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山西美食

2021-02-16 口袋山西

   太原小吃

  太原的麵食最為有名,品種多,歷史久,製作方法各異,澆頭菜碼考究。炒莜麵、拉麵、貓耳朵、搓魚兒、莜麵烤佬、紅麵糊糊、肉絲炒剔尖、刀削麵、炒疙瘩等應有盡有,特色獨具。

  1、太原羊雜碎湯



  太原羊雜碎湯,(也叫羊頭湯)是將羊下水煮好,切碎;在原湯中,配以姜為主的佐料粉,湯呈白色,不可混濁,再把退肉的羊頭骨入鍋,切好後的羊雜碎肉裝碗澆湯淤熱即食。湯要滾燙,肉要爛嫩,若把煮熟的小麥粒或大麥粒投入湯中,舀碗與肉同燴,其香味更濃。羊頭湯是當地人喜愛的早點和夜宵。

  2、太原頭腦



  「頭腦」是山西特有的一種清真小吃,為湯狀食品。在一碗湯糊裡,放上三大塊肥羊肉,一塊藕,一條山藥。湯裡的佐料有黃酒、酒糟和黃芪。品嘗時可以感到酒、藥和羊肉的混合香味,味美可口,越吃越香。特點:益氣調元,滋補虛損,活血健胃,富有營養,具有撫寒喘和強壯身體、延年益壽的作用。已有三百多年的歷史,每年農曆白露到立春期間,太原市各清真飯店大都有「頭腦」上市。

  3、太原老豆腐


  老豆腐也叫豆腐腦,太原的豆腐腦那是出了名的美味小吃。

  正宗做法是用糖餳起色,加火燒開後,加入溼粉芡,放入泡好的油粉絲,加豆腐腦適量,蔥鹽椒調味。其色澤金紅透亮,質微稠,舀入碗中再加入海米、海帶絲、金針、韭菜丁、胡椒粉,淋點芝麻香油,濃香無比。通常在街上吃到的,製作方法倒過來了,先把滷汁做好,然後給豆腐腦澆滷或者是加韭花、辣椒、辣椒油,味道自然會差很多。


  大同小吃

   大同,山西省省轄市,是全國第一批擁有地方立法權的較大的市之一,有「北方鎖鑰」之稱,是歷代兵家必爭之地。地方名吃有大同刀削麵、羊雜、油炸糕、大同銅火鍋、鳳臨閣燒麥、莜麵、廣靈豆腐乾、渾源涼粉、陽高杏脯等。

  1、刀削麵


  大同刀削麵物美價廉,色、香、味俱全,形成了獨特的大同風格,很多外地朋友來到大同,在品嘗之後,都讚不絕口。一些本地遊子,在回到家鄉之後,都要先趕去削麵店,去吃一碗刀削麵,來解日夜思念之情。

  2、應州牛腰


  應州牛腰,山西應縣漢族特色小吃,屬於麵食。是一種起源於清代中期的應縣美食,其色如咖啡,鬆軟甜潤。相傳在清代中期,應縣城內有個叫於義的飯店掌柜把白面和糖稀和起來,捏成小餅,放入炸麻花的油鍋裡炸制,撈出一吃,味道甜潤,越嚼越香,而且顏色很象煮熟的牛腰,應州牛腰因此得名。

  3、靈丘莜麥麵


  莜麥是一年生草本植物。生長期短,成熟後子實容易和外殼脫離,磨成粉後可食用,就叫莜麥麵,也叫裸燕麥麵,又叫油麥麵,這種植物的子實也叫莜麥。山西靈丘氣候寒冷,無霜期短,適合種植莜麥。莜麥經過淘洗、曬晾、炒熟、磨製成面,名曰「莜麵」。

  4、大同黃糕


  大同黃糕,是山西大同一帶常見的漢族糕類家常食品,原料是黃米麵,先用溫水和成碎塊狀(散粒),上籠蒸熟,然後倒在盆裡用手再揉一遍,邊揉邊在其表面抹點麻油,這樣作可以防止糕面表皮乾裂。最後把和好的糕面分成小塊,蘸上肉菜汁即可食用。黃糕具有「黃、軟、筋、香」四大特點,吃起來鬆軟可口,十分味美。

  5、靈丘燻雞


  靈丘燻雞是山西省靈丘縣的漢族傳統名菜,已有270多年的歷史,它被稱為山西「四大名燻」(燻雞、燻肉、燻醋、燻鴿)之一。

  靈丘燻雞烹製加工時又加入了多種中藥,所以這種燻雞具有益脾健胃、補虛理氣、消食健脾、因精養神的效用,很受百姓的歡迎。

  靈丘燻雞應趁熱吃,不走油,不跑味。切食時刀口很是講究,先從雞身中間左右切成兩半,然後再把前脯、後腿切成細條,將腿、翅剁成小塊,很是獨特。

  陽泉小吃 

  陽泉市是山西省第三大城市。市區桃河橫貫,境內山川疊翠,礦藏資源豐富,是中國著名的無煙煤產地。

  特色小吃有:山西過油肉、山西河撈麵、陽泉漂抿曲、燴貓耳朵、不爛子、盂縣滷土豆、刀潑面、平定豆葉菜、肉罐肉、粉條豆腐絲。

  1、平定過油肉


  過油肉是山西省最著名的漢族傳統菜餚,起源於明代,原是官府中的一道名菜,後來傳到太原一帶民間,再逐漸傳播至山西其他地區。「過油肉」在江蘇、上海和浙江地區都有,而山西過油肉從選料到製作上都與眾不同,具有濃厚的山西地方特色。色澤金黃鮮豔,味道鹹鮮聞有醋意,質感外軟裡嫩,汁芡適量透明,不薄不厚,稍有明油。

