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王千歲陸順德:16歲參加太平軍,凌遲前拿衣服換酒喝

2021-01-16 巖巖說史

晚清時期,廣西藤縣有四位悍將:忠王李秀成、英王陳玉成、侍王李世賢、來王陸順德,都是太平天國陣營風雲人物。相對李秀成、陳玉成而言,李世賢、陸順德名氣不是很大,但也算是轟轟烈烈。本文主角,太平天國來王千歲陸順德:16歲參加太平軍,因叛徒出賣而死;凌遲前拿著衣服去換酒喝,毫無畏懼,非常樂觀。

1851年9月,悍將羅大綱奪取永安(梧州蒙山縣),陸順德前來投奔,時年16歲。韋昌輝之子韋以成《天國志》載:「家頗小康,素好梨園雜戲,辛開歲在本鄉入營,年甫十六,從徵至天京。」有意思的是,李秀成曾經在陸順德家中做雜工,參加太平軍後,陸順德反而成為李秀成麾下一員大將。《天國志》載:「秀成嘗傭作陸家」,「天京亂後,隸後軍主將李秀成麾下」。

天京事變後,陸順德追隨李秀成作戰,開始嶄露頭角。1861年10月,李秀成率大軍東徵江浙,攻打杭州、紹興,陸順德作為先鋒大將,主攻紹興。11月,陸順德派兵圍攻紹興,擊敗清朝浙江團練大臣王履謙,奪取城池,並擔任守將。奪取紹興,陸順德居功第一,被洪秀全冊封為來王千歲。

鎮守紹興期間,陸順德迎來一大「刺頭」,就是赫赫有名的包立身。太平軍佔領紹興後,為籌集軍費,便向轄區內商人、地主、士紳等徵稅,同時發放憑證,讓他們正常營業。《天國志》載:「知商賈之利,發店憑、商憑以規之,設鹽師帥以專鹽務,四民安之。」

正常徵稅本沒錯,問題是陸順德還要修築王府,大興土木,士紳階層稅收負擔比較重,激起了他們反抗。《天國志》載:「來王役四鄉,興土木,立王府於紹郡,召花船匠,遍繪壁畫於府中。」可知,陸順德生活過得很滋潤,江浙地區人民負擔逐漸加重。

包立身,紹興諸暨人,地主團練首領,對太平天國政策非常不滿,他組建地主武裝,抵制陸順德徵稅。《天國志》載:「皆裹白布,號白頭軍,據險憑山立棚,與天國為敵,鄰縣縉紳,多舉家裹糧往從,來王諭之,不下。」

包立身武裝反抗太平軍「徵糧隊」,惹惱了陸順德。1862年初,陸順德出兵攻打包村,結果慘遭失敗,兩位王爺陣亡沙場。接著,陸順德親率大軍,並請來黃呈忠、範汝增、練業坤等諸侯,聯手攻打包村。《天國志》載:「凡四王,號四十萬,連營五十裡,斷村外白馬山水源,環村立木柱。」

太平軍人多勢眾,截斷包村糧道、水源,但包立身憑藉堅固防禦工事以及有利地形阻擊,與陸順德相持6個月,並大量殺傷太平軍。後來,陸順德採取火攻,並藉助西洋火炮,最終攻破包村。《天國志》載:「取紙焚村牆外,而後槍炮大集,諸軍突入,村中煙火,終日不絕,六月,包村破,包立身死亂軍中。」

包村之戰,陸順德調集江浙地區各路兵馬,費時6個月才拿下一座村莊,實在是得不償失。因為,左宗棠、「洋槍隊」正在攻打江浙,太平軍防備空虛,連戰連敗。《天國志》載:「雖捷,而浙中、浙南,為之虛耗,左宗棠之陷金華,洋兵之破寧波,蓋皆累乎此也。」

攻打包村,陸順德表現不佳,區區一個村莊,居然打了六個月。但是,鎮守紹興抵禦洋人,陸順德則相當勇猛,連續擊斃法國多位大將。1862年12月,法國海軍將領勒伯勒東組建「常安軍」、「定勝軍」,配合清朝道員張景渠攻打紹興,結果被陸順德擊敗,勒伯勒東陣亡,餘部潰散。《天國志》載:「來王誓眾死守,大破之,勒伯勒東中炮死。」

