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簡介:李黎,河南省惠農專家在線服務團成員,河南省飼草飼料站農業技術推廣研究員,從事牧草種植技術研究與推廣工作30餘年,曾榮獲農業農村部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二等獎,多次受到有關部門表彰。
紫花苜蓿營養豐富,適口性好,是牛、羊等草食動物的重要飼料來源,還又可作綠肥;種子含油10%左右。那麼,如何種出高質量的紫花苜蓿呢?河南省飼草飼料站農業技術推廣研究員李黎,他就種植紫花苜蓿技術給出了以下指導意見。
李黎說,紫花苜蓿是我國種植面積最大的優良牧草,營養豐富全面,尤其是粗蛋白含量高,作為奶牛的主要蛋白來源,具有其他飼草無法比擬的優勢,被譽為「牧草之王」。
種植紫花苜蓿要選擇地勢高,土地平坦,排灌良好,土層深厚肥沃,開闊向陽的地塊,忌酸、強鹼、黏重和積水,以壤土、淤沙土和沙質壤土最好。整地以除雜草、滅前茬、施底肥、勻地塊為主,要求深耕25~30釐米,細耙5~7遍,推薦使用雷射平地機平整地塊,耙後用圓盤耙和鎮壓器鎮壓,儘量做到整平、耙細、壓實。隨著整地施足底肥,以有機肥為主,施用量為每畝2~3噸;化肥應以磷肥為主,每畝可施用氮磷鉀複合肥50公斤。
我省種植紫花苜蓿以9月中下旬秋播為最好,最遲應在10月30日完成播種。試驗研究表明,我省適合休眠級為4~6的品種,如WL系列、勁能系列等,可根據種植面積選擇多個品種混播,建議提前試播,做品種試驗;裸種拌粉狀根瘤菌劑的種子每畝播量1.0~1.3公斤;包衣種子每畝播量1.5~2.5公斤。播種按耕耙作業—鎮壓—播種鎮壓順序進行。播種前查看墒情,缺墒應澆一次底墒水,待適合耕作時再進行耕把和播種作業。採用具有播種、鎮壓雙重功能的播種機,行距13~20釐米,播種深度以1.0~2.0釐米為宜,黏土地應稍淺,沙質土壤可略深。前茬為玉米等農作物時,嚴禁秸稈還田,會嚴重影響播種深度、出苗率和苗的成活率。播種後,用普施特或二甲戊靈等封閉土壤。
秋季整地良好、完成播種且進行除草劑封閉的紫花苜蓿田,冬季苗期雜草很少,不必進行除草管理;在播種時未使用除草劑,冬季有雜草危害時,可根據雜草種類選用適宜的除草劑。冬春季節常發生播娘蒿、薺菜等十字花科雜草危害,可用苜草淨加增效劑防除;夏秋季節發生的牛筋草、馬唐、狗尾草等禾本科雜草,可用精喹禾靈防除。紫花苜蓿常見病蟲主要有蚜蟲、盲椿象等,常感染菌核病、銹病、霜黴病、褐斑病等,一般需提前防治,但根本防治方法是選擇抗病蟲害的品種。
在水肥管理方面,我省冬季乾旱經常發生,故冬灌是提高翌年第一茬紫花苜蓿產量的關鍵措施之一。冬灌在冬至前2~3天進行,當年早秋播種的紫花苜蓿可以進行冬灌。冬灌過的紫花苜蓿不必澆返青水,否則,應在返青期澆足返青水,結合灌溉可追肥。2年以上的紫花苜蓿地,在每年春季萌生前,需要清理田間留茬,並進行耕地保墒。
規模化生產應從現蕾期開始刈割,一周之內刈割入庫完畢。第一茬紫花苜蓿生長高度往往在100釐米以上,易造成倒伏,當株高為70~80釐米時即應刈割。
刈割採用刈割壓扁機,選擇5~7天連續晴天時刈割,乾燥季節刈割後1.5~2天(其餘季節2~3天),當含水量降在18%以下時,即可在晚間或早晨進行打捆。刈割時留茬高度以6~8釐米為宜,每年最後一次刈割留茬高度為8釐米。
值得注意的是,我省夏季雨水較多,7月中旬至8月月底收穫的紫花苜蓿宜進行青儲。當刈割晾曬後的紫花苜蓿含水量為45%~60%時,可進行撿拾、切短(2~4釐米為宜)和青儲,青儲分為窖儲和裹包青儲。青儲時可根據需要加入添加劑,常用的苜蓿青儲添加劑有乳酸菌製劑、酶製劑、丙酸和糖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