  2、粉條豆腐絲

  粉條豆腐絲是位於晉中的陽泉市隸屬的平定縣的一道傳統菜,道菜主料是粉條和油豆腐絲,成菜特點是,豆腐絲是炸過的,外脆裡嫩,菜看著很溫和,沒有一點熱菜的感覺,但吃起來燙嘴,所以,地道的飯店都會說,我們做得是不冒煙的正宗粉條豆腐絲。


  3、盂縣滷土豆




  盂縣滷土豆,是山西陽泉孟縣一特色菜餚,做法獨特,歷史悠久。


  4、陽泉漂抿曲




  飄抿曲,亦稱小河撈,大約從明朝開始風行於陽泉。它是以綠豆摻少量精白麵粉和面,經特製抿曲床壓制而成。煮熟後撈入各種調料配製成的湯汁中即可飄起。它長如掛麵,細如毛粉,清香利口,鮮味撲鼻,富有營養,風味別致,還具有消火消暑之功效。其既可作主食、亦可作湯麵,既見於宴席,也是家庭常食。


  5、糊嘟




  在陽泉,有一樣別具風味的麵食叫「糊嘟」。糊嘟是人們用玉米面做出來的一種麵食,原本是山村苦寒人家的日常食物,但因其特色的蘸料和軟硬適中老少鹹宜的口感,經過了廚師的改進已光榮地進入到陽泉的很多餐廳飯店,有些飯店還把糊嘟作為特色主食隆重推出,受到陽泉人的青睞。




  

長治小吃

  長治是全國文明城市 、中國優秀旅遊城市 、國家森林城市 、國家園林城市 、國家衛生城市 、中國十大魅力城市、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 。

  其特色小吃有:三合面、羊湯、武鄉棗糕、沁縣幹饃、酥火燒、長子炒餅、潞城甩餅、葷湯素餃、長治黑圪條、上黨臘驢肉。

  1、武鄉棗糕


  武鄉棗糕是山西省武鄉當地一種獨有的漢族小吃,清到民國時期,曾蜚聲於并州、平遙、太谷、潞安等地。棗糕距今已有300多年的歷史,具有質軟、色黃、味甜之特點。用黃米麵、玉面和大紅棗和面,使用傳統工藝方法蒸製而成。

  2、壺關羊湯


   羊湯是壺關的傳統名吃,同山西雁同一帶的羊雜割湯、運城一帶的羊湯泡饃,並稱為山西羊湯三大流派。

  壺關羊湯是上黨著名的傳統風味小吃,歷史悠久,長盛不衰。它同我省雁北一帶的羊雜割湯,晉南一帶的羊湯泡饃,稱之為山西羊湯三大流派。而壺關羊湯與另外「兩湯」相比,風味別具。壺關羊湯為全羊湯:頭蹄下水胡椒粉,水餃丸子加燉肉,正是「葷素幹湯巧調配,一碗湯裡有全羊。」因其營養豐富,民間有「冬天喝羊湯,驅寒暖身增營養。伏天喝羊湯,溫胃止洩去肚脹」的歌謠之說。

  3、潞城甩餅


  潞城甩餅是上黨潞城地區獨有的一種漢族民間小吃,因起源於潞城,故又稱潞城甩餅。明《 潞州志》、清《潞安府志》都有「立春、迎春、鞭春及春盤、春餅」的記載。甩餅就是立春時春餅的一個品種,若要卷上肉製品或涼拌或炒成熟的菜餚即叫「春卷」,或叫「卷白饃」 。在潞城一帶民間多用驢油制餅,吃甩餅時再卷上臘驢肉,油汪汪,香噴噴,不軟不硬,回味無窮。

  4、上黨糊肘子


  上黨糊肘子是山西省上黨市漢族傳名菜,以豬肘子為主材燉製。紅黃光亮,肘皮上的菱形刀紋清晰可見,用筷子一挑就可分離。白肉肥潤粘綿,入口就化,瘦肉軟爛酥香,入口不柴,味道醇香,賽似熊掌。

  5、長治黑圪條


  長治黑圪條是山西長治著名的漢族小吃。是用紅面包住白面或白面包住紅面,或混合攪拌和成的麵團用手工擀製成大片,再切成8寸長,韭葉寬,或裙帶寬的條,下鍋煮熟的一種麵食,是長治地區流傳的一種黑色麵條。因煮熟的麵條黑紅色,故得名「黑圪條」。黑圪條主要原料是高粱面,做時再摻些白面和豆面更好。

  晉城小吃

  晉城位於山西省東南端,東、南兩面與河南省交界,丹河中下遊。豫冀晉三省通衢,自古為通往中原的重要門戶,史稱「晉南屏翰、中原屏翰,冀南雄鎮」。

  風味小吃:滷麵、火燒、炒涼粉兒、蒸槐花、清湯餄餎、木耳圪貝、糖醋溜丸、卷白饃、燙麵餃、油饃、韭菜盒兒、素氽湯、胡辣湯、巴公燒大蔥、陽城燒肝。

  1、油糊角

  油糊角,是山西漢族小吃,色澤金黃,豆餡酥甜可口,菜餡鮮香脆嫩。創製於唐代。用麵粉做成油糊角,裡面分別包上雞蛋、豆腐、粉絲、粉皮、韭菜、芝麻、蘿蔔等菜餡,然後用油煎炸即可。