勒伯勒東陣亡後,達爾第福擔任主將,率「常安軍」、「常捷軍」、「定勝軍」等繼續攻打紹興。此時,洋人調來大量開花大炮,以猛烈炮火炸毀城牆,然後衝殺而入,試圖奪取城池。洋人瘋狂進攻,陸順德毫不畏懼,他親自趕往缺口,一邊指揮太平軍反擊,一邊修補城牆。此戰,洋人再次戰敗,法國將領達爾第福、英國將領定齡被擊斃。《天國志》載:「來王等奮不顧身,舍死拒戰,攻者卒不能入,達耳第福及英將定齡皆戰死。」

陸順德守衛紹興,多次擊敗洋人,但未能改變江浙局勢。此時,左宗棠大軍所向披靡,太平軍連戰連敗,紹興成為一座孤城。為保存實力,陸順德撤離紹興,退守杭州,配合陳炳文作戰。1864年4月,陳炳文撤離杭州。7月,天京陷落,陸順德與李世賢、陳炳文轉戰江西、福建、廣東。

1865年9月,陸順德被叛徒林正揚抓捕,送給湘軍統帥左宗棠,然後押送到廣州審訊。監獄中,陸順德脫下衣服給獄卒,讓他拿去換酒喝,從容面對生死。《天國志》載:「解衣付獄卒,易酒食,對坐而飲,談笑自若,凌遲死廣州市,沿途猶大罵不絕雲。」臨死之前,陸順德還有心思飲酒,淡笑自若,算是一條漢子。

