845年,於瓦爾登湖隱居兩年,自耕自食,並以此為題材寫成長篇散文《瓦爾登湖》,在他筆下,自然、人以及超驗主義理想交融匯合,渾然一體。
  • 加拿大企鵝蘭登書屋員工抵制出版喬丹·彼得森《生命的12條法則...
    VICE的報導指出,這份通告的主題是彼得森的全球暢銷作《生命的12條法則》續篇《超越秩序:生命的又12條法則》。通告激起了加拿大企鵝蘭登書屋「數名」員工的反對。彼得森對一些主題的看法,包括跨性別者權利、性別與種族,曾引起頗多爭議。去年,劍橋大學在受到學院和學生批判之後,撤銷了對彼得森發出的客座教授的聘請。
  • 【中國植樹節】薦讀自然文學三部曲《沙鄉年鑑》《寂靜的春天》《瓦爾登湖》
    自然文學三部曲包含《沙鄉年鑑》、《寂靜的春天》、《瓦爾登湖》。其中《大雁歸來》、《像山那樣思考》入選中小學教材,八年級上新編初中語文教材指定閱讀書目。《沙鄉年鑑》奧爾多·利奧波德著 、姚錦熔譯奧爾多·利奧波德,美國享有國際聲望的科學家和環境保護主義者,被稱作美國新保護活動的「先知」「美國新環境理論的創始者」。
  • 通向意念力巔峰的30條黃金法則,每天念一遍,生命靈明通透
    通向意念力巔峰的30條黃金法則,每天念一遍,生命大覺大悟!1、大道至簡。簡單是高級形式的複雜,越是高級的東西越是簡單,簡到極致,便是大智。簡到極致,便是大美。故意念力修煉的秘密所在:刪繁就簡,去粗取精,直指人心,直接接軌最本質、最光明的天道。2、自己就是一座寶藏,向外導致迷失,向內才可無限地洞見。意念,人之為人的標誌,是所有人可以平起平坐的唯一領地。
  • 別再用生命試探海恩法則,不要抱怨為什麼「倒黴」的總是我!
    我們已經重複過無數次海恩法則,每一起嚴重事故的背後,必然有 29 起輕微事故和 300 起未遂先兆以及 1000 起事故隱患。不要一次次的用生命去試探。 如果沒有合理的認清海恩法則,接下來等待你的,就是著名的「倒黴定律」——墨菲定律,凡事只要有可能出錯,那就一定會出錯。無論可能性有多小,它總會發生。墨菲定律的原句是:如果有兩種或兩種以上的方式去做某件事情,而其中一種選擇方式將導致災難,則必定有人會做出這種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