  2、高平十大碗


  高平十大碗,也叫高平水席。水席是我國古老的名筵之一。因道道菜離不開湯水,吃一道換一道,像流水一般,且件件是湯菜各半,故得其名。有人說:高平十大碗是現存世最早、最系統的中華美食,它展示了高平人民的烹飪技藝和聰明智慧。

  高平十大碗共十道菜:水白肉、核桃肉、紅燒肉、小酥肉、腸子湯、芥末粉皮湯、丸子湯、田和蛋、軟米飯、扁豆湯。

  從做法上看,十大碗除軟米飯、天和蛋之外,其他湯的烹飪手法都是一樣的,那就是汆。十大碗的原料首先會用炸、蒸、烹等方式,做成半成品,然後用高湯來汆。

  十大碗做工十分精細講究。選一頭上好的肥豬,殺洗過後,廚師把鮮嫩的豬肉分成三六九等,開始耍刀工精雕細作。瘦肉切成一條條,用於做「核桃肉」;肥肉用刀削成一片片,做「水白肉」;豬肚豬腸等也全都派上了用場。

  3、晉城炒涼粉



  炒涼粉是晉城民間傳統風味小吃,至今已有100多年的歷史。先將涼粉切成長寬各3—4釐米、厚約1釐米的方塊,放置待用。鍋內放少量食油,燒熱後將切好的涼粉塊入鍋翻炒。再將醋汁蒜沫澆入,加蓋,待蒜、醋味入裡後出鍋。口感軟嫩,香辣可口。

  4、燒三鮮



  燒三鮮,是沁水縣名菜,三鮮為猴頭、木耳、黃花菜,皆是沁水境內特產。經名廚精細加工,配以佐料,勾兌成湯,即保留了其特有的營養價值,又使味道更加鮮美。

  朔州小吃

  朔州屬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根據山西氣候區劃方案,屬晉北溫帶寒冷半乾旱氣候區。主要特徵是四季分明。

  朔州特色美食有:莜麵窩窩、莜麵魚魚、莜麵(或蕎面)疙陀兒、莜麵燉燉、莜麵餃餃、豆面河撈、粉湯(或粉雜)、粉麵餃餃、涼粉、麵皮、山西餃子、桃兒、華魚吉兔、過油肉土豆片。

  1、油豆泡


   油豆泡外形呈圓球體,內部組織呈蜂窩狀,外筋內虛,用手擠壓有氣體感,壓扁時可以自動復原。食用時葷素配料均可,制湯配菜兼宜。將豆泡用小刀劃開一道小口,放進肉餡用粉麵糊封口上籠蒸熟食用,別有一番風味。

  油豆泡也是「豆腐家族」成員之一,在宋代就已出現。清代美食家袁枚在《隨園食單》一書中,就有油豆泡的記載。太原是歷史名城,具有做豆製品的悠久歷史。早在明朝,太原人張英虎製作的豆腐乾、油豆泡就曾被晉王府選為日食之品,因此張也紅極一時,跟隨學藝者甚多。太原豆製品二廠生產油豆泡已有幾十年的歷史,有14歲跟師學藝、現已過80高齡的智根存技師長期在該廠工作,在繼承發揚傳統工藝的基礎上,不斷改進工藝,使其產品一直保持高質量,深受群眾歡迎。該產品被命名為太原市名特產品。

  2、懷仁宋氏糖幹爐


  糖幹爐又稱閃塌嘴,「糖幹爐」源於遼代,是一個麵點師為官家傳遞情報而特製的一種郵寄載體。後因其質品純正,風味獨特,乾脆香酥,成了風靡一時的漢族特色小吃。

  3、孟門熬


   孟門熬,實際上是一種經濟小吃,做起來又很方便,通俗地講就叫豆腐熬餅子。與隔河陝西的「羊肉泡饃」有相似之處。

  在山西柳林孟門古鎮,提起「熬」,當地居民會告訴你可以吃但沒人賣。只有故友重逢,貴客臨門時,主人才會高興地給你做一碗解饞。

  4、朔州油果子


  朔州油果子又叫「包爾沙克」,早在清代已是走俏的外銷特產之一。另外,甘肅也有油果子,做法與朔州不同。

  5、右玉混糖月餅


  混糖月餅,是右玉相傳甚久的風味食品,其製作方法是:將白麵粉、白糖(或紅糖)、葫油按10:4:4的比例配齊,再加適量發酵粉或蘇打,用五六成熱的水和成面,製成劑,擀成稍厚點的餅,然後上火烤。食之澗甜可口,是右玉人中秋節相互饋贈的佳品。

  6、右玉燻雞


  右玉燻雞是山西傳統的漢族名吃。色澤紅豔,肉質細嫩,味道十分鮮美,易於保存,一般在夏季也可存放一周至十天不變質。右玉縣是山西著名的優良雞種。右玉邊雞是國內著名的優良雞種之一,這種雞,生長快,肉質極其鮮美,是烹製雞餚的上乘原料。

  晉中小吃

  晉中是山西省的鐵路、公路樞紐之一。晉中是晉商故裡,縱橫商界600年。特色小吃排行榜:晉中油糕、油麵、珍珠粥、平遙牛肉、榆次灌腸、剔尖、豆腐腦、元宵、平遙碗託

  1、平遙牛肉


  平遙牛肉是博大精深、源遠流長的中國美食文化的精華之一,古漢時就有「賣刀買犢,賣刃買牛,遊刃有餘」的對牛肉加工的描述,而風味獨特、久負盛名的平遙牛肉早在明清時代就已遠銷亞洲各國,史載清末,慈禧太后途經平遙,享用平遙牛肉後,聞其香而提其神,品其味而解其困,故將其定為皇宮貢品。