參考書目:《天國志》

相關焦點

  • 太平天國悍將,洋槍隊剋星,戲劇票友,臨刑前解衣易酒,觀者動容
    半年後到江西湖北招兵,臨行前點派蘇州留守部隊交給部將陳坤書時已有十萬之眾,李秀成自己也要帶幾萬人,合計他在蘇州已有一二十萬人。其後1861年6月在湖北將「來降之人招齊,大概三十萬之數」。同年8月他從湖北撤退到江西河口時,遇見一支從廣西脫離翼王石達開回歸天朝的百戰精兵,又收「得其二十餘萬」,以上一年時間,他在蘇州、湖北、江西三地即擴軍七十餘萬人,其後當然還會繼續招兵。
  • 此人原是忠王李秀成的少東家,後為忠王八悍將之一,死法讓人淚崩
    太平天國忠王李秀成是太平天國後期百萬大軍的統帥,但他在廣西加入太平軍時只是一名小兵。李秀成的人生轉折主要在1856年天京事變後,因天朝骨幹損失嚴重,其才幹得以脫穎,升地官副丞相,隨後駐軍在安徽相城、江蘇浦口一帶,百戰沙場,封侯、封王。李秀成走上人生顛峰是在佔領蘇州以後。
  • 太平天國「真千歲」:迎娶兩位公主,父子6人都戰死
    很多人都說是翼王五千歲石達開,兵敗大渡河之時,本人主動「請降」受凌遲處死,5歲兒子石定忠則被石灰粉悶死,這結局怎是一個慘字了得呢。翼王石達開很慘,但並不是最慘。轉戰廣西時,他曾將一兒子改名換姓寄養在老農家,也算是留下血脈,後繼有人了。那麼,誰最慘呢?就是本文的主角,太平天國梯王「真千歲」練業坤,父子6人都在天京保衛戰中陣亡,族人基本都血戰而死,算是「滅族」。
  • 天京陷落後,有哪些太平軍將領堅持抗清,他們結局如何?
    此時,分散在大江南北的太平軍還有數十萬,給清朝帶來很大壓力。那麼,天京陷落後,還有哪些太平軍將領繼續堅持抗清呢,他們結局如何?其實,堅持抗清的太平軍將領很多,他們雖然都以失敗而告終,卻沉重打擊清朝統治,並在某種程度上改變了晚清軍政格局。陳得才,廣西桂平人,金田起義元勳,受封為扶王千歲。
  • 天京陷落後,那些仍然堅持抗清的太平軍將領,現在結局如何?
    此時此刻,分散在大江南北的太平軍仍有數十萬,清政府承受著巨大壓力。在天京陷落之後,太平軍中有哪幾位將軍還在堅持抗清,他們的結局是什麼?事實上,許多堅持抗清的太平軍將領,雖然都以失敗而告終,但對清朝統治的重創,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晚清的軍政格局。陳得才,廣西桂平人,金田起義的創始人,被封為扶王千歲。
  • 此人為太平軍卓越將領,死得比石達開還悽慘,兩個兒子同時被凌遲
    張樂行(1810年--1863年)安徽渦陽人,出身於清末豪紳地主家庭,是捻軍前期首領,後歸太平天國麾下,成為徵北主將,被封為太平軍沃王。太平軍進入安徽後,捻軍成為了太平軍的友軍,並歸附太平天國領導。從此張樂行與與英王陳玉成一起揮師北上,張樂行被封為「徵北主將」,控制了淮河南北的交通。
  • 19歲統領千軍,21歲被封王,33歲被凌遲一聲不吭,真乃英雄!
    19歲統領千軍,21歲被封王,33歲被凌遲一聲不吭,真乃英雄! 1831年出生的石達開,從小因為家裡有條件,就在私塾裡面上學,對《孫子兵法》非常的感興趣,因此做到了倒背如流。在他九歲的時候,父親不幸去世,留下了弱兒寡母,這時的石達開擔起了家裡的重擔。
  • 孤膽英雄石達開,20歲封王,32歲被凌遲處死時不吭一聲
    石達開的歷史結局:被凌遲處死。綁至刑場,均神氣湛然,無一毫畏縮態。且系以凌遲極刑處死,至死均默默無聲,真奇男子也。太平天國被凌遲處死的將領就有24個,翼王石達開就是被凌遲處死的一個將領。石達開是一個傳奇人物。十六歲受訪出山,19歲統領千軍,20歲封王,32歲被凌遲處死時候不吭一聲。很多人都好奇了,石達開被凌遲的時候真的沒有喊一聲嗎?為什麼他能夠忍住幾千刀的肉刮?沒有吭聲都是來源於非史書記載,未必真實。
  • 清軍如何對待太平軍戰俘?被斬首算「優待」,凌遲、虐殺層出不窮
    在北伐初期,太平軍連戰連捷,屢次擊敗清軍,不斷逼近北京,造成京師震動。在這個時期,太平軍因為佔據了戰場的主動權,且一直在不斷的主動進攻之中,所以被俘的人員並不多。被俘的往往是進行偵查、探路、送信等情報人員。這些化妝的軍人一旦被清軍抓獲,基本上都沒有什麼活路,通常的流程就是先進行一通嚴厲的審訊,挖出情報之後,立即殺害。對此,清廷也有相關的命令,要求清軍「如拿獲奸細、隨時正法」。
  • 石達開被凌遲一千多刀一聲不吭,五歲兒子呢?皇帝:養大了再凌遲