  平遙牛肉,傳統製作工藝獨特,從生牛屠宰,生肉切割、醃漬、鍋煮等操作程序和操作方法,到用鹽、用水以至加工的節氣時令等,都十分講究。所產牛肉,色澤紅潤,肉質鮮嫩,肥而不膩,瘦而不柴,醇香可口,營養豐富,具有扶胃健脾之功效。

  2、太谷餅


  太谷餅是山西省傳統名吃,因產於太谷縣得名。始於清代,太谷餅具有甜而不膩、酥而不碎,味美鮮香等特點,以其香、酥、綿、軟而聞名全國,享有「糕點之王」的美稱。太谷餅為「晉商飲食文化」的典型代表,著名歌唱家郭蘭英那首清脆悠揚的「平遙的牛肉太谷的餅……」更是讓太谷餅的美名傳遍天下。

  3、晉中油糕


  油糕,是以黃米(即軟黍米麵)為皮,糖料或棗泥、豆沙等為餡,經油炸制而成的食品。色澤金黃,外焦裡嫩,綿軟香甜,美味可口。

  晉中一帶,油糕的種類很多,因製作方法不同,有雲片糕、棗糕(亦稱割糕)、生炸糕之分;因所用原料不同,又有糯米糕、菜糕之稱;因「糕」與「高」諧音,為取其步步登高、吉祥富貴之意,人們往往在年節或婚喪嫁娶、孩子滿月、過生日、老人壽誕、起房蓋屋時食之,故又稱年糕、喜糕。多年來,油糕伴隨著人們送舊迎新、慶賀道喜,成為晉中人民喜愛的傳統食品。解放前,以榆次城內衙門街的「中興德」及祁縣、太谷一些老字號的油糕最為有名。

  4、抿圪鬥


  抿圪鬥又稱抿蟲曲蛐,原產地山西省晉中市昔陽縣,是山西晉中一帶的主要面飯品種,清柔利口。不但可用豆面製作,還可用高粱面、細玉米面(須摻合適量的白面、豆面或澱粉面),吃時可澆配各種葷素澆頭或打滷。另外,配以調料做湯麵也頗有風味。比較有特色的是辣醬抿圪鬥、酸菜抿圪鬥。



運城小吃

  運城全年受季風活動影響,屬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宋元時被名為「鳳凰城」、「運司城」、「運城」,世人稱為「鹽務專城」——因鹽運而設城,中國僅此一處。

  特色小吃有:聞喜煮餅,羊肉胡卜,稷山麻花,芮城麻片,萬榮涼粉,河津芝麻酥糖等。

  1、稷山麻花


  稷山麻花是運城的傳統風味小吃。據傳,麻花原是宮廷食品,傳至民間時成為兩股面粘在一起的形狀,現在洪洞一帶還可見到這種食品。清乾隆年間,翟店鎮西位村的一位商人把它帶回家鄉運城,製作出售,食者甚多。後來,這位商人不斷改進位作技術,將麻花由兩股改成三股,然後擰成炸制,呈金黃色細絲花紋狀。

  2、泡泡糕


  「泡泡糕」即泡泡油炸糕,流行於山西晉南的侯馬、臨汾、芮城等地,是在油炸過的糕表面起了許多鼓起來的泡泡,人們便按它的外觀起名為泡泡糕。

  3、北相羊肉胡卜


  北相羊肉胡卜,山西著名漢族小吃,距今有一百多年歷史,久負盛名。味道清爽,油而不膩,滋補身體,為當地群眾性的名吃佳品。運城市北相鎮人做的最好,故名。

  羊肉胡卜」不是羊肉和胡蘿蔔,這裡的「胡卜」指的是一種死麵餅子,是山西運城地區的久負盛名的特色小吃,尤以北相鎮的最為著名,故稱「北相羊肉胡卜」,距今100多年歷史。它的做法是:把烙熟的白面薄餅切成絲條狀,加鮮羊肉湯煮燴,再調以香油、蔥花、辣椒等調料。吃起來清爽可口,油而不膩,極富營養,因而遠近聞名,是運城人一年四季離不了的美味。


   忻州小吃

  忻州古稱「秀容」,簡稱「忻」,別稱「欣」,素有「晉北鎖鑰」之稱,為山西省省轄市。

  特色小吃有:高梁面魚魚、羊雜割、酸飯、杏瓣兒、忻州綠豆、五寨豬黑肉燉粉、四喜丸子、紅燜羊肉、鐵觀音燉子雞、饞嘴五味魚、尖椒土豆絲、五寨面魚、炒拔爛、保德油棗、莜麵窩窩、河曲紅果、代縣麻片、河曲酸粥、忻州瓦酥、忻州葵花、定襄蒸肉、神池麻花、五臺砍三刀、保德碗託。

  1、定襄蒸肉


  定襄蒸肉是山西定襄塞北的一種漢族名吃,相傳為當地進貢宮廷之貢品,現在也是當地民間宴席必備佳餚之一。食材主要以精瘦豬肉為主,輔以澱粉、植物油及各種調味品製成。具有肉香撲鼻,多食不膩等特點。

  2、保德碗託


  保德碗託是山西省忻州保德縣的一種漢族傳統小吃。風味獨特,為小吃之上品。碗託,顧名思義是將蕎麥麵製成的糊放入碗中,上籠蒸熟晾涼後,拔出一個和碗形狀相似的「託」來。地道的保德「碗託」用的蕎麥麵,是把粗的、黑的篩去,留下白的、細的,稱為「上蕎面」。保德縣盛產蕎麥,所制蕎面碗託,觀之晶瑩光亮,粉白微青,質地精細,柔軟,光滑,細嫩,清香利口。

  3、神池月餅


  神池月餅是山西省忻州市神池縣中秋節漢族特產,以香鮮酥甜聞名忻州乃至整個山西,以其「皮酥餡香、口味濃鬱、鬆軟不膩、久存不變」的特色贏得了晉陝蒙一帶民眾的喜愛。

  神池縣是山西省油料生產基地縣和著名的月餅之鄉,富有地方特色的神池月餅迄今為止已有500多年的歷史。

  4、原平鍋魁


  原平鍋魁是山西省一種烤制的漢族傳統名點,麵餅呈黃色,具有香、甜、酥、脆的特點。根據包餡與不包餡可以分成空心鍋魁和實心鍋魁兩種。其狀若塊,約三寸長,寸許寬,卷邊滾圓。不包餡的稱空心鍋魁,包餡的另有名稱。應市的多是甜餡鍋魁,最上乘的是玫澄鍋魁。鍋魁餅面橙黃色,具有香、甜、酥、脆的特點,加之包餡的不同、又各具風味,使人久食不厭。

  原平鍋魁不僅馳名三晉,而且遠銷內蒙古和京津唐地區,像用於筵席的小鍋魁 被人戲稱為「蛤蟆含蛋」的空心鍋魁,還有鮮肉鍋魁、玫瑰鍋魁等等,品種繁多,備受人們的青睞。原平鍋魁特點是嘴嚼利口不沾牙,存放色味不變,始終酥脆如初。

  5、莜麵栲栳栳


  「莜麵栲栳栳」(栲栳kǎolǎo)是山西高寒地區尤其是忻州地區的一種麵食小吃。栲栳是指用柳條編成,形狀像鬥的容器。也叫「笆鬥」。「栲栳栳」是用莜麵精工細作的一種麵食品,因其形狀象「笆鬥」,民間叫「栳栳」。是用竹篾或柳條編製成的一種上下粗細一致的圓框,形狀象鬥,是農家專門用來打水或裝東西的一種用具,因「栲栳栳」形如「笆鬥」故得名。在河北省張家口的張北縣,尚義縣,沽源縣,康保縣,崇禮縣,承德市的豐寧,圍場。內蒙古呼和浩特市武川縣,烏蘭察布市涼城縣、卓資縣、豐鎮市及察哈爾右翼中旗、錫林郭勒盟南部。山西大同市的左雲縣、陽高縣也比較被大家所歡迎。

  6、高粱面魚魚


  高梁面魚魚,本是忻州地區鄉間百姓粗糧細做的一種日常食品,近年來一些賓館、飯店,捕拾民風,將其發展成了招待內外遊客的風味食品。

  這在晉北的忻州、定襄、五臺、原平、代縣一帶是家常飯。主婦們將和好的面擠成棗樣大小的劑子,兩手同時從大案兩頭搓起,成細若香頭的小魚,蒸好澆上湯菜食之。若是時間緊,來不及搓魚,便捏成很薄的紅面殼殼。要麼掰成塊加菜拌食、要麼切條,用雞蛋、酸菜炒食,同樣令人垂涎。過去村裡孩子玩餓了,取一個紅面殼殼,在裡邊倒一點鹽醋,滴一點食油,從邊上掰一塊蘸點鹽醋吃,吃到最後,鹽醋、殼殼來個一口香,老百姓叫「油鹽蘸窩窩」。

  臨汾小吃

  臨汾是華夏民族的重要發祥地之一和黃河文明的搖籃,被譽為「梅花之鄉」、「剪紙之鄉」和「鑼鼓之鄉」。

  特色小吃有:牛肉丸子面、擦蝌蚪、肉澆面、土豆粉、混炒,擔擔麵,稍子面、打滷面、羊湯麵、米線、拌湯、玉米面窩窩、油糕、涼粉。

  1、鄉寧白面油糕


  鄉寧白面油糕又叫炸糕、年糕、棗糕,是山西一帶最具代表性的地方風味小吃之一。原料有白面、糖、油,是山西一道特色小吃,其圓如餅、形似鼓、色如銅、香味撲鼻,在透風情況下放盤子裡不遮蓋,七八個小時內仍保持皮脆。

  2、黃米蒸飯


  黃米蒸飯是臨汾傳統的風味食品。將新鮮黃米在涼水中浸泡幾小時後,另將紅棗、紅芸豆放在鍋中煮熟備用;然後將黃米撈出,在瓦甑中一層黃米一層芸豆一層紅棗放置,用大火蒸熟,還要用開水一遍一遍淋透。最後在磁面盆中擠壓成糕狀,加入、白糖才能食用,口感香軟。

  3、曲沃臘牛肉


  曲沃臘牛肉是清真食品,風味獨特,別具一格,是古晉都(現曲沃)的歷史傳統名產。相傳,此品種為曲沃城內回民馬氏所創製,大約有300多年的歷史了。因其是放在獨輪小車的盤子內。車前懸掛有「清真」二字的小木牌,旁插一柄大紅傘,所以本地人稱「清真小車臘牛肉」。這一傳統風味受到當地人民及外地客人的喜愛。