    凌遲是我國古代最殘忍的刑罰之一。在我國歷史上,有很多名人遭受了凌遲酷刑。尤其是滿清時期,農民起義的領導人幾乎都遭受了凌遲之刑。這一刑罰在太平天國運動期間達到了頂峰。太平天國的將領,被俘後的下場基本上都是凌遲,今天故事的主人公就是其中之一,被凌遲時只有幾歲,甚至都割不夠3000刀,他就是太平天國重要領導人之一,翼王石達開的兒子石定忠。1865年,石達開被困大渡河,為保全部下,他帶著五歲兒子和幾個部下去清軍軍營談判,企圖以犧牲自己來保全手下的太平軍將士,結果不僅自己被凌遲,部下也沒能保全,被清軍全部殺死。那麼,被他帶去談判的五歲兒子石定忠結局怎樣?
  • 清軍對太平軍俘虜一律凌遲,太平軍如何對待清軍俘虜?只看一點
    清朝由於戰爭本就國庫空虛,為了湊齊賠款,於是就加大百姓們的賦稅,一時之間,百姓們的生活保障遭到了嚴重的破壞,而他們本就渺小,一個兩個根本鬥不過朝廷的勢力,於是他們決定偷偷召集人馬,來反抗朝廷。其中的領導者為洪秀全等人。
  • 太平軍守衛常州:兩廣老兵英勇搏殺,護王陳坤書被凌遲
    24日,劉銘傳率5000兵馬攻打常州東北門外營壘,遭太平軍反擊。陳坤書派4000兵馬繞道而出,攻擊淮軍大營,迫使劉銘傳回援,贏得第一局勝利。但是,淮軍劉銘傳部裝備有從西洋購買的開花大炮,火力十分強大,陳坤書壓力可不小。27日,劉銘傳再次發動進攻,利用開花大炮摧毀太平軍防禦工事,連破東北門外營壘十餘座。
  • 15歲孩子被凌遲處死,慈禧為何如此狠心?
    公元1864年,清朝軍隊已經將太平天國的首都天京團團圍住,就在破城的前兩個月,轟動一時的天王洪秀全因病去世。洪秀全臨死前讓自己的長子洪天貴福繼位,被稱為「幼天王」。洪秀全一生只有四個兒子,按道理來說這是稀奇事,因為洪秀全的後宮人數規模巨大,據統計,洪秀全的後宮佳麗達到2000多人,而最終洪秀全只有四個兒子。
  • 【人物】幹王洪仁玕被沈葆楨凌遲處死前做了什麼
    1859年三月十三到天京(即南京),封幹天福,繼封幹天義護京主將,1859年四月初一獲封為九門御林開朝精忠軍師頂天扶朝綱幹王,賜福千歲同八千歲,「京城內不決問幹王」。洪仁玕提出的《資政新篇》,在當時的中國算是相當先進的思想。網絡上的洪仁玕形象洪仁玕是洪秀全1843年創立的拜上帝教最先的信徒之一(另一人為馮雲山)。
  • 石達開降清後凌遲處死時強忍疼痛一聲未吭
    石達開是如何落到清軍手裡,遭受凌遲處死的呢? 年少成名 突遭變故 石達開,廣西貴縣客家人,家境優渥,平生喜歡結交江湖義士,行俠仗義的人物,在當地頗具威名。石達開年僅16歲受洪秀全之邀加入太平軍,受封為左軍主將,翼王五千歲,是太平天國永安建政時所封五王之一。
  • 石達開被凌遲,在臨死前偷偷藏起一支血脈,現在這個村子火了
    剛開始還算順利,因為「先進」的思想,各地又有人來投奔,沿途靠著搶奪武器裝備,慢慢積攢夠了和清朝叫板的資本。 直到太平軍打入天津,昏庸的統治者才真正意識到危機,皇親國戚都嚇壞了,當時京城瘋傳「太平軍都是紙人,平時安靜的待在盒子裡,遇到清軍的時候,吹一口氣就能變成刀槍不入的戰士,他們不需要吃飯,也不會疲憊,清軍完全不是對手。」
  • 殺俘、殺降、掘墓刨屍,清軍如此對待太平軍,連外國人也看不下去
    1862年5月13日《印度泰晤士報》上刊載了一封一位英國軍人親眼目擊上海清軍在刑場上用慘酷之刑屠殺太平軍俘虜的經過,原文這樣寫道:「這批被俘的可憐蟲,有男有女,有老有少,從剛出世的嬰孩,到八十歲蹣跚而行的老翁,從懷孕的婦人,到十至十八歲的姑娘,無所不有。清軍把這些婦女和姑娘交給一批流氓,讓惡徒們把她們帶到僻靜處所去施暴,施暴完了,再拖回來把她們處死。
  • 南王七千歲陣亡:決定權力平衡人物之死,太平天國註定玩不轉
    此時,全州一小兵看到太平軍後隊一轎子中坐著一位衣著華麗的「大人物」,於是朝著轎子一頓炮擊,擊傷了南王馮雲山。為此,太平軍主力掉頭,猛攻全州,並破城而入,誅殺官吏。6月,太平天國全部兵馬在全州登船,但兩岸卻未派出先遣部隊探路,導致全軍在蓑衣渡遭到江忠源、劉長佑率領的2000「楚勇」伏擊,太平軍兩廣老兵陣亡4000餘人,南王馮雲山再次受到炮擊,直接命喪湘江。
  • 太平天國輔王:隱居10年,後被陳玉成部下出賣受凌遲而死
    可惜,後來他被英王陳玉成部下馬融和出賣,受凌遲而死。楊輔清,廣西桂平人,東王九千歲楊秀清弟弟,冊封輔王千歲,是太平天國後期四大名將之一,與陳玉成、李秀成、李世賢並列,一起承擔起力挽狂瀾之歷史重任,地位非常高。有一點要說明的是,楊輔清並不是楊秀清的親弟弟,也不是堂弟。
  • 太平天國各王實力排行榜:誰才是太平天國第一名將?
    不論孰對孰錯,封王永遠都是太平天國的「主旋律」,不變的主題,也似乎只有這點才是太平天國拿得出手的。太平天國是中國近代史上的一朵奇葩,其將領可謂是武力非凡,各有特色。因此,今天小編就來盤點一下太平天國的諸位將領,並根據個人實力給他們排一下座次。