  4、牛肉丸子面


  在臨汾就不能不說牛肉丸子面。在臨汾的大街小巷,最多的就是牛肉丸子面了,門面都不大,屬於平價小吃。很多臨汾人從外地回來,第一時間就來吃牛肉丸子面,味道很棒,適合喜歡吃辣的人。

  看上去它的做法很簡單,麵條好像是提前蒸好的,在大廳的最深處有一口大鍋,裡面是用大量的辣椒,配合牛骨等煮的老湯,使得老湯濃厚香醇,同時老湯也成為了牛肉丸子面的最大賣點。

  湯裡還燉著丸子,可以看到上面厚厚的一層辣椒油,吃的時候用滾燙的湯一次一次的把麵條澆透澆熱盛上丸子,再放幾片牛肉和星點香菜就可以了。

  很辣很爽,辣中又透著麻麻的感覺,總是令人神往,大家都吃的大汗淋漓的,儘管如此夏天吃的人也不少哦。用臨汾人的話說就是「咥(音同碟)一大碗牛肉丸子面」。

  5、洪洞元宵


  元宵是我國人民普遍喜食的一種風味小吃,山西省內的元宵尤以南門洞元宵、洪洞元宵、太原的老鼠窟元宵最為知名。

  洪洞元宵在宋代已享有盛名。洪洞元宵之所以出名,是因為霍泉水澆灌的糯米品質優良的緣故。據說,這種糯米曾與「沁州黃」小米共同被選為向皇帝進貢的物品。

  洪洞桂花元宵不同於湯圓,湯圓中加入豬油等以達到湯圓的滑口,大量食用會產生膩味感,而洪洞桂花元宵製作中採用「滾」「粘」「顛」等方式,讓內陷在 「簸籮中自然的被元宵麵粉包裹,形成均勻的圓形,這種製作方法可以最大程度的保證元宵面和內陷的營養成份,也能保證元宵面的「黏」「香」「甜,達到入口即溶,外嫩裡香的效果。

  呂梁小吃

  呂梁市位於山西省中部西側,因呂梁山脈由北向南縱貫全境而得名。

  特色小吃有:孝義火燒、柏子山羊肉、豆角燜面、興縣冒湯、水晶豆腐、驢打滾兒、蔥油花卷、山西肘子、流尖和子飯、拌涼粉、柳林碗託

  1、合楞子


   流行於呂梁山區用土豆做的傳統食品,尤其在山西省臨縣比較知名。

  山西位於黃土高原,尤其是呂梁地區,這裡是中國革命的老區,位於山西省中部西側,東與太原市和晉中市相鄰,南與臨汾市接壤,北與忻州市為鄰,西隔黃河。獨特的地理位置,使得這裡盛產的土豆皮薄個大,口感沙沙的,味道鮮香。而勤勞質樸的老區人民利用土豆這一最簡單最平凡的食材,卻可以打造出一桌花色各樣、種類不同的土豆宴。

  2、臨縣大燴菜


  臨縣大燴菜,簡稱燴菜或大燴菜,是山西臨縣乃至呂梁地區的一道著名的漢族小吃,由於臨縣靠近陝北,跟榆林大燴菜有相似之處,但是由於地域跟風俗不同,臨縣大燴菜的味道跟做法有所區別。雖然此菜源與內蒙,但是隨著在臨縣的落地生根加進去了許多臨縣獨特的風味,分葷、素兩種,其主要有粉條、瘦肉、土豆、蔬菜等組成,味道鮮美,回味無窮 。大雜燴是當地老百姓最為普遍的一種吃法,味道非常可口,當地人用這樣的話形容其好吃:香塌腦瓜蓋哩!

  3、孝義火燒


  火燒是山西省孝義縣具有特殊風味的一種餅類小吃、孝義火燒有鹹火燒、糖火燒、菜火燒、之分。

  火燒的做法不一樣,口味各不相同,但是共同的特點是它綿軟不粘,香鮮可口,層次均勻,質地酥脆,宜於熱吃。

  4、興縣冒湯


   帽湯,以山藥、粉條、羊肉等為主料,上澆雞旦皮、豆腐皮、蔥段、辣絲等十多種調料製成,鹹麻酸辣,鮮香可口,俗稱「扁食帽湯」,是山西省遠近聞名的漢族傳統小吃,其中尤以興縣帽湯最為有名。

  5、嵐縣莜麵

  莜麵,由莜麥加工而成的麵粉。經過精細製作成為食品。莜麵的營養成份是其它麵粉營養成份的七倍以上,可與精麵粉媲美。由於莜麥性喜寒、旱,在嵐縣莜麥大都種在山火丘陵的最頂端,這樣就使得種植面積縮小,播種收割也不是很方便而且每年可以種兩季的莜麥成了一季,所以產量不是很大,但也正是由於在這種條件下長成,所以嵐縣的莜麵有著其他地方品種無法比擬的味道,也是絕對的純天然綠色食品。

  加工莜麥麵有特殊要求,須先淘洗,後炒熟,再磨麵;炒時要掌握火候,不宜過生或過熟;食用時要用沸水和面,稱為衝熟,做成的食品必須蒸熟,群眾稱為三熟,如三熟中一熟不到,就會影響食用。

  晉西北群眾在長期生活實踐中摸索了花樣繁多的莜麵吃法。以五寨為例,在面板上可推成刨花狀的「貓兒朵窩窩」;可搓成長長的「魚魚」;用熟山藥泥和莜麵混合制「山藥餅」;用熟山藥和莜麵拌成小塊狀再炒製成「谷壘」;將生山藥蛋磨成糊狀和莜麵掛成絲絲的「圪蛋子」;小米粥煮撥魚魚的「魚鑽沙」;莜麵包野菜的「菜角」;更直接地將莜麵炒熟加糖或加鹽的「炒麵」等等,各具風味,百吃不厭,莜麵食品常常用以待客。


相關焦點

  • 山西美食 | 舌尖上的極致誘惑
    中華上下五千年,五千年文化看山西。堯舜禹在這裡發家,晉商在這裡輝煌,伴著悠長的文化,美食也是一路傳承。從辛棄疾的「休說鱸魚堪膾,盡西風,季鷹未歸?」,到蘇軾的「蘆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再到杜甫的「鮮鯽銀絲膾,香芹碧澗羹。翻疑柁樓底,晚飯越中行。」這些無處不體現著人類對美食的喜愛與追求。今天我們就帶大家看看山西有哪些美食吧!
  • 【舌尖美食】 教你做地道的山西大燴菜,家裡人再也不去飯店了!
    山西大燴菜是農家菜譜的常見小吃。大燴菜內容較為豐富,湯鮮味厚,營養豐富,老少皆宜。下雨天的飯桌上,除了火鍋,還有咱山西的大燴菜是必不可少的。想想都激動!【舌尖美食】   菠菜這樣做簡單又好吃,清涼爽口,把做法告訴你,看完你也會【舌尖廚房】  醋溜白菜,吃不夠的家常菜【舌尖美食】  白菜燉粉條,美味又養顏,好吃到要舔盤子了!
  • 舌尖上的山西大同的美食小吃
    說到大同,不得不提的就是這裡的美食,山西大同的美食也是非常的多,今天就跟著小編一起來嘗嘗吧。大家可能都知道山西是一座麵食大省,在這裡的麵食種類非常的多,這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刀削麵了,顧名思義,它就是用刀削下來的面,我們去吃的時候就可以看到,廚師將和好的面放在一個案板上,然後舉在一個肩膀上,然後快速的把面削下來,速度一定要快,而且面的薄厚一定要適中,這樣的面吃起來口感才好。
  • 【舌尖上的美食】新疆烤羊肉串
    新疆的烤羊肉串可以說是風靡全國的一種小吃,在城鄉、街頭和集市上隨處可見,受到廣大群眾的青睞。1986年中央電視臺春節聯歡晚會上,陳佩斯、朱時茂合作表演了小品《烤羊肉串》,使吐魯番這一風味小吃聲名大噪,蹤跡遍及全國。
  • 舌尖上的長沙美食
    舌尖上的長沙美食先介紹長沙吧!「長沙」之名最早見於3000多年以前的西周。
  • 舌尖上的美食,山西太原這六種不可錯過的美食,你知道哪幾種?
    山西麵食,刀削麵、拉麵、刀撥面、擀麵、剔尖、貓耳朵、河撈等各種麵食,「山西麵食館」 具有山西特色而吸引著中外遊人。景區景點:晉祠園林、凌霄雙塔、祭孔文廟、晉陽古城遺址等。當地美食:炒莜麵、拉麵、貓耳朵、搓魚兒、莜麵烤佬、紅麵糊糊、肉絲炒剔尖、刀削麵等。
  • 舌尖上的「山西」
    它長如掛麵,細如毛粉,清香利口,鮮味撲鼻,富有營養,風味別致,還具有消火消暑之功效。明末清初,傅山先生曾在《小河撈記》中讚美它的美味,至今抿曲仍香飄山城。,放入測過油的平底鍋裡面,加水麵糊,以半煎半蒸(炯)的方式制熟.成品具有兩面色澤金黃,餡料味鮮,外皮酥脆,香味濃鬱的特點。
  • 面面俱到 每個山西人舌尖上都有它的味道!來山西必吃麵,365天不重樣
    如果之前的美食推薦盤點了網友的最愛,梳理了山西主食、葷菜、素菜和特產的無限美味。「世界麵食在中國,中國麵食在山西。」著名青年作家雪小禪吃了親疙瘩說:「這小小的一碗麵,卻是所有的山西人舌尖上的記憶,無論離開家鄉多久,只要有這碗面在,那麼山西永遠是他們魂牽夢繞的故鄉……」
  • 舌尖上的桂林美食~
    而桂林米粉也成了每一位到桂林的遊客必吃美食清單。但是桂林除了米粉還有很多美味的美食哦,接下來小編就給大家盤點下桂林美食~魚鱗被炸成一層脆殼,又沾滿了醬汁,真正是一次全新的舌尖體驗。正宗的啤酒魚不需去鱗,有的人專門喜歡吃煎過的捲曲魚鱗,如果不習慣,也可以去掉;另一個感覺是沒讓多加辣椒是愚蠢的,這個菜只有辣才完美,只有濃才過癮。2010年,全州醋血鴨被評為廣西非物質文化遺產。
  • 舌尖上的雲南美食指南在博鰲論壇上首發
    「尋找雲南最好吃的100家老牌餐廳」活動經過一年多的努力終於見到成果: 《舌尖上的雲南——美食指南》首發式在2020博鰲國際美食文化論壇上隆重舉行,集中展示了雲南老牌地方餐飲業的風貌與多姿多彩的雲南美食文化,博鰲國際美食文化論壇的高福理事長為雲南最好吃的100家老牌餐廳的雲南企業頒獎
  • 舌尖上的忻州美食(一)
    舌尖上的忻州美食(一)來源:忻州記憶我國是具有五千年歷史的文明古國,它的飲食文化與烹調技藝是它的文明史的一部分,是中國燦爛文化的結晶。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不同的地理歷史環境造就不同的風俗人情,也形成了不同的美食風格。忻州,地處晉北咽喉之處,古稱「秀容」,歷史上屬於胡漢交融地帶,美食多樣兼容並存。莜麵栲栳栳、定襄蒸肉、五寨燴菜……想想都流口水!小編從網絡上搜集整理了一組忻州各縣具有代表性的忻州美食,與您共饗!
  • 舌尖上的美食——草原蘑菇醬
    醬心獨具 ■ 天然產自內蒙古綠色大草原■ 匠心醬心傳承 美味共享■ 工藝精心配料研製而成,鬱香醇正■ 材料精選大草原上優質白蘑 好醬源自好食材 精選優質杏鮑菇豆豉、香辛料及各種調料秘制而成專利配方專注健康美味香菇味、醬香味撲鼻而來鮮辣鮮香、風味時尚美味、美食
  • 三晉美食:舌尖上的莜麵
    經過千百年經驗積累,善吃莜麵的人總結出了「三生三熟」之法:收割莜麥後,脫出麥粒是生的,是「一生」;脫殼的麥粒,需在鍋中炒熟才能磨麵,是「一熟」;炒熟的麥粒磨成粉,又回歸生,是「二生」;用滾燙的沸水和面再次燙熟莜麵,是「二熟」;和好的莜麵趁熱搓成各種樣子,還是生的,是「三生」;搓好的莜麵上鍋蒸製後,可以食用了,是「三熟」。任何一熟不到位,味道就不對了。
  • 除了《舌尖上的中國》外,還有下面這些美食節目
    除了《舌尖上的中國》,我都看過以下這些中國飲食文化的電視節目。簡單的介紹幾個你們覺得怎樣。1.《人生一串》。這個美食紀錄片主要講的是全國比較出名的特色燒烤、炸串、烤串等,每個地方都有不一樣的煙火氣,夜市裡的繁華熱鬧,擼串喝酒,人文特色,市井文化等。2.《蔚藍的故鄉》內蒙衛視的一套美食節目,介紹了內蒙古周邊等各地特色小吃,製作過程,風土人情。3.
  • 舌尖上的校園 | 濟南中學「榴槤酥」
    舌尖上的校園 | 濟南中學「榴槤酥」 2020-12-21 17:5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天麻養生美食,舌尖上的美食
    如今,隨著人們對養生文化的追捧,天麻早已走出藥品領域,走向餐桌,成為一道「舌尖上的美食」。今天赤健小妹就為各位奉上一桌天麻宴,請各位盡情享用!鴿子又名白鳳,肉味鮮美,營養豐富,還有一定的輔助醫療作用。牛肉是高蛋白質食材它能提高抵抗力,老人吃最好,配上天麻老完美了!天麻煲烏龍具有養血祛風、滋陰潛陽的作用,男女皆宜。濃濃的湯混合著藥材獨特的香氣,暖融融地捧在手心,嘗一口,湯濃肉鮮,連忙喝個碗底朝天,伸出手去:「再來一碗!」 最後一道,如果不想吃油膩的東西,來一道簡單的炒菜。天麻的功能主要可以平肝息風、祛風止痛。
  • 《舌尖上的雲南——美食指南》昆明首發 雲南100家老牌餐廳發布
    《舌尖上的雲南——美食指南》昆明首發式現場會上,《舌尖上的雲南——美食指南》昆明首發式隆重舉行,入圍「雲南最好吃的100家老牌餐廳」的昆明地區、曲靖地區、大理地區、玉溪地區50多家餐飲業代表參加了大會,雲南省餐飲與美食行業協會會長張憲榮、昆明市餐飲與美食行業協會會長徐強為入選企業頒發了獎牌。
  • 舌尖上的美食-鄭州國際會展中心尋訪「華尊堂」食品
    歲末年初,河南科技報聯合國內多家主流新聞門戶網站,將陸續推出系列專題報導《舌尖上的老家味道》,和廣大網友分享美味特產、佳餚背後的故事,共同搜尋河南人的家鄉味道,揭秘河南人專屬舌尖上的密碼。在任何一個地方,細心的人總能在飲食中品味當地的風土人情,在河南,亦是如此。這裡不僅有濃厚的民俗文化和歷史沉澱的食肆,更有充滿「人情味」的地道美味。
  • 舌尖上的弋陽!弋陽年糕,獨具特色的美食!
    一城,一食足以讓人心生嚮往因為它過客或許會成為歸人它是遊子遠在他鄉時舌尖上的記憶如果你來到弋陽或者問弋陽人弋陽最具代表性的美食我想所有人都會告訴你:弋陽年糕弋陽人,對年糕的愛,似乎已深入了基因,好比我們對米飯的愛與執著。
  • 又一個美食消失在我們眼前,它曾經在《舌尖上的中國》熱播過
    我們中國的美食種類繁多,不同地區的美食有不同的味道。有些我們認為好吃的食物別人不認可,但有一些人認可。所以說有些時候在南方是認為很常見經常吃的食物。但是在北方卻真的是沒有見過這種食物,而且即使,難道北方做出來也是認為不好吃的。有些是品嘗過之後也不見得符合自己的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